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魏宮廷 第135章:穩固發展(二)【二合一】

《大魏宮廷》 第135章:穩固發展(二)【二合一】

“咳……陛下不幸抱恙,今日朝事由禮部尚書杜宥主持,諸卿有事早議、無事退朝。”

十月十八,在皇宮的宣政殿中,大太監高和在朝事前尖著嗓子說道。

聽聞此言,殿諸臣毫無異,仿佛對大太監高和那句「陛下不幸抱恙」無於衷,其中有幾位朝臣,在瞥了一眼空置的王位後,無聲地搖了搖頭。

唉,那位陛下又病了!

短短十來天,那位陛下病了三回,簡直讓人難以想象!

第一回腦殼疼、第二回肚子疼,第三回這次,索連借口都懶得找了,直接籠統地說什麽「抱恙」,這讓殿諸大臣表示心很累。

“杜大人?”大太監高和示意禮部尚書杜宥道。

杜宥看了一眼高和,在暗自搖頭後,走上前幾步,麵對著滿殿的朝臣。

在沉默了大概數息後,他表有些古怪地說道:“真乃我朝不幸,僅隔兩日,陛下再次不幸抱恙……”

這看似沉痛,實則調侃、嘲諷意味居多的話,讓殿有些大臣忍不住輕笑出聲,但隨即這些人便意識到場合不對,立刻就收斂了笑容。

而此時,禮部尚書杜宥的話也迎來了一個轉折:“……然而,這也是考驗我等臣子的時候,目前我大魏正值興旺之時,希列位恪盡職守,盡自己作為臣子的本分,使國家變得更加強盛。”

“謹遵杜大人教誨!”

諸朝臣拱手說道。

此後,杜宥環視眾臣,說道:“諸位大人有何事要議?”

聽聞此言,戶部尚書楊宜站了出來,拱手說道:“杜尚書,戶部有三事要奏。”

“請講。”杜宥說道。

見此,楊宜便從懷中取出三份奏表,口中正說道:“第一樁事,新都雒的建造工程,已於十日前正式工,這是我戶部左侍郎崔璨大人所呈的奏表……”

Advertisement

禮部尚書杜宥走到楊宜麵前,手接過後者遞來的奏章看了幾眼,微微點了點頭。

“第二樁。”將第二份奏表遞給杜宥,戶部尚書楊宜又說道:“這份是來自「皋關」的奏表,據「皋令」所稱,在近半個月,已有數千名來自滎、宅、鄭城、卷縣等地的百姓遷往川雒,「東民西遷」之事,效果斐然,下以為,我朝廷當盡快在雒城設置「令尹」,方便引導遷移之民在三川郡落戶,另外,需謹慎遷民與當地川民發生口角之爭……”

禮部尚書杜宥接過奏表,攤開掃了兩眼,微微點了點頭。

“第三樁。”

此時,戶部尚書楊宜將第三份奏表遞給杜宥,接著說道:“為方便運載建築資,我戶部懇請朝廷允許增造船隻,現有的船隻數量,不能滿足新都雒建造事宜是全國鋪設路網的建設……”

禮部尚書杜宥接過奏表瞅了一眼,隨即有點不可思議地看向楊宜:“新增兩百艘?”

“這是必要的!”戶部尚書楊宜肯定道。

杜宥點點頭,環顧各部的尚書大臣問道:“各部可有何不同看法?”

吏部尚書鄭圖、兵部尚書陶嵇、刑部尚書唐錚以及工部尚書孟隗等幾人相繼搖了搖頭。

其實在這幾件事上,吏部、兵部、刑部的話語權很小,杜宥也隻不過是本著一碗水端平的心態隨口問問,既然各部尚書皆無異議,那麽這件事,朝廷當場就做出了決定。

此後,工部尚書孟隗也站出來,代表工部希朝廷放寬用錢的尺度,畢竟近段時間魏國在國的種種大工程,主要負責部府、司署,就是工部與冶造局,但是工部的員認為,戶部那些吝嗇鬼在錢款用度上卡地太了,以至於工部有許多工作無法展開,因此,工部尚書孟隗希戶部能配合他們工部的作業。

Advertisement

再然後,就是戶部尚書楊宜與工部尚書孟隗兩人的日常互懟,前者指責後者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後者指責前者是吝嗇的守財奴等等,對於這種口水仗,諸朝臣已經見怪不怪。

不得不說,如今工部在朝廷六部的地位已非當初可比,作為發展國建設的急先鋒,工部本不虛戶部這個曾經的朝中大佬,甚至,戶部漸漸淪為工部予取予求的錢袋子。

而至於這場口水仗的結果嘛,就是工部尚書孟隗心滿意足地又拿到了一筆款項,讓戶部尚書楊宜的麵變得相當難看。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魏國目前的大勢就是發展國建設,也就是說,朝廷其餘各部都要無條件配合工部與冶造局的作業。

“退朝!”

大概半個時辰後,見諸大臣商議國事已畢,大太監高和扯著嗓子喊了一句,隨即便急匆匆地離開了宣政殿——他還要趕著去侍奉新君趙潤左右。

而此時,朝中諸大臣們朝著空空如也的王位拜了一拜,隨即亦紛紛離開了宣政殿。

離開時,這些位大臣笑容可掬、談笑風生,這個說「今日天不錯」,那個說「今日楊、孟兩位大人的皮子仗當真彩」,至於「王位上空空如也」這個話題,卻是誰也沒有提及。

不得不說,魏國朝廷的員們,還真是完地做到了「國君在與不在一個樣」,縱使國君趙潤不在場,這些朝臣照樣有條不紊地完了朝議事宜。

在這種況下,不免讓人產生遐想:既然朝廷能完理國的政務,那麽新君的作用又是什麽?吉祥麽?

當然不是,其他曆代君王姑且不說,至在這一代,新君趙潤的最大作用,就是給予諸大臣心安——隻要知道這位曾橫掃中原的陛下站在背後,縱使在朝議上瞧不見這位陛下,朝廷諸大臣們亦覺無所畏懼。

Advertisement

反過來說,作為國君的趙潤,他日後想要再離開大梁,恐怕也是幾乎不太可能了。

告別了同僚,禮部尚書杜宥走向垂拱殿,一路上,笑容可掬地與路過的衛軍巡邏隊點點頭打著招呼。

近段時間,杜宥的心很好,雖然先王趙偲的駕崩固然讓他十分傷,但這位先王後繼有人,繼承王位的太子趙潤,在他看來乃是一位雄才大略甚至超越其父的雄主,再加上他魏國目前致力於發展國建設的勢頭,縱使杜宥都無法想象,待五年、十年之後,他魏國會強盛到何等地步。

唯一憾的是,新上位的新君頻繁抱恙,這真是人揪心。

然而更揪心的,倘若這會兒他到花園轉一圈,準能看到那位染怪疾的新君懶洋洋地躺在懶椅上,悠哉悠哉地曬太……

考慮到自己還想為國家、為那位新君再效力幾年,禮部尚書杜宥決定無視這件事。

反正,隻要那位陛下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地待在皇宮,凡事都是可以商量的嘛。

甚至於,稍稍妥協一下,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

哼著不明就裏的曲調,禮部尚書杜宥來到了垂拱殿。

此時在垂拱殿,似藺玉、虞子啟、李粱、徐貫、介子鴟等朝大臣們,早已到齊,正在殿批閱奏章,瞧見禮部尚書杜宥滿臉笑容地走進來,眾朝大臣心中覺有點不可思議。

『今日杜大人心不錯啊……』

『難道陛下今日上朝了?』

『不會吧?才裝了一日的病,那位陛下不至於這麽快就返回朝議才對……糟了糟了,我這次要輸。』

在相視幾眼後,諸朝大臣們很默契地換了幾個眼神。

旋即,便有朝大臣馮玉小心翼翼地問道:“杜大人,今日陛下他……上早朝了嗎?”

Advertisement

聽聞此言,原本還滿臉高興的禮部尚書杜宥,無可奈何地歎了口氣,搖了搖頭。

頓時間,就見溫崎滿臉激地攥了攥拳頭,讓杜宥看了一個正著。

在直直盯著溫崎片刻後,杜宥有些不渝地問道:“溫大人,您這是做什麽呢?”

溫崎被杜宥盯得有點心虛,一臉訕訕地解釋道:“這持筆久了,手上未免力,故而……活一下筋骨。”

“……”杜宥張了張,無奈地搖了搖頭。

在平靜了一下心緒後,杜宥開口道:“今日在朝議時,戶部尚書楊宜楊大人提出,朝廷當盡快擬定幾名「令尹」,前赴三川郡赴任,引導遷民落戶,諸位大人可有什麽合適的人選?”

平心而論,若在往年,這種事應當由吏部來裁定,但「垂拱殿朝」的存在,大幅度削減了朝廷六部的權柄。

毫不誇張地說,在目前魏國的朝廷機構中,唯有「天策府」在地位上能與「垂拱殿朝」相提並論,不過,天策府隻負責對外兵事以及對的監察(防止有人造反作),與垂拱殿朝並無職權上的衝突。

“三川郡的令尹啊。”藺玉,輕笑著說道:“這還真是個差啊……”

說著,他見殿諸大臣不解地看向自己,遂笑著解釋道:“其實早在五六日前,原王世子趙琇就拜訪了藺某的府邸,希能出任雒城的令尹,再不濟,都尉也……”

聽聞此言,前兵部尚書徐貫冷笑道:“原王的眼倒是不俗,可惜,這父子二人皆是貪生怕死的慫包……舉薦趙琇,我覺得還不如舉薦安平侯(趙郯)。”

還別說,當年韓國攻打魏國時,原王父子在韓軍還未渡過大河天塹的況下,就慌慌張張地從封邑逃到大梁,這非但讓朝廷的大臣多有看輕,就連宗府,事後也嚴厲懲戒了這對父子。

甚至於,宗府當時的言辭很鋒利:不配做趙氏一族子孫!

相比之下,陵王趙燊、安平侯趙郯這些趙氏一族的王侯,在那場事關魏國存亡的戰爭中表現地頗為出,並在事後也得到了宗府的嘉獎。

“咳,不可私議王族。”禮部尚書杜宥咳嗽了一聲。

徐貫聳聳肩,說道:“我以為,安平侯趙郯,可以勝任三川郡雒城一帶的督護,此人勇武果敢,格也直爽,不至於會與川雒發生什麽齷蹉……”

聽聞此言,藺玉、李粱等人默然不語。

莫以為這些位大臣就沒有私心,其實他們也有,當然,他們的私心當然不是什麽財富,而是另外一個層次的私心,比如說,使士族壯大。

在趙氏一族的子弟中,大多數人都覺得,這個魏國是屬於他們的,但士族並不這樣看待,在後者眼中,趙氏是趙氏、王室是王室、國家是國家,不可混為一談。

這些年來,由於大批的豪門、寒門子弟,甚至是平民子弟因為考舉而為朝中大臣,這使得趙氏王貴逐漸失去了對這個國家的控製——這裏的趙氏王貴,指的是除了王室嫡係本家這一支以外的分支。

除了宗府這一塊外,朝中幾乎已經被士族占據,因此,士人普遍認為,由他們士族取代趙氏王貴的時代來臨了,但很憾,趙氏王貴終究是王室的分家,似陵王趙郯、安平侯趙郯、上梁侯趙安定等等,依舊有不趙氏王貴執掌著偌大的權柄,與迅速崛起的士族抗衡著。

在士族眼裏,有種種特權的趙氏王貴是不待見的,縱使有些趙氏王貴、諸如陵王趙燊等等,為國家也貢獻了許多力量,但士族還是覺得,這些人盡管出了力,但他們得到的則更多——這些人好比是藤蔓,雖然也會協助大樹驅逐蟲豸,但本卻也在汲取大樹的養分,若對此視若無睹,藤蔓終將使大樹枯萎。

因此,別看趙氏王貴這些年一個勁地抓權、撈好,但朝中的士族們,也在有意無意地打他們。

就比如眼下,虞子啟不地說道:“我以為,汾令的寇正,才能出眾、政績斐然,可以出任川雒的令尹。”

寇正何人,那可是真正的平民子弟出——隻要不是趙氏王貴出,無論世家、寒門、平民,一旦登上仕途,那麽就可以被列士族,為其中一員。『PS:其實士族部,比如世家與寒門、平民子弟間也有矛盾,但這個時期的主要矛盾,還是王族與士族,可以視為特權階級與尋常僚階級的矛盾。』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