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嶽州的金銀花漫山遍野全都是,在家中閑得發慌的小娘子全都出門採金銀花,曬乾了製涼茶了。
喝腹中能消暑,用來泡澡能驅蚊,就是不喜歡那個味兒,也可以賣給醫館換幾個大子兒!
可想而知,賀知春要摘滿二十三個小娘子用的金銀花,是一件多麼要命的事兒。
想著,忙追了上去,拽住了賀知禮的手,討好的笑道:「阿哥阿哥,本是同生,相煎何太急……適纔是我說錯話兒了,可是阿俏是當真認為阿哥是個做買賣的好手呢。」
可不是麼?賀家的竹鋪子裡一個月的買賣,賀知禮一日便能完了。當日拿著剪刀賀知樂,其他人都被震得傻站著,唯有賀知禮悄的溜走了,去尋賀餘來。
若比這靈活勁兒,便是十個賀知書,也抵不了一個賀知禮。
「咱們大慶開放,雖然商人之子不得科舉,但是阿哥兒也沒有想過要科舉不是?爹爹是,咱們怎麼著算不得商戶。大兄穩重,三哥不知柴米,唯有二哥能挑起賀家的產業了,總不能讓小妹一個娃娃去吧……」
賀知禮住了腳,驚訝的看著賀知春,問道:「賀家還有產業?你說的是那個竹鋪子還是那個糧鋪?何況長子繼承家業,這些都是大兄的。某是次子,難道不是隻要吃喝玩樂混吃等死就好了麼?阿俏,你有這個閑功夫,不如去曬曬太擼擼貓兒,哥哥今日已經陪你玩過賣椅子的把戲了。」
賀知春臉一黑……竟無言以對。
見到賀知春呆若木的樣子,賀知禮不由得噗呲一下笑出聲來,「好了阿俏,哥哥不逗你了。某豈能不知,知秋這次生病,花了家中的六百貫銀子,眼瞅著就要解試,大哥也要說親了,某到底也是賀家子,該出一份氣力了。」
他說著,拿著冊子拍了拍賀知春的頭,「不過咱們可說好了,待六百貫賺回來了,就功退。春大好,某可不想當老黃牛,日日幹活呢。金銀花那個,隻應承了城東的許細妹,到時候你多摘些,分某一點便是了。」
賀知春算是明白了,賀知禮就是一個字,懶!上輩子賀家可沒有花家底子的事,賀知禮便平淡無奇的過了一輩子。
兄妹二人拿了小冊子快步的走到了賀阿爺的院中,賀知春臉上笑開了花兒,「阿爺阿爺,快些讓咱們鋪子裡的師傅,將這逍遙椅做起來,二哥今兒個可是立了頭功了!」
賀阿爺接過小冊子一看,激得話都說不出了,「今日一日,你們便賣出了這麼多椅子,收了多定金?」
賀知春和賀知禮都傻眼了,今兒個春風得意,忘記了還要收定銀這一事啊!
賀阿見狀,將那小冊子搶了過來,怒道:「阿禮都忙了一日了,都是街坊鄰裡的,誰還會賴賬不?我以前去割,沒錢的時候,還不是賒賬買來給你下酒。」
這倒是,都是麵孔,若是定了又不要,傳了出去多丟臉啊!當然也有那些賴皮的。
賀阿爺見賀知禮有些泄氣,忙改口道:「冒得事兒,咱們就按這冊子做,若是不要的,也不霸蠻,放在鋪子裡頭賣就行了。這逍遙椅是新奇,隻不過老篾匠瞧見了,怕是幾經琢磨也就會了,咱們得搶個先手兒,也就這一陣子有個好價錢了。」
賀知春一聽,這纔回過神來。
薑不愧是老的辣,這竹和的知味記還不同,知味記是全新的炒菜,還有祕製的鹵料包,別家的廚子想師,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竹不同,很容易被仿製。
而且這東西不容易消耗,一個能用好些年呢。
「阿爺,那在嶽州城賣了,咱們再賣到別的地方去呢?」經過今兒這事,賀知春心中倒是沉穩了幾分,也不託大了。
賀阿爺搖了搖頭,「竹賤價,便是新什能多賣幾文,但是這椅子太大,也就能用船拖著賣到長江對岸了。不然的話,要虧本了。」
「無妨無妨,咱們不是還有團扇,竹床之類的新鮮玩意兒麼。」賀知禮說著,拿起賀阿爺已經編好的團扇,在前扇了幾扇。
賀知春無意間一瞥,頓時眼前一亮。
賀知禮今兒個穿的是綉著魚穿紅蓮的夏,那竹製的團扇在口一拂一拂的,一會兒是扇,一會兒是繡花,扇得快的時候,幾乎以為那花就是綉在竹扇上的。
「阿!」賀知春陡然一,將賀阿嚇了一跳。
「你個細伢子,鬼喊鬼做什麼?」賀阿沒好氣的白了一眼。
賀知春毫不在意,「阿阿,若是讓你在這團扇上繡花兒,可行?」
賀阿一愣,從賀知禮手中接過團扇仔細的看了看,的綉藝平平,也就是嶽州普通婦人的綉藝水平,照著花樣子配能綉出來,自己個畫樣子卻是不行了。
「你阿爺的手藝當真是沒有畫說,這竹劈得細,但編得還不夠,繡起來會有些糙。老頭子還能劈得更細,編得更加湊一些麼,隻要留下點針眼兒就行了。」
賀阿爺遲疑了片刻,「我試一下,不過那編起來可就慢了。」
賀知春喜出外,「阿爺,不怕,慢工出細活兒。咱們可以新創出一種竹上綉畫,不用太多,太多就不值錢了。」
這與逍遙椅那樣可以隨意仿製的東西不同,這東西費眼費力的,賀知春隻打算賣給達貴人,這樣才能賣得起價來。
至於花樣子,知秋之前已經攢了不了。
賀阿爺拍了拍賀知春的肩膀,「你這細伢子,在想啥呢?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還太多?這嶽州城中,除了我能劈著麼細的竹兒,旁人都不行。也就給阿俏做個玩兒。」
賀知春了角,更是欣喜異常,別人不會做更好啊!獨一無二的東西,纔是無價之寶。
「阿爺阿爺,快把逍遙椅給鋪子裡的師傅們做,您就編著竹團扇好了。」
賀阿爺好笑的點了點頭,「知了。你快去看知秋吧,白藕之前在尋你呢。」
喜歡名門春事請大家收藏:名門春事更新速度最快。
上輩子瑤娘身為晉王的寵妾,還未受到幾天寵愛,便一命歸了西。 重活一世,她決定保全小命,做好自己的奶娘的差事,再也不妄圖攀龍附鳳了。卻萬萬沒想到上輩子那個對她隻做不說的冷麵晉王竟然自己湊了上來。 世人都曉晉安帝有一寵妾,早在潛邸之時便榮寵有加,進了宮後更是風頭無二,寵冠後宮。對這寵妾,民間鄉野傳聞眾多,唯一讓人眾所周知的便是這妾在沒進王府之前是個寡婦,據說還帶了兒子。 晉安帝內政修明,勵精圖治,乃是一代明君,惟獨在這寵妾身上頻頻昏頭,讓世人頗多指摘。而其做的最荒唐的一件事,便是將那寵妾前頭的兒子認在自己名下。 對此,晉安帝親自出來辟謠:“是親生的。”
薛綰妤遠嫁京城鎮遠侯府,新婚第三天,邊關告急,她的夫君義不容辭去了戰場,臨走前還順走了她的一件小衣。 三月未有音訊傳回,遠嫁新婦在府中受到刁難,薛綰妤不受這氣,瞞下自己懷孕的事情,帶着嫁妝揚長離去。 九月懷胎,生了個白白嫩嫩的女兒,隨了她的姓氏胖乎乎地養到四歲,開始纏着她要爹。 她給京城寄去一封和離書,捏捏閨女的小臉蛋,領着她上街相看。 小丫頭指着棗騮馬上一個高大俊美的男人:孃親,我要他做我的爹爹。 她趁女兒不注意,偷偷與男人約定:一千兩,演我女兒的爹。 * 謝晏川在邊關生挺了五年,夜裏難寐時,要捏着那小衣才能入睡。 終於平復戰亂,他揣着那被磋磨得不成樣子的小衣回京,孰料新婚妻子早已離開,母親拿着對方寄來的和離書,喜上眉梢,要給他張羅新的親事。 他揣着那和離書去了清州,喧嚷的長街之上,她含羞帶怯喚住了他,問他可不可以演她女兒的爹? 謝晏川眯了眯眼眸:很好,才五年,就將他忘乾淨了是吧。
李書妤個“啞巴”,沒享公主尊榮,卻以公主之命死了。 晉國大亂,霍家鐵騎所到皆血流成河,那個傳聞中侮辱皇后的霍家家主,親自提刀sha上了晉陽城。 嗜血的將軍捏着淚雨的公主,“本君擔惡八載,不若坐實了這污名如何?” 他屠盡晉國皇室,獨留李書妤。 大軍撤離那日,不料有殘軍赴死,李書妤不幸被一箭穿心。 重生回來是在十六歲,霍家已然起勢。 李書妤被送往霍家平息恩怨。 大婚之夜她嚇的發抖,但還是在他掌心寫下—— “我乖,別sha我。” 他橫坐在牀頭,掃過瑟縮在牀尾的她,朝人伸手。 “過來,再寫一句。” 霍衍山一時興起寵着李書妤,最後竟也放不下。 多年鐵衣熱血,終寵她爲至尊。 【小劇場】 茫茫草原,李書妤被一羣莽漢盯着,“夫君——” 要走的男人一愣,說好的啞巴呢? “乖,把刀放下,有話好說。” “你丟我,不…要乖。” “要,誰不要誰狗。” 李書妤哇的一聲哭出來—— “你狗,丟我你不對。” 霍衍山:“…恩。” 小姑娘聞言,這才伸出兩隻細細的胳膊。 “那給你抱抱!”
他那個貌美嬌弱的姑姑。 千嬌百媚,腰細腿長,世人皆道她是金枝玉葉的貴女,既得之,當以金屋貯之。 直到一朝變故,真公主歸來。 她離開鳳陽宮,變爲罪臣之女,成了朵人人可欺的嬌花。 他久居東宮,高而不危。 那晚她跪在青玉石地上,不得不求他垂憐。 —— 聽聞曾經的長公主入住東宮成了太子正妃,時常出錯惹禍,受到罰跪和禁足,無緣寵幸。 太子清冷寡慾,克己復禮。 東宮從未納過妃嬪,像她這般頻頻觸碰太子的逆鱗,遲早會被廢。 昨晚她又被罰。 到第二日薄汗染身,身子痠軟無力得難以走動。 她透過窗戶看枝頭鳥雀。 目光憊懶,忽然厭倦高牆,厭倦這個困住她半生的宮城樊籠。 不久後,秋意微涼。 一向從容不迫的太子冷視着人去樓空的寢宮,神色慍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