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獵鯨
說起來,秦國的造船技還是傳承自楚國。
在戰國時代,每一個國家的軍隊其實都有著各自的風格,比如齊國,最為出名的就是技擊之士,單挑能力出眾。
魏國,裝備乃是重步兵,聞名遐邇的魏武卒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燕趙,與胡人界,時常與胡人發生,故而軍隊多是輕騎為主,作戰靈活迅猛。
而韓國,則是有著“天下之強勁弩,多出自韓”的譽,可知韓國勁弩聞名天下。
楚國,則是山河廣袤,國水流湖泊縱橫錯,故而,舟船之師最為發達強勁。
大秦隨著與這些國家的不斷爭鬥,占領下這些國家的國土,也逐漸吸收這些國家軍伍的優點,而樓船,便是以楚國的舟船進行改進得來的。
嬴政也是來到了甲板之上,扶蘇見狀,連忙行禮。
此時的嬴政臉仍舊不好看,但顯然,已然比之前好多了。
這些天來,扶蘇一直在幫助嬴政理政務,嬴政看到扶蘇理的結果,也是頗為滿意,這極大的減輕了嬴政的負擔。
而除此以外,嬴政的食起居扶蘇亦是在過問,其中膳食扶蘇便是親自刀,為嬴政準備。
如此一來,嬴政的況雖未徹底扭轉,卻也是好轉了幾分。
而在嬴政旁的趙高,眼神之中,帶著怨毒之看著扶蘇。顯然趙高也冇有想到,在這個時候,嬴政居然會立扶蘇為儲君。
隻不過,如今卻是木已舟,想要改變,已然是不大可能了!
在這個時代,儲君不可輕立,這已然是所有人心中的共識。
因為伴隨著一個太子的冊立,朝廷會逐漸將一些年輕的青年才俊安排到太子的邊,其中涉及的員機構太多太多,三公九卿的機構之中,都會調出優秀的人來。
如此一來,幾乎可以說圍繞著太子形了一個小號的朝廷,然麻雀雖小,卻是五臟俱全。而這些優秀的青年才俊自侍奉太子那一刻起,已然是打上了太子的烙印,從此,和太子榮辱與共。
日後皇帝若是想要廢黜太子,那麼連帶著,連太子邊的這些人,也要一個不拉的全部清除掉。
否則的話,新老替,必然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爭鬥,朝廷會因此不止。
當然,就算是清除掉太子邊的那些青年才俊也是不容易,一方麵,這也是朝廷的人才,清除掉,對於朝廷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損失,三五年之,都有可能不會複元。
再則,這些青年才俊你以為隻是一個一個人麼?這背後往往意味著的是一個家族。
要知道此時科舉製尚未誕生,朝中的要職,多數是勳貴子弟擔任,故而,選拔到太子邊的人也大多是一些勳貴子弟,這些勳貴弟子的叔叔伯伯舅舅,乃至於父親就直接是朝中的三公九卿大臣。
將這些人除去,無疑是會令朝廷盪一陣的。
總之,在這個時代,或許立一個儲君不是什麼難事,但廢一個儲君,可就是千難萬難了。
隨著秦後麵的漢朝,漢高祖劉邦認為太子劉盈不類己,也曾想過要廢掉太子劉盈,可是朝中的勳貴大臣卻是清一的反對,不僅僅是因為呂後和這些勳貴的有著同鄉之誼和一些香火。
更重要的是這些開國勳貴的子侄都已經到了劉盈的麾下,奉劉盈為主,劉盈被廢,這些勳貴同樣是損失慘重,吃不了兜著走。
如此,如何肯答應劉邦易儲,所以後來張良請出商山四皓之後,劉邦也就順坡下驢了。
不過如今唯一讓趙高覺得自己還有一機會,便是始皇帝至今在外巡遊,扶蘇也未曾舉行儀式,進行冊封。
如此一來,在扶蘇邊還不會聚集各種強有力的力量。
趙高很清楚如果扶蘇繼位,自己會是什麼下場。不談當初扶蘇殺了自己的婿閻樂這一筆恩怨。
僅僅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在宮現的可是比朝廷上還要明顯。因為在皇帝侍奉之人無一不是皇帝最為親信之人,這亦是皇帝為了保障自安全的一種措施。
扶蘇一旦繼位,如何能容得下他?況且,他與蒙毅還有著一筆恩怨,這一切的一切,已然註定了他與扶蘇不可調和的矛盾。
種種念頭在趙高腦海中不斷翻騰,他知道,自己必須要行起來了,若人為刀俎,我為魚,那自己的下場必然淒慘至極了!
嬴政著不遠在水中翻騰的鯨魚,臉上亦是有些驚訝和激之,想起了扶蘇說的那些話語,嬴政果斷下令:“弓弩手擊。”
頓時,巨大的架子之上,一支極的利箭發出去,劃破空氣,發出尖銳的鳴聲。
這樣的大型重弩,一般來說都需要幾個人一起配合作,而發弓箭之人,更是要數一數二的力士。
即便是如此,在一場戰爭之中,這樣的重弩能發出去的箭矢也是屈指可數,不過,其威力確實極為駭人。
即便是裝備幾層的重甲,也可以輕易。
滅韓之後,韓國製造弓弩的技藝徹底融了秦國的軍功勳爵製度中,為了秦軍克敵製勝,無往不利的神兵利。
要知道,在應對胡人之時,這些弓弩,亦是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給胡人留下了極深的影。
如此大的威力,對於開弩箭的士兵自然也有著極大的影響,往往這名士兵退役之後,手指的關節都已經變形,這是因為長期縱重弩訓練和作戰留下來的後癥。
離弦的利箭離開重弩,朝海麵急速去,重重的紮在海裡的鯨魚龐大的軀上。
鮮漸漸漂浮到了海麵上,幾張龐大的漁網亦是放海水之中,籠罩在鯨魚龐大的軀上。而利箭的尾部則是拴著繩索,方便樓船上的士卒進行拖拽。
嬴政見到這一幕,臉上亦是浮現出笑意,高興道:“方纔中之士卒,皆晉爵一級,賞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