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府兵製對於形軍閥這個問題上是有弊端的,藩鎮的出現跟府兵製的殘餘也有關係。唐朝人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到唐中期、後期,租庸調和兩稅法等措施緩解財政力時,朝廷也試過改募兵製。
宋朝有錢之後,吸取唐朝藩鎮和軍閥教訓,寧可多花錢也要募兵製。
漢朝嚴格來說,中後期一直是有募兵製的,隻是因為天下太平、四夷威脅也小,所以常備軍規模不大,募兵製花錢多的缺點也就不明顯。
到漢末四夷威脅大了之後,募兵常備軍規模要簡單倍增,財政一下子就垮了,這纔有段熲平涼、一年多花掉桓帝朝廷44個億軍費。
說到底,中國古代是在征兵和募兵之間反覆橫跳,不存在一種絕對比另一種先進,看朝廷的主要矛盾是軍閥分離傾向還是缺錢。
軍閥分離威脅更大,外敵軍事威脅,那就用不容易分離但費錢多的募兵。
中央軍事權威很重、皇帝威高不怕軍閥分離傾向,同時外部環境長期戰事重、要保持的軍隊規模長期維持在高位,那就征兵府兵省點錢。
李素覺得劉備的統一戰爭冇幾年好打了,而且現在的四夷也比較弱。所以把東漢一貫的募兵現在再去大刀闊斧徹底改掉,也冇必要。
就算未來要搞擴張型改革,也找彆的契機再說了。
相比之下,還是想辦法搞錢,把募兵製費錢的麻煩扛過去,就能多一事不如一事了。
當然了,“改兵製”這個說法,還是可以拿出來提一提,威脅一下目前的政治既得利益階層。
最後你可以虛晃一槍,提了之後不改,再拿出商稅改革擺到們麵前:你們看,陛下都從諫如流,不桓靈以來的募兵製老辦法了,但是繼續募兵製就要解決軍費問題,所以商稅改革大家還是支援一下吧。
改革不都是靠進兩步退一步,這樣妥協藝拉扯出來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