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陳狩夜襲了楚新君項培的軍營,讓後者蒙了巨大的損失,桓虎認為,沛縣已不可久留。
因為沛縣在南北方向就夾在「蕭縣」與「湖陵」之間,南邊的蕭縣如今已被楚國的新君項培攻陷,而北麵的湖陵,目前駐紮著魏國的浚水、皋、汾陘三支軍隊,在目前「魏楚同盟」的大環境下,桓虎不敢保證,駐紮在湖陵的那三支魏軍,是否會協助楚新君項培,對他沛縣發兩麵夾擊。
在這種況下,桓虎隻渡過微山湖,來到了湖對岸的「薛城」,與薛城的城守「季伷」取得聯係。
季伷,乃是魯國「三桓」中的「季氏」子弟,論輩分乃是魯國將領季武的堂叔,能力平平、且亦沒有太大的野心,總的來說是一個很平庸的人,若非是出「季氏一族」,相信以他的才能,肯定無法為一縣的首長。
對於桓虎的到來,季伷到頗為驚訝。
平心而論,雖然能力平庸,但這並不代表季伷就不清楚「桓虎」、「向軱」、「南宮郴」等幾個割據於宋郡東部的軍閥,甚至於,季伷與北亳軍多次打過道,畢竟,當年宋國王室後裔在國家滅亡後,就是逃到了薛城,尋求庇護。
起初,出於某些原因,季伷並不打算接見桓虎,但桓虎在遞上拜帖的同時,亦出示了魯王公輸磐給桓虎的令牌——這塊令牌,是魯王公輸磐為了讓桓虎麾下的軍隊能順利進他魯國境而賜予的。
平心而論,似這般輕易地賜下王令,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畢竟誰也不敢保證桓虎是不是真心投奔魯國,隻不過在目前這種局勢下,魯王公輸磐隻能選擇相信桓虎。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像桓虎對金勾所說的那樣,在他那一番信誓旦旦的保證下,魯王公輸磐與公子興完全被他說服了,將他視為了救命稻草。
通過這塊王令,桓虎順利地見到了薛城城守季伷,向後者敘說了他已去過曲阜,並已得到魯王公輸磐的信任,被任命為魯國的將軍。
對此,季伷頗意外,但不能否認,在桓虎說完這些後,二人談話時的氣氛,比之前確實融洽的許多——畢竟怎麽說也算是同僚了嘛。
“桓虎將軍今日前來,不知所為何事?”
在幾句寒暄之後,季伷向桓虎問起了此行的目的。
見此,桓虎亦不瞞,將他沛縣前兩日重創楚國新君項培的事告訴了季伷,聽得季伷又是驚喜又是憂慮。
驚喜的是,桓虎麾下的兵將當真了不起,尤其是那陳狩,率領八百騎卒就敢夜襲楚新君項培麾下十萬兵卒的營寨,且讓楚軍蒙了沉重的損失,得此強兵強將,定能有效地幫助他楚國擊退楚國的進攻。
而憂慮的是,目前在臨近他魯國王都曲阜的寧縣,還駐紮著楚國上將項末率領的十萬楚軍,可如今,楚國再次派新君項培率領十萬軍隊趕赴他魯國,這意味著他魯國要麵對二十萬楚軍的進攻,局勢更為艱難。
若非桓虎麾下大將陳狩夜襲楚新君項培的這場戰事的確堪稱戰績輝煌,讓季伷看到了擊退楚軍的希,否則乍一得知楚國再次派來十萬軍隊,他心中真不知會是如何的驚恐。
“……鑒於這種況,桓某希將麾下的軍隊移駐到貴城,免得遭到楚軍與魏軍的夾攻。”
徐徐地,桓虎道明了來意。
“原來如此。”季伷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
他覺得桓虎的判斷不無道理,畢竟魏楚兩國目前乃是同盟關係,誰也不能保證駐紮在湖陵的浚水軍、皋軍、汾陘軍這三支魏軍,是否會會跟楚新君項培一同,對桓虎勢力發夾攻,鑒於桓虎已取得了他們魯國君王的信任,授予將軍職務,且前兩日又重創了楚軍,確實堪稱是強兵強將,季伷在略一猶豫後,便答應了下來。
在得到了季伷的同意後,桓虎立刻返回沛縣,趁新君項培還未悉他的意圖,將麾下的兵士,從沛縣撤了出來,分批移至微山湖側。
湖中,自有薛城一方的船隻過來接應。
待等到桓虎麾下數萬兵卒有一半已乘坐船隻渡過了微山湖時,新君項培這才得知此事。
在得知此事後,項培的第一反應就是怒:你桓虎這般折辱了我楚軍的麵,豈能你如此輕鬆就逃走?
想到這裏,新君項培便點起四萬軍隊,浩浩地趕赴微山湖畔,企圖截擊桓虎。
一個半時辰後,待等新君項培率領抵達微山湖畔後,此時桓虎麾下仍有萬餘軍隊尚未渡過微山湖。
見此,新君項培原率軍攻打,且猛然瞧見遠微山湖畔的蘆葦叢中,約約有人影湧,且在另外一側,還有一支騎兵虎視眈眈,這支騎兵打出的旗號,清晰地寫著「沛縣陳狩」四個字。
『……』
遠遠了那片蘆葦叢,又看了看遠桓虎麾下大將陳狩親自率領的那支估測有近兩千人的騎兵,新君項培遲疑了半響,竟是沒敢輕舉妄。
此時,其實桓虎就騎著馬在陳狩那支騎兵中,見新君項培帶著四萬楚軍來勢洶洶,卻抵達此地後卻有不敢輕舉妄,笑著對陳狩說道:“那位楚國的邑君,怕是前兩日被你嚇破了膽,明明人數是我等的數倍,卻不敢有何異。”
聽聞桓虎的話,陳狩淡淡一笑,臉上神不喜不悲,他可並不認為新君項培是被他嚇到了,別看他此時麾下有近兩千騎兵,但對麵的楚軍則有四萬人,隻要不是像前幾日夜襲那樣的襲,兩千輕騎兵正麵對上四萬步兵,哪怕這四萬步兵都是輕步兵,結局恐怕也好不到哪裏,縱使能擊潰後軍,恐怕也要損失慘重。
因此陳狩認為,新君項培之所以按兵不,最大的可能,還是在於桓虎提前人埋伏在蘆葦叢中的那支伏兵。
想到這裏,陳狩低聲對桓虎說道:“若被對麵的項培識破那蘆葦叢中僅僅隻有數百疑兵……你有想過會是什麽結局麽?”
“哈哈。”桓虎哈哈一笑,並沒有正麵回答陳狩,而是信誓旦旦地說道:“那項培前幾日剛剛吃過你的虧,心中豈會不加以警惕?……至於他若是當真瞧破,就由你來佯攻,我來突襲……他吃過你的虧,定會將注意力放在你上,而疏忽了我這邊。”
『……那也不見得能有幾分勝算。』
陳狩輕哼一聲,不過並未再說什麽,畢竟一旦對麵的新君項培看破了他們的疑兵之計,這確實是唯一的戰。
而事實證明,前幾日被陳狩率領八百騎兵襲,且此後數日強攻沛縣未果,這使得起初對桓虎這勢力毫不在意的新君項培,如今已經真正將這軍閥勢力視為了勁敵。
在這種況下,就像桓虎猜測的那樣,新君項培還真不敢輕易有何作。
就這樣,雙方在微山湖畔僵持了整整半個時辰,隨後,湖對岸薛城一方的幾十艘船隻,幽幽來到,而為首的,則是八艘戰船,船上布滿了弩手,皆弓弩上弦,瞄準了湖岸遠的楚軍。
“走了!”
跟陳狩打了聲招呼,桓虎回到河畔的步兵中,指揮著步兵登上薛城的船隻。
遠遠看到這一幕,新君項培攥了手中的韁繩,恨不得立刻下令進攻,但顧忌到虎視眈眈的陳狩那兩千騎兵,以及湖中那八艘載滿了魯國弩手的戰船,再加上蘆葦叢中湧的人影,他遲疑了半響,最終還是沒有下令進攻。
就這樣,桓虎麾下的步卒,皆登上了魯國的船隻,包括埋伏在湖畔蘆葦叢那一帶的區區數百名疑兵。
而此時,新君項培這才暗怒地發現,他甚是忌憚的伏兵,原來隻有區區數百人。
『若早知如此……』
他恨恨地攥了韁繩。
然而,此時再說這些已經晚了,因為桓虎麾下的步卒,早已全然登上了魯國的船隻,而陳狩率領的那兩千騎兵,亦迅速向北離開——自有魯國的船隻,會設法將這支騎兵接到湖對岸。
看著湖中漸漸遠去的船隻,再看看陳狩那兩千騎兵的背影,新君項培心中氣悶卻也毫無辦法,隻能折道返回。
一個時辰後,由於桓虎勢力全部撤出沛縣,這使得楚軍毫不費力地就占領了沛縣,這總算是讓新君項培稍稍得以安。
在得到沛縣之後,新君項培在這座城修整了一番,同時,一方麵派人催促糧道,一方麵則派人聯絡駐軍在寧的他楚國上將項末,相約聯手攻打魯國一事。
雖然過程有些曲折,但道路總算也是打通了——沛縣往北的「湖陵」,雖然是魏軍占領的城池,但在魏楚同盟的大環境下,這跟楚軍占領了湖陵並無太大區別,頂多就是這座城池不屬於楚國而已。
而此時,桓虎也已率領麾下兵卒,下了船隻,隨即在薛城魯軍的指引下,來到了薛城外,準備修建軍營。
大概一個半時辰後,陳狩率領的兩千騎兵,也被薛城的船隻接到了微山湖的東側。
當晚,薛城城守季伷邀請桓虎、陳狩等人到城赴宴。
值得一提的是,也不曉得是不是為了拉攏桓虎,亦或是為了別的什麽目的,在酒席宴間,季伷很豪氣地想送桓虎、陳狩等人一人一座在城的府邸,然而,桓虎卻擺出一副無功不祿的模樣婉言拒絕了。
夜半回到城外,此時麾下的兵卒們已在城外搭建了簡易的軍營。
在帥帳,陳狩瞥了一眼正在幫桓虎整理床鋪的華氏等眾,對桓虎問道:“方才在酒席宴間,為何不接那季伷送出的府邸……怎麽想都好過窩在這小帳吧?”
“你不懂。”桓虎神兮兮地看了眼陳狩,見陳狩做了個挽袖子的作,他連忙低聲音解釋道:“我求見魯王之前,曾大致打聽過魯國的國,得知王室與三桓關係並不和睦。……所謂的三桓,即是魯國國的三個卿族世家,其中就有「季氏」,我既然決定暫時站在王室這邊,那就不能跟季氏一族的人太過於親近。”
在聽了桓虎的解釋後,陳狩這才知道,魯國的國,跟魏國有著天壤之別,魏國的姬趙氏王族非常強盛,無論是本家還是分家,魏國的命脈,事實上都掌握在姬趙氏一族的手中,因此很多利益上的矛盾,其實是發生於姬趙氏王族部;但魯國不同,魯國的公卿,就說那三桓,雖然倒推上百年亦是王族分支,因此可稱為公族,但現在的王室卻並不強盛,無論是魯王公輸磐還是公子興,都無法製三桓卿族,使得魯國有種王權旁落的危險——魏國太子趙潤,以其目前的權勢與地位,在國無人能敵,說難聽點,他想要讓誰亡就能讓誰亡,然而在魯國,魯王室卻沒有這份絕對權力。
而如今桓虎投魯國,那麽,作為一個在國政治立場上尚未表明態度的將軍,而且還是手握重兵的將軍,當然難以避免會被卷王室與三桓的合作與對峙當中,被兩方人所拉攏。
隻不過桓虎已果斷地選擇了以魯王公輸磐、公子興為首的王室那一方。
“為何?”
陳狩對此有些不解,因為據桓虎所言,魯王公輸磐在魯國國的權利並不絕對,至三桓就能抗拒王命,在這種況下,陳狩自己覺得,與雙方皆保持若即若離的態度,這應該是最有利的態度。
“左右逢源?”
桓虎搖了搖頭,笑著說道:“那樣隻會召來兩方的厭惡,可能這會兒魯國正是用人之際,兩方會容忍我左右搖擺,可一旦魯國解除了來自楚國的威脅之後,相信王室與三桓,就會合力將我這個外來人驅逐,來個過河拆橋……所以說,你我要想在魯國站穩腳跟,就必須投向其中一方。”
紹者,一曰繼;二曰導。 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旋即,皇九子趙構在萬眾期待中於商丘登基,繼承宋統,改元建炎。 然而,三個月內,李綱罷相,陳東被殺,岳飛被驅逐出軍,宗澤被遺棄東京,河北抗金佈置被全面裁撤……經過這麼多努力之後,滿朝文武終於統一了思想,定下了擁護趙官家南下淮甸轉揚州的輝煌抗金路線。 不過剛一啟程,在亳州明道宮參拜了道祖之後,這位趙官家便一頭栽入了聞名天下的九龍井中,起來後就不認得自己心腹是誰了! 朕要抗金!可朕的心腹都在何處? ! 這是一個來自於九百年後靈魂的真誠吶喊,他在無可奈何繼承了大宋的名號後,更要將這個朝廷與天下導向一條新路。 故稱紹宋。
現代職場人王通,在病死後穿越到明萬曆初年,這是大明最好的時代,也是大明最後的輝煌,作為錦衣衛子弟的王通,能做些什麼,能改變些什麼呢? 在他出現的這一刻,時間長河已經變了流向...... …
一個從未出現過的朝代,一個穿越到婚房的倒楣大學生,一座神奇的圖書館,成就了一段舉世無雙的傳奇人生,當林寒以優雅的姿態走著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時,大寧朝上下對'妖孽'二字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世上的道路千千萬,總要一條一條試試嘛。 林寒語。
武朝如詩篇,風姿美如畫。 穿越了?還是庶子?沒關係,因為方正只想過悠閑的生活。 可越不想參與朝廷的事情,它就越就越陰錯陽差的糾纏你。 武朝有江湖,空有一副行俠仗義之心,卻無練武之資。 不過一切都沒有關係,擁有超時代知識的方正能在爾虞我詐的朝廷活的如魚得水,在武力為尊的江湖,他能收強者為己用。 有才子,就有佳人,朝廷丞相之女、書院院長之女、武林聖女、神女圍繞其間,到底他又會選擇誰呢?還是一網打盡?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