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資格賽15
季班的解說視頻預告是在晚上8點放出, 是三夭憋了許久的產。并不是針對某一場比賽。因為資格賽的地圖和時長都太過簡單,很難挑出節奏湊的場次。所以三夭干脆來了個大雜燴。
網友們點進網址,熱留言。評論區的走向很快分了數種完全迥異的風格。
一部分在假哭, 說沒有了乘風的資格賽就沒有了快樂。這人怎麼可以不善始又不善終?
一部分手專業的學生仗著自己有新馬甲無節地瘋狂表白季班。
還有一部分觀眾在干正事,恭賀乘風順利過線, 并對本次記錄吹了一籮筐不重復的彩虹屁。由于每條評論的字數都格外的多, 乘風有點懷疑這些是三夭找來的水軍。
視頻資料的封面是一架手機甲的背影。解說正式開始后, 背景中響起季班整理桌案的雜音,隨后他開口說話。
“我的解說不是很好笑,可能會有點無聊。”季班頓了頓, 調高系統的聲音,平緩而溫和地道,“其實雙人對戰的副本沒什麼好解說的,一句話沒說完可能雙方已經打完了。所以今天我會從常規的角度, 給大家分析一下乘風的作水平吧。”
季班點擊屏幕正中的播放,有條不紊地道:“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 為什麼乘風能一直贏?為什麼每次看起來很驚險的對決場面, 最后贏的人一定是乘風?運氣真的有那麼好嗎?的作,對應的傳機甲可以做到嗎?”
網友們確實對這個問題最到困。
手機甲門檻過高, 大部分吃瓜群眾連最基礎的作代碼都無法掌握, 更無法評判各項作之間的難度等級。
乘風的記錄究竟水不水?乘風跟傳機甲專業的單兵相比到底有多大的差距?業稱的路數為“亡命之徒”打法, 里面有多是純粹的運氣,又有多才是真正的實力?
各式各樣的觀點都有,一幫人拿著外人看不懂的數據在網絡上攪渾水, 誰的聲音大, 誰就能說服人。
畢竟里頭的門道大伙兒都不清楚嘛。
三兩句話的功夫,視頻中的兩臺機甲已經開始鋒。
為了躲避對面提前架好的槍炮, 乘風作著機甲直角轉向,住墻面急繞行。并利用玻璃被震碎的窗口,不斷變型機,像一只靈活的大型機械蜘蛛,迅速向上攀爬。
隨后借由高度差,直接從上空越過一低矮的障礙,完襲。
對手完全沒料到能爬到那麼高的位置,等發現時最關鍵的武庫已經被轟毀,機重度損壞,只能狼狽撤逃。
網友們在下面集刷“666”。
因為爬墻技能是傳機甲的盲區,類似的作在整個聯賽都比較見。爬那麼高又那麼快的,更是幾乎沒有。
季班點擊暫停,解釋道:“最初版的默示是有很強的攀墻力的,相對應的是犧牲了機甲三分之一以上的可變型結構。后來做出了調整改進,大部分學生就放棄了這項技能。其實三夭跟軍部也不提倡這種作,因為即便是對初代默示而言,這種行為的危險也太高,但是爬墻……”
他話藏了一半,網友們替他接了下去:“真爽。”
可惜不是直播,季班看不見這麼一場心有靈犀的畫面。
季班低聲笑了笑,從后臺調出一個用于數據分析的模擬件。
里面的數據已經設置好了,還原了考場里的局部地圖,只是去掉了所有會干擾視線的外部景觀,用最直白的黑線條來表示街道跟建筑。
“以前默示有足夠支撐機重量的吸附部件,現在需要一定推進力的輔助。”季班邊說邊把一架機甲放到乘風剛才所站的位置上,又在一旁的調試面板里敲答案,“輸的代碼應該是這一串……我們一樣的作來給走一遍。”
季班按下確定,模擬件中的機甲當即據代碼輸的不同速度開始測試。
開始是以各校學生的平均手速來運行。
無一例外,機甲都在轉到一定角度的時候因為慣而摔落。
隨后逐漸提高測試速度,在代碼鍵的手速超過78%的學生時,機甲終于功轉起來了。但是眼可見的,機甲的作十分勉強,雖然功,卻無法很好保持機的靈活。下一步的攀爬顯眼無法接上。
在輸速度超過86%的學生時,這個作總算是能比較安全地完了。就是總有那麼點奇奇怪怪的覺,沒有乘風的作來得流暢。
季班安靜地注視著程序運行,在件停止測試后,才喝了口水,繼續解釋道:“我們的數據庫是不分年級的,里面包括所有參與考核的大一到大四的學生。另外,這一屆的平均數據比往年要稍微高一點,已經持續三年呈增長的趨勢。說明大家確實是在進步的,這是一個很好的消息。”
季班組織了下語言。
“上面就是我說的爬墻危險。駕駛者重心掌握不好,很微妙的一個時差,就容易導致失敗。很可能失誤只在一個分神之間,失誤之后能安全補救回來的概率也不高。”
他將手機甲從頁面移除,統計出來的數據也一鍵清空。
“后續的攀爬作我就不測試了,因為它跟駕駛者自我經驗的判斷有很大關系。知道什麼時候輸什麼代碼,移的長度跟距離是多,這本就是單兵最重要的技能,件無法進行模擬。”季班平靜地道,“手機甲,手速不是第一位,作才是。”
他加重了聲音,比較肯定地道:“類似的作為什麼見?因為除了乘風,90%以上的學生都掌握不了這項技能。而99%的學生,都不敢在正式比賽的時候,使用類似極限的作。”
他很謙虛地用了90%的數據。這樣就不會有被打臉的風險。
網友們被他這一串數據砸得一愣一愣的,不過切實地領會到了他的意思。
“就是這作凡人學不來的意思。”
“99%,不敢,重點圈明白了嗎?乘風就是那注定的1%!”
“所以這就是亡命之徒打法的髓嗎?我不弄死你,我就弄死我自己,反正今天總得有個人頭落這里。”
“從統計數據來看,乘風的失誤率很低的。說明人家心里有數,對別的學生來說才是亡命之徒,只是基。”
季班回到視頻資料界面,隨手在屏幕中敲了下,取消停止狀態。
所有容均選自乘風的比賽場景,有些看起來是倒的優勢,但沒有什麼代表的作,季班就只是隨意講兩句,或者“嗯”一聲帶過去。
播到視頻中段的時候,季班再次點擊暫停。
這一場比賽不網友都還有印象,賽后乘風自己發布了第一條剪輯教程,對手是那位因大眾憐惜而意外名的19分鐘學長。
三夭的選擇同樣是乘風出其不意折返襲的片段。
重看一次,網友們依舊為那個不臉的學長到頭疼。
“剛才講的是手速,這里給大家簡要對比一下節奏。”季班說,“很多人不理解,作的節奏到底是什麼意思。長時間段里一松一是典型的節奏,但其實微里還有一種節奏的概念。”
季班拉著進度條往前退,找到三夭功能列表里的一項【鍵音】功能,將乘風敲擊代碼的節奏用清脆的機械聲同步出來。
放了兩遍后,他記住作,跟著畫面按手指敲了一遍。隨后又將視頻往回拉,開啟慢放,讓網友們仔細聽兩人的敲擊聲。
系統音一道低沉,一道清脆,慢放況下,跟落在不同材質上的雨水一樣,還是很容易區分的。
季班的代碼敲擊速度比乘風的要稍微慢一點,畢竟他年紀已經大了一,素質跟不上。
但其實也沒有慢很多。可是中間部分的兩串代碼聲音幾乎完全不重疊。即便是分開聽,也很難聽出是同一種頻率。更無法猜測出是同一項作。
“噠……噠噠……噠,跟噠噠……噠噠,在慢放二十倍的況下,兩者的區別能聽出來吧。”季班說,“這種短時間的代碼鍵,大多數考生會做出條件反的作,將多個作的代碼視為一個整來進行輸出。而不會考慮單個代碼所代表的作是什麼,下一個單項代碼應該間隔多久輸才是最合適的。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人類的大腦沒有那麼發達。”
“所以,每個人的微節奏是不一樣的。就算是相同的代碼,相同的時間輸完,機甲也不會做出完全相同的作。apm250也不行。只是大部分況下,這種差距你不出來。”
季班說著,又把之前那個模擬件拉到前臺。往空白場景的中間區域重疊著放置了兩架手機甲。
一臺復刻乘風的作,另外一臺用他的代碼加速至跟乘風相同的速度,同步運行。
經測試,兩臺機甲之間確實出現了虛影,證明彼此的作表現還是存在一定的區別。
“我們說機甲作的流暢度跟手是有很大關系的,最主要的就是這個原因。手速依舊是其次。手機甲的作戰風格也是完全可以據一個人的細微作辨認出來的。”
季班說完,將兩臺機甲分開,并排放在一起。
由于沒有標注,網友們一時認不出哪臺機甲是誰的代表。
季班果然問了句:“左邊還是右邊?你們覺得哪個更加厲害?”
網友們遲疑了。在兩臺機甲的上都看出了凝練過經驗的老。
“外行人的眼:右邊。”
“右。”
“慢放后覺右邊有種人運的線條。左邊稍微卡頓一下。”
“只有我覺得左邊那種風格會更加干脆利落嗎?”
季班等了片刻,抬手將右側機甲標紅,并上乘風的名字。
彈幕的走向頓時變得古怪起來。
季班語氣如常,并沒有因為這個結果而到太過驚訝。
“我看了乘風好幾場戰況焦灼的比賽,開始沒仔細看,所以沒有注意到,還覺得很喜歡冒險,不知道恐懼。部分勝利的結果是邊走了極限。但是只要走極限就必然要倚靠運氣,我不相信一個人的運氣可以伴隨一百多場。”
“后來經過進一步的分析,我可以篤定地說,為什麼最后贏的永遠是乘風?因為的手、的經驗,決定了在對戰的過程當中,對手會擁有比更多的破綻。”
季班吸了口氣,斟酌著措詞,盡量公正地評價道:
“對于大多數的單兵而言,這一點點微小的差距,日常很難顯現,顯現了也很難察覺。但是在真正的戰場上,它會隨著危險近而被放大無數倍。這也是普通學生跟遠征軍駕駛員之間最大的區別。殘酷一些說,很多人可能窮極一生都沒有辦法越這一段,僅限于零點幾秒之間的細小距離……”
“但是乘風可以。”
這是極高的評價。
基本敲定了乘風技高一籌的實力。甚至還暗示擁有遠征軍的素質。
明明才是大一的新生。
明明遠征軍當中的手機甲手是之又,無不都是行業銳。
季班說完之后,整個評論區的流速變得滯緩。
眾人仿佛看見了大多數學生與頂峰之間的天塹,而乘風已經站在了世界的另外一端。
已經穿過同行的伙伴,獨自走在比任何人都高遠的地方。而留在后的人連的腳印都看不清楚。
這讓他們又回憶起視頻后續那個“被人描邊大師”的荒謬作,當時就被大批網友們提議參選“本年度最離譜十大作”的排行榜。原來也是在乘風的計劃之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