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玄幻奇幻 將夜 第二卷凜冬之湖 第四章 碧藍如腰(下)

《將夜》 第二卷凜冬之湖 第四章 碧藍如腰(下)

因為長安李氏皇族雄瞰天下的緣故,因為西陵神殿的緣故,中原諸國與大唐帝國之間的關系向來談不上融洽,雖然懾于唐國兵甲之盛不敢稍有輕慢,但在心深絕對沒有什麼好,只有大河國是一個特例。

大陸南方的大河國與大唐帝國之間隔著大澤森林還有南晉廣袤的國土,往極為困難,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距離容易產生的原因,從很多年前開始,大河國君民便一直仰慕唐國文化,無視以艱難漫長的通路途,隔一段時間便會遣出使節學生,長安城的風文化在大河國極為流行,大河國從朝廷制到民間日常生活的很多細節上,都能看到唐風的影響。

出現在碧藍湖畔林邊的這群著淺,腰帶寬長華麗,大唐開化年間最流行的服飾風格,這些眉眼平靜順,目卻專注堅毅,腰間佩著的烏鞘木劍長而微彎,正是大河國特有的秀劍。

從這些細節中,寧缺很快便斷定對方是大河國人,世代好的兩國子民彼此間都有天然的親近和信賴本不相信對方會對自己存有惡意,所以他毫不猶豫放下了手中的弓箭,正如他所料,當這群知道自己唐人的份后,也很快便釋放出了善意,報出自己的師門宗派。

大河國墨池苑是書圣王大人修行居所,這些出現在燕北荒原上的自然便是書圣門下子弟,其中大部分都是弟子,只有三四名男弟子。

先前那名被寧缺用黃楊木弓瞄準的走上前來,眨著好奇的大眼睛,像看見某個好玩事一般看著寧缺,問道:“你真是唐人?”

這名穿著藕,大約是懼寒的緣故,臉畔頸上圍著一圈茸茸的圍巾,配著清稚的面容,烏溜溜靈的大眼睛,顯得格外可

Advertisement

寧缺笑著回答道:“冒充唐人有什麼好?”

一笑,說道:“除了城里的唐人行商,我還沒見過長安城來的唐人,所以有些好奇。”

一位約二十歲左右的子走上前來,帶著歉意向寧缺行了一禮,從懷中取出一份燕國軍部勘發的份文書,然后請寧缺取出自己的份證明文書。

這里畢竟是荒原,距離戰場不遠,總不能因為寧缺一句話便解除所有警惕,他很理解對方的小心,解下背后行囊,取出土城核發的文書給對方。

確認寧缺是唐人之后,這些來自大河國墨池苑的弟子頓時變得更加放松,那些圍在一遠遠看著他好奇地議論著,那位子則是誠懇致歉說道:“先前不知公子份,妄以刀箭相指實在唐突,還請公子見諒。”

唐國以疏朗潑辣著稱,無論李漁還是司徒依蘭格里都有這種分,寧缺很能見到這樣溫婉的子,他看了一眼老實乖巧站在遠的墨池苑男弟子,想起大河國重輕男的傳言,不覺得有些奇怪,既然大河國重輕男,為何這些墨池苑的弟子卻如此通達理溫,甚至顯得過于平和了些?

他笑著搖了搖頭:“姑娘實在是太過客氣,這眼溫泉本來就是你們先發現,我才是那個不速之客,若要道歉,也應該是我道歉才對。”

那雙十年華的子遲疑片刻后說道:“果然不愧是上國人,言語溫和大度,在下墨池苑三弟子酌之華,若公子歡喜這眼溫泉,不若……”

若是一般唐國軍人,想來也不會讓這位墨池苑的三弟子如此重視溫和。只是此地離東勝寨不遠,寧缺上穿著的那件黑,乃是紅袖招簡大家的送行禮,無論材質還是繡工都是世間第一流本事,大河國的子哪有不了解大唐飾的道理,只看了一眼便猜到寧缺定然來歷不凡,說不定便是那些聽說在東勝寨里實修的書院學生,于是態度愈發溫和謙恭。

Advertisement

“哪有這等道理。”寧缺笑著說道:“我只不過沿湖隨意行走,偶爾發現湖流有異,猜到這里可能有山溪,事先也沒想到會是一眼溫泉,你們不用理我。”

聽著這話,那子表平靜依舊,心中卻是松了一口氣。以大河國對唐國的尊敬,尤其是猜到寧缺可能來歷不凡,若在別的時候,大概會直接帶著師妹師弟們離開,把這眼溫泉讓給寧缺,只是現在卻大有不便……

“如此那便不打擾上國公子清修了。”

酌之華見他沒有自報名號的意思,自也不便冒昧相詢,微笑說了一聲,蹲恭謹行了一禮,便帶著那群林中走去。

寧缺看著林深約約看見熱泉蒸騰而出的水霧,還有一抹約一人半高的黃布圍,心想大河國們大概便是在那群布圍之后泡溫泉,也難怪先前們如此張,若讓別的男人用雙眼把春全部走,那可如何是好。

沒想著沿湖漫步,居然能遇著大河國墨池苑的弟子,今天的運氣好像也不是太糟糕,他拾起地上的行囊,轉便向來走去,想著先前經過湖畔一白石滲出的淺池風景也不錯,打算去那里冥想清修。

正在這時,后忽然響起一道碎碎的腳步聲。他好奇轉,先前那名被自己用弓箭瞄準的大河國跑了過來,因為跑的太急,的小臉蛋兒上滿是紅暈,頸間茸茸的尾早已散開,愈發可

寧缺問道:“請問有什麼事?”

睜著黑漆漆的大眼睛,盯著寧缺滿是溫和神的臉頰,想著先前那個平靜而冷漠恐怖的箭手,下意識里撓了撓頭,問道:“您能不能告訴我,先前我們一起從林子里鉆出來,那麼多師兄師姐,為什麼您要用弓箭瞄準我?”

Advertisement

“如果我說擒賊先擒王,你信不信?”寧缺笑著回答道。

格格一笑,搖頭說道:“當然不信,墨池苑這麼多弟子,我一直是最差勁的那一個,而且那時候我手里什麼兵都沒有,師兄們手里有弓箭,師姐們腰畔都佩著秀劍,你這麼強,當然不會把我看最有威脅的那個人。”

寧缺沒有想到從那次瞄準中能想到這麼多東西,微微一怔后誠實回答道:“之所以瞄準你,確實是因為你是人群中最弱的那個人。”

接著他補充解釋道:“以寡敵眾,若不能鎖死敵人當中最重要的那個人,就鎖死敵人中最容易被攻擊致死的那個人,這樣接下來才比較好談條件。”

好奇看著他問道:“如果……當時真有什麼誤會,你真的會我嗎?”

沒有什麼怨恨的意思,沒有什麼惱怒,只是純粹的好奇。

寧缺點了點頭。

漆般的眸子里流出吃驚的緒,說道:“可是唐人難道也會欺負弱小嗎?”

“我們唐人也是普通人,有好人也有壞人。”

不解問道:“可你不是壞人啊。”

寧缺看著像般可的小姑娘,忍不住腦袋,笑著說道:“戰場上沒有好人和壞人的說法,只有死人和活人。”

停頓片刻后,他看著微紅的白臉蛋兒,不知道是被牽了那些回憶,臉上的笑容漸漸斂去,認真說道:“在戰場上,不是你殺死敵人就是敵人殺死你,小姑娘,如果你不想死在這里,一定要記住這一點。”

用力點了點頭。

“你追過來就是想問這些事?”寧缺問道。

“嗯。”笑若初荷,微面紅,“我還想告訴你,我天貓。”

說完這句話,向溫泉山溪方向跑去,再也沒有回頭。

Advertisement

寧缺看著的背影忍不住笑了起來,心想只聽說大河國人的名字向來極有趣味,但真沒想到會有人天貓,這名字實在說不上好聽,但和小姑娘好奇漆眸與茸茸的可覺還真有幾分相襯。

順著湖畔向回沒有走多遠,便看岸邊低那片從白石里滲出的水池,清澈池水底部層巖像書頁一般清晰,風景不錯,他確認距離夠遠,不會被黃布圍后那些大河國誤會后,解下行囊坐了下來。

湖畔的空氣中依然有淡淡的硫磺味道,想著山溪居然是溫泉,沒有辦法飲用,他才明白為什麼無論是荒原上的部落還有燕國聯軍,都沒有選擇靠近這些扎營。

“大河國的果然像話本里寫的那樣泡溫泉啊。”

回頭向遠約可見的黃布圍一角,他落在圓石上的右手下意識里輕輕抓了一下,這個作沒有什麼的意味,只是在回味先前天貓腦袋時的覺,回味片刻后,他才明白此時的回味是因為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到桑桑的腦袋。

湖巖石池四周風景頗,清靜怡人,更關鍵是天地元氣充沛,既然沒有辦法跳進山溪與大河國們共浴快活,寧缺自然舍不得放棄這麼好的修行地。

第二日,他又騎著大黑馬來了湖畔。

坐于湖風之中閉目靜靜冥想,睜開雙眼,抬起手指在風中輕輕畫著意味難明的線條,只有他自己知道,這些線條組合在一起便是符文。

隨著指尖在空無一的空中移,遇著難解的關口,他皺著眉頭思考很長時間,揮手把意想中的符文全部抹掉,然后繼續用手指畫著無形的符文。

不知不覺間日頭移至中天,微寒的風被照耀的稍暖和了些,他解開上的罩領,站起了個懶腰,松泛一下僵和微酸的手臂。

便是一腰的慵懶、一探臂的愜意,他的目很自然地向右前方飄去,落在遠林溪間若若現的黃布圍上,也許這是的自然,也許是心理的自然,總之他往那邊了過去,耳中甚至還聽到了溪水微濺和銀鈴般的笑聲。

“大河國的果然很泡溫泉啊。”

他再次發出慨,心想昨天泡著今天泡著天天泡著,再白皙的只怕也會被泡的白紙,難道那些就不會擔心?

林溪外幾名墨池苑男弟子警惕放哨的影,愈發證明了大河國重輕男的傳聞,寧缺不想起大河國前代國君便是位王,傳說中曾經扮男裝關山飛渡遠來長安城求學,還與大唐先皇有些不清不楚的故事流傳下來……若不是王只有一個兒子,若不是出了一位書圣,只怕如今的大河國男人的地位更加悲慘。

溫泉湯如羊嬉戲若小鹿,這等想像終究不能把肚子變飽,寧缺行離石池,覓了塊干燥地開始堆灶煮食,他今天準備燉一鍋白的羊湯。

“你還會做飯嗎?”

天貓出現在湖畔,睜著大大的眼睛好奇看著正在點火的寧缺,說道:“不是聽說唐國的男人都不做飯,只吃現的?”

寧缺早就知道過來了,頭也未抬,說道:“在長安城的時候,我自然不會做飯,但在這種荒郊野嶺,除了自己手還有什麼別的法子。”

天貓拍拍手掌,漆眸一轉,蹲到他旁,勇敢說道:“我來幫忙。”

寧缺見滿臉希冀,雖說極不信任這位大河國的廚藝,但還是笑著讓開了位置,出乎他意料的是,天貓小小年紀,廚藝竟是極為湛嫻,只用了一會兒功夫便把所有程序完,然后洗干凈手,只等著最后揭鍋。

聽著鍋中鼓鼓湯沸聲音,嗅著已經開始溢出來的香,寧缺訝異看了一眼,愈發不明白大河國人是怎樣的一種存在,一個重輕男的社會,如此養就如此溫,嫻的廚藝?

揭蓋盛湯,寧缺遞了一碗過去,天貓嘿嘿一笑,兩個人坐在湖畔的寒風中開始飲著微燙的湯,從到心靈都變得暖和起來。

“大河國很暖和吧?”

“嗯。”天貓點點頭,看著湖面上的薄冰,打了個寒說道:“真沒想到燕國居然會這麼冷,路上在西陵采買的棉服,好像完全擋不住風。”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