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真認為我是因為施展不開,才沒有過河?”袁紹的眼睛微微瞇了瞇,說話的語氣也比剛才冷了些。
“那是當然。”顧雍回道:“袁公所以沒有過河,應該有兩層顧慮。其一是大軍怎樣過河,在過河的途中能不能突破我軍防。其二,則是袁公也在觀,萬一曹中途退兵,豈不是把袁公給坑害了?”
打量著顧雍,袁紹冷笑了一聲:“你說的倒是有些像樣,可我卻覺著你來這裡,並不隻是為了和我說這些,應該還有其他的事要說。”
“袁公明鑒,我來這裡其實是代楚侯傳話。”顧雍說道:“楚侯在碭山接連兩次擊退曹,如今曹已不可能在短期再次進軍徐州。可袁公卻還領兵駐紮在這裡,二公子與三公子也率領大軍往倉平一線行進。至於袁家長公子,則是早就與我們開戰。楚侯認為,他和袁公並沒有往日恩怨,兩家也用不著這樣拚死拚活,有心化乾戈為玉帛,不知袁公敢不敢與他相見?”
“呂奉先要見我?”袁紹眉頭微微一皺:“他打算在什麼地方與我相見?”
袁紹的盤算是呂布一旦提出要他過河相見,當即回絕。
可顧雍的回答卻讓他有些無所適從:“回袁公話,楚侯知道袁公不肯過河相見,又考慮到倘若在河心相見,袁公也是心懷疑慮,畢竟楚侯勇猛世人皆知。袁公旁要是不多留著幾名衛士,命可就全在他的手中。所以他決定就在黃河岸邊與袁公相見,不知袁公怎樣打算?”
呂布可以說是做了最大讓步,袁紹本沒有理由回絕,除非他真的想要和呂布為敵到底。
袁紹皺著眉頭,還沒想到怎麼回應顧雍,逢紀在一旁說道:“主公,呂布為人狡詐,他派人來到這裡約見,可千萬不能答應。”
“元圖公是不是還在記恨著那二十鬥金珠?”袁紹還沒說話,顧雍就冷然一笑:“來到這裡之前,我已經想到有可能會被元圖公阻撓,隻是沒想到居然阻撓的如此順理章,倒是讓我大為意外。”
顧雍提起二十鬥金珠,逢紀臉頓時更加難看。
他狠狠的瞪了顧雍一眼:“你覺著我是為了那二十鬥金珠?”
“難道元圖公不是為了那二十鬥金珠?”逢紀當仁不讓的說道:“二十鬥金珠可不是個小數目,元圖公要是說不在意,隻怕不會有人相信。”
顧雍一口一個“二十鬥金珠”,逢紀已經是怒了。
他鐵青著連,對顧雍說道:“難不你是覺著我公報私仇?”
“如果不是公報私仇,又怎麼可能阻撓袁公與楚侯相見?”顧雍說道:“為了不讓袁公疑心,楚侯甘願來到黃河北岸,已經是拿出了足夠的誠意。袁公要是不去相見,天下人會怎麼看待?”
轉麵朝袁紹,顧雍深深一禮:“袁公是當世英雄,楚侯也是。英雄相見本就無可厚非,何況楚侯還特意來到北岸。要是袁公推辭,隻怕是會被天下人恥笑。”
掀開三國戰幕是誰,最遭人痛恨、死得最慘、敵人最多的是誰?問種種三國之最,答案都是:董卓。現代壞學生穿越時空來到三國,沒能重生為心目中的英雄,重生變了董卓。但卻赫然發現,真實的諸葛亮被曆史掩蓋的一麵……
靖難削藩,遷都修典,征蒙古,下南洋,我無處不在,卻無人知道我在。 乾坤入袖,錦衣夜行,低調!低調才是王道。 曲折的生命傳承,延續的被動命運,成就了他的崛起和反攻。 看似沒有主動權的冒牌貨,卻扭轉了自己生命軌跡的被動局面,讓整個相關環境,都展開了新的局面! 風起雲湧的奪帝之爭,步步為營的削藩改革,永樂大典的光輝時刻,大改遷都的操控乾坤,平內攘外,大小事件,所有的光芒裡,都抹不去他的影子、掩蓋不住他的足跡! 明初歷史,風波不斷。那是個動蕩將息的年代,卻有著一批英雄梟雄攪動歷史,將大明朝的統治,推至第一個高潮! 在這樣的歷史之中,一個來自現代的小人物,如何翻雲覆雨,插手如此動蕩之中,成就自己的低調輝煌?!
公元622年,大唐武德五年,唐高祖李淵在位,未來威震四方的大唐剛剛建立,風雨飄雨。薛朗,一個現代青年穿越到此時的唐朝,生存是個大問題。 從孤身一人到安居樂業,這是一個男人的勵志史。 PS:想看王霸之氣一發,古人五體投地拜服的基本可以止步,生活從來都不容易,不管在哪里,能做的只是努力。本文主生活流。再P個S:略有存稿,放心跳坑!
謝恒宇穿越到一本曆史小說裏,但他的身份不是主角。爺爺是開國皇帝。父親是當朝太子。作為皇太孫,未來的皇位繼承人。自己卻選擇一個看不上自己的假清高女主。親眼見證男主篡位成功,取代自己登上皇位,和女主鸞鳳和鳴!好!既然自己是反派,何不將反派進行到底。女主不要退婚嗎?男主不是要造反嗎?退婚要趁早。造反也要趁早!趁著男主還沒有崛起的時候,謝恒宇毅然走上了天命反派的道路,在造皇爺爺反的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