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魏宮廷 第121章:焦灼的戰場【二合一】

《大魏宮廷》 第121章:焦灼的戰場【二合一】

“報!”

就當趙弘潤剛剛率領商水軍離營時,便有一名傳令兵急匆匆地趕來,單膝叩地,抱拳稟道:“殿下,右翼的燕王,已與韓國的上穀軍接,目前已進戰階段。”

趙弘潤聞言愣了一下,笑謂左右將領道:“四王兄還是這般急啊。”

在諸將們會心的笑容中,趙弘潤又問道:“南梁王那邊,有何靜?”

話音剛落,便有商水軍副將翟璜抱拳回道:“暫時還無靜。”

“唔。”趙弘潤微微點了點頭,說道:“那先這樣吧……派人通知南梁王,隨時保持聯係,出發!”

“是!”諸將抱拳應道。

一聲令下,數萬商水軍徐徐離營,朝著戰場而去。

這場最後的戰事,魏軍這邊總共分為三支軍隊,即中路由趙弘潤親自執掌的商水軍,左翼由南梁王趙元佐統帥的鎮反軍,以及右翼由燕王趙疆統率的山軍與南燕軍,其餘像陵王趙燊、安平侯趙郯等魏國貴族的私軍,亦被拆分補充到了三路。

在商水軍前往戰場的途中,南梁王趙元佐那邊派人送來了消息,很簡單的一句話:他那邊的對手是秦開的漁軍。

得知此事後,趙弘潤微微一愣。

既然右翼燕王趙疆到的是馬奢的上穀軍——他還不知上穀守馬奢已經過世,目前上穀守由原副將「許曆」執掌——而左翼南梁王趙元佐到的則是秦開的漁軍,那麽很顯然,他的對手就是北燕軍的樂弈了。

除非韓王然棄樂弈這等名將不用,不過隨便想想就覺得不太可能。

“繼續前進!”

趙弘潤沉聲吩咐道。

三路兵馬中,就屬中路的商水軍行最緩慢,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商水軍中置備了許許多多的戰爭兵,而這些戰爭兵最大的相同特征就是移力緩慢。

Advertisement

比如那幾座高達十幾丈的巨型拋石車,盡管它底下有著比磨盤還要大的車,但仍然需要幾百名商水軍士卒用繩索拉扯,才能徐徐將其拉上戰場。

再比如甲戰車、武罡車、連弩戰車等等戰爭兵,這些戰爭兵都大大拖累了商水軍的行軍速度,好在戰場距離魏軍的營寨並不是很遠,充其量也就是二十裏左右,並且,集的戰場並沒有那麽多空間讓韓國的騎兵穿襲擊,否則,似這般笨重的商水軍,在戰略上是非常吃虧的。

足足花了幾個時辰,一直到晌午前後,趙弘潤所率領的商水軍,才堪堪抵達戰場。

而對應的前提是,那幾座巨大的拋石車被遠遠地落在了後麵,並且,商水軍大將伍忌親自率領商水騎兵在旁側應,隨時關注著周邊的一舉一,防止韓國的騎兵穿戰場,襲擊這幾座拋石車。

這也是為了以防萬一,其實事實上,韓軍那邊本不知道魏軍還有這種玩意。

在抵達戰場後,冶造局的工匠便指揮著商水軍的士卒在本陣搭建了一座高台,方便趙弘潤以及商水軍的指揮將領翟璜,登高眺整個中路戰場。

而在此期間,趙弘潤與翟璜則登上一土坡,窺視著對麵遙遠韓軍的陣地。

“果然是北燕軍啊……”

在看到對麵那支韓軍的旗幟後,趙弘潤搖搖頭說道。

倘若說雁門騎兵是韓國機力最強、戰最靈活、且士卒單兵能力最強悍的騎軍,那麽北燕軍,就是韓國最銳的步卒。

魏國後裔出的樂弈,憑借著魏國訓練步卒的方式,為韓國訓練出了北燕軍這支不折不撓的銳步卒,其軍隊實力毫不亞於魏國的一線軍隊。

因此,商水軍到北燕軍,與其說這是魏、韓兩國最強步軍的鋒,倒更像是兩支魏國步軍的戰,唯一的變數恐怕就在於雙方的統帥,即趙弘潤與樂弈二人上。

Advertisement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在「寧邑之戰」中,趙弘潤就跟樂弈打個道,倘若說誰配得上「滴水不」、「無懈可擊」這兩個詞,那麽樂弈就是——這是一個你很難去功算計的對手。

“北燕軍的樂弈麽?”翟璜長長吐了口氣,麵凝重地說道:“確實是個難纏的對手,殿下,您有什麽計劃安排麽?”

說這話時,翟璜目有些奇異地看著趙弘潤。

因為之前在作戰會議中,趙弘潤除了任命南梁王趙元佐與燕王趙疆擔任左右兩翼的統帥外,並沒有製定什麽戰——當然,這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趙弘潤與南梁王趙元佐、燕王趙疆三人,是格截然不同的三位統帥。

首先,南梁王趙元佐的武略不次於趙弘潤,並不需要後者過多擔心,而燕王趙疆嘛,儼然就是薑鄙、伍忌、蔡擒虎、廉駁這一類的猛將統帥,倘若趙弘潤替他規劃好了戰,這可能反而是限製了後者的發揮。

既然如此,索就讓兩方自由發揮。

然而在此之後,趙弘潤也並未召集商水軍的諸將,召開他們商水軍的作戰會議,說實話,這讓翟璜微微有些心虛。

事實上,除了趙弘潤以外,翟璜才稱得上是商水軍的智略所在,並且這些年來,翟璜跟隨趙弘潤南征北戰,早就足以獨當一麵,可話說回來,這場戰爭的實在是太關鍵了,以至於就連翟璜這等沉穩的將領,心中也不有些發虛。

“戰安排?”依舊眺著對麵的韓軍陣地,趙弘潤隨口說道:“並沒有那種東西,翟璜,前半階段的指揮,就給你了。”

聽到這句話,翟璜苦笑之餘,心中難免力更大。

片刻後,有三千人將徐炯前來稟報:“殿下,觀戰台已建,請殿下移步。”

Advertisement

趙弘潤點點頭,示意翟璜與他一同前往那座觀戰台。

所謂的觀戰台,其實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木製塔樓而已,隻不過有十幾丈高,方便趙弘潤與翟璜更好的關注整個戰場。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毫無地基可言的玩意確實是不牢靠,在趙弘潤與翟璜登上這座觀戰台的時候,皆覺這座木樓似乎在搖晃,這讓翟璜更增添了幾分張——也不曉得究竟是對麵韓軍帶給他的力更大,還是這座仿佛隨時都有可能倒塌的觀戰台。

但不可否認,站得高看得遠這話一點不假,在登上這座觀戰台後,趙弘潤與翟璜儼然有種整個戰場皆在眼中的錯覺。

“殿下?”翟璜向趙弘潤請示道。

“你下令吧。”趙弘潤點點頭,囑咐道:“徐徐而進,切莫貪功,別忘了,對麵還有一支重騎兵在隨時準備著。”

“末將省得。”翟璜點了點頭。

他也明白,四萬代郡重騎,這絕對是韓國最強大的一支兵力,強大到甚至能一鼓作氣摧毀他商水軍,不容他出現毫的差錯。

想到這裏,翟璜沉聲下令道:“傳我令,命陳燮、徐炯二人,徐徐進兵!”

話音剛落,便有在觀戰台上隨時等候傳達將令的傳令兵們,立刻就有兩人爬下高台,策馬前往傳令。

陳燮、徐炯二人,皆是商水軍的老人,可能他倆論勇武不及項離、冉滕、張鳴那三位驍將,但卻是翟璜重點栽培的將才——與伍忌不同,翟璜還是偏向於指揮型的人才。

片刻之後,商水軍五千人將陳燮便接到了命令,笑著對左右說道:“啊哈,我就說咱們會是先鋒……”

他的這份自信與篤定來自於何呢?

其實就來自於那些甲戰車與武罡車——前段時間冶造局用船隻從魏國本土運來的那些甲戰車與武罡車,大多都配備給了陳燮、徐炯二人,這讓陳燮明白,他倆肯定會是這場仗的先鋒。

Advertisement

而除此之外,陳燮也明白了自己的任務:並非是為了殺死多韓卒,而是為了將戰線推進,畢竟甲戰車與武罡車,說白了就是「可移的陣地」。

“前進!”

隨著陳燮一聲令下,他麾下的士卒們跟隨著移緩慢的甲車與武罡車,徐徐向戰場踏進。

而另外一邊,同為五千人家的徐炯,亦同時下達了幾乎一模一樣的命令。

魏軍這邊的靜,當然瞞不過韓軍的眼睛。

事實上早在第一批商水軍抵達戰場的時候,此地的主帥樂弈,已經前來觀戰的韓王然,皆已經得知了魏軍的到來,員陣地的韓軍士卒,做好了隨時出的準備。

而在魏軍擺列陣型的同時,韓軍這邊,亦在陣地外排列整齊,等著見招拆招。

與趙弘潤這邊的想法類似,樂弈亦命人在本陣用泥土築台,堆了一座大概有七八丈高的土台,與韓王然一同登上土台,窺視著遙遠魏軍的靜。

本來,樂弈並非是一個說話多的將領,但奈何邊的韓王然對兵事一竅不通,於是,樂弈便時不時地針對戰場上的局勢,對韓王然作以解釋。

“……方才得到消息,許曆將軍的上穀軍,已與魏公子疆(燕王趙疆)發了戰爭;西邊,秦開將軍的對手是魏國的南梁王趙佐,雙方暫時還在觀彼此……”

“唔。”韓王然點點頭。

因為對兵事一竅不通,他並沒有多說什麽,免得攪了樂弈的思緒,這讓樂弈稍稍減了幾分由於韓王然在旁觀戰而產生的不適。

忽然,魏軍出現了異,兩支魏軍以非常緩慢的速度,緩緩進戰場。

“那是……魏公子潤的武罡車麽?”

樂弈雙眉微微一皺,喃喃說道:“還真是穩健啊……”

說罷,他下令道:“「紀括」出擊。”

“是!”在旁的傳令兵立刻前去下令。

片刻後,北燕軍的驍將紀括,便率領著一支步卒,徐徐向戰場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紀括這支步軍中,亦有許許多多的武罡車。

這讓韓王然有點看不懂:戰爭,不應該是彼此雙方投兵力,然後開始廝殺麽?怎麽這會兒,無論是對麵的魏軍還是邊的樂弈,皆毫不著急著開戰的意思?

出於好奇,韓王然虛心地問道:“樂將軍,可否解釋一下?”

“這個……”樂弈微微思忖了一下,他當然不是在猶豫是否要向這位君王解釋,而是他不知該如何向後者解釋,畢竟這位年輕的君王毫不懂兵事。

想了想,樂弈問道:“大王通弈棋麽?”

“略知一二。”韓王然不解地回答道。

見此,樂弈便解釋道:“此刻對麵魏軍與末將的行為,好比是棋局中的「落點」與「小尖」……”

韓王然本來就是聰穎之人,聞言頓時恍然大悟,點點頭說道:“寡人明白了。”

正如樂弈所言,此刻他與魏軍的行為,確實跟棋局中的落點非常相似。

棋局中的「點」,非常關鍵,即能用來連一線盤活己方的棋子,也能用來截斷對方的棋路,這跟此刻戰場的局勢有異曲同工之——魏軍派出甲車與武罡車,就是為了提前在戰場上占據有利據點,進可攻、退可守,而樂弈同樣派出麾下將紀括,也是這個道理。

至於兩軍戰,急什麽?輒四十萬規模的戰爭,哪裏是短時間就能結束的?在這種曠時之戰中,據點遠比多殺幾名敵軍重要地多。

而在樂弈借弈棋向韓王然解釋的時候,商水軍的陳燮、徐炯兩位將領,也已經注意到了從韓軍陣列中徐徐而出的紀括,並針對後者軍中的那些武罡車,破口大罵。

原因很簡單,因為武罡車,那是他們太子殿下趙潤當年為了克製韓國的騎兵而設計的戰車,這種乍一看不起眼的戰車,讓步兵與弩兵的防能力大大增加——甚至於,隻要有一定數量的架武罡車在手,縱使弩兵到騎兵,那也毫不虛。

然而,卑鄙無恥的韓國居然剽襲了他魏國的戰車,反過來用在他們魏軍上,這如何不讓魏軍的兵將到氣憤?

但氣憤歸氣憤,對此魏軍兵將們也毫無辦法,隻能在口舌上暢快一番罷了。

『……差不多了,再上前,可就沒有「空地」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