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第一侯 第148章 說說當前的事

《第一侯》 第148章 說說當前的事

知府不能也不敢阻止這些人出城。

看到知府退步了,這些人也沒有咄咄人,他們是風雅有禮的士人。

“既然人多讓府為難,我們就按照大人你說的分批走吧。”他們和氣的說道,“州府是我們的家,我們不想讓州府為難民眾不安。”

田家廖家說到做到,現在是田家的人在出城,廖家擁堵了街道的人立刻退回去。

田家的人也不再都在城門,而是退了回去,每隔一段時間就走出來一群人,騎馬坐車,趕著牲口拉著行李,雖然還是會引得街上擁,但比起先前好了很多,城門立刻不再擁堵,但是......

“他們這樣分批走,反而讓恐慌驚懼更加蔓延。”長史站在城門上苦笑。

縱然分批走這些世家大族出行也引人注目,街上的人奔走相告。

先前擁堵城門街道的狀況畢竟不是人人都看到,擁堵城門也不過擁堵一天一夜也就過去了,但現在分批而行,每天都有出城的,人人趕過來都能看到。

“快來看,這是廖家的人。”

“說得沒錯吧,他們是在搬家。”

“天啊,他們要去哪里?”

“他們為什麼要走?”

“難道還有比咱們這里更安全的地方?”

“或者說咱們這里不安全了?”

議論隨著分批而行的人散開,街上變得更加擁堵,驚恐的民眾上前攔著詢問。

田家廖家的人沒有說是因為府衙苛政,被攔住的人或者推說不知是族長決定,或者說州府人口眾多他們不想跟百姓搶生存機會,這是客氣的,不客氣的則都含蓄的說州府不適宜他們生活。

含糊從來都是引發猜忌之源,不說有時候比說還令人恐懼。

知府的大廳里坐滿了大大小小的員,有的愁眉有的苦臉,有的憤怒有的悲憤。

Advertisement

“什麼聽從大人的話,他們分明就是故意的。”

“這麼一來,城中什麼流言都有了。”

夫人和大人耗費了多錢財,兵馬前仆后繼用了多,才安了民眾,讓州府以及一半的淮南道平穩.....”

“多錢財嗎?州府到現在一共耗費了錢...”

“余大人,余大人,這是個嘆,不是讓你算數額,你快坐回去。”

議論紛紛,除了個別走神的,大家的話題都圍繞田氏廖氏離開州府。

“不止是田氏廖氏。”一個吏沉聲說道。

這話讓嘈雜的大廳一陣凝滯。

“城外的.....”一個吏站在廳中的輿圖前手要指點.....

“怎麼兩張輿圖?”一個聲音話問。

大家便看向一個方向,廳中的后方角落,但那里可不是位卑的吏所在,武夫人坐在那邊。

以前武夫人沒有人忽略,現在更不能了,不再遮蓋頭臉,穿著素錦,不施黛不帶珠釵,烏黑的發雪白的臉就是世間最華麗的,沒有配飾能給彩。

夫人經常坐在這里,這一次后還多了兩個人。

一個年過半百一臉看世事但眼神賊溜溜的老頭,一個壯年神桀驁但又難掩無無基虛浮的男人,兩個人都穿著青袍長衫。

大家看他們好奇,他們看大家也是茫然,似乎也不知道自己是誰為什麼在這里在這里干什麼。

聽著熱鬧看的走神了,姜亮就失神口說話了,問的問題還很蠢,像個沒見過世面的鄉下人,坐在一邊的劉范恨的牙,覺得很丟人。

夫人沒有說話,那員的眼神也沒有半點瞧不起鄉下人,認真的給他解釋:“這張是大輿圖,這張是我們淮南道。”說完這里的他還指了指另一架屏風,“那里還有一張輿圖,是軍中用的,州府的輿圖。”

Advertisement

姜亮起拱拱手道謝再坐下來,那員便繼續說話。

“固元的蔣氏,良村的富氏,還有從外地來買下半個祁村的揚州焦氏。”他手指點著淮南道的輿圖,“他們也都在準備啟程,已經把消息放出去。”

坐在正中的知府重重的嘆口氣:“現在已經清楚了,這些人是聯合起來了。”

要走的世家不會只有這幾家,他們在觀,等待火上澆油。

“民眾們反應怎麼樣?”知府問。

吏們逐一站起來回話,神和話一樣沉重。

“昨日有一百三十人跟隨廖家出城。”

“進州府的民眾,按照昨日送來的名冊計數,以三百左右的數目遞減。”

“商人們也在離開了,而且把消息傳出去,很多在路上的要過來的商人立刻拉著貨跑了。”

這才是最令人頭痛的,商人們行走四方,最能散播消息。

負責管理商人的吏起對知府鄭重施禮:“大人,再這樣下去,州府要了。”

吏也站起來施禮:“大人,應該跟這些世家談談了。”

便有很多吏跟著建議,但也有人站起來反對。

“這正是他們的目的。”一個生的五大三吏說道,“他們就是要讓州府起來,迫讓大人向他們低頭,這些世家的把戲一貫如此。”

在坐的員都很悉這種把戲,說是員掌管一地,但因為員都是異地任職,真正能掌控一地的是當地世代延綿的大族,員們新到一地最先要拜訪的就是這些人家,得到他們的協助,才能安穩當政,大家各取所需你好我好。

這也是一直以來員和地方豪族的默認規矩。

所以這一次府向世家大族要錢要糧,世家大族給了,但當世家大族要用這些付出換的自己想要的利益時,知府拒絕了,規矩就被打破了,世家大族就不干了,要給府一個教訓。

Advertisement

“這些手段在以前管用,但現在是世。”另一個吏也站起來揮袖,因為在世征戰他親眼看過戰斗沾染過鮮,人也變的魯了幾分,“他們本就不敢真的離開我們州府。”

所以現在就是比的看誰沉的住氣,看誰先低頭。

兩方意見爭論起來。

知府看了眼坐在角落里的武夫人,武夫人始終沒有發話,他便做出了決定。

“那就不理他們,看他們能走多。”他說道,“加強兵馬巡邏,安民心。”

把所有的兵馬都展示出來,這一場戲就看誰最能演的深人心吧。

議事散了武夫人回了宅,自始至終都沒有發表意見,只有最后涉及到兵馬,元吉站起來表示一切謹遵大人安排。

夫人回去了,姜亮劉范也跟著回去了。

夫人和元吉邊走邊說話,他們說話的聲音不大不小,姜亮和劉范能聽到但又不太好意思聽,心神也不寧,各自胡思想。

夫人忽地回頭問:“你們是從京城那邊過來的,一路所見比我多,你們說現在州府的兵馬,在大夏實力怎麼樣?”

或許是世家大族們鬧的讓武夫人不安了,姜亮這個那個的沒有直接回話,劉范倒是不客氣,很干脆的道:“目前暫時在大夏或者第三或者第二。”

夫人有些好奇:“首位是誰?誰又可與之爭二三?”

劉范道:“安康山首位,劍南道現在是第三,但將來或可第二。”

夫人道:“因為那個娃娃節度使嗎?”

一直沒說話的姜亮此時搶了劉范的話:“夫人莫要笑,正是有了這個娃娃節度使才有可能位列前二,如果娃娃沒有拿到節度使,或者晚兩個月拿到,別說第二,前三前四也沒有它的位置。”

Advertisement

夫人哦了聲:“是嗎?娃娃提前兩個月拿到旌節這麼重要啊。”

劉范啪的一擊掌:“正是如此,所謂一步早步步早,晚一步等三年。”

姜亮不甘落后:“如果不是這麼早拿到旌節,也不能為謝恩京在叛前就調兵遣將,也不會恰好進山南西道,得以排兵布陣阻斷叛軍涉足西南.....”

他們的話才起,就見回頭的武夫人笑了,天地一瞬間冰雪晶瑩,兩個人的話戛然而止。

有誰能看到這樣的笑不失神?

夫人一笑轉過翩然而去,留下兩人站在原地。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才能得人一笑。”姜亮手捻須喃喃,“沒想到我姜亮一語便能做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