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魏宮廷 第175章:百家爭鳴【二合一】

《大魏宮廷》 第175章:百家爭鳴【二合一】

值得一提的是,當眾多儒家子弟攻殲魏墨钜子徐弱的時候,介子鴟卻一言不發,這讓公羊郜到很好奇。

要知道,倘若說儒家跟法家是競爭對手,那麽,儒家跟墨家就是天敵,那是幾乎無法共存的。

出於困,公羊郜私底下對介子鴟問道:“賢兄與墨家钜子有舊?”

介子鴟笑著點點頭,附耳對公羊郜解釋了一番:“愚弟與墨家钜子徐弱曾有過討論,他亦認為,唯有天下一統,才能更好地施行他們「非攻」的思想,因此在這一點上,他與你我乃是同道。”

“原來如此。”

公羊郜恍然大悟,既驚訝又興地看著場上狼狽地返回坐席的魏墨钜子徐弱,喜悅於繼介子鴟後,他又找到了一位支持他「大一統」思想的同道中人——雖然對方是墨家子弟,而且他對大部分墨家學都很排斥。

繼墨家之後,第二位出場的,乃是兵家。

兵家的代表,當然就是那位前兵部尚書李,不過出場的卻是李的兒子,兵鑄局局丞李縉——大概是李縉見前一個出場的徐弱被眾多的儒家子弟攻殲,最後狼狽地返回坐席,擔心自己上了年紀的老父親也遭到類似的遭遇,因此代替出場。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當李縉講述他父親李的「兵強兵」之策時,幾乎沒有人去攻殲他。

這也難怪,畢竟在這個諸國林立的年代,兵家雖然說影響力不及儒家與法家,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欠缺兵家思想,更何況,手握四十萬兵馬外加十萬衛軍的魏王趙潤,他妥妥的就是一位注重「強兵衛國」思想的兵家子弟嘛。

據某些閑人統計,當肅王趙潤出現在魏**方之後,魏國在軍隊的資金投,就逐步開始提升,一直到肅王趙潤繼承魏王位置,魏國的軍費開支,相比較二十年前先王趙偲在位期間翻了六七番都不止——這明擺著,魏王趙潤是支持兵家的嘛!

Advertisement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兵家跟儒家、墨家、法家,基本上都沒有什麽衝突的地方,因此,其他學派的人也懶得與兵家爭論什麽,畢竟兵家是鐵定能名單的,但是呢,其影響力又注定無法跟儒家、法家競爭什麽,所以完全沒必要樹敵。

第三位出場的,乃是名家。

名家,簡單地說就是辯論者。『注:著名的‘白馬非馬’,就是名家的典故,當然,這個典故讓名家的名聲變得很差,但實際上,名家是超前的辯證思想家,不過一般人很難理解,所以並不待見。』

在這個天下,有名的說客,基本上都要學習名家的思想。

像這次,韓國派駐魏國的使者韓晁,亦參加了這次盛事,不過說實話,名家的那些思想,很容易讓人聽得暈暈乎乎,被牽著鼻子走,反正在場的諸派學子聽了半天,也沒搞懂對方究竟在說些什麽。

當然,也沒有人去攻殲名家——因為本沒聽懂嘛。

第四位出場的,乃是縱橫家。

作為縱橫家的代表,禮部尚書杜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隻是大概的思想,畢竟縱橫家的思想,並不好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外談論,尤其是像杜宥這種居魏國高職的員,這很容易暴魏國的戰略意圖。

正因為杜宥講述地很淺,因此,雖然並沒有多人挑刺,但也沒有多人支持。

倒是名家的有些子弟,給予了鼓掌支持。

這也難怪,畢竟名家跟縱橫家的關係很不錯,像某些知名的說客,比如齊國的著名說客「馮諼」,就兼名家、縱橫家兩家的學理論。

繼縱橫家之後,雜家、家、農家等等,亦陸續派各自的代表出場。

不過在現場很多人看來,這些小家學派純粹就是來混臉的,要麽是不能符合魏王趙潤「使國家富強」的要求,要麽就是本的思想就有問題。

Advertisement

就比如雜家,號稱「兼儒墨、合名法」,將儒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其他學派的思想一鍋燉,說得好聽是集合眾說、兼收並蓄,但事實上,這本就有問題。

就比如說,儒家的「」跟墨家的「」,一個提倡區分對象、區分階級的仁,一個提倡不分對象、不分階級的仁,這本就是對立的,如何兼收並蓄?

再比如儒家講究以禮治國,仁高於法律,而法家提倡依法治國,法律高於一切(實際上還是有保留的),這兩者又如何兼收並蓄?

於是很憾地,雜家很快就被淘汰,連候選名單都沒能被列

跟雜家一起被淘汰的,還有家。

家,說白了就是收集名人軼事、民間流傳的,雖自一派,但說實話確實對國家沒有什麽裨益,隻是讓民間百姓多了一種娛樂的方式而已。

這個學派被淘汰,諸學派子弟一點也不意外。

至於農家,這個學派被淘汰,就有點戲劇化了。

農家的思想很簡單,就是「重農桑、足食」,在這一點上,其實儒家也是支持的,可壞就壞在,農家思想中有一部分類似墨家思想,提倡讓君主下田耕種,了解百姓疾苦,這一點,儒家就不能接了。

傳統儒家對農事的看法是:我知道農耕的重要,並且堅持認為一個國家想要強大,絕對不能疏忽農事,但我本不會去務農,因為那是下等人做的事。

於是,農家也被淘汰。

而在此之後,便是儒家與法家,也是這是盛事中最最讓人矚目的。

其實儒家與法家,在某些方麵還是有相同思想的,即維護王權,而彼此最大的矛盾,則在於「以禮法治國」還是「以國法治國」。

至於兩者延的思想中,儒家認為特權階級特權,而法家則認為,法律之下人人平等——在這一點上,法家還是有所保留,即忽略了君主,即所謂的「君王之下、王法人人平等」,因為他們需要得到君主的支持。

而這也導致,法家被儒家攻殲這一點時,往往都啞口無言。

如果您覺得《大魏宮廷》還不錯的話,請粘以下網址分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b/2/2526/)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