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改變 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葬烈士

《改變》 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葬烈士

第一百三十一章安葬烈士

璜他們和劉雲分開后,沿著馬蹄印追出去不遠,就遇到五十名騎兵橫在路上攔住去路。柳璜非常清楚,這五十人就是想阻擋追兵一會兒,為前面逃出去的騎兵爭取一點兒時間。可是面對五十個自知必死準備拚命的騎兵不認真對付也是不行的,柳璜帶人滅掉這五十騎兵還是耽誤了一點時間。等他們再追一段時間,前面又出現五十騎兵,柳璜沒辦法又把這五十來拚命的騎兵滅掉,由於想以最小的代價解決問題,這次又耽誤了一點兒時間。等第三撥騎兵出現時,柳璜明明知道這些人就是為了拖延時間,不過還是沒辦法,又要花時間把這些騎兵滅掉。

等柳璜把第三撥騎兵滅掉,再去追擊時,天已經黑了,又飄起了小雪。過了汾河,柳璜知道沒有再追的意義。

他們就收住馬,按照約定,沿著汾河向北走去。這樣,劉雲和柳璜他們兩隊人馬,在汾河岸上相遇之後,一起找一個避風的地方,點起篝火,烤著馬,等到天明,才往回走。由於天下著雪,路不好走,一直到晚上,劉雲他們才回到窯崗。

劉雲把這次追擊的況跟張知木做了詳細的彙報。張知木對活捉李過這件事兒非常高興,他告訴張炳臣一定要保住李過的命,這人有大用。不過張知木對柳璜追擊的這一路人馬,不斷地採取斷臂求生的辦法逃出去的一百多人,有些不解。因為他們這些人里最有價值的人應該是李過才對,李過也沒有採取這種辦法。難道是這一隊還有更重要的人或其它我們不知道的原因。

劉雲和柳璜聽完張知木的分析,也覺得有道理。劉雲說:「只能等李過傷好了再問他了,就怕他不說實話。」

Advertisement

張知木說:「象李過這樣的人,別直接問他,要想法套出來。這事兒等李治回來他就會有辦法了。」

一直等了三天,所有的棺材都做好了。在小東山上,大家用搞頭刨開凍土,挖出了一排排的墓。這三天裏,停放烈士的大蓬子裏日夜都有人自發的來守靈,燒紙和香火基本沒斷過。

這時候,陳玉鋒和歐鶴也趕了回來,消息是凌水碼頭飛鴿傳書到潼關分公司,讓他們轉告陳玉鋒他們的。陳玉鋒和歐鶴、李治等人快馬加鞭的往回趕,終於在烈士們下葬前趕了回來。

鶴回來一算,說明天正好是下葬的好日子。

張知木說:「明天,全窯崗人都要參加葬禮。」

現在的冬天,好像比前世要冷得多,冷的好像空氣的都凍住了。小東山上,人們穿了很多服還是覺得冷的不行。

小學生們列著隊伍,站在第一排,還有一兩萬名窯崗的人,都來到這座小山上,他們都是來為烈士們送行的。

劉雲的二百火槍兵,持槍在**臺兩側持槍站立。

整個墓園**肅穆。

在烈士的都放進墓里后,張知木站在眾人面前,做了一次講話。

他說:「窯崗的老爺們們,兄弟姐妹們。今天我們,懷著沉痛的心,安葬我們的兄弟們。他們是為了我們窯崗的而犧牲的,這些躺在這弟兄們好不容易來到窯崗,剛剛過上了有尊嚴的日子,就離我們而去了,我們大家都非常的痛心。他們是犧牲了自己,把好日子留給了我們。但是他們的鮮不會白流,他們未完事業有我們繼續完。今天我鄭重宣佈,每一年的清明節,窯崗活著的人,不論何人,都要到陵園來祭奠先烈們。

Advertisement

鬥就會有犧牲,一部分先烈倒下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上的跡,沿著他們的足跡,勇前進!

先烈們安息吧!」

接著,墓旁邊持鍬的人把土埋向墓,在每個墓上都起了一座新墳。

然後是鳴槍致敬。二十名火槍槍兵,分兩次向空中出了子彈。槍聲在上空久久的回

最後參加典禮的人員,繞陵墓一周后,分別退出陵園。現在陵園裏已經安排有守陵人,他們負責陵園的打掃和管理。

隆重的葬禮,讓窯崗人的心裏多有了些安

張知木也看到窯崗的人正在努力地修復自己的創傷。那些地上的跡,已經被剷除乾淨了,實在除不凈的地方,都已經撒上了草木灰。

在張知木往回走的路上,張知木被幾個人攔住了。原來是從冶廠過來的幾個原來的員,他們要求張知木給他們一點時間,他們說有事要跟張知木好好地談一談。

張知木說:「好吧,那就到我的辦公室談吧。」

來到辦公室,幾位坐下后,宋佳欣和楊青蓮趕過來給幾位上茶。這幾位原來都是有過實權的人,張知木對他們還有些了解的。

到了窯崗好長一段時間,他們都是糊裏糊塗的。他們以為很快朝廷還會把他們送回冶廠去,或者會因為他們離開了冶廠到更重的懲罰。可是沒想到,朝廷早就顧不上他們了。一直沒有人管他們,慢慢的他們也就恢復了往日的神頭。在這裏,他們看到了一群不一樣的人,這裏每個人都笑容滿面。一開始他們有些不習慣,那些過去的臭苦力怎麼也會和他們一樣,每天高高興的。後來他們一點一點的真正的接了這些以前他們認為的下等人之後,慢慢地也就接了他們。走在窯崗的街上,看到每個相遇的認識不是認識的人,都互相點頭打招呼,才覺得有了不同的意義。原來人人平等也是很好的事兒,這些人慢慢的也就接了窯崗的很多事。這在願的他們看來絕對是大逆不道的事兒,現在也認為很平常了。

Advertisement

幾位品評了一陣兒這西湖龍井茶之後,開始了正題。

一位名忠的首先說話了,他原來是一位鹽轉運使,由於得罪了上,被告以貪墨之罪下獄,此人不服,反告上。上一怒,又治他一個勾結反賊之罪,他家裏花了大量的銀子,才保住命,被發配到山西冶廠打石頭。到了山西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繫了,本來以為最後不知道哪一天就會死在冶廠了,就象那些用席子捲走的人一樣,不知道最後給扔到哪裏了。沒想到熬了幾年之後,快要撐不住的時候,張知木接管冶廠。把他們這些人還接到了窯崗來。

他說:「張總啊,我們這幾位,來到窯崗有些日子了,一直想跟您好好的聊聊。到了這裏我們都參加了課本的編製,字典的編製等工作,有時間也去給學校的孩子們講講課。可是這些工作量實在是用不了這麼多人,我們閑得很啊。可是每天吃得好好的,哪能閑得住啊。窯崗的其他人都忙得恨不能一個人頂兩個人用。我們確使不上勁兒,心裏著急啊。沒事的時候,我們也在議論窯崗的事兒,這也是我們自己的事兒啊。一直有一些想法,想跟你說說。現在窯崗出了這麼大的事兒,我們覺得更應該跟你說說了。」

張知木說:「太好了,我非常想聽聽各位的意見。今天說好了,以後有啥想法隨時可以找我。」

忠說:「張總既然這樣說,那我就說了。我們認為窯崗目前有這麼幾個問題。」段忠一下子就講了幾個大問題,張知木拿著蘸水鋼筆不停的記著,這讓段忠講得更來神了。他的意思張知木分列了幾條:

1.張總一下子弄進來這許多人,是很不理智的做法;

Advertisement

2.人來了,又組織管理的不好;

3.現在窯崗的浪費現象,一直沒克服掉,有時候,要飯的都能混到食堂混飯吃;

4.工廠車間和居住區混在一起,不利於以後發展;

5.沒有早點建立起防系,我們現在到樹敵,已非良策,而不設防,就更不可取了;

6.後繼人才培養缺乏計劃和連續

7.最主要的是窯崗的目標不明確,帶來的問題就是缺乏整規劃;

8.一方面缺乏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又浪費。比如他們這些人都做過員,有組織一方面工作能力,卻在一邊看熱鬧;

9.窯崗領導層分工不十分的明確;

10.員工的固定待遇過高,浮待遇過低,不利於提高大家的積極

11.軍隊的待遇過高,以後再擴軍會養不起兵;

12.窯崗的人都把窯崗當自己的家,可是窯崗的事給大家待的不多。好多事兒,都靠大家互相傳;

等段忠把事都說完,張知木起給幾位行了一個大禮說:「我要謝各位,給我提供這麼好的建議。」

這幾位沒想到張知木胡這麼重視他們的建議,慌忙起回禮。

張知木說:「大家都請坐下說話。」

聽完段忠的一番話,張知木非常的佩服他的的口才和記憶力,一口氣說的這麼多,沒有稿子。還能不,這是人才啊。

大家坐好了,張知木接著說:「你們的建議,非常是時候。我們正要討論窯崗的發展規劃,這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各位的所有建議,我會一條一條的給你們有個代。」

忠說:「張總能從善如流,也是窯崗的幸事啊。」

張知木說:「其實各位今天不來找我,我也會去找各位。因為我們明年就要有幾個大的工程要上馬,非常需要管理人員。第一個是修路,從窯崗一直修到殺胡口、張家口,路要修的四馬車能快速跑起來;第二是要在小凌河的河口修一條攔河壩,把小凌河水位抬起來,這樣小凌河裏就可以行船了。」

忠說:「太好了,我們幾位這回可有事兒幹了。我做過鹽轉運使,架橋修路我不外行。」說完他又指著一位清瘦的四十多歲的人,說:「這位唐景窯兄做過河道總督,也管過永定河堤防和疏浚。能親自測量土方水位的事宜。他不出來做事兒,就太埋沒人才了。」

張知木說:「好啊,等我們的事兒都定下來以後,我們搞個招賢榜,看哪個崗位更適合各位。到那時候各位想閑著我也不會幹。不過,各位如果你們一來到窯崗,我就安排你們和我們一起,像我們一樣的工作,你們能適應嗎?」

這幾個人的話,都讓段忠說了,「張總說的太對了,這一段時間,我們自己的變化也是很大的,剛開始,好多事兒我們都看不慣,而等我們慢慢的靜下心來,開始用自己的腦子想問題,而不是用老腦子套問題時,我們自己也開始變化。窯崗真是一個不拘一格的地方,不管以前有啥條條框框,在這都沒用,一切都是以實效為準。啥辦法好用就用啥辦法,絕不墨守陳規。放開手腳真痛快。」

張知木對這個段忠印象很深,這是一個能張羅事兒的人。那幾位可能有能力,不過自己不說話,就是有天大的能力也沒人知道。用前世的話說,不能推銷自己,是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

送這幾位出來時,張知木發現陳玉鋒、歐鶴、陸祥和黃玉坤都在外間等著呢。這出來的幾位文人,看了十分的,這都是窯崗的幾大巨頭,竟然因為他們要跟張總談話,在外面等著。

張知木對陳玉鋒等人介紹說:「今天幾位先生,給我上了一堂課,讓我很啟發。他們的建議我都記下,一會玉琳把這份記錄,多抄寫幾份兒。給大家一人一份兒,你們也先看看。」說著張知木將手裏的記錄給了楊玉琳。

這更讓這幾位寵若驚,他們都客氣一番才離去。

陳玉鋒等人進到張知木的辦公會室坐下后,陳玉鋒就介紹了他和歐鶴這趟潼關之行的況。

不出當初預料,守備寧德等到了窯崗送來的這份兒厚禮,高興地不得了,他說:「這些好東西是有銀子也買不到的,太謝謝。上次張東家南下回來時說,他把火槍和**樣子早就給了朝廷。哼哼,我就知道我是等不到朝廷造的這些東西了。沒想到張東家如此大義,這是要花費很多銀子的。我替潼關將士謝謝張東家,也謝謝各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