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魏宮廷 第18章:嫁禍與分歧【二合一】

《大魏宮廷》 第18章:嫁禍與分歧【二合一】

『PS:謝“LDG花妖”書友五萬幣打賞,謝“雲若鴻”書友二十三萬起點幣打賞,兩位都是在活結束後打賞,這個……』

————以下正文————

“崔使臣、張副使,昌公一門上下,還有丁氏、陶氏兩家,當真是被北亳軍加害麽?”

兩個時辰後,在昌邑縣縣衙的書房,昌邑縣「簡氏一族」的老家主「簡覜(同眺)」,麵繃,用近乎質問的語氣,詢問著崔詠與張啟功二人。

此時在屋,昌邑縣的諸世家家主們,亦紛紛將目投向崔詠與張啟功二人,仿佛是想從他們的臉上瞧出點什麽端倪來。

隻見在這些的視下,張啟功麵一沉,冷冷說道:“簡公這話是什麽意思?”

簡覜輕哼一聲,意味深長地說道:“老朽是擔心,或有人栽贓嫁禍……”

聽聞此言,張啟功重重地冷哼一聲,麵無表地說道:“簡公不如幹脆點說,是我等人殺了昌公一門!”

“……”見張啟功竟然如此直白了挑明了意思,簡覜不有些語塞。

而此時,就見張啟功掃視了一眼屋諸世家家主,冷冷說道:“諸位也是這麽認為的麽?”

“……”

諸世家家主對視幾眼,默然不語。

見此,張啟功冷哼一聲,怒聲說道:“這太可笑了!……昌公是支持我方的忠義之士,我等不得由他出麵,與朝廷一同安民意,再說日後,也需昌公出麵聯絡宋郡各地的名門族,我方有什麽理由加害昌公?”說罷,他指了指旁麵沉的崔詠,大聲說道:“昨日,使臣大人當著無數昌邑縣百姓的麵,代朝廷冊封昌公為昌邑縣公,相信諸位當時也聽得清清楚楚……”

話音未落,就聽簡覜打斷道:“張副使,昨日之事就不必重提了,昌公雖然德高重,但昨日他所說的那一番抨擊北亳軍的話,卻有失偏薄……我等久住於宋郡,雖然不曾與北亳軍打過道,但或多或也聽說過一些有關於北亳軍的事跡,十分清楚,這支軍隊絕沒有昌公所說的那般不堪……”說到這裏,他故意停頓了一下,看著崔詠與張啟功二人的麵,繼續說道:“然而,昨日昌公卻對北亳軍毫無據的斥責,相信這其中,肯定有什麽玄機吧?或許這個玄機,正是張副使要嫁禍於北亳軍的目的。”

Advertisement

『這個簡覜……』

崔詠不地看了一眼簡覜,隨即又看向張啟功,他想看看,張啟功會如何回應。

在屋諸人的注視下,張啟功目不轉睛地盯著簡覜片刻,忽然說道:“簡公的意思,恕張某不明白,簡公能否說得再明白些?”

看著張啟功冷漠的雙目,簡覜隻覺背後有些涼意,不敢開口說破什麽。

見此,張啟功盯著簡覜半響,忽然破口罵道:“崔使臣,已然將推薦昌公為昌邑縣公的薦書派人送往了大梁,相信近期,朝廷必定會派人頒下詔令,你是有多蠢,才會覺得我方一邊上奏朝廷,一邊暗中派人殺了昌公?難道你們以為朝廷的詔令,竟可以這般隨意麽?”

『……』

諸世家家主麵麵相覷。

不能否認,張啟功說得的確有幾分道理。

就連崔詠,亦是麵難看,出一副咬牙切齒的模樣。

他這可不是裝的。

他是真的氣!

不過,他氣的卻是張啟功,因為那份舉薦昌歑的薦書,正是他親筆寫的——張啟功,居然連崔詠這位此番的主使也蒙在了鼓裏。

,頓時寂靜下來。

不知過了多久,就聽張啟功長歎一聲,說道:“事到如今,唯有想辦法盡量彌補了。”

說罷,他好似想到了什麽,轉頭問崔詠道:“崔大人,若此時派出浚水軍的快騎,能否截回那份上奏?”

『……』

崔詠深深看了一眼張啟功,雖然心中對後者有諸般不滿,但此刻以大局為重,他還是采取了配合的態度。

隻見他皺了皺眉,凝重地說道:“張大人,你指的,可是那份舉薦昌公的上奏?這個,恐怕……恐怕來不及追回……”

“一定要追回那份薦書!”張啟功咬了咬牙,說道:“朝廷需要豎立榜樣,因此,太子殿下絕對會降下詔書,親自派人到昌邑冊封昌公,到時候,天使到來,卻得知昌公已被賊人加害,我等都逃不了幹係……這不亞於欺君之罪!”

Advertisement

崔詠很配合,麵凝重地點了點頭,隨即,他故意滿臉擔憂地說道:“可……可萬一追不上呢?”

“那就隻有……”

張啟功麵沉地掃了一眼屋的諸世家家主。

見他麵狠,屋諸世家家主心中泛起陣陣不安,或有人連忙說道:“張副使,我等與昌公之死毫無幹係。”

“是啊,我等與北亳軍……與北亳叛逆可沒有毫幹係。”另外一人也連忙符合道。

聽著這些世家的家主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表示清白,張啟功擺擺手,臉上出幾分怪異的笑容,笑著說道:“諸公皆是昌邑縣德高重的人,張某當然不會認為諸公與北亳軍叛逆有什麽關係,更不會認為,諸公與昌氏、丁氏、陶氏的慘劇有什麽瓜葛。不過嘛……張某相信,諸公定能將加害昌公的凶徒,盡數擒拿歸案,對吧?”

諸世家家主麵麵相覷,或有一人苦笑著說道:“張副使,我想殺害了昌公他們的凶徒,早已經逃之夭夭了,您讓我們怎麽找啊?”

“不不不。”張啟功連連擺手,毫無據地篤定道:“那些凶徒一定還藏在縣,藏在……縣諸民之中,至於人數……我估測最起碼得有,百餘人?”

的諸家主都不傻子,豈會聽不出張啟功的暗示,這明擺著就是讓他找一百個替罪羊嘛,以應對日後來自朝廷的責問。

“簡公,這件事就拜托您了。”張啟功笑著說道:“若是您能及時抓捕凶手,張某願意推薦您為昌邑縣的縣公……”

聽聞此言,簡覜冷汗淋漓,苦笑說道:“張副使,簡某無能,恐不能擔此重任……”說到這裏,他好似想到了什麽,連忙說道:“不如封鎖全城,請貴方的兵卒緝拿凶徒。”

Advertisement

“不不不。”張啟功連連搖頭說道:“城外的軍卒另有要事,不能出麵,唯有拜托您了……”

『什麽另有要事,不就是不想牽扯其中,怕引起民憤麽?』

簡覜在心中破口大罵。

隨即,他著頭皮推辭道:“張副使,實在是……”

見此,張啟功突然麵一冷,冷冷說道:“簡公,你百般推辭,莫不是與北亳軍有什麽幹係吧?”

『好你個張啟功!』

簡覜在心中暗罵,他很清楚,隻要他敢繼續推辭,眼前這個張啟功,就敢誣陷是他簡覜聯合北亳軍殺害了昌氏一門——畢竟昌氏一門被誅滿門之事,肯定是必須要有人承擔罪責的。

想到這裏,他隻能咬碎牙往肚子裏咽:“那……那簡某就盡力而為。”

聽聞此言,張啟功麵稍霽,這才寬道:“張某相信,簡公定能抓到凶徒……對了,希諸位也能助簡公一臂之力。”

諸家主麵麵相覷,但又不敢拒絕,隻能唯唯諾諾地應下此事。

待等簡覜以及其餘諸世家家主離開之後,張啟功冷笑說道:“這些人當中,肯定還有暗通北亳軍之人,不過不要,過不了多久,這群人就無法再在宋民中立足了,無論是否心甘願,都隻有投靠朝廷……”

說到這裏,他不見崔詠給予回應,遂疑地轉過頭去,卻猛然看到崔詠不知何時已來到了他背後,舉拳朝著他揮了過來。

“砰——”

崔詠的拳頭,正好命中張啟功的下顎,讓後者連退了好幾步,這才扶著一個木架好不容易站穩了

“咣當——”

木架上的一隻瓦罐被張啟功落在地,摔得碎。

可能是聽到了屋的響,守在屋外的魏卒們當即衝了進來,驚聲呼道:“崔大人,張大人,發生了什麽事?”

Advertisement

話剛說完,待那幾名魏卒看清楚屋況,頓時就愣住了。

隻見崔詠死死盯著張啟功,麵無表地說道:“沒事。……本使正與張副使商議要事,爾等皆退下吧,不得擅自。”

“……遵命。”

在一陣麵麵相覷之後,那幾名魏卒紛紛退出了屋外。

而此時,看著臉上帶著怒容的崔詠,張啟功曬笑一聲,抬起手,輕輕左側的角,他覺那裏傳來陣陣刺痛。

再一眼手指,手指上有幾跡。

“嗬。”曬笑著搖了搖頭,張啟功抬頭看向崔詠,淡淡說道:“忍了許久了吧?……幾時看穿的?”

他並未想過能瞞得住崔詠,畢竟崔詠看似玩世不恭,但才思敏捷,能看穿他張啟功的計謀,張啟功並不覺奇怪。

聽了張啟功的詢問,崔詠也不瞞,冷冷說道:“看到昌氏府牆上「投魏者誅」這四個字,我就猜到,是你派人殺了昌氏一門!”

“……還有丁氏一門與陶氏一門。”張啟功淡然地補充道。

“你這個混賬!”崔詠聞言大怒,卷起袖子就衝了上來。

別看張啟功高八尺有餘,個子比崔詠要高出一個頭,但別忘了,崔詠從小就跟一群狐朋狗友混跡,時常與別家的貴族子弟鬥毆,曾讓雍王妃崔氏頗為擔憂這位小弟的前程——論打架,說實話張啟功還真不是崔詠的對手。

聽著屋乒乓的聲響,守在屋外的浚水軍魏卒麵麵相覷。

可礙於崔詠這位主使臣方才已下令不得擅自,因此,他們也不敢進屋,隻敢從窗戶瞄向屋

待看到崔詠與張啟功這兩位使臣在屋大打出手,幾名魏卒們暗暗咋舌:原來這兩位文人,脾氣竟然也如此火

想來想去,他們唯有立刻上報將軍李岌。

此時在縣衙的另外一間廂房,宗衛高括正與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在屋喝酒,忽然聽說崔詠與張啟功兩位使臣打了起來,四人都到十分吃驚,連忙來到了崔詠與張啟功所在的書房。

“住手!”待等高括推門走書房,瞧見崔詠與張啟功二人正扭打在地上,哭笑不得之餘,他連忙喝止。

別看高括的職位遠不如在場所有人,但憑他宗衛的份,此時還真隻有他才能穩定局麵。

果然,聽到高括的喝止,崔詠與張啟功這才終止扭打,相繼站起來。

此時再看崔詠這位朝廷使臣,頭發也了、服也撕破了,右側的顴骨也泛起了幾分淤青,相比之下,張啟功的模樣更慘,,右眼眼眶泛黑,好似是被崔詠一拳打中了眼睛,很是狼狽。

看到這一幕,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皆忍俊不地笑了出聲,就連高括,亦憋著笑,憋著很是辛苦。

“都退下,今日之事,誰都不得外傳!”

在吩咐過魏卒退下之後,高括與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走書房,將房門關上。

“兩位大人……”

看了眼正在梳理裝束的崔詠與張啟功二人,高括頗有些哭笑不得地問道:“兩位皆是太子殿下欽定的賢臣,日後朝中的肱骨重臣,怎麽……”

“宗衛大人你去問他!”崔詠瞪了一眼張啟功,低聲罵道:“幹的什麽勾當!”

聽聞此言,張啟功捂著眼睛,淡淡說道:“張某不認為有什麽過錯。反而是崔大人,雖然張某是您的副使,但怎麽說也是朝廷任命,崔大人公然毆打下,這件事,下日後會如實上報太子殿下……”

見崔詠臉上憤更濃,高括連忙衝上前將崔詠與張啟功兩人拉開,打著圓場說道:“兩位、兩位,切莫意氣用事,不如坐下來,好好說個明白。”

聽聞此言,崔詠在屋找了張椅子坐了下來,將事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高括,包括張啟功暗中派人殺了昌氏、丁氏、陶氏三家滿門的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