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將軍殺到「朱紅姐姐,你就讓我走吧!我父母和妹妹前日已經收拾東西出城了,我若再不走就找不著他們了。」
「是啊,朱紅姐姐,看在姐妹一場的份上,你就放了我們吧,如今天下大,我們哪兒還管得了別人呢,若是將軍和夫人日後能平安歸來,我們再來府中當牛做馬報答他們……」
聽到兩個丫頭們期期艾艾的話,朱紅嘆了口氣,與管家福伯對一眼,將賣契從盒子中出來一一還給們。
「你們想走便走吧,如今將軍和夫人不在,錢財上我們作不了主,將這個月的工錢結給你們便算數,往後可別說我們國公府苛待下人。」
跪在麵前的一眾丫頭立刻唯唯諾諾點頭:「是,將軍和夫人都是極好的,從來不虧待下人,我們在府裡也呆得自在,若不是因為打仗,咱們怎麼會想走呢。」
依綠從旁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都是一群忘恩負義的白眼狼,往日天下太平這些人就一個個裝乖賣巧,呆在府裡好吃好喝地清閑,如今天下了,主子不在,小主子又年,他們便一個個吵著要離開,還說這些不要臉的話。
朱紅的想法又豈不和一樣,隻是這人心若不在了,強留也留不住,放在府裡還不安心,倒不如就此放了他們。
原本府裡二十多個丫頭,短短三日便遣散得七七八八,隻剩們和幾個老人了。
正當朱紅慨地想著時,一個小丫頭從園中走過來,朝道:「朱紅姐姐,瓊兒姐姐說小公子又鬧著要看燈籠了,你和福伯到後園去佈置上呢。」
朱紅詫異地抬頭看了看天,道:「這天還沒黑呢,佈置上也沒看頭呀,我去瞧瞧是怎麼回事。」
說罷同依綠一起拐上遊廊,穿過春意正濃的花園,朝後園走去。
「我不!我要去找娘親,我要娘親……」
剛走到拱月門前,一道稚糯的聲音便從院中傳出,聽得二人心頭一。
「壞了,小公子又鬧著找夫人了!都怪前兩日我快,太子召將軍回京的旨意一下,就跟他提夫人要回來的事,要不然他也不會鬧這樣!」
聽到依綠自責的話,朱紅不也嘆了口氣。
夫人走的時候小爺才剛滿周歲,那麼小的孩子,父母都不在邊,全由們幾個丫頭照顧,也著實可憐。
正這般想著,又聽瓊兒的聲音從院中傳出來:「澈兒別鬧,瓊姨帶你去看燈籠好不好?從西北到京城路程遠著呢,爹爹和娘親總要走一陣子的,你再多等兩日,過兩日他們肯定就回來了。」
雖然瓊兒好言安,但赫連澈依舊哭鬧不止。倒不是他子不好,而是才兩歲多的孩子,又多時不在父母邊,有些緒也是應當的。
聽到他嗚嗚嗚的哭聲,朱紅和依綠的心也都被揪了起來。帶了赫連澈這般久,們早已把他當自己的親生骨看待,又怎能不心疼呢?
「看看是誰又在哭了?這般好哭,小心變花臉貓哦!」
瓊兒哄了赫連澈許久都哄不好,不免有些泄氣,看朱紅依綠從院外走來,立時鬆一口氣。
見大春日間折騰出一頭細汗,朱紅連忙手將赫連澈接過去,朝道:「行了,你去歇歇吧,園子裡的人已經理得差不多了,不會再有使喚不的。」
雖然是秦珂的陪嫁丫鬟,但瓊兒在這府裡畢竟不是老人,遇上個別藉故鬧事使喚不的,自然有些不下去。
聽到這話,才鬆一口氣,點頭道:「那行,我再派人去肖大人府上和謝府打聽打聽,看夫人和將軍到底幾時能回。」
不是赫連澈鬧著要見秦珂,國公府上下也都盼著和赫連欽能早日回來,要不然這仗繼續打下去,他們還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目送瓊兒離去,朱紅才把目落到答答的赫連澈上。
他如今已經兩歲有餘,上穿著藍夾襖和一件大紅綉暗紋的小袍子,小小年紀就已經生是頗英氣,雙眉朗,眼上挑,此時哭得淚朦朦的,人看得又憐又。
「澈兒乖,讓朱紅給你講故事好不好,你不是最聽打仗的故事麼?朱紅這裡還有好多呢,你要不要聽?」
赫連澈這時已經哭得打起了嗝兒,聽說要講打仗的故事,立時又認真地看著點點頭,噎著點頭道:「要聽。」
見他這般乖,朱紅又忍不住了他的頭,憐地著他道:「好,那今日我就講個諸葛亮火燒連營的故事給你聽吧……」
低緩輕的嗓音在院中輕輕響起,不一會兒就變得抑揚頓挫起來,哄得赫連欽慢慢恢復平靜,小小的子乖乖依在懷中,緒似乎徹底被帶進了故事中了。
看順利將赫連澈哄好,依綠忍不住拍著口鬆一口氣。
自從將軍和夫人走後,和朱紅瓊兒各自練就了一樣本事,平日無事,就流哄赫連澈開心。
朱紅時在老國公夫人的教導下學得識字,便天天到書房裡找書看,再將上麵講的故事一一背下來,以便隨時講給赫連澈聽。瓊兒則喜歡帶他玩遊戲,三人中的的子最活潑,極易與赫連澈相,往往一玩便是半日。
拿手的便是做點心,等赫連澈玩累或聽膩故事了,便拿著做好的點心端到他麵前,小娃娃吃飽鬧累了就睡,還是極好哄的。
京城不安,赫連欽自然也收到了訊息。他和肖常修雖然久未見麵,但雙方之間的書信來往卻一直沒斷過,即便相隔千裡也知道彼此的近況。
得知京城已經大,衛錚帶著西南軍苦撐三日已經到了極限,赫連欽便馬不停蹄,命人克服一切困難疾行軍,定在要城破之前抵達京城。
如此又過了一日,京城終於遙遙在。
齊王的人馬聞風而,在被前後夾擊之前就已經撤到京城郊外的大彌山,一麵積攢糧草修整兵馬,一邊等著下一次鋒。
關於元配: 陳萱臨終前回憶自己的一生,她少時喪父,母親改嫁,卻也有叔叔養大成人。她十八歲嫁人,婆家不算寬厚,卻也沒有虐待她。在許多年後被無數人形容為兵荒馬亂的亂世,她過的不算好,卻也不很差。隻是,如果有機會重來,她仍是不希望再遇到魏年。是的,魏年待她不差,他隻是看不到她而已。—>
蘭山君孤兒出身,長在淮陵,吃百家飯長大,學得一手殺豬的本事,本是要開一個屠宰場的。誰知老天給她開了一個玩笑。 十六歲那年,她被接回了洛陽的鎮國公府,成了國公府第流落在外的嫡次女。 最初,她以爲這是老天看她殺豬太可憐給的恩待。後來又過了十年,她戰戰兢兢討好家人,汲汲營營嫁人,備受十年白眼,被送去暗不見天日的院子裏關着時,這才恍然發現,從鄉野來京,應當是她殺豬殺多了老天給的懲罰,而不是恩待。 此後又是一年,她被關在小院子裏看不見天日,不知日月更迭,冷菜餿飯度日,受盡苦楚,卻依舊是不甘不願,不敢死去。 唯一能聊慰苦悶的是,在黑暗之中,她摸到了一本書。 窗戶未曾封死,依舊透進了一縷春光。 她慢慢的挪到窗邊,藉着這屢光去看—— 這是一本手札。裏面記下了一個少年六歲到十六歲的感悟。有滿腔熱血,有遠大志向,他覺得自己像是一把利劍,只等着君王拔它出鞘。 她倒是認得執筆者。是她被送離洛陽那天,也同樣登上斷頭臺的鬱清梧。 所以重回十六歲,她與鬱清梧第一次相見時,便覺得他是一位可悲的紙上摯友。 等她在洛陽裏面艱難的重掌命運,偶然忽視一個個聲音,從春日裏的光曦窺見了他內心的躊躇不前,糾結痛苦卻又無愧於心的大志,毅然決然要走向一條死路時,她心裏突然生出些鬱怒來。 他們的命運何其相似,都不應死在權貴的愚弄之下。 她和他,都該活下來。 —— 遇見蘭山君前,鬱清梧寫札記:先生,天下,百姓。 遇見蘭山君後,鬱清梧寫札記:山君,山君,山君。 #山君倔得很,但沒關係,我會低頭# 他心隨她動,低頭哀求,“山君,我試着剋制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