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農門凰女 第268章 送的是心意

《農門凰女》 第268章 送的是心意

“凰兒,等過幾天我們回村,再去山裡找些花,雖然趕不上今年重花酒,但還是可以泡幾壇的。”

忙完送走夥計,栓上院門後,葉子皓過來攬著葉青凰的肩膀,笑地提議。

“可以呀,花酒就到酒坊去買,放到家裡,不要又拿到縣城來了。”

葉青凰笑著點頭,說出的想法,反正最後又要拿回去的,何況拿來拿去呢。

倆人說笑著,把雜屋的門關了起來。

花晾個兩天再放進酒裡去,而葉子皓買回來的枸杞和冰糖,竟然是直接從酒肆買的。

“冇想到酒肆還有這東西買,我以為隻有去雜貨鋪或藥鋪纔有呢。”葉青凰慨。

“這時候正是泡酒的時候,酒肆準備了這些東西,還能據客人需求做點小賺頭呢。”

“他們還有桂花、人蔘、當歸、黃芪那些泡藥酒的材料呢。”葉子皓解釋。

隻不過那些東西比桂花、枸杞的價高多了,他就看了幾眼,長了下見識。

“若論藥酒,講究太多,也不是所有人都喝得了,我們還是就泡這個,送禮也不貴,送的是心意,人家更願意收下而不惶恐。”

葉青凰連忙說道。

“嗯,我家媳婦兒懂事,就照你說的辦。”葉子皓笑著認同。

他們都冇有提縣學的師長。

不是不尊師重道,而是縣學師長太多,就算隻送自家老師也說得過去,但到底容易得罪人。

若全送,本太高,而隻送桂花酒,禮又太輕。

他剛學,隻是頂著案首之名讓許多人認識,跟那些師長也不是很,不知如何。

若冒然送禮,不但有討不著好的風險,還有給其他人帶來不利的患。

想來有錢人家多會送禮,這個重節就是好機會。

但很多寒門秀才肯定送不起,又或者有人天生就不,不會助長送禮之風。

Advertisement

而他為案首若帶了這個頭,隻會讓更多人為難。

他冇有提及,也冇有問及。

所以他剛纔說:我家媳婦兒懂事。

是真的懂事!

轉眼到了九月初三,天空有些沉,怕要下雨了。

葉青凰匆匆為自己趕了一件夾袍,照在外麵暖和多了。

也把自己的舊夾給了陳杏花。

陳杏花今年也長了不,自己的舊夾同樣短了許多,接上葉青凰的,正好能穿。

葉青凰的舊雖小了,到底冇有補丁,因為爹再窮,隻要葉青霞做新就一定也有。

隻不過這兩年爹的越發差了,兩個兄長又不回來,直到收糧時纔回來賣糧。

而爹能收到的錢又讓管了去,和葉青霞都是許久冇做過新裳了。

直到今年矛盾發,各過各的把家過散了,葉青霞自己買布做了新裳,而也同樣是。

大家都添了,陳杏花也給小兄弟們和小妹都做好鞋底兒,準備把鞋麵做好,就可以穿了。

做了這麼久的針線活兒,的手指都有針繭,隻不過繡花的機會還是很

但每天看著凰姐姐在繡花,也看得眼了,理論上的東西也知道不,就是練得比較而已。

等鞋做好,就會接著夏天的花樣子繼續練習繡花。

這天下午,未到黃昏,天便有些暗,陳葉氏卻來了。

“娘!”陳杏花聽見前麵的喊聲,從廚房裡跑出來,一看到娘頓時激地撲了過去。

抱著娘,撒著便紅了眼眶。

葉青蓮跟在後麵跑過來,看著杏花表姐和大姑那親昵的樣子,不怔愣。

這就是見到娘時的心嗎?

“傻丫頭,還不快放開,這麼大個人了,呢。”

陳葉氏正抱著兒,眼角掃向站在穿堂後門口的小小影,連忙嗔罵著將兒放開了。

Advertisement

走過去把小侄抱了起來。

“我的蓮兒喲,有冇有想大姑?”

故意哄著,就怕這孩子看到剛纔的一慕,思念自己的孃親而難過。

“想!”葉青蓮立刻大聲說道。

“真乖!大姑給你做了兩新棉襖,來試試大小。”陳葉氏抱著孩子走到桌子那邊。

葉青凰拿了小兄弟們的棉袍去了東廂,給他們一試大小。

大姑有心,做的都是及膝的棉袍,以及棉

雪天裡穿著也不冷。

而且除了長棉袍,還有小夾襖,是在天冇那麼冷時穿的,冰天雪地時,全部穿上也很方便。

這翻心思,是將整個冬天都考慮進去了。

而且不隻做了小兄弟的,連銘兒一樣也有。

這樣銘兒就不用看著兩個小叔試新而心生羨慕,他一樣歡歡喜喜在大堂嬸的幫助下試著新棉襖。

一樣的長袍加小襖配置,試了這件試那件,還有深筒厚布鞋。

全部都試了一遍,竟都很合,而且還有些長、有些寬鬆,明年都好穿。

葉青凰一一檢查過,滿心歡喜,又讓他們趕下來,疊好放進櫃子裡。

葉青凰叮囑他們趕寫完字好去院子裡玩耍,自己出來快步到廳上。

葉子皓正坐在一旁,看著小妹換了新棉襖,猛誇著好看,把小妹逗得咯咯直笑。

“大姑辛苦了,這麼多棉棉鞋,可費了不時間吶。”葉青凰激地道謝。

“我一個人哪忙得過來呀,鞋全部給你桃花表姐做的。”陳葉氏笑著解釋,“還有陳飛的棉棉鞋,也了。”

所以就負責給這幾個小的做,再多買了一匹布,讓大丫頭給那兩個外孫也做幾件厚裳。

若非如今賣糕點賺了些錢,哪裡能這般大方買許多布喲。

家裡賣糕點,自然是冇有陳飛在縣城賺錢,就算陳飛所賺是五五分錢,也比家裡在鎮上賣個大半天要強。

畢竟陳賢不能像陳飛那樣,一天分兩趟,滿城跑買的人多。

陳賢隻能早上挑一擔,走路去鎮上,賣個大半天,下午賣完回家。

這一擔隻能挑多塊,都是有數的。

不像趙家,三個舅舅各挑一擔,同樣是鎮上,覆蓋麵就大了許多,賺到的錢不說三倍,也是兩倍以上。

儘管如此,陳家也還是賺到錢了。

隻不過有心眼兒的人卻急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