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嫡嫁千金 第 239 章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失蹤

《嫡嫁千金》 第 239 章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失蹤

自從上一次姜梨在皇宮中見過太后以後,日子便是這麼不不慢的走著。洪孝帝沒有問究竟和太后說了什麼,姜梨也不會主去說。姜元柏也沒有詢問,倒是姜老夫人,聽聞永州有一個神醫,可以治好人的癡傻之病,便想著等姜元柏辭之後,帶著姜瑤去永州,看看能不能讓姜瑤恢復神智。

姜家人對於即將辭的事,表現的超乎意料的平靜,除了姜景睿不解之外,其餘人倒是沒有說太多。盛極必衰,姜家到現在還能全而退,已是不易。而當沒有了權勢顧慮的時候,人反而會更加在乎親。於是姜瑤的事,反倒了姜家的大事。

姜元柏和姜老夫人旁敲側擊的問過姜梨是否願意去永州,永州在青州以北,也十分安全。姜梨大可以先在永州待一段時間,等到日後姬蘅回京,再回燕京。不過姜梨一如既往的拒絕了,表示無論如何,都會在燕京城等著姬蘅歸來。

的態度如此堅決,後來姜元柏和姜老夫人也不問了。姜元柏在這些日子裡,已然將自己手下的人脈理的七七,辭的奏摺也遞了上去。洪孝帝果真沒有阻攔,甚至連挽留的意思都沒有,爽快的應允。於是姜元柏和姜元平兩兄弟慶幸之下也忍不住出了一冷汗,原先還有的憾頓時一掃而。若非他們這時候願意退出,只怕日後不知道還會落下一個什麼樣的結局。只要礙了皇帝的眼,天下間沒有人能善終的。

春日就這麼過去了,夏日來了。在炎熱的夏季裡,青州那邊頻頻傳來捷報。姬蘅帶領的金吾軍收復了好幾座城池,殷之黎往南退守。長時間的堅持下,兩邊兵馬都有所消耗。殷之黎重在戰,而姬蘅的金吾軍,卻帶了點當年飛龍騎的影子,劍走偏鋒,但殺起人來毫不手,氣勢如虹。在這樣的況下,姬蘅到底佔了優勢,似乎也漸漸習慣了戰場,比之從前的僵持,戰事至打開了一個新局面。

Advertisement

燕京的百姓,對於戰爭的擔憂也就漸漸地被頻頻傳來的捷報沖淡了,京城還是一派歌舞昇平,彷彿沒有這回事似的。葉世傑同姜梨說起此事的時候,還道,雖然殷家兵很厲害,殷之黎的戰也很湛,但殷之黎畢竟年紀不大,很多時候,缺作爲將領的殺伐之氣。相比之下,金吾軍卻像是利劍出鞘,步步殺機,姬蘅更是下手毫不手是他自己,就斬獲了殷之黎手下的幾員大將,砍下頭顱掛在馬尾後作爲戰功。

葉世傑覺得很奇怪,殷之黎和姬蘅年紀相仿,但姬蘅上的殺氣,卻是殷之黎怎麼也學不來的。殷之黎還是生活在雲中,從小被培養,人和人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姜梨聞言,但笑不語,心中卻是爲姬蘅到難過。殷之黎雖然被殷湛親自教導用兵之道,但殷之黎在不知道真相的況下,卻還算輕鬆自在的度過了年時。他過去的人生裡沒有包袱沒有黑暗,不必面對淋淋的真相,也不必爲了生存躲避僞裝。但姬蘅不一樣,姬蘅從出生到現在,沒有一日是像殷之黎那般輕鬆的活著的。

所以他們兩人雖然年紀相仿,但是就的卻截然不同。倘若能回到姬蘅的小時候,姜梨真想抱抱那個可憐的小姬蘅,告訴他,你已經做得很好,以後會更好的。

燕京城離青州相隔千里,姬蘅忙於兵事,無法給姜梨寄回家書,但戰事一日比一日激烈,等到了深秋時節,姬蘅已經將殷家兵佔領的所有城池都收了回來。雙方皆有傷亡,但殷家兵更爲慘重。姬蘅將他們到了七閩的山林中。十萬兵,到最後剩下也不過一萬。

Advertisement

殷之黎這個夏王,到底也沒做到多長時間。

這一日起來,姜梨一大早便覺得右眼跳個不停,好似要發生什麼事似的。心中有一些不好的預兆,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等白雪來送早食的時候,姜梨吃的也是心不在焉。

桐兒看出了的不對勁,忍不住道:“姑娘是不是哪裡不舒服,今日瞧著好似臉不大對。”

姜梨自己的臉,這一,才發覺自己的手也冷的出奇,打了個寒。桐兒見狀,急道:“姑娘莫不是著涼了?這天兒越來越冷,該熬些石榴糖水喝,奴婢拿件小披風來。”

姜梨得了披風,並未覺得有多暖和,反而心中越發的不舒服起來。也不知道是爲了什麼,莫名的總是想到姬蘅那裡去。告誡自己不要胡思想,姬蘅現在在七閩,戰局十分順利,只要將殷之黎最後的兵馬降滅,這一場戰爭,也就算結束了。等結束了之後,姬蘅就會回京,一切都按照他們之前約定好的那樣。

“罷了,我們去國公府看看吧。”姜梨站起實在沒能抑制住自己心中莫名的念頭,便想著去國公府看看薛昭他們,分散分散注意力也好。況且姜元柏辭之後,對於戰事也不甚清楚了,姜梨想要知道點什麼,還得去國公府問葉世傑和司徒九月。

白雪道:“姑娘原來是思念國公爺了。”

姜梨勉強笑了笑,不置可否,便讓白雪去跟姜老夫人支會了一聲,三人便上了馬車,出了姜府。

深秋季節,到底有幾分冷清。不過仍舊沒能阻擋的了燕京城的繁華。街道上仍舊是肩接踵,覺不到戰事帶來的張。姜梨開簾子去看,彷彿只要開簾子,就能看到酒樓高,坐著一位含笑看戲的紅人。然而目所及,空落落的,什麼也沒有。

Advertisement

原先在的時候不覺得,等人走了之後,便覺得彷彿燕京城是因爲有了他而變得活生香。姬蘅不在的日子,京城依舊繁華,但又變得黯然失,一切都不習慣了起來。

去國公府的路上,還要經過葉府。葉府的大門閉,如今葉家人都已經住進了國公府,於是葉府便無人看管,連小廝都搬走了。門前的地許久沒人掃,落下灰塵,雜草叢生,看著看著,便也讓人心生蕭瑟。

姜梨不再往外看了,等馬車行到了國公府門口,車伕停下,白雪攙扶著姜梨跳下馬車,門房的侍衛行禮道:“二小姐。”側打開大門,姜梨三人走了進去。

一進去,就聽到馬蹄的聲音,姜梨循聲去,便見林堯坐在小藍的背上,聞人遙在一邊指揮著他,高興的出奇。倒讓姜梨嚇了一跳,小藍不是普通的馬,脾烈,林堯未必能馴服,這樣太危險了。

姜梨了一聲“聞人公子”,聞人遙這纔回頭看見他,馬上的林堯高興地喊道:“姜姐姐!”

聞人遙把林堯從馬上抱下來。

林堯也長高了許多,已經有了小大人的影子。還好,當初在黃州,他親眼目的家人慘死,姜梨還以爲這孩子會變得沉默寡言,但在聞人遙的教導下,這孩子不失活潑。姜梨又看向小藍,小馬也似乎意識到姜梨正在看自己,越發的矯捷俊。不到一年的時間,這匹馬也迅速長大,已經比姜梨最初買回來的時候高大了許多。他的皮是漂亮的金,若是姬老將軍再此,定然會稱讚不已。

姜梨思及此,不免有些黯然。當初把小藍作爲生辰賀禮送給姬老將軍,姬老將軍還極爲高興,還想著小藍長大以後,要帶著它去各馳騁。如今小藍是長大了,姬老將軍卻不在,命運到底是個殘酷的東西,最送給人們的便是憾。

Advertisement

“二小姐,你怎麼突然來了?”聞人遙道:“是來找司徒的?”

姜梨找司徒九月,大多數時候都是詢問有關姬蘅的事。關於前方如何,司徒九月這邊接頭的人會第一時間知道。

姜梨笑了笑,回答道:“不是,只是在府中也沒什麼事,就過來走走。”

“哦也是,我們這裡還是比較熱鬧的。”聞人遙一邊林堯的腦袋,一邊不忘對姜梨道:“這幾日阿蘅比較忙,不過今日孔六可能會帶回來一點消息。我看阿蘅這場仗也差不多快完了。怎麼說呢,不快不慢,比之前預料的要好得多。那殷之黎到底還是不夠狠,也沒做過這種以人命爲棋的局,還是不能和我們家阿蘅比呀。”他說的沾沾自喜,與有榮焉似的。

姜梨聽著他的話,之前心中的不安也消散了一些,道:“但戰場上到底危險,你不是之前還與姬蘅扶乩,說過他命中有劫難麼?”

那個預言,一直讓姜梨耿耿於懷,以至於在殷之黎圍殺姬蘅,姬蘅傷時候,的愧疚達到頂點。畢竟那預言聽上去實在目驚心,實在讓人一時半會兒難以接

“那個預言啊,”聞人遙想了許久,似乎纔想起姜梨說的是什麼,他道:“其實那個預言,我只告訴了你一半,後面還有一半。”

姜梨一愣:“還有一半是什麼?”

“是若過此劫,則時來運轉,順遂一生。”

那個完整的預言原本是“冬月生,王侯之相,因禍遇劫,曝荒野,鷹犬啄食,若過此劫,則時來運轉,順遂一生”。

“真是這樣?”姜梨的心中,大大的鬆了口氣,神也明亮了幾分。

щшш●Tтka n●c ○

“真是如此。雖然我師父說我算的不好,可眼下看來,我算的還不錯,這個預言還是很準的。你瞧,當時你們在青州的時候,被殷之黎那個小兔崽子設下埋伏,姬蘅險些喪命,這不就是遇劫嘛?殷之黎擄走了你來威脅姬蘅,勉勉強強,也就當你是禍吧。最重要的是,這個劫已經過了,以後阿蘅都是逢兇化吉,時來運轉,萬事如意,心想事啦。所以,”聞人遙關切的道:“二小姐不必爲了阿蘅擔心,他肯定會平安歸來,這次在七閩,肯定一切順利,二小姐不妨著手爲自己準備嫁,我估著等阿蘅回來後,就該到你們的大婚了。”

大婚他莫名的便說的這麼遠,姜梨也有些赧然,但不自覺的,心中又有了些期待。林堯扯了扯聞人遙的角,眼的看著他,聞人遙便擺了擺手,道:“二小姐,司徒他們都在裡面,你先去和他們說說話,我再陪徒弟騎騎馬就過來。”

姜梨便道好,又細細的囑咐了一邊聞人遙要小心林堯傷,聞人遙應了,姜梨才往國公府裡走。

葉明煜今日不在府上,大約是和好友逛花樓去了。他倒是日日快活,聽聞葉老夫人傳了幾次話給他讓他回襄去相看姑娘,葉明煜乾脆便以要呆在燕京城保護葉世傑爲理由,索不回去,也懶得應付家裡的催促親。

葉世傑也不再府上,他越發的得洪孝帝重用,平日裡的公務也多了起來。姜梨走到花園的時候,看見司徒九月在花園裡摘花,薛昭推著椅坐在一邊,看著摘花,大約是怕司徒九月一個人悶,便陪說說話。

姜梨站在遠,默默地看著,直到後傳來一個悉的聲音:“阿貍。”

姜梨回過頭,頓時笑了,“爹。”

薛懷遠走了過來,看見姜梨,他也很高興,問:“怎麼不去和阿昭說話?”

“我看阿昭眼下正忙著。”姜梨促狹的眨了眨眼,“還是不要去打擾他了。”

薛懷遠哈哈大笑,看向花圃裡的一幕,目十分欣。姜梨瞧著薛懷遠,心中一,就問:“爹九月姑娘似乎很喜歡阿昭,阿昭也很喜歡九月姑娘,且不說他們是否知道對方的心意,爹對九月姑娘,沒有想法麼?”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