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帶著軍火庫到大明 第1684章回國

《帶著軍火庫到大明》 第1684章回國

第1684章回國

縱然有各種嚴厲的防範舉措限製人們走私,可仍舊會有一些人,在巨大的利益麵前鋌而走險——這其中也不乏一些各國滲過去的線,在其中推波助瀾甚至監守自盜的因素。

而且周邊暹羅等國,在得到大明軍火武援助的時候,也有一些人,利用己國和大明簽署的協議優勢,低價從大明軍方手中購買落後淘汰的製式武,然後高價轉賣出去賺取差價。

對此,閣那邊在瞭解到了之後,也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淘汰流通出去的,都是一些無關要已經要淘汰掉的三八大蓋這樣的武,高尖的輕機槍還沒有對外流通。否則的話,閣是絕對不會放任暹羅等國在那裡搞小作的。

但總之,讓人無比眼饞的大明軍方製式武,在馬來群島這裡的黑市裡,那是非常火的,一直都是有價無市的。

大明的槍械,如今已經了整個世界上堪比金子的通貨,無論哪個市場都有人要。

西歐諸國相當眼饞大明的武,又因為和大明連番開戰的緣故,沒有辦法去大明做生意。在出現了中東奧斯曼帝國屠戮大明商人,北歐瑞獅克裡斯王上位之後也相繼效仿這些事之後,大明如今的商人,已經基本上不去歐洲一帶做生意了。甚至對歐洲白人都非常的抵

在這樣的因素影響之下,馬來群島一帶了整個世界海上貿易的中心地帶,造就了馬來一帶的空前繁榮。

每天每天,都有無數的船隻從四麵八方來到馬來群島一帶做生意,這其中不乏歐洲諸國,奧斯曼帝國,甚至就連北國的商人,都能見到一二。

李有德他們將木材傾銷選擇在這一代,也算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Advertisement

隻是,這樣的行為,最終還是為日後無數民者奔赴澳洲,埋下了一定的患。

當馬來群島上的人,一次又一次的見到大明的船隻在此卸在販賣木材之後,好奇心驅使著他們順著船隻航行的方向逆向追尋了過去,最終導致澳洲先於原本歷史近五十年被人們所發現。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現階段的李有德等人,還沒有意識到他們這一行為導致的後果。而早早已經出發往回趕的秦牧,也沒有心思去考慮澳洲大陸上那些手下們的小九九。

他沉浸在得知宋應星去世的悲傷之中。以至於在船上大病了一場,虛弱混沌的狀態,一直保持了好多天,才終於在船隻駛進大明領海的時候,穩定了下來。

當船從天津港碼頭停靠的時候,秦牧的狀態,也已經恢復了。

他一靠岸,就立刻坐上了去京城的火車,第一時間去往宋應星埋葬之所。

雖然古人講究落葉歸塵歸塵土歸土。但在大明進行了多次的改革之後,對於宋應星國葬的規格和待遇,已經截然不同了。

老人被安葬在京城一片坐北朝南的山林之中,山名八寶。

這裡被秦牧劃定為國葬區域,裡麵埋葬著的,都是一些對大明有突出重大貢獻的國士。

山腰,宋應星墓前。

秦牧麵容平靜的站在那裡,後站著聞訊趕來的莊子固等人。

「宋院長是在來京的火車上去的。按照隨行士兵的說法,他走的很安詳,沒有痛苦。」

許久之後,莊子固沉聲開口。

秦牧沒有說話,隻是上前著墓碑,輕輕的笑了起來:「老人家勞累了一輩子,也是時候讓他歇息了。至他有生之年,是看到大明重振雄風,強大起來的。比原本的要好多了。」

Advertisement

自己不曾到來的那段歷史之中,宋應星雖然一生都在為大明發發熱,後半生甚至一直在反清復明,可到死都沒能看到大明朱家驅逐韃虜重振山河,反而看著那些滿人佔據大明江山,還蒸蒸日上起來。

兩相比較之下,秦牧覺得宋應星的死,反倒不是什麼不可以接的事了。

他隻是有些憾,自己沒能見到老人最後一麵。

「走吧。」

天空不知何時下起了小雨,秦牧抬起頭,著雨水帶來的微微涼意,裹了裹上的服,轉朝山下走去。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轉到1667年的秋天了。

也許是為了響應宋應星的離開,

這一年,天下雨,北方旱災。大明糧食欠收,以至於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了罕見的飢荒。

虧得大明國防軍訓練有素,地方府方麵反應及時,再加上鐵路早早打通的緣故,飢荒才剛出現沒多久,就被閣這邊迅速用雷霆手段賑災給止住了,除了有一二十老弱因為等不到糧食死之外,其餘的人,都沒有遭到什麼損失。

這結果放在往年,那是足以名載史冊的大功績。歷朝歷代,哪有鬧飢荒才死這麼點人手的。這要不是確有其事,有人甚至會懷疑是有心人造謠,故意造出來的。

而負責去飢荒當地調查的人員,則在多方走訪之下,得到了一些這樣那樣的回答:

「嘿嘿,說是鬧飢荒,可實際上啊,那地裡糧食產量也和早二十年前差不多。除非是特別懶散的懶漢閑漢,懶得打理田地的,不然這土地的收,混個不死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這多虧了宋應星院長啊。他培育的那些新品種水稻和麥子,畝產比原本提高了足足三還多啊。一畝地能產八百斤!就今年這景,也有三百斤的產出呢!」

Advertisement

「是啊。這是宋院長保佑我們躲過今年飢荒的啊。要是沒有宋院長,今年指不定死多人呢。」

「也多虧了秦帥和閣的老大人們開恩啊。我大明賦稅連年下降,今年旱災的時候,還可以有補,賑災的糧食也是免費發放的。朝廷對我們實在是太好了!」

「多虧了秦帥和宋院長啊,他們纔是我們老百姓的青天啊。」

於是,人們越發懷念剛剛離去的那位老人了。宋應星在民間的聲,因此被推至頂點。

當災荒過去之後,緩過神的人們,自發的前往京城,再度祭拜那位為大明鞠躬盡瘁了一輩子的老先生。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