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寒門狀元 第二六六四章 嘗試

《寒門狀元》 第二六六四章 嘗試

樑儲解釋:“是王伯安寫來的信函,於昨夜四更天送到,來不及跟諸位說明。”

“啊?”

那邊李鐩很意外,看着王瓊,“伯安的來信?難道德華不清楚?”

王瓊並未有任何緒變化,道:“那看來確實關係重大。”

以他的意思,急確實不該先知會兵部,而應跟閣首輔彙報,這是王守仁顧全大局的表現,而沒有追究王守仁知不報的意思。

李鐩又看了看沈溪,道:“之厚對此如何看?”

李鐩不問沈溪是否知曉,也跟他之前多番見沈溪,甚至跟沈溪同來的路上還在說及西北軍,沈溪明確表示對皇帝行事不瞭解有關。

在李鐩看來,沈溪沒有道理在這種事上瞞,甚至覺得皇帝到西北,有跟沈溪較勁兒之意。

沈溪道:“若只是些許韃靼人擾邊陲,便喊打喊殺,還要出塞還擊,實在沒那必要。”

李鐩道:“那之厚認爲如何才合適?”

沈溪環顧一下四周,道:“即便出兵,也得適可而止,犯不着傾巢而出,更不能以陛下出關塞犯險。”

之前沈溪還說不支持出兵,隨即又說出兵也行,只要不把戰事擴大便可,說明沈溪在這件事上沒有太過強烈的主觀見解,有一定商議餘地。

也是沈溪清楚,他現在在朝中位在樑儲之上,若他態度鮮明且堅定,連樑儲都不好反駁,他必須要顧全樑儲的面子。

“如此也對。”

樑儲接過話茬,“以在下看來,陛下不應貿然領兵出塞,而應將那些糾結在一起犯邊的部族的況調查清楚,再隨機應變。”

Advertisement

靳貴對此有自己的見解,“我等不在西北,所查之事不多,若上奏請陛下不出兵,陛下未必會聽從,倒是伯安在宣府,應該由他跟陛下面陳此事。”

“嗯。”

幾人點頭附和,覺得靳貴言之在理。

樑儲着沈溪:“之厚,你覺得呢?”

到了這個時候,樑儲還要問沈溪的意見,他清楚涉及軍事應該問沈溪,這也跟沈溪悉西北的況有關,雖然沈溪跟王瓊都曾做過三邊總督,但沈溪的軍事造詣更高,對地方況也更爲了解。

沈溪道:“諸位有何意見,在下附議便是。”

這麼一來,相當於沈溪主放棄發表意見,把權力給在場之人。一干人面面相覷,在這個問題上,以前都是謝遷做主,或者是皇帝直接採納沈溪的意見,如此這般商議還真讓他們不知該如何說起。

樑儲看着王瓊:“那兵部趕擬出對策,趁着宣府兵馬尚未調,事或許尚可轉圜。”

……

……

雷聲大雨點小,這是到過大明門,經歷這場簡短會議之人的共同想法。

本以爲樑儲能做大事,不想他把人召集起來,只是不痛不商量一下,沒拿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難免對樑儲心生失,開始懷念之前獨斷專行的謝遷,還有憑着一蠻勁衝刺在前的楊廷和。

來的時候三三兩兩,回去的路上各自找伴。

兵部要擬定對策,越快越好,王瓊得趕回去召開兵部會議,所以走在最前面。

沈溪本要跟李鐩一起走,沒走出幾步,樑儲便匆忙跟過來。

樑儲道:“之厚,你多日未曾到閣,這閣事務,你是否不打算理會了?”

Advertisement

李鐩不知閣的況,自然而然停下腳步,本想避開樑儲跟沈溪單獨敘話,沈溪卻沒有避諱的意思,也停下腳步道:“閣有叔厚兄支應,在下有何好擔憂的?”

樑儲嘆道:“這閣本就沒幾人,你一直不來,我跟充遂忙得腳不沾地,已經多日未歸家了。就算你現在肩負江南備戰之事,也不能把閣的事丟下不管啊。”

“嗯。”

沈溪不冷不淡地點點頭,“在下儘量相幫。”

樑儲着急地道:“眼下之事你更不能袖手,陛下聽不進旁人的意見,韃靼突然犯邊,等於是給了陛下出兵的理由,你不會也贊同出兵吧?這幾年開銷巨大,大明軍將也需要休整,明年應該……唉!”

或許是意識到勸不沈溪,到最後樑儲開始唉聲嘆氣起來,顯得非常無奈。

沈溪正道:“出兵之事上,在下會據理力爭,即便出兵也不會搞出太大陣仗,一直以來陛下對此等事並不太上心。”

“嗯?”

樑儲不知沈溪究竟是什麼意思,正詫異時,李鐩笑道:“陛下對軍政頗爲了解,叔厚你擔憂過甚,讓兵部趕草擬勸諫的奏疏,咱們聯名上奏,相信陛下會詳加考慮。”

“但願如此吧。”

樑儲最後又幽幽嘆息。

……

……

樑儲跟靳貴回閣去了。

沈溪和李鐩繼續向前走,李鐩笑呵呵道:“朝裡沒之厚你,做事真難啊。”

沈溪瞄了李鐩一眼:“時兄何出此言?”

李鐩笑道:“看看,今天叔厚名義上是問大家的意思,其實不過是要聽聽你的意見,謹小慎微啊!”

Advertisement

沈溪微微搖頭:“無論我等怎麼看陛下的舉措,這會兒也不該直接把我推出來,不能一點餘地都不留……其實最好是怎麼想怎麼跟陛下上奏,自陛下登基以來,遭遇到的勸諫奏疏了麼?”

“今時不同往日。”

李鐩慨地道,“陛下現在文治武功都有建樹,以前覺得陛下胡鬧,但現在看看……或許是偏見……幸好有你,朝廷無論怎麼變,都不了。”

李鐩好像是在褒獎沈溪,也似在貶損。

沈溪並不在意李鐩怎麼說,因爲他知道李鐩這人心眼不壞,基本是就事論事。

沈溪道:“若真有番邦犯邊,陛下忍不了,出兵也就出了,適可而止,我等不必太過擔憂。這些年草原上連番征戰,青壯盡失,再想威脅大明安危已不可能……經歷此事後,或許陛下索然無味,會自行回京師。”

李鐩明白過來,點頭道:“還是要讓陛下吃點甜頭,嘗過了,也就不再尋思是什麼滋味。這話有理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