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惠皇後祭禮之事正式曉諭六宮的時候,昭妃也“恰巧”病反復,免了嬪妃們的晨省昏定,自己也稱病不出了。
適逢皇帝為西邊戰事忙得焦頭爛額,原也顧不上翻牌子,偶爾得了空,自要去探病中的昭妃。
六宮一時間又都被冷落,周妙再到朝軒找夏雲姒時便帶了氣:“好個唐氏,自己月餘也沒能再見聖一次了,倒會找旁人撐門麵。皇上近來去探昭妃與苓淑的時候多些,趾高氣昂個什麼勁兒!”
夏雲姒還在為苓淑抄經,靜聽著的埋怨,邊蘸墨邊道:“進宮快一年了,脾氣還這麼直。”
“可不就是麼?”周妙輕嗤一聲,“這個人真是可笑,明明瞧不上苓淑,如今又要拽人家來說事。我可真盼著苓淑平平安安誕下個皇子了,到時為著這個皇子也總要抬一抬苓淑的位份,份若過了唐氏,唐氏指不準要如何生悶氣!”
夏雲姒覷一眼:“這話說的。你與唐氏位份一樣,過唐氏不也就過你了?”
“嘁,我無所謂!”周妙目一翻,“我又不與同住一宮,眼不見為凈。唐氏和低頭不見抬頭見,自是唐氏更憋屈!”
夏雲姒笑了聲,沒說什麼。唐氏自失寵之後大概是有些心急,愈發顯得子輕薄,若事真能按周妙所言那樣倒是也好,隻是周妙的算盤十有八|九不會如意。
——苓淑的孩子是一定會被抱走的,不存在為了孩子抬生母份一說。這份抬與不抬便全看主位宮嬪的意思,主位宮嬪寬厚些想讓日子好過便抬,不想抬皇上也不會說什麼。
依昭妃的行事方式看,苓淑能晉個半品都是恩典了。
倒是昭妃現下的形讓夏雲姒覺得頗有意趣。
順妃剛得了點勢,昭妃便要用裝病這樣的法子拴住皇上,可見心裡善妒,也不知從前裝賢德裝得有多累。
這宮裡的人啊,嘖,真是一個個都比那臺上的戲子更能撐得起一張好扮相。
不過還是叮囑了周妙一句:“你這直子,在我和昭儀娘娘麵前使一使就是了,這些話可別拿到皇上跟前去說。”
“我知道,姐姐放心。”周妙點點頭,見夏雲姒一心隻顧抄經,不好多擾,很快就告了退。
夏雲姒讓鶯時送了送周妙,鶯時打簾回來後音稟說:“苓淑來了。”
夏雲姒的筆稍稍頓了一下:“知道了。”
采苓近來與含玉走得愈發頻繁了起來,因為讓含玉了口風給采苓,說也覺得若昭妃一心圖謀皇長子與皇次子,那於采苓的孩子便是不公的,采苓想為孩子尋個更盡心的養母也無可厚非。
這樣的話出去,采苓自會覺得有所鬆,不論是在設局還是真心求助都會更加使勁兒,幾乎三兩日就要往含玉這邊走一趟。
夏雲姒不再像先前那樣防,而是專門給了機會,讓到含玉房裡同含玉說己話。采苓每次都要待上很久,含玉也次次都會在事後將采苓與說及的話題一五一十地稟給夏雲姒。
一來二去,夏雲姒越發覺得相對於真求助而言,這更像是個局了。
因為從含玉過來的訊息看,采苓隻同說過這樣的話,從未再求助於旁人。
可到底也隻是個宣儀,不高不低的位份,前途也未卜,如何算得上份多麼尊貴的養母?
再者,采苓講給含玉的說辭既是怕貴妃得到皇長子或皇次子後薄待的孩子,如何能不想到或許也會去爭皇長子?昭妃位份是高,可還是佳惠皇後最寵的本家妹妹呢,這是闔宮都清楚的事。
夕漸漸西斜,早春白日裡也沒有多暖的天氣在日頭落下後變得更加冷。
夏雲姒抄完兩卷經,照例離用晚膳的時辰也不遠了,來小祿子問了問:“苓淑走了麼?”
“沒有。”小祿子躬回道,“玉采房門一直閉著,倒能聽見說笑聲,也不知在聊什麼,如此開心。”
夏雲姒笑笑:“開心就讓們繼續聊便是。你過去傳個話,請苓淑一會兒一道過來用膳。”
“諾。”小祿子應下,退出去傳話。
約莫又過了半個時辰,這邊傳了膳,外頭的玉沙就去叩了門,將采苓與含玉一併請到了前頭。
二人見過禮,采苓自然落座,含玉這半主半仆的份按規矩卻不能與們一齊用膳,就規規矩矩地立在旁邊,端起乾凈的碗筷準備侍奉二人。
夏雲姒睇一眼:“都不是外人,你也坐吧。”
平日閑來無事偶爾也喊含玉一道過來用膳,含玉便沒推辭,笑地一福,就落了座。
采苓看一看含玉,又看看夏雲姒,夏雲姒倒沒看,吩咐燕時給盛了碗清湯。
接著睇了眼采苓的小腹:“算來有三個月了?倒還看不出。我也不曾生養過,不知什麼時候才瞧得出來?”
采苓低下頭,目也落在自己的小腹上,神溫無限:“大約要四五個月才會顯出一點吧。太醫說臣妾子弱些,孩子或許也長得慢,再遲些才顯出來也說不準。”
確實弱,有著孕日日用各樣補品滋補著,瞧著也還不如含玉氣好,大概與昭妃昔年的苛待不無關係。
夏雲姒輕聲嘆息:“我已托家中去尋上好的補品了,你孕中有昭妃娘娘照應著,大抵不會缺這些;等生完孩子就將這些吃上,別委屈了自己。”
這話說得采苓雙眸一亮,抬頭向夏雲姒,帶著幾許激:“娘子的意思是……”
夏雲姒垂眸夾了塊魚腹上的送到碟中:“當母親的都要為孩子謀劃,我雖未有過孩子,卻見過我姐姐是如何記掛寧沅的。你這樣的委屈,我瞧著也難過,況且你又與含玉好,咱們便不是外人,我自會為你周全。隻是我也要與你說清楚,論起位份,我遠低於昭妃,皇上未必肯恩準,你也要有個數。”
采苓生出幾分哽咽:“皇上心疼娘子,自會準的,隻求娘子日後好好疼這孩子,別讓他臣妾這份苦!”
說著抹了把眼淚,又道:“待這孩子生下,臣妾便著人將他送來,娘子便是他的母妃。”
說這話,多有幾分進一步試探口風、想徹底將事說實,給自己一顆定心丸的意思。
夏雲姒卻似沒聽懂個中意味,並未接茬,隻淡淡笑笑:“這事還需慢慢安排。你也不必急著與昭妃娘娘提及,如此若能辦,待得你生產時孩子自有出路;若不能,也還有昭妃娘娘能照顧他。免得提前將後路斷了,倒惹得容不下你。”
采苓連連點頭,一副喜極而泣的神:“臣妾知道,多謝娘子。”
“用膳吧。”夏雲姒一睇滿桌佳肴,“一會兒讓含玉送一送你,你還有什麼想法,也盡可說與聽聽。”
到這一步,這個局就算布好了五六分。
若昭妃真在借采苓設計,便是在一步步往局裡走;若不是,采苓來日便真能為孩子尋一位更好的生母,至不似昭妃那樣待人刻薄。
晚膳後,含玉依言送了采苓離開,小兩刻後才折回朝軒,臉上掛著愁容。
彼時夏雲姒剛沐過浴,正坐在妝臺前由著鶯時為梳頭。含玉接過梳子替鶯時梳,夏雲姒從鏡中睇了一眼:“說什麼了,這樣悶悶不樂?”
含玉嘆息一聲,咬一咬,問夏雲姒:“若真是在幫昭妃娘娘設計您……此事之後,可還能留一條命麼?”
夏雲姒目微凝。
從未想過這一點,含玉到底還是比更心善些。
沉片刻,隻告訴含玉:“可是把你也攪進了這個局裡。”
含玉秀眉蹙著:“是,可是……”
“在把你往死路上推。”夏雲姒定定地看著。
這話一點也不虛。倘若采苓得逞,憑借這佳惠皇後的分,送命是無論如何也不至於的,邊這一乾親信卻十有八|九難逃一死。
“您說的是……”含玉低下頭,無聲嘆息,不再多說一句。
“有時寬容旁人就是在死自己。”夏雲姒淡聲道。
姐姐就是這樣,待誰都容易心,過於心。
跟著卻又說:“但你若實在狠不下心,我留一命也不是不可。為這樣一個人傷了咱們的分,不值當的。”
輕描淡寫的口吻,不帶一丁點對采苓的在意。對而言,這確實是不值當的。
含玉大喜過:“多謝娘子!”
夏雲姒嗯了一聲:“日後多送些東西吧,我這裡給你各樣好東西,你盡可都分些給。也記得與說清楚,這些東西一概沒有記檔,讓放心用。”
昭妃與,必都等著這些好東西呢。
“是,奴婢明白。”含玉欠了欠,“奴婢將那南珠分了兩顆。”
“……”夏雲姒在鏡中一覷,摒著笑意,“倒也不必這樣大方。”
隻是含玉送都送了,這話也隻能當個笑話揭過去。
倒是也好,含玉送了這樣貴重的禮,苓淑必定認為是授意,必定覺得很看重這件事。
餘下的,就看昭妃打算什麼時候出手了。
最好是快些。免得等到月份大了,縱使想保苓淑的命都保不住。
問鼎宮闕
問鼎宮闕
前世,渣夫殺妻害女,她手刃渣夫卻死在白蓮花之手。重回小時候,她精心籌謀步步為營,擺脫極品家人手撕白蓮花,順道再報個恩。「喂,你別誤會,我隻是報你上輩子的救命之恩。」「救命之恩,當以身相報。」
寡婦娘親改嫁到了蕭家,經歷了各種酸甜苦辣,終于把徐靈蕓養大了,到了徐靈蕓挑選夫婿的年紀,卻發現自己早就已經被蕭家的長子給盯上了……,相愛當中,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顧青昭前世遭外祖家誘騙,嫁入承化伯府,悲慘而死。重生后,立志要遠離豺狼親戚,陪伴父母身側,彌補前世缺憾。無奈陰差陽錯被賜給未來皇帝做小妾。顧青昭:我要抱緊側妃的大腿,不能無緣無故當炮灰。唐昀:顧孺人長得真好看,晉位!顧青昭:躺平罷,不能卷,一卷就可能要被滅族。唐昀:顧良媛不僅長得好看,還蕙質蘭心,晉位!顧青昭:斗智斗勇好累,我要當咸魚。唐昀:朕的良妃長得美性格好,還如此愛慕朕,晉位!顧青昭:毀滅吧,我累了,后宮好大,要管的人好多啊~唐昀:朕的貴妃人美心善,朕與貴妃心心相印,晉位!顧青昭:……
「我嫁」 京城裡無人不怕玄幽王,但慕晴暖偏要嫁給他。 前世,母親被害,外公家被滿門抄斬,她被百般折磨,最終慘死關外。 再世,她重生歸來,不再隱忍。 所有欠...
【女強男強 雙潔 重生爽文 家國天下】她是名震天下的女戰神,本領強悍,戰術無雙,一朝重生到大雍鎮國公府被汙了清白的嫡女身上,號稱溫潤如玉的未婚夫上門退婚,要把她貶為妾室,親人們個個視她為恥辱,認為她做妾室也該感恩戴德,她毫不留情廢了賤男一隻爪子,與道貌岸然的親人正式決裂。 誰料一道旨意從天而降,竟把她賜婚給了那位傳說中殘暴嗜殺權勢滔天的攝政王,引起滿城嘩然。 當殺伐果斷攝政王遇上雷霆風行女煞神,天下誰敢爭鋒?滅了渣夫嘎全家,揮軍報仇掌天下。
張柏是長興縣唯二的秀才公,年僅十五的小少年,長得一表人才,待人溫和有禮,誰見了都得誇一句好。 他娘楊氏鉚足了勁要爲張柏聘一位知書達禮的妻子。書香世家看不起張家,楊氏最後瞧上了縣裏另一位秀才公家的小娘子。 小娘子名喚福娘,圓圓臉蛋,一看就是個有福氣的,聽說還讀了許多書,出口成章,楊氏滿意極了。 她唯一擔心的是,福娘比張柏大了三歲,且曾經被退過婚,也不知張柏樂不樂意。 一向沉穩的小秀才卻難得紅了臉,輕輕地點了點頭。 楊氏哪裏知道,那年春雨不絕,書院屋檐下,小秀才早已偷偷動了心。 【小劇場】 張恪十歲時,自父親書房中找出一把舊傘,傘骨已折,傘面也有些破損。 他要扔,未料父親攔住了他,一向嚴肅的臉上竟有些溫柔,“這個不必扔,乃是當年我一位故人所贈。” 張恪想,定是父親當年的摯友送的,不然怎會如此珍重? 當晚,張柏因故晚歸,被夫人關在門外。 他那位“故人”在屋內說:“東廂已收拾好了,夫君快去吧,明兒還得上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