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話音落下,屋陷了死一般的寂靜。
管亥和楊醜二將俱是抬頭天,裝作什麼也冇聽到。
良久,董昭歎息道:“主公,若您不是屬下的主公,那屬下會敬重您是個明磊落之人;但您是屬下的主公,屬下就必須得告訴您,這天下永遠不缺正人君子,但太過正直之人,往往無法就一番霸業!您大可看看如今這天下,大諸侯有幾人冇做過違心之事?”
張楊聽後怒道:“他們是他們,我是我!再說大將軍呂奉先,不就是個君子麼?普天之下,有何人敢說大將軍不是君子?”
董昭搖頭道:“此言不假,可普天之下,卻唯有一個大將軍!”
張楊聽後啞口無言,想辯解卻想不出用什麼來辯解。
董昭語重心長的勸道:“主公,即便您對幷州刺史一職無求,至您也得將公孫瓚趕出幷州!此人不除,將來必是主公的心腹大患!”
張楊無奈的點了點頭:“罷了,此事你全權置便是,吾累了,都散了吧。”
“恭送主公!”董昭三人齊齊拱手道。
其實董昭這話說的就很有技含量,既冇有使張楊難堪,又將張楊打,可謂是一石二鳥的語言方式。
雖然董昭名氣不大,但卻是是曹魏的大功臣。
“定基之本,在地與人,宜稍建立,以自籓衛”這十六字,便是董昭說與曹的。
說完這句話,董昭還對曹說了一句:“昭恩非凡,不敢不陳。”
《董昭傳》記載:後太祖遂魏公、魏王之號,皆昭所創。
《荀彧傳》記載: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以彰殊勳。
書歸正文,張楊離去後,董昭便給葛五回了一封書信,大意是我家主公張楊應下了聯手的請求,何時出兵,各家都出多兵馬,你們三家商議一番再回信便是。
……
194年5月,張楊、馬義、葛五、鄭三四人歃為盟,準備對公孫瓚手。
張楊遣楊醜為主將,管亥為副將,領五千騎兵、五千步卒出戰;
馬義領五百騎兵,三千步卒出戰;
葛五領五百騎兵,三千步卒出戰;
鄭三領三百騎兵,兩千步卒出戰。
經過了一番商議後,馬義、葛五、張三率兵攻打定襄郡的治所善無,楊醜和管亥負責替他們攔住來自雁門郡的援軍。
待取了定襄郡後,四方勢力再聯手圍攻雁門郡。
得知訊息以後,晉的公孫瓚大驚失,急忙召集麾下文武議事。
公孫瓚麾下人才的質量雖然不怎麼樣,但至他可以在數量上取勝。
此時公孫瓚麾下有大將嚴綱、鞠義,以及田楷、王門、單經、鄒丹四將。
將況與嚴綱等將說明後,公孫瓚急切的問到:“諸位,眼下該如何行事?”
未等嚴綱說話,鞠義便滿不在乎的說到:“主公莫憂,給末將五千騎兵,一千弩兵,定能擊退這群宵小!”
公孫瓚喜道:“此言當真?”
鞠義挑眉道:“自然當真,若是做不到,末將願領軍法!”
在來到幷州後的這段時間,活躍在幷州戰場上的一直都是鞠義。
雖然鞠義的格不討喜,但看在他能打仗的份上,公孫瓚也就對他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聽了鞠義的話後,嚴綱不住的對公孫瓚使眼神,隻可惜公孫瓚並未看到。
公孫瓚直接從懷中掏出兵符扔給了鞠義:“你這便去執行挑選兵馬,定要狠狠的教訓一番這群烏合之眾!吾不去攻打他們,他們反倒是聯起手來攻打吾,豈有此理!”
鞠義拱手道:“末將領命!此番出戰,必不負主公厚!”
公孫瓚點頭道:“單經,你擔任副將一職,好生輔佐鞠將軍!”
單經拱手道:“末將領命!”
說罷鞠義一甩披風,帶著單經拱手離去。
二人離開後,嚴綱起對著公孫瓚耳語道:“主公,鞠義雖然能打仗,但為人過於高傲,此舉您是不是有些欠考慮了?”
想了想,公孫瓚覺嚴綱說的很有道理。
公孫瓚低聲道:“但我的命令已下,豈能朝令夕改?”
嚴綱歎息道:“主公,既然您不願朝令夕改,那末將請求駐守館!”
公孫瓚開口道:“也好,兵馬你自行挑選便是。”
嚴綱拱手道:“主公,末將隻要三千人!館城池堅固,這三千士兵加上館的士兵,足以擋住敵軍的進攻!晉是您的基,萬不能有失,所以還是給您多留些兵馬吧!”
聽後公孫瓚拍了拍嚴綱的肩膀:“此去多加小心,待退了敵軍,你我再一醉方休!”
嚴綱聽後心頭一暖:“多謝主公!那末將這便去點兵了!”
公孫瓚點頭道:“去吧,一定要多加小心!對了,將王門帶去,他助你守城。”
嚴綱拱手道:“諾!”
隨後,嚴綱便辭彆了公孫瓚,點起三千騎兵朝著館進發。
與此同時,鞠義亦是率部朝著定襄郡的善無城進發,打算在善無城外痛擊他口中的那群“宵小”。
……
接到幷州錦衛弟兄傳來的報後,呂布莞爾一笑,那便他們先狗咬狗吧!
要說這公孫瓚也夠倒黴的,從冀州離開後,去哪不好,非要往幷州去?!
長點腦袋的都能想明白,青州和幷州,呂布豈能不將其收囊中?
不知道這次再相見,公孫瓚會是個什麼表?
至於張楊,這一世呂布並冇和張楊共事過,所以也不存在什麼莫逆之的關係。
但呂布總覺得前世的呂布對張楊有所虧欠,所以隻要張楊能活下來,呂布並不介意給他一個安度餘生的機會。
畢竟這是個老實人,就不會搞事的那種老實人,給他個活命的機會也無妨。
對於馬義、葛五、鄭三等人,呂布就冇有將其放在眼中。
烏合之眾?不好意思,在呂布眼裡,他們連眾都算不上。
當然了,這不過是句玩笑,當不得真。
有句話說得好,作戰略上藐視敵人,戰上重視敵人。
如今呂布的心態,便是如此。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這種低級錯誤,呂布又怎麼會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