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將近, 本應該是快樂的時候。
但師長的離世,給這幸福蒙上了一層影。
胤禔勸說:“顧先生離世前就憾沒看到你娶妻生子, 你趕完他的愿,之后告訴他,你已經家立業,了卻顧先生一樁心事。”
胤礽這才振作起來。
康熙很佩服這群前明民,就想給他們后名,追封個什麼職。
比如太子的老師顧炎武, 一個太子太師太子太傅不為過吧?
胤礽趕阻止康熙。
顧炎武等人一輩子以明民自居,雖肯教導他,也只是希華夏以后更好,并不是忘記和背叛前明。
尊重他們, 就不該追封他們。
康熙嘆氣:“好吧,朕給他們立忠良祠如何?”
胤礽點頭:“還是汗阿瑪想得周到。”
張羅顧炎武等人后揚名的事,認可他們明民的守,落在了顧太監顧問行上。
顧問行為前明太監,康熙知道, 他心中一直對前朝舊事難以忘懷。
這并不是顧問行不忠于康熙,也不是不忠于大清, 只是那段時間的經歷,總會給顧問行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
顧問行曾經向康熙請求過, 待他年老之后,可不可以為當年闖王京時蒙難的前明賢良立忠良祠。
康熙那時候就已經準許了。
胤礽知道, 第一世中顧問行被康熙特準出宮養老, 返鄉探親。從康熙三十八年到康熙四十年這期間, 他在云等為前朝忠良修建了忠良祠, 還在寺廟中捐錢為前朝忠良祈福。
現在顧問行可能會提前養老, 但這并不是康熙不信任他,而是更護他。
第一世康熙幾次親征噶爾丹,宮中大小諸事都由顧問行理。
史料中有留存康熙那段時間的書信,外事問監國的太子,宮之事卻不是妃嬪和太后理,而是由顧問行。
胤礽第一世在監國期間也和顧問行流良多,收獲良多。
直到三征噶爾丹結束,顧問行才拖著垂老的殘軀,辭去總管太監一職,得以休息。
即使是康熙的心腹趙昌,也只是顧問行的副手而已。
至于后世各種清朝小說影視劇中出鏡次數最多的梁九功,便是在康熙三十八年后,即顧問行辭去總管太監職務后,才有被重用的記載,為康熙新的心腹。
而魏珠,則是在康熙三十一年才進宮,于康熙四十九年后,即梁九功獲罪后才發跡為康熙邊的紅人。
趙昌一直于幕后,雖是康熙的心腹,但不常參與前朝傳旨之事。
顧問行、梁九功和魏珠三位在前朝留名最多的太監,貫穿了整個康熙朝。
康熙的雄途霸業是以三征噶爾丹為分水嶺。顧問行就是輔佐和見證了康熙風華正茂的全盛姿態。與康熙不僅是主仆,更亦師亦友,從康熙對顧問行的書信中就可以看出,康熙甚至視這個前明太監為家人。
康熙舍不得顧問行離開。
但最終,他決定讓顧問行主持完胤礽的大婚之后,放顧問行出宮。
因為康熙真的視顧問行為師友,為家人。作為皇帝和太監,他們之間這樣的誼十分難得。
顧問行雖年老了,但騎馬的能耐可不比一些年輕的太監們差。
胤礽快馬加鞭趕來的時候,顧問行也同行了。
聽了康熙的旨意后,顧問行激接旨:“奴才來世必結草銜環,報答皇上知遇之恩!”
康熙讓人把顧問行扶起來:“好了好了,你只要好好養,多給朕和太子寫信,多陪伴朕和太子幾年,就算報答朕了。”
康熙嘆氣。陪著他的老人一個又一個的走了,他真的難啊。
“對了,明珠和索額圖還好嗎?”康熙想起了另外兩個老伙計。
胤礽無語道:“他們倆啊,前段時間又在朝會中斗毆,被我罰足了。”
康熙深呼吸:“他們還斗毆?”
胤礽道:“明珠的眼眶烏了,索額圖的角破了,打得可厲害。勸架的大臣們都被兩人踹了好幾腳,有個老大臣倒地不起,據說骨裂。”
康熙:“……看來朕短時間不用擔心這兩個老家伙。”
胤礽使勁點頭。
明珠和叔外祖父這輩子能活的時間肯定很長很長,心他們實屬多余。
胤禔慨:“什麼禍害千年,這就是禍害千年,他們倆就是老不死的禍害……哎喲,汗阿瑪打我就算了,弟弟你怎麼也打我!”
胤礽撲上去拽住胤禔的腮幫子往外扯:“讓我看看是不是這張說話?看我不把它撕碎。”
康熙給胤礽鼓勁:“就是!撕碎!”
為布景板的胤祉、胤禛和胤祺打哈欠。
打起來了,又打起來了。反正他們也不敢勸架,不如打哈欠。
理好幾位老人們的后事,看著他們的友人和后人抱著骨灰盒回鄉后,康熙才換上皇帝儀仗,起駕回宮。
太子帶著幾個侍衛和太監,急匆匆快馬加鞭連夜出京,若是在以前,一定會引起京中眾臣。
皇上是不是出事了?他們是不是有機可乘?
若是幾年前,他們一定會這樣想吧。
但現在,他們聽到太子連夜出宮的消息后,都翻了個,一邊繼續睡覺一邊嘆氣。
姜太公釣魚好歹還有個直鉤子,皇上和太子釣魚現在連直鉤子都不給,就扔線下去,讓魚自己用魚線把自己捆起來。
下次這兩位爺是不是連魚線都不丟了,直接站在岸邊喊,魚兒魚兒快上來,讓魚自己往岸上跳?
魚都要被這兩位爺給釣絕種了。
果然,幾日后,康熙大搖大擺回京,后還跟著許久不見、但他們希永遠別再見到的直親王。
大臣們翻白眼。
康熙回宮之后,先封胤祺、胤禛為郡王,胤祺為貝勒,胤祚、胤祐、胤禩為貝子。
小阿哥們還沒親就封爵?
行吧,他們幾歲的時候就邁著小短被皇上榨,早點封爵也沒什麼。
康熙又給直親王加雙親王俸祿,準許直親王的親王爵位多沿襲一代。
大臣們仍舊沒有什麼反應。
直親王的功勞很大,封就封吧,反正太子將來繼位后,還有個鐵帽子親王可以給他大哥戴。
康熙最后冊封太子妃,并給太子妃加一份親王俸祿。
大臣們:“???”
皇上你要干什麼?!太子妃就太子妃,怎麼還加親王俸祿了!!
康熙道:“太子妃乃是大清科學院院長。以后大清科學院院長位比親王,雖不封爵,但領親王俸祿。”
大臣們:“……”
他們聽懂了康熙的言下之意。這并不是什麼給大清科學院的院長加爵位,而是表明,以后大清科學院的院長應該都是由親王擔任。
胤礽在心里嘆氣。
康熙對這些科技既看重又恐懼。所以,這些技肯定要牢牢掌握在大清皇家手中。
胤礽曾經給康熙提過意見,希增加自然科學推廣力度,重賞科學家。
康熙聽從了一部分,拒絕了一部分。
康熙聽從的部分,是模仿國外,給大清科學院評等級,其待遇視同同等級員。
論文果和科技果,康熙都會獎勵金錢和榮譽,以激勵科學家們繼續鉆研。
但這一切,也就比古時候的皇帝獎勵工匠的力度大了一些,遠遠沒有達到胤礽想要的力度。
首先,現在科學家的地位仍舊比不過科舉的文人,更比不過勛貴宗室。
然后,康熙拒絕將自然科學基礎理論推廣給全華夏,只在勛貴和宦子弟中尋找好苗子,以師徒的方式教導。能使用大清皇家科學院教材的學校,只有兩所大學。
康熙的態度很明顯,胤礽便不再多提了。
大清畢竟是一個先家后國的封建王朝。康熙所做一切都是基于維護大清的統治。
所以,科學家的地位很難和文人等同。
所以,康熙絕對不會讓普通老百姓隨意學習自然科學,開老百姓的民智。
康熙此舉當然是落后的,但胤礽無法苛責康熙。
康熙在這個時代,或許已經做到了他能做的極限。這只是時代和階級的局限而已。
其實哪怕是后世,西方的快樂教育不也一樣,盡量不讓底層老百姓有科學邏輯思維?
他們連兩位數加減法都必須按計算,從出生起、從初高中甚至小學時就開始分流。什麼時代的愚民政策,都是一樣。
利用高考,把普通人一輩子都用不到的知識、邏輯都塞進未年的腦子里的國家,才是這顆蔚藍星球上難得一見的奇葩。
胤礽和康熙的施政沖突除了推廣自然科學之外,還有關于滿語的態度。
當初努爾哈赤命令人利用蒙語創造出滿語。這種臨時創造出來的語言就是空中樓閣,難學也難理解。
后世有研究學者笑稱,這玩意兒就和甲骨文一樣,實用確實低,更別說推廣了。
所以當大清滅亡的時候,朝滅政消,滿文很快就銷聲匿跡,滿人自己都忘記了這玩意兒,本傳不下來。
胤礽認為,滿文增加了滿漢隔閡。取締滿文不可能,滿清勛貴不會同意,也會搖大清統治本,但可以創造一個更簡潔的“滿語”。
胤礽拿出了自己的“滿語拼音”方案,把滿語圈點改了字母,然后“吸漢語的”,只取音不取意,為漢語注音,將從秦始皇起就沒能完的“字同音”大工程完。這樣,大清其他百姓也會“滿語”啦。
好吧,說這麼多,其實都是假話。胤礽拿出來的就是漢語拼音而已。
他想打著推廣“更簡潔的滿語”的旗號,把漢語拼音表給弄出來,以讓更多的人更容易學習漢語。
更重要的是,“字同音”對維護國家大一統,與“書同文”一樣重要。話推廣能減各地隔閡,讓政令更好的推行。
現在的漢字全是用“切字法”,并不規范,且很繁瑣復雜。是啟蒙,就需要非常大的門檻。
可以說,若不是有先生手把手的教,學子們要學會認字都很難。
所以在生考試,許多人字都認不全。
雍正登基后,也試圖推廣話,曾下旨不會說話就不準科舉,沒幾年就失敗,就是因為這個切字法要“同音”,實在是太困難。
當然,用某島國的偏旁部首注音也不是不行,但滿洲勛貴想要的滿語,肯定是與漢字長得完全不一樣,否則騙不到他們。
漢語拼音正好符合滿洲勛貴的心理預期。
胤礽拳掌,要完四弟弟完不的事。
可他萬萬沒想到,這一點也被康熙否決了。
康熙并不是不知道滿語的弊端,也不是不知道“字同音”的重要,但他第一不希滿語失去表義的功能,第二……
康熙居然不希識字變得太容易。
看到胤礽的愕然,康熙著兒子的腦袋道:“我知道你有一顆惠澤天下的仁心,但保啊,你若是敢把拼音拿出來,讓全天下的老百姓只要拿著拼音表就能讀書習字,你大概就活不過明天了,我們大清也大概會立刻滅亡了。”
“這是挖全天下文人的啊。”
胤礽沉默。
他聲音沙啞道:“和科舉制度一樣嗎?但科舉制度不也推行了嗎?”
康熙道:“沒有魏晉南北朝的幾百年世削弱士族豪強,隋唐敢做這些事嗎?即使這樣,他們也經歷了很多很多代人。你想畢其功于一役,怎麼可能?朕先做一點,你再做一點,你的兒子再做一點,徐徐圖之。”
“朕知道你想看到怎樣的國家,但在朕在世的時候不可能實現,在你在世的時候大概率也不可能實現。甚至朕的孫子、重孫都實現不了。但我們一步一步鋪墊,說不定到了大清滅亡的時候,就厚積薄發,將你想要的世界實現了。”
 
                    
                     
                    
                     
                    
                     
                    
                     
                    
                     
                    
                     
                    
                     
                    
                     
                    
                     
                    
                     
                                這是聰慧貌美的元小娘子,一步步征服長安第一黃金單身漢,叫他從“愛搭不理”到“日日打臉”的故事。 元賜嫻夢見自己多年后被老皇帝賜死,成了塊橋石。 醒來記起為鞋底板所支配的恐懼,她決心尋個靠山。 經某幕僚“投其所好”四字指點,元賜嫻提筆揮墨,給未來新君帝師寫了首情詩示好。 陸時卿見詩吐血三升,怒闖元府閨房。 他教她投其所好,她竟以為他好詩文? 他好的分明是……! 閱讀指南:類唐架空,切勿考據。主言情,輔朝堂。
 
                                她書穿成了女配,可憐兮兮地混在公堂的男男女女中,正等著知縣大人配婚。 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 按照劇情她注定是炮灰,超短命的那種。 她不認命,急切的視線在人堆裡可勁兒地扒拉,終於挖掘出他。 夭壽呦,感情這小哥哥,竟是男二! 連女主都無法覬覦的狠人! 這位爺有秀才功名在身,卻被至親算計,入宮成為殘缺不完整的太監。 他生生地熬過種種苦難,任御馬監掌印太監,最後成了人人敬畏的提督大人。 他曾顛沛流離,人人嫌惡,也曾位高權重,人人討好。 成為看盡人生百態,孑然一生的權宦。 但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壽終正寢! 只要她抱緊他的大腿兒,定能擺脫螞蝗般的至親,待日後做了大宦官之妻,更是吃香的喝辣的,還不用費勁巴拉的相夫教子。 小日子簡直不要太美好,撿大漏啊! 他一朝重生,再回少年時,尚未入宮,更未淨身。 眼下,他還是小三元的窮秀才,父暴斃而亡,母攜家資再嫁。 他浴血歸來,渾身戾氣,可一時善心,就多了個嬌嬌軟軟的小娘子! 說啥他這輩子也不淨身了,好好地考科舉,走舉業,給她掙個誥命夫人做,再生幾個小崽子玩玩兒……
萬蘇蘇,人送外號綠茶蘇,名副其實的黑綠茶一枚。她寫了一本虐文,傾盡茶藝寫出絕婊女二,不出所料,評論下都是滿滿的優美語句。她不以為恥,反以為傲。然鵝——她居然穿書了!!穿的不是女二,而是活著悲慘,死得凄慘的女主!!事已至此,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逃!可,她卻發現逃不出原劇情,難道……她只能乖乖地順著原劇情發展了嗎?開局一巴掌,裝備全靠綠茶保命攻略,且看她如何靠著一己之力反轉劇情,走上人生巔峰。宴長鳴
 
                                別人穿越吃香的喝辣的,蘇半夏穿越卻成了南安王府裡滿臉爛疙瘩的廢柴下堂妻。吃不飽穿不暖,一睜眼全是暗箭,投毒,刺殺!冷麵夫君不寵,白蓮花妾室陷害。蘇半夏對天怒吼。「老娘好歹是二十一世紀最牛的解毒師,怎能受你們這窩囊氣。」從此,她的目標隻有一個,誰不讓她活,她就不讓那人好過!誰知半路上卻被個狂傲男人給盯上了?那日光景正好,某人將她抵在牆角,笑意邪魅。「又逢初春,是時候該改嫁了。」 ... 《神醫棄妃:邪王,別纏我!》是小容嬤嬤精心創作的女生,微風小說網實時更新神醫棄妃:邪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