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蕭何所說的半年,乃是指對秦國基本不產生影響的況下的半年。
秦國底蘊極為深厚,再加上敖倉那樣一個大糧倉,自然後備充足。
單單是對陳勝作戰,打個半年倒也是不問題,隻不過,倘若多線開戰,這對於秦國就是一個相當大的考驗了。
現如今的秦國還冇有到以一國之力橫掃天下的地步,因為這可不僅僅是打下來的問題,還有治理的問題。
甚至來說,後者來說,纔是最為至關重要的問題。
以往秦軍攻下一地,往往是懾服上層的豪強鉅商,然後趁機敲詐勒索,如此一來,便可為秦軍提供糧草等,支撐秦國繼續攻伐下去。
但如此一來,固然是支撐了秦軍,可是,也令秦軍口碑變的極壞。
那些豪強鉅商損失了大批的財,自是不會向秦軍討要,可是,撿柿子誰還不會?
那些底層的百姓因此飽榨和剝削,更有甚者,一些豪強鉅商還將這樣的事當了一個發財的大好機會。
對於底層百姓毫無底線的盤剝利用。
偏偏秦國那時還不得這些豪強鉅商,畢竟要指這些人為自己提供糧草等後勤供給,減秦國的力。
故而,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如此一來,這秦軍的名聲徹底是臭了,而且在山東百姓心中臭不可聞。
在此時,這些豪強鉅商又悄咪咪的用盤剝得來的錢財,對百姓施加小恩小惠,如此一來,這好事自然是豪強鉅商乾的,這惡名倒全是秦軍的了。
這樣的治理方式扶蘇自然是不取。
而眼下就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目前山東各地大戰頻頻,自然各方對於各項資都極為缺,而缺資,毫無疑問,便要對百姓進行征發。
隨著戰事愈演愈烈,這征發自然也會愈加毫無節製,如此一來,這些叛軍的在百姓心中居於何種地位不言而喻。
而此時,便到了秦軍出擊之時!
唯有如此,秦軍以堂堂正正,王者之師出現,日後統治山東各地纔不會產生毫的問題。
這個天下,也纔會真正的進長治久安,而不必戰爭年複一年的繼續。
至於這些山東叛軍會不會意識到對百姓索求無度的問題,彆說意識不到,就算意識到了,又能如何?
挑撥離間,挖牆腳誰還不會用似的?
戰爭本來就是雙方的事,一方決定開打了,另一方還能說不打麼?當然可以不打,隻不過要付出足夠的利益。
可這對山東那些叛軍來說可能麼?人在此刻會表現的淋漓儘致。
在這一點上,扶蘇的境況就比山東那些叛軍好上了不。一則秦國實力猶存,山東的叛軍大多不會找秦國的麻煩,一則實力不夠,二則也怕秦國發瘋,給自己造莫大的損失。
還有一點就是秦國的地理環境相當優越,秦國腹心之地乃是關中,除了幾道險關要隘能夠進秦國之外,旁的幾乎冇什麼路途。
隻要守好門戶,本無需擔心山東叛軍來攻。
就算來攻,比消耗,秦軍也遠遠小於山東的叛軍,畢竟距離很短,補給十分容易,還有駐紮險關要隘本不需要多人,萬把人抗住數十萬大軍進攻,也是不難做到的事。
扶蘇的謀劃很大,他所要做的,是要畢其功於一役,徹底剷除山東的禍患。
這山東的禍患,好比來說,就是人上長的一個毒瘡,當人有了毒瘡之後,並不是第一時間就挖去毒瘡。
而是冷眼旁觀,等毒瘡漸漸了之後,才挑開毒瘡,將其中的毒水出。
這也是為何在陳勝吳廣挑天下反叛的時候,扶蘇並未第一時間選擇鎮的緣故。
提前鎮陳勝吳廣對大秦來說的確有莫大的好,隻不過,從長遠來說,這卻是一個敗筆。
到那時那些反秦的餘孽轉地下,山東各地百姓又未曾真正歸附秦國,與秦國貌合神離,扶蘇能夠如何?
就算是扶蘇製定了對百姓極好的政策方針,到了基層,隻怕也會大變樣了!
在外的數年遊曆,讓扶蘇清晰無比的到山東各地的基層早被反秦的餘孽滲了一個徹,再好的政策,也完全可以變殘民害民的兵刃。
至於搜颳得到的利益,自是落了這些反秦餘孽的手中,秦國憑空擔了惡名,卻一好都未得到。
而這是最壞的況。
即便是況稍好,可也意味著扶蘇在今後二十年來,將所有注意力都要投在安山東各地這方麵。
秦國將需要傾斜大批的資源和資在山東各地,而如此費力不討好的做法,還未必會有什麼效果。
所以,扶蘇選擇了忍耐,等著所有反秦的餘孽跳到檯麵上來,等著這些反秦餘孽到了一個天怒人怨的地步,那時,就是秦國出手之時。
扶蘇當然知道即便真的到了那時,掃平了天下,依舊會有反秦餘孽轉地下,這是無法避免之事。
隻不過,那時候與現在最大的區彆就是,山東的民心會歸附秦國。
一個飽戰爭瘡痍的山東,一個百姓在其中生不如死的地方,這時候秦軍隻需要以一個救世主的姿態出現,給予這些流民一個家,一份田地,一口飽飯,便能輕輕鬆鬆令這些百姓歸心秦國。
而如此條件,對於秦國來說,並不是太難做到。
首先一點便是因為戰爭的緣故,山東各地的人口會急劇減,自然會導致大批的田地荒蕪,資源廢置。
秦國駐那裡,不過是一個充當一個資源分配者的份,而有了充足的資源,分配起來自然能令所有人滿意。
一旦山東民心歸附,這些反秦餘孽要是再想暗中搞出什麼幺蛾子,就會難度劇增。
到那時,這山東百姓便是秦廷的眼睛,耳朵。這些反秦餘孽冇有作還好,一有作,必定被捉。
這就是所謂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無論任何敵手,陷其中,必死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