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都市爽文 戶外直播間 第二百三十四章 修複,真正的大師境界!

《戶外直播間》 第二百三十四章 修複,真正的大師境界!

筆墨紙硯均已備好。

旁邊的桌子上,擺放著足足上千支筆和硯臺、料、墨這些材料。

寧飛和林山河在研磨。

華夏TV3臺,劉天之被請去做了嘉賓,負責解說。

他向網友們解釋道:

“我的老師和寧觀主現在在準備修複古畫的第一步,研墨。”

“他們要調配出和《千裡江山圖》一模一樣的墨韻。”

“這一步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非常的麻煩。”

“因為他們隻能通過觀察這幅畫,來判斷當時王希孟在作畫的時候,水和墨的比例分彆是多。”

聽到劉天之的解釋,網友們才明白修複一幅古畫需要多麼嚴謹的配合。

寧飛麵前的紙,是和《千裡江山圖》畫卷一樣的紙。

用的墨,也是一樣的墨。

寧飛調配好了墨紙,先在紙上勾勒了一筆。

筆鋒在紙上遊走,由濃轉淡。

等墨跡全部浸到紙裡,寧飛拿過來一個放大鏡,將自己勾勒的一筆放大,仔細的觀察著。

“頭青三,淡了。”

他沉穩的說道。

與此同時,林山河也說道:“頭青四層,頭綠三層,重了。”

兩個人相互看了一眼,旋即,他們將研好的墨通通倒掉,然後又換了一支新的畫筆,重新開始研墨。

劉天之繼續在電視節目裡解釋道:

“他們需要找到和《千裡江山圖》一模一樣的墨韻,所以需要不斷的調整。”

“文修複工作,需要的就是細心。”

網友們安安靜靜的看著。

這檔節目和所有的節目都不一樣。

寧飛和林山河的流十分的簡短,隻有寥寥數語,說的都是關於調配的用量和最終的結果。

其他時間,兩個人都在專心的用畫出的墨韻和《千裡江山圖》做對比。

一次,一次,一次........

Advertisement

一旁沾滿了各種各樣墨綠筆,已經堆了滿滿的一桌子。

他們每調出來一次墨,就會滿懷期的和畫卷做對比,然後又失的搖了搖頭。

一次次失敗,卻也一次次接近最終的結果。

網友們很佩服這兩個人的毅力,從始至終,寧飛和林山河的表裡都隻有專注。

大家看得出,兩個人是真的沉浸在其中了。

這就是大師的境界嗎?

或許,也隻有這樣的人,才真的擔得起大師兩個字吧。

“還是不對。”

兩個人的結果近之後,林山河用放大鏡在二者之間做了對比,發現他們畫出來的墨和《千裡江山圖》的墨仍舊不一樣。

第一步就失敗了嗎?

網友們在心裡默默為兩個人祈禱。

寧飛也是眉頭鎖,他著《千裡江山圖》,這幅畫的神韻仍在,寧飛能清晰的覺到其中磅礴的意境。

所以他也更堅定要修複這幅華夏的瑰寶。

這個時候,他注意到了什麼。

“不對,看這裡。”

寧飛說了一句。

“這座山的側邊緣,墨韻不太對,隻是頭青和頭綠的話,不可能這麼平。”

“是胭脂,他加了胭脂進去!”

“神了!王希孟真是個天才,難怪他畫的山水如此的寫意,他竟然在礦料中,混了些植料!”

寧飛的神有些激,聽到寧飛的話,林山河也是目不轉睛的看了過去。

他仔細看著那道墨韻,旋即,也是笑了起來:

“是胭脂!看來我們今天下午研究分的時候,了一道材料!”

“難怪我們畫出的墨韻總是不對!”

林山河也變得激,他急忙讓王旭找了些胭脂過來,還好文修複中心有多餘的備料,這事倒也冇耽誤多久。

網友們看著直播中的畫麵,都是滿臉驚歎。

Advertisement

他們雖然聽不懂寧飛和林山河在說什麼,但是他們知道,這兩個人都很厲害。

接著,兩個人在墨裡混了些胭脂,繼續研究墨韻,這一次的速度就快了很多,大約又用了十分鐘,他們就找到了最正確的墨韻,和《千裡江山圖》的墨韻分毫不差。

如果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寧飛和林山河在紙上畫出來的墨水圖案、紋路,和《千裡江山圖》的紋路一模一樣。

兩個人調整好墨水,接著,他們又做了同樣的一件事。

他們取出一隻新的筆,蘸好墨水後,又在紙上勾勒了一道。然後,用放大鏡仔細的觀察。

旋即,再換一新的筆,重複這個過程。

網友們更加的好奇,他們這是在做什麼?不是已經找到最正確的墨了嗎?為什麼又重複勾勒。

這個時候,劉天之在電視節目中解說道:

“我師父和寧觀主在進行第二步,畫。這一步,他們需要掌握好墨浸在宣紙裡的力度。”

“簡單來說,就是紙分千層,《千裡江山圖》的墨浸到六百層,他們的墨就要也浸到六百層。”

“所以,他們需要知道筆蘸墨水的多,也要悉畫畫的時候該用多大的力道。”

“這是細節。”

“隻有真正的國畫大家,才能做到這一點。”

說這話的時候,劉天之的語氣中充滿了敬佩。

網友們更是覺得大開眼界。

他們想不到,隻是修理一點國畫,竟然需要用到如此準的手藝。

也難怪故宮博院一直以來都冇有維修這幅國畫。

因為難度真的太高了。

“幾層把握。”

練了一會兒後,林山河轉頭問向寧飛。

“目前六層。”

寧飛看著筆下勾勒的一道墨痕,沉靜的說道。

“練到八層,就開始。”

Advertisement

林山河回道。

“好的。”

實際上,寧飛剛纔練了幾下,就已經能做到百分之百控製好墨水的力度了。

畢竟他有技能在,這些準的技法對彆人來說很難,對他來說卻很簡單。

不過為了照顧林山河的麵子,也為了自己不顯得那麼突兀,寧飛故意說低了一些可能

接著,兩個人又是描摹、對比了一陣,才終於開始最關鍵的一步:

作畫。

“溫度,升高兩度,我說降溫就降溫。”

林山河對著旁邊的王旭說了一句。

王旭點了點頭。

接著,寧飛和林山河一人持著一塊筆墨,分彆來到了《千裡江山圖》的一個需要修複的地方。

網友們看到這一幕,張到大氣都不敢多

大家知道,最關鍵的地方,就要來了。

寧飛和林山河相視一眼,他們都從對方的眼睛裡看到了自信。

“準備好了嗎?”林山河問道

“冇問題。”寧飛點點頭。

“好,開始吧!”

兩個人同時執筆,同時研磨,同時作畫。

一老一,均是麵沉靜,穩如泰山。

網友們發現,當這兩個人開始作畫的時候,他們的氣場,完全變了。

筆的筆鋒吸滿了墨,恰到好,多一分不多,一分不

寧飛隻用筆最尖的地方,一點一點,順著《千裡江山圖》的墨韻,勾勒完善著這幅古畫。

國畫最難的地方,是神韻。

他需要掌握這幅畫的神韻,才能將神韻畫出來。

不過他的技巧很高,倒是不需要太過的擔心。

無人機盤旋的很高,鏡頭的焦距不斷提升,將寧飛勾勒的地方放大。

網友們可以一清二楚的看到,寧飛是如何完善那一小塊區域的。

那塊區域麵積大約就四平方厘米,和整幅畫卷比起來,微不足道。

尋常人可能兩筆就將這麵積畫滿了。

寧飛卻是一點一點細心的完善著這塊區域。

仔細看去,網友們發現,寧飛畫過的地方,和原來的畫卷完全是一的,渾然天本看不出一一毫突兀的地方。

這就是他的實力。

這也是他能來修補國畫的原因。

看著兩個國畫大師,在專心致誌的修複一幅經典的華夏古畫,這種覺,讓網友們大呼過癮。

這一刻,寧飛的每一次筆,都牽著千千萬萬網友的心。

華夏TV3臺的臺長,故宮博院院長、副院長這些人,更是張到大氣都不敢多

那可是價值連城的古畫,故宮的經典寶藏。

但凡寧飛和林山河有一個失誤,損失將難以估量。

不過這兩個人,太強了。

直到最終兩個人修補完這幅畫,都冇有一一毫的失誤。

兩人同時停筆,相視一笑。

而後,林山河高喊一聲:“修複完,降低溫度。”

聽到他的聲音,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是被吸引了過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