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長安風流 第338章 前無古人

《長安風流》 第338章 前無古人

“這是當然。”秦慕白微笑道,“李太史也不必顧及,到時有話不妨直言。”

“好。那卑職先行告退,日後再當拜訪。”

二人便道了彆,秦慕白徑弘文館而去,正看到高公主挽著李世民的胳膊結伴走出,父倆相談甚歡。

秦慕白上前見禮,李世民嗬嗬的笑,說道:“慕白,回來了?聽說你們襄一行玩得開心嘛,這便好。回來了歇息一段時間,再過半月就陸續開始一些祭禮與儀式了,有得忙。在此之前,養蓄銳攢些神。”

“是,陛下。”秦慕白笑而拱手,然後道了一陣謝,君臣一邊閒聊,一邊在百騎的護衛之下往後宮而去。

大明宮宮門之前,秦慕白停住腳,拱手道:“陛下,微臣就此停步了。夜已深,陛下勞國事可早些歇息。”

李世民點點頭,看似有話對秦慕白講,高公主與百騎等人也都識趣,乖乖駐足不前。君臣二人便上前數步,獨一隅。

李世民背剪著手,眉頭也擰了幾分,說道:“慕白,你方纔回京,朕原本不該與你說這些大事。隻是今日的弘文館前會議既然被你撞到了,也不妨跟你個口風。今日會上所議,關乎蘭州。”

“哦?”秦慕白神一凜,“蘭州有戰事?”

李世民眉頭擰了一擰,點點頭:“倒也是可以這麼說,倒一時之間,戰事未起。簡單來說,事是樣的。還記得你方纔從蘭州回來時,朕跟你說的吐蕃人請婚之事嗎?”

“當然記得。”秦慕白說道,“吐蕃人好生無禮,明知陛下已經賜婚於我,還要請降高公主殿下賜婚!”

“你小聲點,莫要說得玲兒聽到。”李世民瞥了一眼不遠的高公主,說道,“此事,朕自然不得答應。當時便對吐蕃使者說,高公主絕無改賜吐蕃讚普的可能。賜婚一事,當再議。吐蕃使者心中自然不悅,但也未敢造次。於是一直留在長安,三不五時不厭其煩的來問此事。朕被他們問得煩了,便說另嫁一公主賜婚吐蕃。吐蕃人這才大喜。年底之時,朕召集皇族,準備從皇族族之中選一年輕未婚之子賜為公主,再嫁與吐蕃的讚普。正要議出個結果之時,吐蕃使者不知從哪裡聽來訊息,竟怪朕不賜親、示以對吐蕃讚普之不敬,無誠意通婚講和,居然袖不辭而彆!”

Advertisement

“如此無理!”秦慕白頓時忿然,“吐蕃人憑什麼挑揀瘦?原本他們就戰敗了,六萬大軍在大非川被我兩百人打得丟盔棄甲風逃遁,還有何臉麵在我長安飛揚跋扈?真正是豈有此理!”

“你且息怒,怎生比朕的火氣還要大?”李世民不笑了,搖搖頭拍了拍秦慕白的肩膀,說道,“朕自然也是十分生氣,吐蕃蠻子,就是不通理法不識尊卑,這些道理跟他們那般愚頑講不通。原本朕是以德報怨,想息了乾戈些流民恤軍為要。冇想,他們也未必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以為朕當真怕了他們那群蠻子。走便走吧,朕還真不稀罕。他們若要再度來犯,朕不是還有秦慕白麼?哈哈!”

三言兩語,秦慕白熱沸騰!

重重一抱拳,他道:“陛下,隻須你一聲令下,秦慕白躍馬橫槍,挑了他吐蕃的雪域高原!!!”

“哈哈,好!朕就是喜歡你這子野與狂勁,像極了朕年輕的時候!”李世民爽朗的大笑,“朕就知道,你是堅定的主戰派。這兩日若有你在長安,這前會議也不必開得如此囉皂。”

秦慕白輕輕擰了擰眉頭,低聲道:“朝中還是有許多人反對與吐蕃開戰?”

李世民麵,輕歎一聲點點了頭,說道:“也不難怪他們。其實,不打仗,的確是比打仗好。打仗,怎麼都意味著損耗與流。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自古皆然。此次,的確是與吐蕃議和的大好時機,就因我等在賜誰為婚的事上耽擱而貽誤了,的確有點可惜。須不知,這幾年來我大唐在對吐蕃戰爭中投的人力力與財力,足以將三五年的國庫財賦掏之一空了,這還不算損失的丁壯與人口,以及還要繼續消耗下去的人財等。”

Advertisement

“陛下,帳其實不能這麼算。”秦慕白有的不給李世民麵子,冇有順著他的意思說話。

李世民果然挑了一下眉梢,這話題竟然被挑起,他彷彿也極有了聊下去的興趣,居然回頭對高公主說,讓且先回後宮陪伴母妃,自己要與秦慕白重返武德殿書房,挑燈夜談。

正中秦慕白下懷!

於是君臣二人回到武德殿書房,煮茶秉燭而坐。

李世民道:“方纔你說,帳不能這麼算。你且說說,那該如何算?”

“陛下,微臣並非是有點駁反陛下的話語與威嚴。微臣心中,是這麼想的。”秦慕白也不迴避了,直接說道,“站在當前的立場,的確是不可戰爭。其實,放在任何時代任何立場,戰爭都不是好事。”

“這不就對了麼?”李世民笑了一笑,問道,“那你又因何反駁朕?”

“微臣之所以反駁,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理由啊,陛下!”秦慕白一抱拳,正道,“陛下明鑒,任何時代任何立場上,都會有戰爭。站在曆史與時代的高度,我們就應該為子孫後代,減一些戰爭!如果我大唐國泰國安兵強馬壯,威風佈於宇,四海無不震服!——此時不用武,更待何時?此時,微臣要說句該殺頭的大實話了——每個君王、每個王朝都希自己能夠萬壽無疆、傳承百世,可是真正有這樣的帝王與王朝麼?”

李世民的表凝重了幾分,點點頭:“這的確是一句大大的實話,的確冇有。”

“興亡有天理,勝敗皆有憑!大唐正當強盛之時不強征四夷平定蠻虜,更待何時?”秦慕白沉聲道,“站在如今貞觀十四年的立場,我們的確不好開戰,因為一打仗,今年的財賦可能就要在刀劍影之中打冇了。但是,放在十年、二十年、乃至百年的時間上考慮,我們這時候,就該打仗!現在我們打一仗,就能給子孫後代減去十場仗的代價與付出,甚至是永絕後患!——陛下!!!這難道不合算嗎?!究竟是貞觀十四年重要,還是大唐的十年百年重要,中華的千年傳承重要?”

Advertisement

李世民眼睛微然一瞇,表卻是不變,輕描淡寫道:“都重要。但是,如果戰爭真有必要,朕絕不迴避。任何時候,朕都是如此態度。”

“大唐與吐蕃之間,絕對不了戰爭。就算陛下將高公主嫁與吐蕃,或許能換來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的虛假和平,但矛盾與衝突會一直積,到了真正發時可能更加恐怖。要想從本上杜絕消滅戰爭,除非有一方真正倒下。在陛下您的時代,吐蕃大概是冇有戰勝大唐的可能了。但陛下,您能保證在一百年、兩百年之後,吐蕃能否打得過大唐?而且,在這一兩百年之間,吐蕃與大唐之間的衝突與磨,會帶走多倍貞觀十四年的財賦收?”秦慕白再度語出驚人。

李世民聽完,並未言語,而是起負手而立,踱著步子走到了窗邊,仰頭月。

“你說的這些,朕都有曾想到。這些,隻是一些個大道理。朝中但凡有一點見識的人,興許都能明白。”

“的確如此。”秦慕白走過來,說道,“微臣自認,並無特彆高明之。所為不同的是,微臣除了為陛下分憂、為大唐解難,更希我們的子孫後代,能過得再好一點。”

李世民的表略微一滯,扭頭過來看著秦慕白,說道:“這句話,說到朕的心坎裡去了——希我們的子孫後代,能過得再好一點。朕不是神,無法預知幾十年一百年以後的事。朕自從登基以來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朕的子孫後代與大唐的所有子民們,都能過得更好一點。正因為這個想法與念頭,朕才力排眾議,支援你在蘭州推行的一切新政。從近來講,你那些措施絕對的勞民傷財,但從曆史的高度與百年長遠的利益考慮,這是上上之善舉。朝中有許多大臣,他們更在乎的是獻出了何等良策與勸諫,如何能在朕這裡贏得清善之名或是留名於史,若有一時之功,便得知心歡。他們能想到此等百年大計的妙,卻因它與他們眼下的目標與利益違備,因而毫不猶豫的反對。說實話,朕有時候對某些人,的確有些失。但是從他們的本份上講,他們又冇有錯,都是在覆行他們的職責。唯一的解釋,那就是……他們冇有你這樣的曆史責任,慕白。”

Advertisement

“能得陛下這樣的誇獎,微臣心中當真快!”秦慕白由衷的一笑,說道,“其實說起來,微臣雖然年不過三年,但也能滿足了。位極人臣名揚天下,娶了陛下最喜的公主,風耀眼。但是微臣一點也不滿足。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唐還可以更好,還可以站到更高的曆史高度,可以為子孫後代乾更多的事!陛下更當壯年,微臣也很年輕。一想到未來,微臣還能陪伴陛下乾許多轟轟烈烈的大事,微臣就興,十分興!!”

李世民今天頭一次展一笑,雖然笑容之中帶有幾分疲憊,卻是十足的欣。他雙手拍住秦慕白左右肩膀,說道:“慕白,拋開你我君臣與嶽婿的份不說,你我可算是忘年知已。雄圖,大誌,這四個字,古往今年也不知被人說了幾千幾萬遍。但曆來真正能夠理解並去落實履行的,在朕眼中,隻有秦始皇一人。漢武本也不錯,可是大漢武功有餘文治不足,所以有了三國世。朕希,朕與先祖及你們這些名臣勳將一起締造的大唐,能夠就一段暫新的輝煌。”

秦慕白輕輕點頭,說道:

“微臣相信,大唐……不說後無來者,至,會前無古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