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魏宮廷 第139章:去與留【二合一】

《大魏宮廷》 第139章:去與留【二合一】

對於趙弘潤哂笑一聲便走了甘殿的殿,介子鴟也不覺意外,畢竟眼前這位新君可不是什麽好糊弄的對象,很有可能早已猜到他的心思。

當然,他介子鴟並無不可告人之事,自然,也無需惶恐什麽。

在殿中整了整冠,介子鴟跟在趙弘潤背後走殿。

此時的趙弘潤,已經走到殿的窗口旁,推開窗戶著夜裏的涼風,似乎是想借這涼爽的夜風,驅散心中的幾分煩惱。

“陛下,您以為臣的建議如何?”

走到趙弘潤後,介子鴟拱手問道。

趙弘潤稍稍轉頭,用眼角的餘瞥了一眼介子鴟,用帶著幾分無可奈何的語氣說道:“介子,你還未放棄啊?”

介子鴟眨了眨眼睛,臉上帶著幾分困說道:“陛下說的,微臣不明白……”

『不明白?我看你心中明白地很!』

趙弘潤無語地翻了翻白眼。

其實在介子鴟當初提出「遷都邯鄲」時,趙弘潤就有這個覺,雖然當時介子鴟立刻改口說那隻是一個玩笑,但趙弘潤卻並不這樣認為。

介子鴟何許人?從本上來說是一個非常穩重的人,豈會開這種玩笑?

由此可見,當日介子鴟故意提出「遷都邯鄲」,隻是為了看看當時殿眾人的反應,包括那句「更進一步」——這位楚國出的年輕大臣,有著非常令人震驚的雄心抱負。

想了想,趙弘潤問道:“介子,你希我大魏統一中原麽?”

介子鴟愣了愣,起初打算打諢裝傻掩飾過去,但他忽然注意到了趙弘潤那看起來頗為嚴肅的表,頓時心中一凜,在略一遲疑後,拱手說道:“臣盼陛下統一中原,建立前所未有的不朽霸業!……這是臣此生唯一的夙願!”

Advertisement

『……』

趙弘潤下意識地轉頭看了一眼介子鴟,他發現,介子鴟的目很是炙熱,這份炙熱中仿佛又帶著幾分狂熱。

他忽然想到,如今他信任的這些臣子們,大多都是在他此前確立了太子地位後這才轉而效忠於他,先前似溫崎、張啟功、寇正等人,也是出於其各自的目的,唯獨介子鴟,是主投奔於他——甚至於,在當初他還在排斥繼承王位之事時,就已經在為他出謀劃策。

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柳柳蔭,當年求賢若的趙弘潤,他萬萬也不會想到,苦求賢才未果的話,隻是無心將百餘萬楚國平民遷了魏國,而這些人當中,就有介子鴟這位才智超乎尋常的奇才。

“還不是時候……”看了一眼窗外天空的夜,趙弘潤淡然說道。

“臣明白的。”介子鴟笑著說道:“陛下您可知,當微臣得知陛下將「文德殿」改「昭武殿」時,心中激昂,足足一宿皆無心睡眠……不過我大魏眼下需要積蓄力量,是故陛下才改年號為「興安」……”

“……”看著介子鴟微微張了張,趙弘潤不知該說什麽。

其實平心而論,趙弘潤之所以將年號定為「興安」,隻是他覺得近十年來他魏國過多於出兵征戰,以至於雖然使國家開辟了新的疆域,但事實上民眾的生活條件並沒有提高,甚至於,反而有所下

因此,他決定休養生息幾年,致力於提高國力、提高國民眾的生活條件,可是這話到了介子鴟裏,就仿佛他這些行為,純粹是為了日後吞並中原諸國做準備似的。

吞並諸國、統一中原,這是一件容易的事麽?

隻要他魏國稍稍出這方麵的意圖,頃刻間就會為天下公敵,哪怕是如今的盟友楚國與秦國,恐怕也會立刻與魏國翻臉——這是一條注定孤獨的霸路。

Advertisement

單憑一國之力,傾吞天下,這哪裏是那麽簡單的?

就連趙弘潤本人,對此都沒有什麽信心。

當然,他可以寄希於他的後人,比如兒子趙衛、再比如趙衛日後的兒子,自他開始,集他魏國數代君王之力,一步步去實現這個目標,這倒是一個還算穩健的辦法。

因此,似那般長遠的抱負,趙弘潤並沒有奢過,跟先王趙偲一樣,他也是一個很務實的人,眼下,他隻希能增強魏國的國力,提高國民眾的生活條件,至於吞並諸國、統一中原這件事,若有機會,他當然不會放過,但若是沒有合適的時機,他會做出與他父王相同的決定:將希寄托於下一代。

但不知怎麽著,介子鴟對他的信心,竟比他自己對自己的信心還要堅定。

“介子,陪朕小酌片刻。”

在看了幾眼介子鴟後,趙弘潤說道。

聽聞此言,介子鴟拱手拜道:“臣遵命。”

片刻之,大太監高和便吩咐宮人送上了一些酒菜與幹果,趙弘潤與介子鴟對坐於靠窗的案幾前,一邊小酌一邊聊了起來。

“你早就猜到朕與睿王今日將不歡而散?”

飲下一口酒,趙弘潤淡然問道。

介子鴟手提過酒壺,為眼前的陛下斟滿酒樽,同時口中說道:“睿王趙昭,乃是重重義之人,臣嚐聽說,齊王呂僖在世時,待他這位婿如同親子,且過世時,亦將齊國托付於他,似這般,睿王又豈會輕易舍棄齊國?”

“……”抿了一口酒水,趙弘潤默然不語。

說真的,齊王呂僖待婿趙昭還真是沒話說,單說一件事,齊國的飛熊軍,以往皆是由曆代齊王親掌,但這一代,齊王呂僖偏偏將兵權給了婿趙昭,要知道飛熊軍在齊國的地位,相比較魏武軍在魏國有過而無不及。

Advertisement

魏國會將魏武軍給一位別國的公子麽?斷無可能!

就算魏武軍在魏國,其實並不能稱得上是獨一無二,但無論先王趙偲還是現任的君王趙潤,都沒有可能將他給外人——如今擔任魏武軍主將的韶虎,乃是禹王趙元佲的宗衛長,值得信任,但當這位老將日後過世,趙弘潤還是會收回魏武軍,心腹之臣接掌,比如呂牧、穆青等等。

畢竟「魏武軍」對魏國的意義太重了。

因此,當得知齊國呂僖將飛熊軍婿趙昭時,魏國這邊也很震驚——這也正是趙昭在齊國遭許多人嫉恨的原因,這家夥實在是太到齊王呂僖的恩寵了。

但反過來說,這也足以現齊王呂僖的魄力,若非是他百般恩寵婿趙昭,又豈能在他過世之後,將趙昭這位婿牢牢栓在齊國呢?

這某種角度來說,這也算是「君子可欺之以方」,隻要找對了辦法,似趙昭這等格磊落的君子,其實是非常容易擺布的。

當然,這隻是趙弘潤個人的揣測,稍稍帶有幾分惡意的揣測,畢竟他六哥趙昭也不是傻子,齊王呂僖是否是真心待他,他又豈會看不出來?

比如說齊王呂僖臨終時那句:若公子白可教,則佐之;否則,則細心教導你與嫆姬之子,繼承王統。

單單這句話,就足以擊沉趙弘潤對齊王呂僖的惡意揣測。

良久,趙弘潤沉聲說道:“朕準備將其扣下……”

介子鴟了然地點了點頭。

而此時,就聽趙弘潤微歎一口氣,似自言自語般說道:“然而並不能使其屈服,對麽?”

介子鴟輕笑著搖了搖頭。

事實上,對待趙昭這等君子就是這樣,你找對辦法了,十頭牛拉他他都不會走,但若是找不對辦法,對方那必定是寧死不屈的。

Advertisement

“其實睿王的事很好解決……”介子鴟再次說道。

然而聽聞此言,趙弘潤卻白了一眼介子鴟,沒好氣地說道:“差不多點就得了。……說什麽將齊國變魏土,倘若朕真那樣做了,你真覺得朕的六哥,他還有麵活在世上?”

方才,趙弘潤懶得理睬介子鴟,哂笑一聲就走殿,正是因為這個道理。

若他魏國的軍隊當真覆滅了齊國,趙昭作為魏人,必然覺愧對齊王呂僖過世前的囑托,唯有一死解,因此,似介子鴟當時所說的本不會發生,隻要魏軍攻破臨淄,趙昭必然自刎殉死,本不會存在什麽「讓其永遠呆在大梁」的可能。

介子鴟之所以那樣說,隻不過是為了再次‘教唆’他踏上吞並諸國、統一中原的王霸之途罷了,以趙弘潤的智睿,又豈會被介子鴟所哄騙?

然而此時,介子鴟卻連連擺手說道:“不不不,微臣指的不是方才那個玩笑……”說著,他正說道:“強行扣下睿王,此舉並不明智,臣以為,陛下不妨假托先王之言,將其栓在大魏……”

『……』

趙弘潤深深看了一眼介子鴟。

他當然明白介子鴟的意思,無非就是假借他父皇的名義罷了,比如說,謊稱先王趙偲在臨終前仍對趙昭念念不忘、並最終未能見到闊別的兒子而憾過世等等,增加趙昭的愧疚心,從這方麵著手,讓趙昭改變主意。

不可否認,這才是對付趙昭這等君子的最好辦法。

其實這個辦法,趙弘潤早已經想到,但他為何不用呢?原因就在於他不想讓趙昭這位六哥一輩子都活在對他們父皇的愧疚中。

見趙弘潤一言不發,介子鴟在稍稍一愣後,心中便有所了然,點點頭說道:“看來陛下早已經想到了,隻不過沒有用而已……”說到這裏,他頓了頓,搖頭說道:“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

趙弘潤默默地飲著酒,不說話。

次日,趙昭帶著嫆姬、田菀以及趙梁兄妹二人,在衛軍將領穆青的帶領下,一同去皇宮邊上的寺園拜見了他的母親烏貴嬪。

對於兒子、兒媳以及孫兒、孫的到來,烏貴嬪自然萬分歡喜,喜極而泣,讓在旁的沈淑妃連連勸說。

而趙昭亦很歡喜,歡喜之餘,心中也有些意外。

畢竟盡管闊別近十年,但他母親似乎未見有多蒼老,看起來仍像隻有三四十歲那般,很顯然是平日裏養尊優,並未有什麽勞所致。

因此,趙昭在心底對兄弟趙潤很是激,激後者始終牢記著他當年的囑托,善待著他的母親烏貴嬪。

激之餘,心中難免更加糾結。

在母子二人私下談的時候,趙昭對母親道出了此行的真正來意:“……母親,兒子這次返回大魏,除了悼念父皇以外,亦希將母親接到臨淄,好讓兒子一盡孝道。”

“這……”

烏貴嬪稍稍有些猶豫。

畢竟這些年來,在兒子趙昭遠在齊國的日子裏,皆是沈淑妃與作伴,二人之間已親如姐妹,此時突然間分別,烏貴嬪心中亦有不舍。

不過仔細想想,烏貴嬪覺得自己在大梁也隻是累贅,就說沈淑妃,人家乃是新君趙潤的養母,本可住福延宮,地位等同於太後王氏,但為了陪伴,沈淑妃毅然從皇宮搬了出來,像尋常的先王妃子那樣。

烏貴嬪覺得,若自己跟隨兒子前往臨淄的話,這對於沈淑妃來說,其實未嚐是一件壞事。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不希與兒子分別,畢竟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兩名男就是丈夫與兒子,在先王趙偲過世之後,兒子趙昭自然為烏貴嬪最優先的依靠。

“昭兒打算幾時啟程回齊國,先跟為娘說說,為娘好事先安排一下,跟你沈姨(沈淑妃)打聲招呼,這些年來,皆是你沈姨在陪伴為娘,為娘不可不告而別。”烏貴嬪說道。

然而聽聞此言,趙昭卻出了為難之,在猶豫了片刻後才說道:“確切日期,孩兒還未定下來……”

“這是為何?”烏貴嬪不明白了。

見此,趙昭便將原因告訴了母親:“是弘潤……他似乎打算要扣下孩兒,不許孩兒返回齊國。”

聽了這話,烏貴嬪亦有些為難。

要知道這些年來,為了不使因為兒子遠在齊國而到寂寞,沈淑妃無論什麽事都帶著,而趙弘潤,亦待猶如沈淑妃那般——至在待遇上,因此在烏貴嬪眼中,亦早已將趙潤視為親近的子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