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魏宮廷 第144章:各國反應【二合一】

《大魏宮廷》 第144章:各國反應【二合一】

魏興安二年九月前後,就在唐沮、範應二人出使韓國的期間,魏國亦向齊國與魯國派遣了使者。

這兩名魏使,由魏國禮部員「李興」、「於安」二人擔任,前者出使齊國、後者出使魯國,論資格,這二人還在唐沮、範應之上。

從魏國前往魯國以及齊國,自然要比前往韓國目前的新都薊城順便地多:從大梁出發後,隻需在博浪沙河港或者祥符港乘坐船隻,沿著「梁魯渠」順流而下,便可抵達魯國的王都曲阜以及齊國的王都臨淄,本無需像唐沮、範應二人出使韓國那樣,車馬勞頓整整兩個月餘。

值得一提的是,既然走梁魯渠這條水路,那麽自然會經過魯楚兩軍的戰區——即「寧(寧)曲(曲阜)戰場」。

但由於船隻上懸掛著「魏」字旗幟,非但楚軍對這支船隊秋毫無犯,就連魯國的軍隊也不敢阻攔,隻能裝作沒看到,任憑魏國的船隊經過自己王都的水域。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這支乘載著魏國使者的船隊,曾在曲阜一帶停泊,出使魯國的魏國使者「於安」在此地下了船,徑直前往拜會魯王,闡述來意。

跟韓王然得知魏國派遣使者前來時的況類似,魯王公輸磐在得知魏國使者抵達曲阜後,心中也難免有些惶惶。

這不奇怪,畢竟目前整個中原,還在一片戰當中,唯獨魏國超於外,隔岸觀火。

說實話,這種局麵確實十分見,畢竟在中原曆史中,各國極會默認某個國家遠離戰、而其餘國家卻在打生打死,按理來說,無論是「五國聯合」的齊魯,還是「四國聯盟」的楚國,想來都不會希魏國超戰爭,趁著這段時間抓國建設。

Advertisement

但事實上,楚國並不希魏國介中原東部的戰爭,在楚國眼中,齊魯兩國是即將夾到他們裏的,他們當然不希魏國這時候突然冒出來,搶走一部分利益;而齊魯兩國呢,在魏國以巨大優勢打敗韓國的況下,又豈敢主招惹魏國?

這種種,就造了魏國這個中原目前最強大的國家,卻有機會超於戰爭的罕見局麵。

但今日,已有快一年按兵不的魏國,突然派來了使者,這讓魯王公輸磐心中有些惶惶,誤以為魏國在經過將近一年的歇整後,準備再次興兵介中原東部的戰爭——這對齊魯一方的「五國聯合」是非常不利的。

但即便心中惶惶,魯王公輸磐還是接見了魏國的使者於安,畢竟於安的背後是魏國,是已經登基為君的那位魏公子潤,魯王不敢不給這個麵子。

然而出乎魯王公輸磐意料的是,此番魏使於安的來意,既非是勸告他魯國臣服或投降,更非是仗著強大的國力敲詐勒索,魏使於安隻是提出了一樁有關於「會盟」的事宜。

盡管魯王公輸磐遠不如韓王然那般天資卓越,但他終歸當了幾十年的魯國君主,韓王然想得到的事,他當然也想得到。

這不,他立刻就猜到了魏國的意圖:炫耀武力、威懾諸國。

相比較最壞的結果,這個結果倒也不是不能接

人送魏使於安到城的驛館歇息之後,魯王公輸磐立刻派人來了兒子「公子興」,以及他非常信任的老臣「季叔」。

待等公子興與老臣季叔皆來到之後,魯王公輸磐向二人講述了魏使於安到來的目的。

對此,季叔一點兒也不覺意外,相反地,他認為魏國的這個作非常明智。

Advertisement

他頗有些惆悵與慨地說道:“這即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啊!”

可不是嘛,在魏國擊敗韓國、而魯國卻至今未曾擊退楚軍的況下,魯國本不敢違背魏國的意誌,唯有向魏國臣服,也就是說,魏王趙潤不費一兵一卒,也並未消耗任何米糧,就臣服了魯國,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莫過於此。

不過,派遣前往魏國大梁,作為他魯國的代表呢?

魯王公輸磐原本想親自前往,畢竟他跟魏國那位年輕的君主還有幾分,但還沒等他開口,就見公子興說道:“父王,這次請讓兒臣前往大梁。”

魯王公輸磐心中一驚,正要拒絕,卻見公子興說道:“如父王方才所言,魏國隻不過是借此事威懾諸國,炫耀武功,達到稱霸中原的目的,因此,兒臣此去大梁,並不會有什麽危險。”說到這裏,他由衷地說道:“兒臣認為,兒臣作為儲君,應當擔挑起國家的重擔。”

聽聞此言,季叔對公子興讚不絕口,隨即,他轉頭對魯王公輸磐說道:“大王,不如就讓老臣陪公子一同前往大梁吧,至於國,小兒季文、季武雖不,但就目前楚軍的攻勢而言,倒也能支撐,更何況,還有那桓虎在……”

“唔——”

魯王公輸磐沉了片刻,終於還是點頭允許了此事。

還別說,魯國近階段的戰況,要比之前樂觀了許多,一方麵是因為投奔魯國的賊將桓虎此人確實不簡單,居然能擊敗楚國的將領、新君項培,隨即聯合曲阜對楚國上將軍項末的軍隊展開兩麵夾擊,以將近二十萬的兵力夾攻項末麾下七八萬軍隊,讓後者一度挫於曲水;而另一方麵,在今年的五月,齊國在琅琊郡對楚軍展開了此戰有史以來最為浩大的一次反擊,雖然並未一舉擊潰楚公子暘城君熊拓麾下的幾十萬大軍,但也功地讓楚軍吃了好幾場敗仗,這件事讓魯國更有底氣。

Advertisement

隻要齊國不倒,那麽他們魯國依舊有保全國家、驅逐楚軍的希

當然,前提是中原西部的魏國莫要手介這邊的戰場,否則,齊魯兩國怕是沒什麽機會能在魏楚聯軍的攻勢下幸存。

因此,此番他魯國非但要派人前往魏國王都大梁參加那所謂的會盟,甚至於還要做好委曲求全的準備——隻有討好魏國,使魏國無心幹涉中原東部這邊的事,他魯國乃至齊國,才有繼續存在的機會。

而大概兩日後,另外一位魏國使臣李興,亦抵達了齊國的王都臨淄。

跟韓王然、魯王磐這兩位君主的反應相似,齊王呂白在得知魏使李興前來拜會時,心中亦莫名的惶恐不安,急急忙忙派人將剛剛回到臨淄不久的姐夫趙昭請來,陪同他一同接見魏使李興。

“左相,你在魏國時,可曾聽到什麽風聲?”

在見到姐夫趙昭時,齊王呂白迫不及待地問道。

對此,趙昭亦到十分納悶,畢竟他在魏國時,可從未聽說過魏國有意介中原東部的戰事。

想了想,他說道:“大王暫且稍安勿躁,究竟如何,將那位使者請來殿,一問便知。”

片刻後,魏使李興便來到了殿

當李興瞧見趙昭這位他們魏國的公子時,心中也有些意外,下意識地拱拱手,卻不知該稱呼什麽——睿王?亦或是齊相?

似乎是看出了李興的顧慮,趙昭率先拱手問候道:“在下齊左相趙昭,見過李興大人。”

李興會意,但終究還是不敢直呼趙昭,唯有以「國相」代稱,且言行舉止頗為恭順。

在雙方的談中,齊王呂白與左相趙昭終於得知了李興此行的來意,對此,齊王白暗自鬆了口氣。

而相比較齊王白,趙昭則想得更多,在稍一遲疑後,對李興說道:“此事能否容我國考慮考慮?”

Advertisement

也虧得這話是趙昭說的,李興不敢造次,若是換做齊人,相信李興就不會這麽客氣了:“應當、應當,那敝人就在城驛館等候回信,希睿……唔,希國相大人盡快給予回覆。”

“多謝。”

待雙方行過禮後,魏使李興便率先告辭離開了。

此時,齊王白這才詢問趙昭道:“姐夫,魏國此舉,是什麽用意?應該不會是要對我大齊不利,對吧?”

趙昭搖了搖頭,解釋道:“並非是要對大齊不利,會盟之事,是為了炫耀武功、威懾諸國,迫使我大齊向魏臣服……”

說到這裏,他忍不住瞥了一眼齊王白,想看看這位年輕的君王的麵

讓趙昭比較欣的是,齊王白在聽聞此言後並無毫惱怒,反而有些慶幸,拍拍口笑著說道:“原來僅僅隻是如此。……興師眾的,害我方才慌了神。”

見齊王白居然說什麽「僅僅如此」,趙昭忍不住提醒道:“大王,這可絕非隻是「僅僅如此」,此番會盟,等同於是魏國在向天下宣告其作為中原霸主的名義與地位,若我大齊派去了使臣,就意味著認可了其霸主的地位,若日後魏國以霸主的名義號召,我大齊不得不從……”

然而,齊王白打斷了趙昭的話,眨眨眼睛說道:“可事到如今,我大齊也隻能認可了不是麽?否則,惹怒了魏國,我大齊怕是就亡國在即了。”

趙昭很欣於齊王白還是非常理智的,並沒有一般齊人那種自視甚高、自認為他齊國無敵於天下的那種莫名其妙的自負。

“這件事,還是得與宮廷的諸位大人商議。”趙昭提醒道。

齊王白點點頭,立刻便召來上卿高傒,士大夫管重、鮑叔、連諶等人,可惜右相田諱此刻在琅琊郡,因此未召見。

待這些士卿皆到齊之後,齊王白便將他們講述了魏使李興到來的目的。

不得不說,高傒、管重、鮑叔等士卿,皆非愚昧之人,一聽此事就明白了魏國的意圖——無非就是迫他齊國表明立場嘛!到底是願意向他魏國臣服,換取活命的機會,還是抗拒到底,待等那位新霸主在得到天下人的認可後,調轉槍頭行使作為中原霸主的權利,將他齊國作為殺儆猴中的那隻

一時間,殿安靜了下來,無論是齊王白與左相趙昭,還是管重、鮑叔,皆不約而同地將目投向高傒,等待著高傒的答複。

在半響後,上卿高傒長長歎了口氣,麵有悲,喃喃說道:“恥辱!是乃奇恥大辱……祖宗基業,竟在我輩中淪落至此……這傒日後過世,有何麵目去麵對九泉下的祖宗與曆代君主?”

聽聞此言,殿諸人都有些不是滋味。

左相趙昭還好,畢竟他是魏國的皇子出並沒有那麽深,但齊王白、管重、鮑叔、連諶等人,在聽到這番話後,卻是:上個時代的堂堂中原霸主,如今卻淪落到隻能向新霸主俯首陳臣,這不得不說是一樁非常悲哀的事。

可能是見殿的氣氛過於凝重,齊王白咳嗽一聲,問道:“不知哪位卿願意代我大齊出使魏國?”

聽了這話,管重與鮑叔對視一眼。

本來,最合適的人選莫過於左相趙昭,即是他齊國的實權人,又是魏人出,還是那位年輕的魏王兄弟,再沒有人比這位左相大人更加合適。

但前幾日,當趙昭返回臨淄後,管重、鮑叔二人曾滿心歡喜地邀前者喝酒,為其接風洗塵,當時趙昭無意間出,他此番前去魏國,與他那位兄弟、也就是魏國如今的君主趙潤鬧得並不很愉快——至於什麽原因,就算趙昭不說,管重、鮑叔二人也能猜到一二。

因此,管重與鮑叔為了趙昭這位摯友考慮,認為後者暫時不適合出使魏國——才剛剛因為某些事而與魏王趙潤鬧得很不愉快,轉頭就以齊國左相的份出使魏國,這豈不是尷尬?

於是乎,在對視一眼後,管重與鮑叔連忙說道:“大王,左相大人剛剛返回臨淄,舟船勞頓,甚為辛苦,請務必派我二人出使魏國……”

齊王白聞言看了一眼趙昭,連後者臉上帶著幾分苦、無奈地笑了笑,心中頓時明白過來,點點頭說道:“既然如此……”

剛說到這,就聽上卿高傒道:“大王,此次請務必派老臣出使魏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