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第七百零三章西進!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第七百零三章西進!

靖康十七年九月,征西中軍元帥韓世忠越過了阿姆河,大軍向塞爾柱帝國的帝都伊斯法罕進。

一路上,擊潰了所有抵抗,並且俘虜三萬人,其餘人全殺。

將這三萬人編宋軍之中,作為攻城先鋒隊。

靖康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韓世忠兵臨伊斯法罕,將塞爾柱帝國首都包圍住。

韓世忠先派投降的塞爾柱軍隊攻城,攻了一天,死了兩千人。

並冇有攻下來,第二天繼續,又死了兩千人。

城下的已經堆積如山。

伊斯法罕準備頑強抵抗,他們一邊祈禱,一邊堅信,敵人絕對無法攻進來。

第三天,韓世忠的耐心就徹底冇有了。

剛剛從後線運過來的五十門火炮同時朝城頭轟去,城頭劇烈抖,當場就有十幾個士兵被轟擊得模糊。

而城門口更是被轟了渣渣。

宋軍並冇有就此攻城,而是繼續用炮火轟炸,直到將伊斯法罕的城牆轟擊塌陷了一大塊。

這些突厥人的意誌力徹底崩潰了。

靖康十七年九月二十八日,伊斯法罕淪陷。

當雷伊、加茲溫、哈馬丹、尼哈溫、大不裡士這幾座大城得知伊斯法罕淪陷的訊息,都震驚住了。

一個月後,雷伊、哈馬丹、尼哈溫三座城市分彆集結了五萬大軍,向伊斯法罕的進。

靖康十七年十一月五日,五萬大軍在距離伊斯法罕三十裡的地方,被林軍突襲,崩潰。

林軍殺敵兩萬,俘虜兩萬,突厥主將兩死一逃。

半個月後,失蹤的塞爾柱蘇丹桑賈爾被找到,在伊斯法罕被決,標誌著塞爾柱帝國的覆滅。

從東方突然到來的敵人,以強大到不可抵抗的實力,碾了突厥世界。

加茲溫和大不裡士隨後也相繼投降。

整個突厥世界大部分土地被攻克。

Advertisement

直到靖康十七年十二月三日,嶽飛軍團抵達了的格達,二十萬大軍將格達圍得水泄不通。

格達是突厥世界的另一箇中心,也是這片土地上最古老的城市。

公元前3000年,古比倫就在這裡創立了輝煌的文明。

當伊斯法罕淪陷的時候,格達什麼反應?

活該!

格達當時是一種幸災樂禍的態度,覺得突厥世界的首都將會重新回到格達。

結果丫的才高興了一個月不到,就被嶽飛給圍住了。

趙桓的三大西征軍團中,嶽飛的軍團是最能打的。

嶽飛派使者去讓格達自己開門投降算了,也不為難他們。

剛開始,格達是拒絕的。

直到嶽飛的炮火將格達半邊城牆給震崩塌後,格達的貴族老爺們突然到了生命的真諦。

於是乎集出去投降了。

自此,宋軍的戰線已經推到了底格裡斯河河畔。

即便七河流域和河中地區已經陸續開始有漢民,但這樣的戰線依然太長了。

無論是嶽飛還是韓世忠,或者吳玠,都開始以戰養戰。

即占領了城市,開始用那個城市的資源來養自己的軍隊。

這個時候,朝中就有人開始擔心三路大軍裡中原太遠,而擁兵自重,離了朝廷控製。

實際上這個擔心是非常合理的。

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擔憂。

而且,因為一長段時間前方軍的空白,甚至有人懷疑韓世忠的軍隊已經被打敗了。

幾種聲音在此在朝堂上響起來。

有的人認為需要立刻再調度一支軍隊到木鹿城,以免耶律大石死灰複燃。

有人則算了一筆賬,開始提出撤兵的想法。

因為這樣打下去,實在太消耗錢了。

一切撤兵的奏疏全部被反駁回來,相關員被嚴厲批評,被罰了俸祿。

Advertisement

直到靖康十八年的三月份,才傳回來訊息,嶽飛的軍團已經攻下了西域極西的大片土地,秦檜已經與他取得了聯絡。

與此同時,秦檜還送上來一份奏疏。

是關於西域治理的問題。

秦檜到任的一年時間,其他事冇乾,據趙桓給的地圖,將整個西域分割了四塊。

七河流域、河中地區是一塊。

河中地區到阿姆河是第二塊。

阿姆河到伊斯法罕是第三塊。

伊斯法罕到格達是第四塊。

秦檜建議將這四塊分割管理,各自派遣一名經略使,各自領八千銳,將各自的地盤先穩定下來。

與此同時,再任命一位大都督,統轄四大區域。

讓三大軍團按照聖武皇帝陛下的意誌,繼續往西,一直推進到整個西域的儘頭。

至於移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這個階段是要保證前線打下來的果實要被儲存下來。

秦檜這個建議到了不人的抨擊。

有人指責秦檜是想利用這樣一種做法獨斷專權,所謂的大都督,他已經遂自薦了。

趙桓與政事堂、樞院、軍督府以及三司進行了半個月的前會議,最後決定任命秦檜為西域大都督。

並且,選拔出了四個經略使,派往西域,對西域進行管轄。

靖康十八年六月,發生了一件大事:玉門關到高昌的鐵路修好了,第一列通往西域的火車正是開通。

大批量的水泥、煤從中原運往興慶府,再轉運到玉門關,由玉門關進高昌。

整個資源的運輸本一瞬間節省了三分之二下來了。

每天都有遠遠不斷的煤礦被從河東路(山西省)挖出來,往西域運輸。

與那些煤礦一起過去的還有許多在大宋找不到工作,或者從監獄裡放出來的人。

基本上都是一些崇尚冒險的人,他們坐著坐車,前往西域。

聽說那裡對漢人的待遇非常高,而且隻要願意去,府會重點扶持,機會比中原多太多了。

有人統計,僅僅是靖康十八年,就有六十萬人越過了七河地區,進河中地區,還有十多萬人抵達了木鹿城。

甚至有三萬人進伊斯法罕。

巨大的財富機會,吸引著那些發財的人。

他們以旺盛的力,越過了宋軍走過的路,跋山涉水,重新走了綢之路。

聽說這種移民的數量還在增加。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