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崇禎八年 第734章 大明成為世界財富彙聚地

《崇禎八年》 第734章 大明成為世界財富彙聚地

“啟奏聖上,按照我朝先前與荷蘭人達之協議草案,隻要我軍攻下馬尼拉,那非法據有臺灣一地之荷蘭人便要全員遷移至呂宋。

現下馬尼拉以為我朝所有,那荷蘭人將來遷至其地後,應當如何予約束其眾?呂宋國之律令應當如何製訂?”

在朱由檢陳述完雜糧的重大意義、閣臣們紛紛點頭表示教並堅決執行後,李邦華起後向朱由檢請示道。

“李卿之提議甚好。

閣可行文臺灣府員,使其知會臺灣行省之荷蘭人等,著其自即日起便要著手搬遷之事,限定其於崇禎十五年年節前全員撤離!

閣派駐呂宋之員,可於馬尼拉擇合適之地供荷蘭人建立生活場所。

呂宋將來建國後,其律令當以大明律簡化版由其朝廷頒佈並實施,除卻我朝駐軍外,島上所有居民人等,部分國籍,均要照此律令執行不怠;有違者,無論國籍份,要按律一執行!

因呂宋實質為我大明之藩屬,故此,除卻持大明公民份證者之外,將來其他各國往來或常駐其地者,均要與其本國民眾一視同仁,任何人不得淩駕於律法之上!

此一點須當於律法中鄭重言明!

閣於行文中當要對荷蘭人申明,呂宋國止大明之外任何武裝力量出現!

除卻軍隊之外,呂宋當允其他各國人等自由出,人人可公平貿易之便利,呂宋朝廷及大明駐軍,均可保護所有人之正當權利!”

李邦華的話提醒了朱由檢。

據奉行叢林法則及實用主義地歐洲人的秉,荷蘭人搬遷至呂宋之後,極有可能會抱著建立獨立王國的想法,打算在呂宋建立法外之地,試圖淩駕於當地律法之上。

“臺灣總兵當遣重兵向熱蘭遮城附近運,監視荷蘭人在撤離過程中,不會生髮其他意外狀況,並可據實,隨時決定采取任何措施!”

Advertisement

這幾年間,隨著局勢的穩定和好轉,大明駐臺灣軍已經奉命進行了擴軍。

吳群從移民中征召了兩千人伍,臺灣駐軍總數量已達到六千人的規模,其中最新式的米涅槍也配發了三百桿,這種代差型武足可以牢牢製住荷蘭人的火力。

朱由檢下令臺灣軍向熱蘭遮城進,為的就是防範荷蘭人在得知不能在呂宋駐軍後的激烈反應。

如果荷蘭人不按期撤離,明軍將會采取強措施,對其進行無地軍事打擊。

協議就是用來撕毀的。

荷蘭人倘若能嚴格遵守協議,按時撤離臺灣島,那兩軍再次發生衝突的場麵將不會出現。

而要是荷蘭人出爾反爾,那撕毀協議的罪名肯定是他們的。

現在回想起來,當初還是疏忽了。

也不知有意還是無意,荷蘭人在協議當中,並冇有提及搬遷至馬尼拉之後,己方是否還可以保留適當的武力這一條。

朱由檢估計,在接到大明閣的知會後,荷蘭人肯定會再次派出使節前來談判,要求在呂宋保留某些特權。

但這些條件是絕不會被允許存在的,不管荷蘭人以什麼藉口都冇用。

大明軍有信心捍衛公平貿易原則,會充分保障各國人員在呂宋的合法權益,不論你是來經商還是工作,隻要你不違法,你的私權會得到有效維護。

如果你抱著高人一等的心態,想要時時有超出他人的特權,那對不起,你會失的。

朱由檢猜測,在大明軍連番強勢大勝之下,荷蘭人最後會采取妥協的策略,不會堅持在呂宋保留軍隊這一點。

與西班牙這種貪婪自大的國家相比,現在的荷蘭正於朝氣蓬的國力上升期,全國自上而下還是以賺取更多財富為目的,況且他們的主要利益是想壟斷大明商品在歐洲的經銷權,所以不會因為這點事與大明撕破臉的。

Advertisement

再說荷蘭人也不敢。

經過攻占馬尼拉的戰鬥之後,大明軍隊強悍地戰鬥力再次得以充分展現在他們麵前,欺的歐洲人會自選擇與強者為友,而不是為敵,何況大明的強大不僅是現在軍力上,在經濟上也是他國無可匹敵的存在。

閣要從將作局、鑄幣局選派人手赴馬尼拉開設分局,於呂宋勘探黃銅礦,熔鍊之後就地鑄造錢幣,用以與呂宋及周邊諸國易,采購玉米、棉花、大豆等雜糧運回國,已供應我朝畜牧業之發展。

四海商行,尤其是四海糖業要儘快進駐馬尼拉,在收購甘蔗後就地榨糖,就地分銷或者由荷蘭人遠銷歐洲。”

呂宋的銅礦資源纔是朱由檢最眼饞的,糧食及其他經濟作還在其次。

鑄幣這纔是一本萬利的生意,也是大明朝廷財政收的搖錢樹。

用彆人的資源換取彆人的資源,聽上去就是妙無比的事

強盛了兩百多年的大明,對於周邊諸國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這一點從大明銅錢為東南亞各國的主要流通貨幣便可充分現出來。

但是由於大明極其缺乏黃銅資源,加上銅錢鑄造後在各國市場大麵積流通的緣故,所以大明銅錢的鑄造數量已經下降了數年之久。

據有司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大明鑄造銅錢隻有三十餘萬貫,嚴重影響了大明從海外采購各種商品的數量。

呂宋的青銅和黃銅礦不僅儲量巨大,而且品位相當高。

就地取材冶煉,然後就近大量采購南亞諸國的商品,大明在整個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南亞諸國的民眾在賣出商品後便可以擁有財富,這種雙贏地好事何樂而不為之。

隨著銅礦開采量以及鑄幣量的大幅度提升,大明國民眾所擔負的賦稅就備了下調的條件和機。

Advertisement

源頭活水滾滾而來,那還需要盤剝本國百姓嗎?

再說這個過程也冇有剝削和迫他國民眾啊。

南亞諸國把那些他們本不稀罕地商品賣給大明商人,便可以得到他們最喜歡的銅錢,之後他們再用這些黃橙橙的寶貝,去購買地綢緞、地瓷、華的大明服飾,這是一個多麼完的流程啊。

一不小心,大明便為世界財富彙聚地,有了這流水般地外財,朝廷自當用以反哺本國百姓。

不過,僅僅用銅錢還是不夠地,銅錢本地價值太過低廉。

大宗商品易,總不能趕著牛車拉著一車子銅錢吧,那樣會給易雙方帶來極大的不便。

鑄造銀幣和金幣已經擺上了議事日程。

朱由檢相信,有大明強大的國家信用背書,金銀幣也會迅速占據東南亞各國市場。

用彆人的金銀鑄造錢幣,然後采購彆國民眾的勞果實,這樣的大明會長久不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