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崇禎八年 第747章 反響和思考

《崇禎八年》 第747章 反響和思考

報社的立以及皇明週報的發行,在朝堂上並冇有引發很大的反響和爭議,因為員們都認為,皇明週報隻不過是邸報的翻版而已,皇帝的意圖隻不過是將其眾範圍擴大了而已。

“邸報”又稱“邸抄”(亦作邸鈔),並有“朝報”“條報”“雜報”之稱,四者皆用“報”字,是用於通報的一種公告新聞,是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報的新聞文抄。

“邸報”最初是由朝廷部傳抄,後遂張於宮門,公諸傳抄,故又稱“宮門抄”“轅門抄”。

邸報最初的眾是各行省及府州縣主要員,而隨著有更多的人對朝廷的大政方針、皇帝諭旨、員任免調等諸多事宜越來越興趣,甚至出現了專門抄錄邸報以售賣的牟利商人。

員們及好事者為求省事,都樂於花些錢去購買,無須再去繕抄,這也為邸報讀者範圍的擴大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邸報除了傳播資訊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會為修史的依據,記錄下某日某時所發生的各種事件和人,為曆史留下極為珍貴的文字材料。

在大明,除了有邸報這種可以廣泛傳播的介,還有價值更高的塘報。

塘報是各地軍將發給朝廷的奏報,是對自己轄區各種敵及戰鬥況的彙總,邸報是下行傳播,而塘報則是上行傳播,隻有數有資格的重要人才能看到相關容,並據這些報做出相應的判斷和行

不過,當崇禎十四年臘月初六日,皇明週報問世之後,拿到第一份報紙的朝們,還是不吃了一驚。

因為新報紙無論從規格尺寸還是所刊發的容上來講,都與他們想象中的大相徑庭。

Advertisement

邸報因為尺寸太小,為了釋出更多資訊,所以上麵的容都是以微言大義為主,儘量簡化細節,以求涵蓋的範圍更加寬泛,閱讀起來花費的時間很

而皇明週報則是以一種全新的模式橫空出世,它的出現直接顛覆了眾人印象中傳統的介形式。

碩大的版麵和尺寸、詳實的容、的文章、寫實型的奏報等等,這一切都讓接到新報紙的人大開眼界。

這其中讓人們格外關注的容是來自方以智、鄭芝出訪隨筆,以及陝西、湖北、遼寧等地移民開荒拓田的相關報道。

雖說大明整風氣非常開明,對新生事的接度比較高,但由於缺乏對外界的認知,所以在絕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這時期的歐洲與建奴、韃子等並無二致,都屬於未開化之地,與富甲天下的大明本無法相提並論。

但方以智和鄭芝的兩篇遊記卻讓很多人陷了思考當中。

原來在數萬裡之外的極西之地,那些紅夷諸國也正在力前行,並且在許多方麵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他們趕超大明的勢頭已是越來越明顯,在某些領域和方麵,有些強國甚至已經超越了大明。

而且值得警惕的是,方、鄭在遊記中都提到,這些西夷崇尚擴張和武力,在他們的眼中,財富可以依靠武力獲得,這種行為其實與建奴、韃子並無區彆。

方、鄭二人的觀點引起了有心人的重視,這也是朱由檢所願意看到的。

故步自封從來就是社會發展的重要障礙,隻要推輿論慢慢引導,一些落後的思想很快就會被世人做摒棄。

並冇有太多的人懷疑方以智和鄭芝是在誇大其詞,尤其是朝堂重臣們。

不說方、鄭二人的人品和機,就說使團中隨訪的禮部、工部等有司吏,在回到署衙中後,也是對這次歐洲之行的所見所聞有了一個詳細的描述,他們所說的與方、鄭二人遊記中描述的基本相同。

Advertisement

而皇明週報的樣式和版麵同樣是借鑒了歐洲報紙的樣品,但是在朱由檢的描述下,皇明週報做了相應的改進,新報紙除了不能兩麵印刷外,已於後世的報紙極其相似。

除了方以智和鄭芝的真實版西遊記外,讀者們還為幾篇描述各地開荒拓田的相關文章所吸引,這其中又以來自湖北行省的一片報道更為惹人關注。

這片文章的作者是首輔溫仁的次子溫侃。

崇禎十四年上半年夏收,湖北的夏糧取得了大收。

數百萬移民們在兩年多的開荒中,人均開荒五畝多田地。

在各級吏、國子監舉子們的指導幫助下,不管是移民還是湖北當地農戶,在按照司農寺引發的農耕條例手冊中的程式耕細作後,已經田的新開田地平均畝產達到一石二鬥,整個湖北行省三百多萬頃田地,共計收穫夏糧四千餘萬石,在滿足了自己口糧所用的同時,還向江南一帶供應了一千餘萬石的糧食。

因為所轄境取得如此令人心喜的就,湖北巡方孔炤也因此得授東閣大學士銜,而溫侃則被超擢為了正四品的襄知府一職,為的就是方便他就近管轄悉的移民工作,防止人走政息。

溫侃在這篇刊登於皇明週報上的文章中,用紀實地手法和近乎於白話的語言,在讀者麵前描述出一幅熱火朝天地農耕場景,並且將各地吏、舉子在其中的努力也做了描寫。

當然了,這種描寫絕對是正麵和積極的,這也是遵從朱由檢的意誌、為了向大明社會傳遞更多正能量、激勵更多舉子生員投到一線而刻意采取的方法。

通過溫侃的這篇幾千字的長文,許多從未接過農戶及農耕的人這才知道,原來他們眼中的草民日常是如此的艱辛,而他們所求的,不過就是一頓飽飯而已。

Advertisement

與之相對應的是,備吳偉業誇讚的那篇張岱所寫的短文,卻並冇有在讀者中引發太大的反響,這讓滿懷期待,希有眾多文人墨客登門探討文章、並表達對自己仰慕之意的張岱心失不已。

因為前麵既有方以智、鄭芝文章給人帶來的思考,又有溫侃所述中黎民百姓的不易,相比起來,張岱這篇帶著明顯小資節的短文,在更多人看來,本就屬於無病而已。

在朱由檢數年來的引導和號召下,現在大明不論場還是民間的風氣,已經正在向務實方向轉變著,之前那種崇尚清談的員士子正在逐漸減,這也是張岱文章雖,但並冇有引起很多人共鳴的主因。

朱由檢這幾年采取的策略已經在悄然之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眾多作風紮實、政績突出的親民吏得到了提拔和重用,大量務虛清談的員被閒置,在利益的驅使下,明眼人已經認清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標。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