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改變 第二十一章 造六分儀 研究照像

《改變》 第二十一章 造六分儀 研究照像

總之,張知木看到學生們的樣子之後,心裏很是不悅。回到家裏,黃玉坤聽說張知木是因為這件事不高興,說:「你不要要求學生們,能象你想像的那樣。他們多數從苦日子裏過來,現在吃的用的啥都是最好的,能不拚命讀書嗎?就是這樣還害怕學不好呢。他們哪有心思去玩兒。」

張知木一想也是啊,他們一步登到天堂了,可是還都是戰戰兢兢的。今後我要經常去學校和同學們流才行。要讓學生們多組織一些活。慢慢的扭轉這種局面。還有揚昌他們的電燈快點了一個月了,可以讓他們先生產一批給學校先用上。這樣,學生們晚上就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看書學習了。晚飯是黃玉坤的表姐做的,張知木也沒有去食堂吃飯。飯後張知木剛想和小青和小虎說說話,李治突然來了。張知木知道又有急事了。

原來。李治收到兩封信,一封是李茂派人送過來的。另一封是寧德讓讓孟四兒帶過來的。

李治說:「寧德信說孫傳庭已經戰敗,李自正率軍追殺。孫傳庭是一路阻擊一路撤退,現在生死不明。張知木沒看李茂的信就讓人通知陳玉峰和歐鶴一起過來。」

Advertisement

陳玉峰和歐鶴一起到了張知木的辦公室后,張知木把況說完,歐鶴說:「事就象我們所預料的一樣,我們要在潼關停兩艘戰船,有必要的時候,我們的人都要撤回來。」

陳玉峰說:「知木啊,我看我們就把潼關的地下金庫起回來算了。免得惦記。」

張知木說:「我看不用,就讓他們把地下室用土填了,人撤回來就行。金庫在那裏我覺得很保險。」

張知木知道歐鶴不知道那裏還有一個金庫,就說:「我們在潼關分公司的地下發現了一個金庫,蔽的很好,我們還是不他們吧。」

鶴笑著說:「看來我們窯崗的銀子是用不完了。呵呵!若是那裏能蔽住,就不要了。」

張知木說:「孟四兒還行,他們一行三十多人,先到西安把孫傳庭的家人和一批員的家人,連人帶的有三百多輛馬車都安安全全的押運到潼關,又從潼關把寧德他們的家人也都安安全全的帶回了窯崗。這一路他們真的不容易。」

鶴說:「沒想到,他們會安排這麼些家屬過來,有四百多人。多虧了我們窯崗現在還有這個接待能力。」

張知木說:「就是四百人還不知道是從多人裏面爭取出來的呢。不知道還有多人想來來不了呢。」

Advertisement

陳玉峰說:「沒想到孟四兒這傢伙,還鍛煉的不善。能頂一個人用了。」

鶴說:「我們窯崗的環境就鍛煉人。不過潼關那裏目前不會馬上就有危險,李自想拿下陝西也不是一天半天的事兒,我們還是儘快的把糧食運回來,到現在我不擔心打仗的事兒,到是擔心打完仗之後的事兒,那時候,整個山西我們要是都擔起來,沒有糧食可是不行。糧食才是定心丸。」

張知木說:「我們前一段的工作進展不小,也應該總結一下。有些新的工作也要佈置下去,我看明天下午就開個會吧。」

沒別的事兒了,張知木打開李茂的來信兒,自己一面看,一面九念給陳玉峰和歐鶴聽。

李茂的信中講了三件事兒,一個是八大王又一次提出要見張知木;第二是揚州分公司的方城總結構已經用水泥倒制完;三是窯崗送去的產品供不應求,象皂、玻璃鏡子、馬燈非常好銷售。尤其是運過去的一萬隻馬燈幾天之就被搶購一空。

鶴說:「只要我們保證運輸線的安全,我們窯崗人養活整個山西沒問題。」

張知木說:「馬燈的事兒我有心理準備,我們就說那些在運河上的船吧,他們要是有馬燈的話就不會再在桅桿上掛燈籠了。馬燈這東西風吹不滅雨澆不滅,還比燈籠亮。誰家不用幾隻。」

Advertisement

陳玉峰說:「看來李茂他們的方城能在年底前建個差不多。這就好了。」

------------------

材料力學、理論力學、彈力學、流力學。--《南宋記憶》進展。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