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魏宮廷 第152章:衛國內亂之始【二合一】

《大魏宮廷》 第152章:衛國內亂之始【二合一】

當晚,蕭鸞在公子玠的府上住了下來,教授後者如何奪走衛瑜的儲君位子,並反複叮囑公子玠,不可泄

平心而論,若不是被無奈,蕭鸞本不會選擇衛玠這種滿腦子就隻有酒的草包,但沒辦法,人家魏國先君趙偲的兒子,那是一個比一個出,可衛王費的這些兒子呢,除了長公子衛瑜外,那是一個比一個無能。

本著矮子當中拔高個的心思,蕭鸞這才選擇了公子玠。

按照蕭鸞為公子玠所出的主意,首當其衝需要利用的,就是衛王費對衛公子瑜的偏見。

次日,公子玠進王宮求見了其父王衛費。

在王宮的花園,衛玠瞧見他父王衛費與十幾名貌的妃子以及宮正在嬉戲。

不得不說,別看衛王費與魏國已故的君王趙偲乃是同輩人,如今也早已年過六旬,但衛費終究不像趙偲那樣兢兢業業務國二十餘年,因此,雖然沉迷酒使得這位衛王看起來氣不佳,但總得來說倒也朗。

待等公子衛玠來到時,衛王費正在與那十幾名寵妃與宮玩捉迷藏的遊戲,即他用布條蒙住雙目,去捉那幾名實際上一直在他邊打轉的年輕妃子與宮,待抱住對方後,對其上下其手的方式來辨別究竟是誰——總而言之,是個頗為**的遊戲。

衛玠並未打攪其父王的雅興,便站在一旁看著,看著那些姿不俗的子,心中頗有些蠢蠢

終於,衛王費捉住了一名宮,一雙手在後者上上下索,直到那名宮地氣籲籲,他這才出了對方的名字:“……嘖嘖,這大小,是怡兒吧?”

可惜他猜錯了,懷中的宮一邊、一邊嗔道:“大王,人家是蘭兒啦……”

Advertisement

“咦?寡人怎麽會搞錯呢?”衛王費嘿嘿一笑,右手深子的一番索,隻得那名眼如、氣籲籲。

本來嘛,這會兒多半就會上演一場一龍多的好戲,但因為此時公子衛玠就在旁邊看著,那名做蘭兒的宮終究還是麵皮薄,麵紅耳赤地抓著衛王費的手,小聲提醒道:“大王,公子玠來了……”

一聽這話,衛王這才放開那名宮手摘下蒙住雙目的布帶,與公子衛玠打招呼:“玠兒,你怎麽來了?”

公子玠這才將目從那些鶯鶯燕燕上移開,拱手行禮道:“父王。”

“你等先退下吧。”

衛王拍拍手,遣退了那些年輕貌子,一回頭見公子玠一臉向往地看著那些子婀娜的背影,他倒也不生氣,反而有種「吾子本該如此」的慨——相比較勤儉克己的公子瑜,衛王費覺得公子玠更像他。

“那個娃寡人還未嚐過滋味,贈予你如何?”衛王笑嗬嗬地問道。

公子玠頗有些心,想了想說道:“父王,兒臣最近從魏國那邊想辦法買了幾個胡子烈地很,不知父王您……”

父子二人對視一眼,頗默契。

不得不說,公子玠無論是在嗜好方麵,還是在拍馬奉承方麵,皆酷似衛王費,這也正是衛王費心中喜公子玠的原因。

其實平心而論,有不人曾在衛王費麵前說公子玠隻曉得拍馬奉承,但聽了這些話,衛王費非但沒有對公子玠產生什麽不好的看法,反而深恨那些嚼舌的人。

拍馬奉承怎麽了?老子的王位就是拍馬奉承得來的!

這話一點不假。

衛王費年時,因為能力平庸,故而被他父王「衛王糾」打發到魏國作為質子——可以視為被放棄,但在因緣巧合之下,再加拍馬奉承,年的衛費,取得了當時的魏王趙慷的歡心。

Advertisement

這遭遇,簡直跟齊王呂僖看到魏公子昭同出一轍。

區別在於,魏公子昭那是真的有真才實學,且齊王呂僖也是一位看人很準的明君,而魏王趙慷與衛費嘛,不過就是一個喜好被人吹捧的昏君,到一個擅於拍馬奉承之人而已。

但還別說,衛費還真是靠著拍馬奉承,以一介質子的份,被趙潤的祖父趙慷收為義子,甚至於在衛費的父親衛糾過世之後,趙慷還借給他魏國的軍隊,助他返回衛國與其餘兄弟爭奪王位。

因此,當有人在衛費麵前嚼舌,指責公子玠隻會拍馬奉承時,衛費立刻想到的並非是訓斥兒子,反而是對嚼舌的人暗恨不已。——公子衛瑜也因此到牽連。

畢竟那些嚼舌的人,其目的無非就是為了給公子衛瑜說好話,隻可惜,弄巧拙,反而惹得衛王費大不悅。

流了一番方麵的經驗後,衛王費這才詢問起兒子此番前來的目的。

而此時公子玠亦幡然醒悟:我是聽了那公宜的建議,特地來給衛瑜穿小鞋的,怎麽跟父親探討起人來了?

他連忙按下心中對某些事的蠢蠢低聲音說道:“父王,兒臣最近聽說,大夫公彥,借其壽誕之筵,拉攏人心,意圖為儲君助漲聲勢……”

一聽這話,衛王費臉上的笑容頓時就收斂了起來。

事實上,公子玠隻不過是隨口胡謅,但衛王費卻對此深信不疑,原因很簡單,因為半數以上的員,都在給公子衛瑜說好話,仿佛恨不得他衛費立刻退位,將王位傳給公子衛瑜。

可問題是,衛王費可不是魏王趙偲,他既沒有後者的襟,也不像後者當初那樣積勞疾,這麽早將王位傳給公子衛瑜做什麽?

Advertisement

更要的是,衛王費對公子衛瑜非常不滿。

確實,別看衛王費與衛公子瑜乃是親父子,但這些年來,父子二人的關係卻是非常冷僵,其中原因就在於衛王費是個毫無抱負的庸主,然而公子衛瑜卻太過於出

況有點類似魏國先王趙偲與如今的魏王趙潤這對父子當時的境,但區別在於,魏國先王趙偲是一位襟寬闊的雄主,尤其是對喜的兒子趙潤,更為寬容,非但屢屢姑息趙潤年時的劣跡,還將自己的畢生心願托付給兒子,讓後者承載自己年輕時的抱負;可衛王費與公子衛瑜這對父子,卻恰恰相反。

尤其是「五方伐魏戰役」期間,當韓將司馬尚率領八萬韓**隊攻衛國,企圖從衛國借道攻打魏國時,衛王費嚇得六神無主,非但沒有號召全國衛人抗拒韓**隊,甚至竟然牢牢拽著濮軍這等全國屈指可數的銳軍隊,隻下令濮軍堅守王都,而對韓軍向衛國東部進攻的事視而不見。

這昏昧的程度,簡直跟楚國的巨君熊鯉不相上下。

而在國家危難之際,公子衛瑜而出,遣盡財帛征募本國遊俠、平民從軍,雖然那一年,衛瑜領導的義軍,在韓將司馬尚麵前還是沒有占到什麽便宜,不出意料地連番吃了好幾場敗仗,但到底也算是拖住了司馬尚,後者無法一鼓作氣打到濮

那時,衛國的輿論分為兩撥。

一撥人認為公子衛瑜籌建義軍迎擊韓軍這件事毫無意義,因為從真正意義上說,韓將司馬尚並不是被衛瑜擊退的——當時司馬尚之所以退兵,是因為魏國的南梁王趙元佐派魏將薑鄙襲了雁門、太原,引了林胡,讓韓國意識到這場仗他們已經在戰略上輸地一大糊塗,因此才命令司馬尚從衛國撤兵。

Advertisement

因此,難免就有些人惡意嘲諷公子衛瑜:興師眾搞了半天,最終還是靠著魏國擊退了韓軍。

在這件事上,公子衛瑜與他麾下的義軍無從辯駁,畢竟他們確實沒能戰勝韓將司馬尚,充其量隻是勉強抵擋,拖慢了司馬尚進兵的速度而已。

不過從客觀角度來說,衛公子瑜能做到這一點,已經是非常了不得了。

司馬尚那是誰?

那是韓國在代郡守劇辛事後、接過了代郡權柄的北原十豪級別將領,甚至於韓國部對司馬尚的評價,還要在暴鳶、靳黈、馮頲等豪將之上,這等猛將再加上八萬韓國正規軍,豈是那麽容易對付的?

倘若衛公子瑜倉促籌建的幾萬義軍,在幾乎沒有經什麽訓練、且缺大量武裝備的況下,居然能擊退司馬尚的八萬銳,那韓國的北原十豪,未免也太丟份了。

所以說,衛瑜當年敗在韓將司馬尚手中,這是理所當然的,哪怕就是換做趙潤去麵對司馬尚,恐怕也無法戰勝這樣的對手,畢竟兩軍的實力,實在相差太懸殊了。

而令一撥人所持的觀點卻恰恰相反,他們認為公子衛瑜雖敗猶榮,至衛瑜勇敢地承擔了自己的責任,就好比當年初征的魏公子潤,隻可惜,相比較當年的暘城君熊拓與平輿君熊琥,韓將司馬尚以及他麾下的八萬韓軍,這個敵人太過於強大。

相比較某位躲在濮,勒令濮軍不得出征迎戰、隻可堅守王都的衛王費,公子衛瑜在那次戰爭中要出太多太多。

也正因為這樣,此戰之後,衛公子瑜在衛國的威,一下子就蓋過了他的父王衛費——尤其是在後來衛瑜收複的衛國東部,衛瑜這位儲君的話比這個國家的君王還要管用。

而這,難免就引起了衛王費的不渝。

所謂功高蓋主,大概指的就是這種況。

『……又是那些人在嚼舌!』

衛王費在心中惡狠狠地咒罵了幾句,隨即,他詢問衛玠道:“玠兒,你說,寡人應當傳位於你兄長麽?”

衛玠苦笑著說道:“父王若傳位於兄長,怕是兒臣日後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衛王費聽得麵一滯。

若當真如此,何止是衛玠沒有好日子過,怕是他衛費這個退位的太上王,都不會有什麽好日子過。

當然,這並非指公子衛瑜會迫害父親或者迫害兄弟,關鍵在於衛瑜一向熱衷於將錢財投在國建設上,一旦衛瑜他日為衛王,國庫的錢,肯定是每一枚銅錢都在正途,衛王費與兒子衛玠倒時候本別指再擁有似今日這般奢華**的生活。

這正是衛王費不願傳位給兒子衛瑜,而公子玠也不希衛瑜繼承王位的最本原因——公子衛瑜,在這方麵太吝嗇。

“那些人的聲勢很大麽?”在沉默了片刻後,衛王費詢問道。

公子玠點點頭,隨即氣憤地說道:“那些人,一個個都仿佛把長兄奉為明主,在背地裏褒貶父王……”

衛王費的麵變得更加難看了。

不過話說回來,他這一生對衛國還真沒有什麽貢獻,雖說相比較其父「衛王糾」在位時,衛國雖然在經濟與人口上有一定的長,但這隻不過是魏國提攜、照顧小弟而已,而為此,衛國亦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徹底淪為了魏國的附庸國。

當然,衛王費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麽不好,像什麽武裝備,本國若是需要就向魏國買,沒錢就暫時欠著,有了再還上,這難道不比他衛國耗資無數、自行鑽研冶造工藝更加省心、更加省錢麽?

衛王費想得很明白,反正他衛國隻是一個小國,本不可能與魏國爭雄,既然如此,不如索為魏國的附庸國,其庇護——隻要他們順從魏國,相信魏國也不會吃飽了撐著來吞並他們。

然而在衛王費眼中,他兒子衛瑜就偏偏看不懂這一點,在他看來非常愚蠢地去弄什麽冶造技,你弄地再好還能比得上魏國?

還是說,你衛瑜準備日後離魏國?

在衛王費眼中,兒子衛瑜的種種舉措,純粹就是畫蛇添足!

但讓他到憤懣的是,那些無知的國人,似乎絕大多數都覺得衛瑜會是一位明主,期待著他衛費盡早退位,將王位傳給衛瑜。

這讓衛王費到十分惱怒:他的依舊健朗,這個衛王,他還沒當夠呢!

憾的是,漸漸地,他已經無法製衡公子衛瑜了。

縱使他再不喜歡衛瑜,他也必須承認,這個兒子逐漸羽翼滿,再這樣下去,恐怕他遲早會被退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