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改變 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葬烈士

《改變》 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葬烈士

之後,寧德守備又詳細的詢問了窯崗人對付蒙古騎兵和清軍的經過。都是行家,寧德一聽就明白。這些窯崗的火槍發揮了極大地作用,合理的戰也很重要。所以寧德一定要留陳玉鋒等人在潼關多住幾日,幫著他們訓練隊伍。這樣陳玉鋒帶去的幾十個窯崗的士兵,特別是李菁那十個特種兵,就了寶貝了。潼關選出了一批中下級軍,每天和這些人都在一起訓練。窯崗的這些兵都是用火槍打過多次仗的,他們的實戰經驗,讓這些長期在軍營里的軍益匪淺,他們也都是行家,一聽就知道,那些是有用的。幾天下來,大家都了朋友了。原來陳玉鋒規定不許喝酒,可是後來,陳玉鋒也就裝糊塗了。那些潼關的軍們,每天都要把他們這些師傅灌的大醉。

陳玉鋒和歐鶴也不得閑著,寧德的那些協守副將還有朝廷派來的督軍,知道皇上對這些窯崗人都另眼相看,也就知道這些人非同小可。尤其是他們談起戰來,更是把這人聽得從心裏佩服。若不是窯崗飛鴿傳報家裏被襲,寧德還要留陳玉鋒他們多待幾日。臨行前,陳玉鋒把張知木的意思告訴了寧德,說:「張東家說了,如果潼關有啥需要,窯崗是潼關的後援。一旦戰事吃,請立刻給窯崗送信。窯崗一定會出援手。」

這幾句話,讓寧德等眾將士非常,潼關有了窯崗這樣強大的後援,這些將士們能不高興嗎。現在一旦有事,等朝廷派兵來援的話,很可能等不到援軍就啥都完了。可是這些窯崗的無敵之師就不一樣了,人家不但兵而且糧足。這次一下子就給帶來五百頭羊,讓這些兵這幾天,天天都能喝上羊湯。

Advertisement

張知木說:「看來我們這步棋是走對了。只要潼關不失,李自就奈何不了我們,頂多是這樣的小打小鬧的。」

陳玉鋒說:「知木,我知道你現在有很多事兒要辦,可是能給別人的盡量給被人。你只要把蒸汽船造出來就行。有了蒸汽船,就沒人能擋得住我們。到那時候,我們願意去哪就去哪。象增援潼關這樣事兒就更不是問題了。」

張知木很佩服陳玉鋒能抓住重點的眼,他說:「明年還要造出來鋼殼船,造出來更好的大炮。這樣我們就主多了。」

黃玉坤說:「其他的事兒,你也要安排好了。讓別人干就行,最起碼象這樣的虧不能再吃了。」

張知木點點頭說:「玉坤說的是,這事怪我們大意了。這樣吧,給我三天時間,我拿出來一個窯崗的整規劃大綱,這幾天各位也要好好想想窯崗今後發展要注意的事項。盡量考慮長遠一點兒。三天後我們在一起詳細的討論一下。那些先生們已經都坐不住了。這是好事兒,大家都腦筋,事兒就好辦了。」

這幾位剛出去,門口有兩撥人在等著呢。

陸琪是一撥,張知木讓他先進來了。陸琪拿著兩樣東西,一個是鎖頭,一個是拉鎖。

陸琪說:「張總,這兩樣,一個是給你報喜,一個是給你報憂。喜的是鎖頭功了,現在這個鎖頭非常好用。」說著陸琪把鎖頭遞過來。張知木接過鎖頭,試了試果然好用。

張知木說:「回去跟李雲鶴商量一下,專門立一個生產鎖頭的車間。這個鎖頭一定能賣出個好價錢。另外在這個基礎上,還要造更小的和更大的鎖頭,最好大大小小的系列。以後我還要教你們製造暗鎖。」

Advertisement

陸琪見張知木放下鎖頭,又把拉鎖遞了過來,說:「這個拉鎖早就做好了,就是拉不了,有時候能拉一點兒就不了。」

張知木拉了拉。這個拉鎖是拉不。他出門喊楊玉琳去給他拿一塊石和一把鉗子來。

張知木用石在拉鎖上搽了搽,又用鉗子,在拉鎖的鎖上掐了掐,慢慢的調整著。因為自己在前世時也這樣修過拉鎖,所以今天還就用上了。

最後,這個拉鎖雖然還是不能象前世的拉鎖拉開合上的那麼順利,慢慢的還是能用。這讓陸琪驚嘆不已。

張知木說:「我看了你的這個拉鎖,拉鎖的齒牙都是一個個用手工做的,這樣一致就不好保證,而且每個齒牙都是人工一個個鑲上的,難保都對的很齊,另外齒牙不夠,所以拉的就費勁。」

陸琪說:「張總說的太對了。」

張知木說:「給你兩個建議,一是用杠做一個床,每個齒牙,都用鋼模出來,這樣一致好,潔度也好。第二,在布條上安齒牙時,用鋼條等距離的刻上小槽,把齒牙放上一次的把齒牙給上。這樣齒牙就會安裝的整齊了。」

陸琪是連連的讚歎說:「早點兒來請教張總,就不費那麼多事兒了。」

第二撥進來的是孫亮他們,他們沒坐下就說:「我們的鏡磨得差不多了,你過去看看吧。」

張知木說:「好啊。」就跟他們來到他們的工作間。一進工作間張知木就很高興,工作間里收拾得乾乾淨淨,所有的品都擺放有序。

張知木說:「看看你們的傑作吧。」

孫拿出來兩片大鏡又拿出來兩片小的目鏡。雖然還沒拋,可是鏡已經磨得非常好了。

孫亮說:「一邊磨,我們一邊把鏡片沾水后對著太測焦距。現在焦距正好是八十厘米了。而且和工版結合的很好,和在一起一點兒氣泡沒有。我們覺得是應該拋了。」

Advertisement

張知木說:「是應該拋了。現在我們就製作拋和瀝青拋。要不是這幾天出了這些事兒,我們的鏡早完了。」

接著張知木給這三個人做了分工,讓一個人去取一些綠礬,用水化開,去除漂浮,沉澱一會兒以後,再把溶倒出來,這是把沉底的雜去除。然後在一個罈子裏煮,把水燒乾后的結晶晾乾,搟碎放著。

一個人跟張知木去玻璃廠去製作玻璃管兒。

這個前世時很容易就能得到的玻璃管,製作起來還要費點功夫的。

首先張知木製作了一個環形的斗,斗的中間部位也是空的,可以從這裏用一個管吹氣兒。當把玻璃溶放涼到還能流狀態時,倒進斗里,利用重力讓玻璃溶下降,這樣中心空的環形的玻璃溶就流出來,然後在中間的孔里吹氣兒。這樣做是使玻璃冷卻而且不會粘在一起。玻璃管就慢慢地形了,這時還不要一下子讓玻璃管兒落在桌面上,一個人用鉗子慢慢的托一下子。等玻璃管的變暗了,就好了。張知木這次一共製作了幾兒玻璃管,加起來有十米。後來又製作了幾個大燒杯,和大肚子燒杯,玻璃試管兒、玻璃開關兒等。然後在玻璃爐邊慢慢的冷卻。這是給玻璃回火,不然玻璃很容炸裂。

----------

推薦:氫氣炸,發電機運轉,郭守敬上任。顯微鏡,聽診,新醫學起步。--《南宋記憶》。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