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您這是怎麼了?”副將詢問道。
“取些來送到本將帳中,再把張倫他們幾個都過來,咱們便喝便說!”張闓吩咐道。
“諾!”副將拱手道。
至於張闓口中所說的張倫等人,俱是張闓的親信和副將,與張闓私甚。
幾個親信和副將到齊後,張闓拍開了一罈瓊漿玉,濃鬱的酒香頓時遍佈帳中。
“大哥,這是什麼酒?”張倫了一把口水,而後詢問道。
“這便是爾等心心念唸的瓊漿玉!”張闓回答道。
“多謝大哥!”張倫先是給張闓倒滿,而後趕給自己倒了一罈。
“好酒,不愧是名揚天下的好酒!”一碗酒下肚的眾人不口稱讚。
“將軍,何事惹您不喜?”先前的副將故話重提。
“哎,真懷念當初追隨大賢良師的那些日子!”張闓並未直接回答,而是說出了這句令人不著頭腦的話語。
“大哥何出此言?”張倫聽後詫異道。
這張倫,是張闓的一個同族兄弟,跟隨張闓多年,被張闓依為左膀右臂。
在這種況下,也就張倫敢問出這句話來,要是換做彆人,保不齊張闓便會破口大罵。
隨後張闓便將與曹嵩吃酒的經過告知了張倫等人,眾將聽後俱是惱怒不已。
“大哥,這老匹夫好生不識抬舉!”張倫怒道。
“大哥,您說怎麼辦吧?這老東西可足足帶了百輛馬車,不若將其……”說到這,此人做了個抹脖子的手勢。
“是啊大哥!將這老東西殺了,咱們帶著錢糧遠走高飛便是!”
張闓聽後出了一抹意之,眾將所說的,也正是他心中所想的。
隻有做出殺人越貨的行當,方能讓張闓出了中這口惡氣。
但張闓又有些忌憚曹,張闓深知他殺了曹嵩,陶謙一定會與他撇清關係,冇準還會派兵幫曹來征討他。
以張闓手下的這點兵馬,他實在是不敢和曹板。
“我也正有此意,但曹嵩是曹之父,若是將其殺害,曹豈會放過咱們?”張闓歎息道。
“大哥此言差矣!殺人越貨之後,咱們直接便離開徐州南下揚州,這樣一來,曹到哪裡去尋咱們?憑曹嵩這些錢糧,咱們到了何地也不愁吃穿!”一個副將勸說道。
“這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張闓眼前一亮。
“都先彆急,待我好好考慮一番。此事一旦做下,咱們便再也冇有回頭的餘地了!”張闓緩緩說到。
良久,張闓猛的起喝道:“召集兵馬,做了這老匹夫!不親手剁下他的腦袋,我將會悔恨終生!”
“諾!”眾將齊齊拱手道。
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更願意殺掉曹嵩過回先前的生活。
在徐州的每一天,他們都得軍紀束縛,雖然他們冇有完全遵守,可這些人就不是循規蹈矩之人,他們聽命於彆人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至於曹的報複,他們並不是很擔心,乾完這一票便南下,曹又能拿他們怎麼樣?
況且就算被曹堵住,天塌下來有個高的頂著,曹肯定會先追究首惡,有張闓頂在前麵他們怕什麼?
“不願離開徐州的,將其兵刃收繳遣散,他們自行回徐州。”張闓囑咐道。
“諾!”眾將再度拱手道。
在眾將告知士兵們況後,並冇有多士兵選擇離開。
在這個年頭,荒山野嶺可謂是猛遍地走,與大隊人馬待在一起肯定要比獨行安全得多。
不拿兵刃、赤手空拳的回徐州,冇準半路上便得進了野的肚子,為其充之。
簡單的做了一番員,張闓留下幾百兵馬看守營地,而後便帶著兵馬直奔曹嵩的營帳而去。
漆黑的夜中,張闓率領部曲一陣急行軍,不多時便趕到了曹嵩的宿營地。
由於張闓已經來過一次,所以曹嵩的營地對於他來說並不算陌生。
曹嵩夜宿之、錢糧所在之,這些張闓一清二楚。
此時正是人困馬乏的大半夜,曹嵩手下的家丁護院雖是在看守營地,但頂不住睏倦、昏昏睡之人並不在數。
臨近曹嵩宿營地之時,張闓下令道:“待會我帶兵去曹嵩的帳中將其結果;張倫你去收斂錢糧;鮑玉你負責攔住曹嵩營地四周,不得走一人!”
這個名為鮑玉之人,便是先前接過張闓手中酒的那個偏將,此人跟隨張闓也有數年之久,張闓對他很是信賴。
“諾!”眾將齊齊拱手道。
“進攻!”張闓舉刀喝道。
“殺!”張闓麾下眾將各拉兵刃,帶著揮舞矛戈刀槍的士兵掩殺而出。
猝然遇襲,看守曹嵩營地的大部分門客還冇來得及迎戰,便稀裡糊塗的做了刀下之鬼,滿心疑的倒在了泊當中。
“敵襲!敵襲!”門客們紛紛高聲喝道。
雖然有火照明,但這些門客們都被打懵了,來不及觀察是何人襲營。
聽到呼喊的門客們紛紛提著兵刃鑽出帳篷,但他們還冇來得及手,便被群結隊的敵軍活活砍死。
護在曹嵩營前的幾十名侍衛死戰不退,雖然殺死了不匪軍,但最終仍是寡不敵眾,被張闓及其手下刃分。
帳的曹嵩哪裡還有先前那意氣風發的模樣,此時他正哆哆嗦嗦的躲在帳中,連頭都不敢。
慘聲不絕於耳,甚至有侍衛的鮮濺在了帳篷上,曹嵩恨不得找個地鑽進去躲藏。
在這種況下,曹嵩就冇想著逃跑,躲在帳篷裡還會相對安全一些,要是跑到外麵,保不齊什麼時候便得稀裡糊塗的了刀下亡魂。
殺散了曹嵩帳前的侍衛後,張闓便率兵包圍了曹嵩所在的營帳。
“老匹夫,還不快快滾出來死?”張闓高喝道。
聽到了張闓的聲音,曹嵩頓是一愣,這聲音怎麼如此像先前與老夫喝酒的那個黃巾賊?
難道是幻聽?曹嵩趕了豎起耳朵,打算仔細聽聽帳外的人究竟是何方神聖。
但張闓並未給曹嵩繼續聽下去的機會,他直接用刀砍碎了帳門,提刀治指曹嵩。
見到張闓立馬橫刀的影,曹嵩臉上的驚詫之無以複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