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變臣 第九百五十七章帝都聞變

《變臣》 第九百五十七章帝都聞變

朱雀門,大紅燈籠高高掛,離長慶三年的新年還有三天。朝庭已經封印,文武百放假與家人團聚,右監門衛的將士手持長戟,著盔甲站在寒風之中值守。

長慶二年對多數人來說並不平靜,江南水患頻發,朝庭的賑濟被貪沒,史大夫韋祐接連奏本,魏州刺史馮紹鈞被謫致仕、端州刺史盧家誠貶二級、罰俸三年,江南轉運使袁德遭到嚴斥,更有一大批小吏斬得斬、坐牢的坐牢、貶的貶;朝庭通過火耗等手段變相加賦,百姓生計艱難,賣田之事多如牛;加上興修雁山行宮,採購木材石料,百姓徭役增多,深山伐木採石死傷無數,盧家誠便因將修河堤的石料獻給雁山行宮,致使河岸潰堤,淹沒了五個縣,災之人多達四十萬;天下反賊紛起,多則千人,則數十,佔山為王落草為寇,府疲於應付,隻能保障道暢通,鄉紳紛紛募集莊丁,築堡自守……

一匹快馬從明德門直馳而,騎者背著一麵令旗,京城百姓見多識廣,紛紛閃退到道旁,看著絕塵而去的快馬,頭結耳地議論著,「哪裡又遭災了,今年年頭真不好,水災、旱災,現在連雪災也來湊熱鬧」、「依我看,該是哪裡又有人叛了吧,我媳婦孃家是登州的,聽說不農夫沒了田,走投無路進了山,在山中種田,不準收稅」、「你們知道嗎,平州銀嶺山的饒大王又回山樹旗了,招攬百姓前去種田,不用稅,有不人真的去了」、「是喲,我老家寫信來提過此事,我老家的村子裡就有幾個人真的投奔饒大王去了」。

議論聲被「咚咚」的鼓聲打斷,所有人都駐足北,那是朱雀門方向,登聞鼓響了。登聞鼓響,天下有變,大夥驚疑地互相探看,最後各自低頭,匆匆趕回家中。大街上冷清下來,隻有寒風送著那不祥的鼓聲,重重地落在每個人的心頭。

Advertisement

皇城,書房,天子石重偉正在興緻地寫「福」字,寫好一張旁的太監便輕輕揭起,拿在手中晾乾,一柱香的功夫,書房外就站了兩長排小太監,紅紙黑字的福字夾道歡迎著新年到來。

「咚咚」,鼓聲響起,石重偉一愣,手中的筆頓住,問旁的張謹道:「哪裡響鼓,太後在看戲?」

張謹略一分辨,聽出鼓聲從前方傳來,是朱雀門方向,臉蒼白地奏道:「萬歲爺,是登聞鼓。」

鼓聲如同豆般響個不停,石重偉擲了手中的筆,惱怒地喝道:「過年也不給朕清凈,更上朝。」筆落在紅紙之上,留下一片墨汙。

登聞鼓響,在京的文武員紛紛上朝,半個時辰不到,宣政殿便站滿了五品以上的員,眾人竊竊私語,打聽著登聞鼓響的緣由。

一聲「萬歲駕到」,眾臣參拜,石重偉臉鐵青地坐在寶座之上,方纔他已經看過安南都護府副都督尤順功寄來的急報,安南屯軍反叛,襲殺安南大都督張源,尤順功統兵四萬前去清剿,中了埋伏,大敗而歸,整束兵馬固守懷仁府一帶。叛軍利用繳獲的安西大軍軍械,招兵買馬,攻佔岑柱、宜明、五嶺、會良、怒河等五縣,開啟糧倉發放糧食,打出「朝庭無信,均田免糧」的旗號,失地農人紛紛投奔,已經

聚集了四萬多人。

張謹尖利的聲音誦讀著安南副都督尤順功的奏報,眾人從奏摺中瞭解到安南屯軍之變的始末:張源到任安南大都督,當日即責罰屯軍統帥劉維及三位屯軍長,嚴令年底之前平息屯軍之,劉維等人遂前往屯地勸說製屯兵。行至宜明縣,劉維宣讀張源命令,當場有人反駁,甚至嚷造反,劉維未加懲。屯軍長趙秉忠寫信向張源報,屯軍有謀反之意,屯帥劉維意態不明,有縱容包庇之嫌。

Advertisement

張源接到報之後,親率五百兵前往五嶺縣平,進五嶺之前,張源將隨行的五百兵埋伏在五嶺縣城外五裡,隻帶著二十名親衛屯營,意圖拿下劉維,恩威並施收伏屯軍。

結果張源剛到大帳,劉維等人不容分說拔刀相向,軍之中張源被斬殺,隨行親衛盡皆喪,趙秉忠亦死。劉維以張源的人頭為脅,迫從屯軍隨其謀反,襲殺城外的五百兵馬。統軍的將領看到張源的人頭,下令撤退,不斷道路被挖斷,劉維派手下楊思玄、吳彥強帶著數百名弓箭手伏於路邊高山,五百兵馬逃三十餘人,傷亡一百餘人,其他三百餘人降賊。

安南副都督尤順功得知張源的死訊後,率領四萬兵馬清剿。此時,劉維派楊思玄、吳彥浩等人說服其他各屯軍,聚兵一萬六千餘人,退守山林之中。尤順功為替大帥報仇,深山中,因地形不,中了叛軍火攻之計,輜重亦被襲,尤順功中了一箭,隻得帶著一萬五千名殘兵敗將退回懷仁府大營,叛軍借勢攻佔岑柱、宜明、五嶺、會良、怒河等五縣,劉維在宜明縣自號天王,封麾下楊玄思和徐明德為左右天將,其餘從賊之人各有封賞,有攻打懷仁府之意,請朝庭早做定奪。

等張謹唸完急報,石重偉重重地一拍桌案,怒吼道:「奇恥大辱,張源無能,喪師辱國,死不足惜。安南大軍居然連萬餘屯軍都打不贏,朕不知道這樣的軍隊能做什麼?」

孔省暗自嘆息,當初自己勸過天子稍安勿躁,對待安南屯軍應徐徐圖之,收回屯軍家中田畝不過得些薄利,現在反屯軍釀大變,損失何止十倍。為左相,孔省當先躬奏道:「萬歲,當務之急是平定屯軍之變。安南大營尚有七萬大軍,屯軍不過一時勢大,被其迷裹脅之人甚多,隻需派一名得力幹將前往安南大營,便能很快平定叛,平息事端。」

Advertisement

「派誰去?」石重偉怒哼道,張源是他親自選拔的大帥,結果到安南不到兩個月被得屯軍造反,自己人頭落地,這仿如一記響亮的耳扇在他臉上。

段次宗躬道:「原安南大都督寧滔坐鎮安南都護府多年,對當地悉,麾下也是他的舊部,派他前去平是最合適的。」

這又是一記響亮的耳,調回寧滔是石重偉所提議,現在局麵可以說是石重偉一手造刀難鞘,石重偉打量著殿下的眾臣,似乎每一張臉都在譏諷他的失策。絕不能再用寧滔,要不然自己在眾臣麵前抬不起頭來,楚王等人會藉機攻擊朕,片刻之間石重偉有了決斷,道:「寧將軍是位驍將,朕準備用他在鎮北大營為副帥,抵漠騎。方纔孔相也說過,南邊之

不過是癬疥之疾,不足為患。」

段次宗抗聲道:「萬歲,數萬兵馬之叛,焉能兒戲,一旦應對失措,但是元天教之事重現,萬歲卻不可忽視,還是派遣寧滔前去平為妥。」

石重偉臉一變,強笑道:「段卿,朕已經有了更好的人選,鎮北大營副帥、安南侯祝謹峰前些日子奏本,想回鄉祭祖,朕已經答應他讓寧滔接替他後就許他回鄉。祝侯父子皆是鎮南侯,世代為國鎮守黔州,祝家在黔州、韶州門生故吏不,軍中諸將更多出自門下,有祝侯前去平,朕無憂矣。諸卿以為如何?」

天子都說了無憂,何況祝謹峰出兵確實不比寧滔差,孔省和段次宗躬應道:「謹尊聖諭。」

兵部尚書丁大為奏道:「萬歲,是否要招安叛軍,屯軍反叛多為劉維等賊首裹脅,若是朝庭能網開一麵不追究普通將士的責任,相信這場叛很快就能平息。」

Advertisement

石重偉怒道:「先皇和朕待屯軍何其厚也,可是這些屯軍以何報朕,參與叛的賊首劉維、楊思玄、徐明德三人絕不能饒,校尉以上將若能幡然醒悟殺賊投降可免死罪,普通屯軍若是被脅迫行事,赦其無罪。」

掃看了一眼殿下的臣子,石重偉道:「馬上就要過年了,諸卿都早些回家團聚吧。政事堂、太尉府、兵部、吏部辛苦些,爭取在年前拿出平叛的方案報朕。唉,想到黔州、韶州百姓於戰火之中,朕心不安啊,這個年是過不好了。」

一日後,太尉朱質樸、兵部尚書丁大為聯名合奏平叛之策:一是安南大營步步為營,封鎖道路,將叛兵封鎖在岑柱、宜明、五嶺等範圍迫叛軍棄守城池,往南逃竄;二是急調安東大營二萬銳前去幫助平叛,阻住叛軍東進之路,形合圍;三是請天子下旨,讓苗寨派兵幫助朝庭平叛,苗兵悉地形,有他們相助能事半功倍;四是讓安南侯祝謹峰早日南下,統一指揮平叛大軍,儘快平息叛消除患。趕在過年之前,數道旨意出京,急應對安南屯軍之叛。

長慶二年的除夕在風雪加中到來,石重偉站在書房的榴下,看著漫天風雪,心中滿是疑慮,自己登基以來,無非是修繕幾宮殿,將雁山別苑變了行宮,所需的銀兩多數是從庫所拿,至於屯田新政,在化州推行順利,為何到了安南屯軍就鬧出事端來了,朕到底做錯了什麼?

落在桌上的一封奏上,是鎮北大營大帥齊新文所奏,稱漠人汗王利漫已經從賀牢山西帶回了三十多萬部眾,漠人一下了增加了十二萬控弦之士,請朝庭增派兵馬駐守。

石重偉在心中長嘆一聲,安南屯軍反叛,在平定之前安南大營和安東大營的兵馬不可能調往鎮北大營,安西都護府的兵馬半數是新募之兵,練尚未悉,冒然派往漠北恐怕不妥,除了京中十六衛能調出幾萬人馬外,朕還真調不出多餘的人馬。

張謹悄然近前道:「萬歲,太後設下酒宴,請您前去赴宴。皇後娘娘、程淑妃和王人都已經去了壽安宮,大夥都在等您呢。」

石重偉披上裘,坐上肩輦,在風雪之中前往壽安宮,耳邊約傳來鞭炮聲,是京中百姓在過年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