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魏宮廷 第133章:遷都爭議(二)【二合一】

《大魏宮廷》 第133章:遷都爭議(二)【二合一】

趙元儼想了想,說道:“請陛下示下,老臣洗耳恭聽。”

吩咐大太監高和人送來茶水,趙弘潤正說道:“在朕看來,去年至今年的這場戰爭,不單單隻是讓我大魏坐實了中原霸主的位子,也是給了我大魏發展的機會。……在這場仗中,韓國與秦國的戰爭尚未結束,而楚國與齊魯兩國的戰爭,亦在持續階段,就目前而言,各國皆因為征戰導致國力停滯不前,唯獨我大魏,早早退出了戰爭,能夠盡早將力投於國的建設與發展,在朕看來,這個機會非常難得。”

“老臣附議。”趙元儼拱了拱手說道:“但修生養息,未必需要遷都……”

“不!需要!”打斷了趙元儼的話,趙弘潤正說道:“那日,李粱大人在早朝中就提及了,潁水郡與梁郡,已差不多進飽和階段,除非當地貴族、世族、豪紳願意吐出他們手中的田地,否則,似朝廷準備施行的新政,沒有辦法推行下去……新政,是必須要推行的,並且,朕會不餘力地推行,任何阻擾新政推行的人,無論其份,朕都會將其治罪!……倘若不遷都,朝廷無法得到充足的田地推行新政,那麽,就隻有對貴族、世族手,勒令他們吐出一直以來兼並的土地,我想,二伯你不會希見到那種場麵的。”

“……”趙元儼默然不語。

誠然,眼前這位新君對他是很恭敬,但誰都知道,這位陛下向來是說一不二,倘若果真決定整治國貴族、世族,在趙元儼看來,這才是災難。

而此時,趙弘潤繼續說道:“反觀三川、河西、河套,卻有眾多至今無人耕種的田地,若是遷都雒城一帶,朕也能暫且姑息潁水郡、梁郡境那些貴族兼並土地的行為。……除此之外,朕想不出第三條出路。若是二伯有什麽更好的建議,我虛心接,否則……”

Advertisement

他沒有說下去,隻是出一臉為難的表搖了搖頭。

沉默良久,趙元儼滿心憾地離開了,因為他確實想不出什麽更好的辦法。

看著這位二伯一臉失落地離開,趙弘潤心中也有些不忍。

但沒有辦法,作為魏國的君王,他優先得考慮的是國家的利益,雖說大梁確實是他魏國傳承一百多年的王都,但為了國家的進一步發展,該遷都還是得遷都。

當日,在前去早朝之前,趙弘潤先走了一趟垂拱殿,囑咐介子鴟代替他到宗府探趙元儼,對後者展開進一步的說服,畢竟就方才趙元儼離開時的態度來說,這位二伯看起來心十分失落,這讓趙弘潤稍稍有些不安。

畢竟趙元儼也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對於這個年紀的老人來說,心的鬱結,很有可能使他一病不起,繼而一命嗚呼。

趙弘潤可不希上一輩的叔伯長輩們,就這麽一個個地過世。

“此事就就給微臣,待早朝過後,微臣便去探儼王爺。”介子鴟自信滿滿地接下了此事。

當日,在已推遲至午後的所謂早朝中,朝大臣介子鴟在朝會中提及了遷都之事。

聽聞此言,朝中百雀無聲,紛紛環視殿其他大臣的態度。

顯然,遷都的消息走,這些大臣們早已得知了遷都之事。

但是作為朝臣,這些大臣們倒也能做到一切以國家利益為上,更何況,介子鴟的遷都之策,確實能有效地改善國目前土地分配不均的狀況,因此,倒也沒有誰提出什麽異議。

當然,不反對,並不代表這些大臣們支持遷都,倒不是針對介子鴟或者誰,關鍵於在於三川郡那一帶太落後了,能擺上台麵的,也就隻有一個雒城,而且還是一個充斥著眾多川民、龍蛇混雜的雒城,這讓諸大臣們對新都的前景報以濃濃的憂慮。

Advertisement

相比較之下,反而是後來潁水郡、尤其是梁郡境的貴族、世族勢力的反對聲音更大。

不過當日,朝廷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就按照介子鴟所言,先放出遷都的消息,鼓勵潁水郡的百姓遷往三川,緩解潁水郡境人多地的現象。

至於確切的遷都日期,等雒城那邊造好了新都再說。

略估計,確鑿的遷都日期,可能最起碼得三五年的工夫。

當然,在此之前,趙弘潤得先跟川雒聯盟打聲招呼,看看那些川民的首領是否願意為朝廷出資,建造新都,否則,一切都是白談,畢竟目前的魏國正要大力展開國建設,是不可能花費大量金錢去重新建造一座王都的。

不過事實證明,川雒聯盟的首領們當中絕大多數對此欣喜萬分,比如綸氏部落的族長祿隆,在得知朝廷的意向後,當即日夜兼程趕來大梁,作為川雒聯盟的代表,與大梁朝廷商議此事。

唔,他是坐船來的,因為這位曾經的羝族勇士,在了許多年的奢華安逸的生活後,早已失去了戰士的健壯型,以至於當趙弘潤再次見到祿隆時,他簡直難以相信,眼前這個大腹便便、打扮地跟魏國鄉下土財主似的家夥,居然是曾經先士卒對抗他魏軍的羝族部落勇士之一。

意外歸意外,商談的結果很順利,正如介子鴟所判斷的那樣,祿隆代表川雒聯盟,表示願意替朝廷出資建造新都,不過作為條件,他希朝廷能授予他們貴族的封爵。

對此,趙弘潤與朝廷表示毫無問題:隻是一個有名無實的虛爵而已,用它來換取看得見、得著的金錢,簡直就是無本萬利。

事實上,這件事之所以如此順利,這跟魏國曆年來對三川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禮部不餘力的文化攻略下,如今三川郡境的川民,幾乎七以上都能聽得懂魏言,學著像魏人那樣穿著打扮,刨除他們並未拋棄自己的傳統,仍時不時地舉辦屬於他們自己的慶典以外,其餘跟魏人也沒有多大差別。

Advertisement

因此,川民融魏人當中,不能說毫無阻力,但是這個阻力是非常小的。

尤其是等到年長的一倍過世,待等那些從小學習魏國文化的川人長大,到時候,川民與魏人或將徹底消失界限。

在經過一番商議後,新都的建造地點,選定在「雒水」與「伊水」的河岸北麵,地雒城西北方大概二十餘裏,由川雒聯盟出資、由朝廷工部負責派人建造。

至於這座新城的名字,朝廷命名為「雒」。

如果您覺得《大魏宮廷》還不錯的話,請粘以下網址分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b/2/2526/)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