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李旭高興地答應,突然想起了舅舅拜託自己的事,小聲說道:“舅舅急需的不是珍稀風味,舅舅今天託我問您,說如果您回來了,就幫他尋兩張生牛皮。如果沒有牛皮,馬皮、驢皮也將就,他願意出合適的價錢買,府催得急!”
“皮貨我手裡倒是有現的,不需要去別人家買。只是好端端的府怎麼突然要起皮貨來?”
“對了,忠叔說前幾日縣城裡的趙二當家曾上門來,問你幾時回,說咱們今年得多五張生牛皮給府。忠叔求了他半天,才改了三張,臨走時還順手拎了兩隻蘆花去!”李張氏聽兒子說起生牛皮,也想起了自己家被徵的稅外稅,低聲向丈夫彙報。
“五張生牛皮?這趙二狗子發哪門子瘋,要那麼多牛皮幹什麼?難道縣太老爺家裡死了人,需要用來裹麼!”李懋猛地一拍桌子,恨恨地詛咒。
猛然間,夫妻兩個都白了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盡是畏懼。
雖然二人都出於小戶人家,但多也識些字,馬革裹的故事耳能詳。上谷郡臨著邊境,府大規模徵收生牛皮,除了爲出征將士準備鎧甲外,還能爲得哪般。可眼下大隋國周邊能降服的外邦早降服了,唯一還敢鬧事的就是高麗。開皇十八年,漢王楊諒和大帥高熲曾經帶三十多萬人馬遠征高麗,據皇上自己說最後的戰果是高麗王俯首稱臣,但三十萬東征壯士能回來的不到三千。留在異國他鄉的二十九萬英魂中,就有李旭的哥哥李亮。
那時候亮兒剛剛束髮,和旭兒一般的材和麪孔……
注 1、鄉貢,即舉人。隋代開創科舉制度,規定地方向中央推薦人才,中央憑考試結果而錄用。煬帝大業五年(609),下詔諸郡,“以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膂力驍壯,超絕等倫;在勤慎,堪理政事;立正直,不避強四科舉人”
注2、明經、進士。科舉最初科目繁多,有明經、進士、明法、明字等。隋代最流行的即明經、進士兩科,有正式文獻記載。
注3、加冠,古時男子二十行冠禮,意味著年。
注4、吐口吐沫砸個坑,北方土話,指人言而有信,承諾的事如石頭砸在地上,永遠無法收回。
總之一句話,張大少爺確實是一位非常非常難得的好人,謙謙君子,絕對算得上大明朝的道德楷模!當然了,不遭人妒是庸才,張大少爺兼張大探花再是好人,總有一批心胸狹窄、心理變態、居心叵測、缺乏教養的宵小鼠輩對他是百般詆毀、萬般污衊——至少建奴們和包衣奴才們就沒一個能看張大少爺順眼的。為什麼呢?因為咱們的張大少爺活生生的毀了大清天朝入主中原!赤果果的毀了康乾盛世!惡狠狠的毀了被包衣奴才無比吹捧大清十二帝啊!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朕奮三世之餘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王。朝鮮衛氏王頭已懸漢北闕。南越趙氏納土內附。中央帝國,天朝上國,即將成型。但這還不夠!朕的眼睛裏,現在只有匈奴!帥師伐國,北擒單於問罪於朕前!
靖難削藩,遷都修典,征蒙古,下南洋,我無處不在,卻無人知道我在。 乾坤入袖,錦衣夜行,低調!低調才是王道。 曲折的生命傳承,延續的被動命運,成就了他的崛起和反攻。 看似沒有主動權的冒牌貨,卻扭轉了自己生命軌跡的被動局面,讓整個相關環境,都展開了新的局面! 風起雲湧的奪帝之爭,步步為營的削藩改革,永樂大典的光輝時刻,大改遷都的操控乾坤,平內攘外,大小事件,所有的光芒裡,都抹不去他的影子、掩蓋不住他的足跡! 明初歷史,風波不斷。那是個動蕩將息的年代,卻有著一批英雄梟雄攪動歷史,將大明朝的統治,推至第一個高潮! 在這樣的歷史之中,一個來自現代的小人物,如何翻雲覆雨,插手如此動蕩之中,成就自己的低調輝煌?!
齊譽,一個窮書生,經商沒本錢,致富沒門路,只得依靠科舉謀求出路。 一路走下去,去爭做那個笑到最后的人。直到有一天,國家內憂多了,外患來了,皇帝才嘗試著啟用這個寒門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