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凝視著李楹,眼神夾雜著幾分苦,幾分真心,還有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復雜:“崔珣值得公主去救他,而公主,也值得崔珣的深,崔珣是大周的兒郎,公主更是大周的公主。”
車轅聲聲中,李楹咬,眼中盈滿淚水,都不敢問,但還是問了:“崔珣……他怎麼樣了?”
魚扶危低頭,嘆了聲:“不好,陷于牢獄,酷刑之下,十指盡斷,而當今世上,能救他的,唯公主而已。”
大理寺,三司日夜會審,已人間煉獄,但大理寺外,還在努力的,不止李楹一個人。
何十三和諸年站在玄武門外,看著一人高的登聞鼓,一個年咽了下口水,膽怯問何十三:“我們真的要這麼做嗎?”
何十三面無表:“你想想你阿娘的診病錢是如何來的?你想想你阿耶死的時候是誰買的棺材?”
那年眼睛一熱,低下頭去。
何十三道:“我不管他當察事廳卿的時候做過什麼,橫豎是些爭權奪利的臟事,反正我也不懂,我只知道,沒他,這幾年,我們活不下去,更不可能有如今的好日子,他娘的畜生都知道知恩圖報,人不知道嗎?”
眾年心都澎湃起來:“好,我們干!”
何十三首先大步邁向登聞鼓,拿起鼓槌,砰砰敲了起來:“冤枉!冤枉!”
看守登聞鼓的金吾衛對視一眼,趕去匯報監門衛,直到玄武門外聚集的百姓越來越多,左監門衛才聞訊趕來,他斥道:“做什麼?”
何十三大聲道:“冤枉!我要申冤!”
“告過縣、州、大理寺了嗎,沒告的話算越級上訴!念爾無知小兒,快回去!”
“什麼越級上訴?除了敲登聞鼓,哪個縣州敢接我的訴狀?”
“你到底要告什麼?”
“告你們,冤我阿兄!”
“你阿兄是誰?”
何十三抬頭,喊出他以前最鄙夷的名字:“是崔珣!你們冤他!”
左監門衛愣住,何十三大聲說道:“他敲登聞鼓,你們憑什麼查都不查就給他關到大理寺?名為三司會審,實際就是酷刑供!如果圣人沒有勾結突厥,如果太后沒有包庇親子,那怎麼會怕查?你們憑什麼不查被告,反而去拷打原告?”
左監門衛嚇得哆嗦,他指著何十三道:“反了!反了!”
金吾衛一擁而上,用刀鞘去打何十三,何十三被踢倒在地,仍然對圍觀的百姓嚷道:“登聞鼓不是申冤用的嗎?難道涉及太后和圣人,就不能敲了嗎?還是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句話,就是騙我們的!”
百姓目瞪口呆,其余天威軍年也涌了上來,口中紛紛喊著冤枉,手中拿起鼓槌敲了起來,一個人被打倒在地,另一個人繼續拿起鼓槌敲,登聞鼓前,灑滿一地熱,年人不顧生死,前赴后繼,猶如他們的兄長六年前在落雁嶺,明知必死無疑,卻一個個,舉起刀劍,縱馬向突厥人的鐵蹄發起沖鋒。
蓬萊殿里,太后端坐在珠簾后,一言不發聽著此起彼伏的鼓點聲,左監門衛戰戰兢兢地和匯報著:“都是些十二三歲的頑,打不跑,嚇不跑,臣已經將他們全部關押起來了,但還是有聞訊而來的頑趕來敲響登聞鼓,臣以為,他們妄議君上,不如殺一批,以儆效尤。”
太后神冷淡:“你是說,殺十二三歲的孩子?”
“但他們犯上作,大逆不道……”
“先關著吧。”太后疲憊道:“來一個關一個,總有來完的那天。”
左監門衛答了聲“諾”,然后又道:“這些頑擅敲登聞鼓,敗壞太后與圣人名聲,臣以為,應先派金吾衛守衛登聞鼓,不許百姓再敲,等此事告一段落,再做置。”
太后不置可否,左監門衛領命下去,途中遇到了侯在殿外,穿緋紅服的盧淮,等到太后宣召,盧淮跪下叩首行禮,然后起,諷刺地說了句:“從古至今,還未有不許敲登聞鼓的王朝,大周,倒是開了個先例。”
太后抬眼他,盧淮消瘦不,他去長春觀外的荒林挖出了王暄尸首,王暄尸首已經開始腐爛,但還是能看出這個文弱書生死前的何等折磨,盧淮抖著手去著他的摯友,然后在王暄尸首前,哭到幾度暈厥。
待將王暄尸首送回王家,王暄的妻子和一雙兒也哭到肝腸寸斷,盧淮不斷允諾會照顧他們今后生活,卻還是抵不住他們的喪夫之痛和喪父之痛,倒是王暄的老母神平靜,對盧淮道:“我兒因義而死,流芳百世,快哉平生,何故悲傷?”
盧淮神震撼,他斟酌了下言辭,問王暄的母親,這個出瑯玡王氏的婢:“義與忠,何擇之?”
王暄母親說:“義是大義,忠是愚忠。”
何擇之,不言而喻。
太后這段時日,好像失去了所有心氣,本烏發如瀑的鬢邊也添了幾白發,眼眸中更了昔日的銳利神采,連對盧淮的諷刺之語也只是沉默以對,道:“盧卿,之前讓你回府待罪,三司會審,也不許你參加,是有些冷待了你,但你私縱崔珣,吾總要給圣人,給群臣一個代,待此事之后,你再回大理寺吧。”
盧淮搖頭:“臣不回大理寺了。”
太后有些愕然,盧淮道:“臣的叔父,是臣親手抓的,他在府中服毒自盡,自盡前,他要臣答應他,要忠君,事主,不能讓小人害了圣人。”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