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魏宮廷 第66章:西河對壘【二合一】

《大魏宮廷》 第66章:西河對壘【二合一】

『PS:請支持正版閱讀,求月票、求訂閱。』

————以下正文————

七月初六,即韓國王都邯鄲對外宣布對魏國宣戰的次日,在韓國西北的雁門郡,雁門守李睦率領數萬雁門軍,揮軍南下,準備攻略魏國的河東郡。

李睦麾下的雁門軍總共分為「五部」,這五部分別坐鎮「臨胡關」、「善無」、「馬邑(今朔州)」、「雁門關」、「婁煩關」,總懾雁門郡。

其中,臨胡、雁門、婁煩三關皆以步卒為主,而「善無」則是雁門郡的治所,唯獨「馬邑」,此地乃是天然的牧場,土地沃、牧草鮮,常年有野馬聚集,因此為了雁門郡的主要畜馬牧場,同時也為了雁門騎兵的主要駐紮地。

此番出兵,考慮到「魏雲中郡太守廉駁」這個新鄰居與勁敵,縱使是李睦也沒敢輕「臨胡關」的兵卒,隻調了馬邑、善無、雁門、婁煩四地的韓軍,約步卒五萬人、騎兵四萬人,共八萬兵馬,令其向「離石」調

其中,雁門守李睦親自率領四萬雁門騎兵,走西河平原,直奔離石,總共長達近八百裏的路程,雁門騎兵在六日狂奔抵達,堪稱神速。

七月十二日前後,待雁門守李睦親自率領四萬雁門騎兵抵達離石城後,一方麵接管當地的韓軍守軍,一方麵則派遣族弟「李任」,率領離石、皋狼等地的駐守韓軍,約共計四千人左右,

前往離石境的「中邑」與「平周」,希後者在收編中邑與平周的駐守韓軍後,嚐試攻打魏國河東郡轄下的「北屈」,繼而進兵「皮氏」。

一旦「北屈」與「皮氏」被韓將李任拿下,就意味著李睦打通了西河通往河東郡的要道,否則,他就隻能借道,走山路向東,攻打河東郡轄下的「平邑」。

Advertisement

當然,還有一條路是向西借道,也就是從魏國的河西郡借道,但這條路李睦毫未做考慮——明明是襲河東郡,還要借道河西郡,真當魏國的「河西守司馬安」是柿子麽?

要知道,河西郡乃是魏國的西垂,顧名思義,河西守司馬安麾下的軍隊顯然還要強於河東軍,在局麵尚未打開的如今,李睦並不想招惹如此強大的敵人。

魏將司馬安的河西軍,李睦準備等己方的軍隊在河東郡站穩腳跟之後,再做考慮。

於是當日,李睦的族弟李任便率領四千士卒前往了中邑與平周,在數日之,抵達二地並迅速接管了二地的駐防軍隊,將麾下的兵力擴展到八千人左右,繼而嚐試攻打「北屈」。

然而待等韓將李任來到北屈一瞧,好家夥,魏國居然將這座城池修建地跟要塞一般,而且城塞上旗幟如雲,怎麽看不像是守備空虛的樣子。

『該死的!當年(太原守)樂是怎麽打下這座城的?』

韓將李任簡直難以置信,遂招來麾下原本駐紮在離石的韓將「徐皆」,詢問後者道:“北屈的防,竟如此森嚴,你等當初是如何攻下這座城的?”

離石守將徐皆亦覺有些莫名其妙,苦笑著說道:“當年我軍攻打北屈時,北屈並非這般堅實……想來是魏人提前加固了防。”

徐皆猜得沒錯,魏國的臨洮君魏忌在擔任了河東守之後,就派人在北屈修築防,將北屈這座原本的山城打造地固若金湯,甚至於,臨洮君魏忌還在北屈城兩側的山嶺上興修了諸多崗哨與烽火台,其用意就是將北屈打造河東郡在北方的前線崗哨:倘若韓國進攻河東郡,隻要北屈城尚在,那麽,魏軍就能登高窺視境韓軍的大致向。

Advertisement

而如今事實證明,增固北屈實在是一件頗為高明的舉措,這不,此刻就讓率軍前來襲北屈的韓將李任進退兩難:打吧,未見得能攻下北屈,而且此舉無異於提前向河東郡預警;可不打吧,難道繼續向東攻打「平」?

想來想去,韓將李任最終選擇了知難而退,抓時間,率領麾下軍隊悄然向東,前往魏國河東郡轄下的「平」。

然而待等他抵達平,看到平一帶連綿十幾裏的魏營,以及魏營上方那隨風飄揚的「魏北一軍」旗幟,他近乎有些絕:平的防備,竟然比北屈還要森嚴!

這河東郡簡直就是個刺蝟啊!

『……這還襲個屁啊!』

抓了抓頭發,韓將李任心中苦笑不已。

不過這也沒辦法,畢竟魏國的河東郡,除了河東守臨洮君魏忌的河東軍外,還駐紮著桓王趙宣的北一軍,除非韓國的太原守樂此刻就率領太原軍抵達,否則,確實很難對河東郡造什麽實際威脅。

想到這裏,韓將李任唯有暫時退回「平周」,派人請示在離石的族兄李睦。

然而,似他這般在「北屈」來來回回,豈會不驚北屈的守將?

北屈的守將,或者說「北屈尉」,乃是臨洮君魏忌的心腹將「博」,是一位老持重、中規中矩的將才,雖然談不上有太大的才華,但若是擔任一城之守,卻是綽綽有餘。

博得知韓將李任率領軍隊鬼鬼祟祟在北屈北邊來來回回後,遂一邊下令北屈全城戒嚴,一邊派人將此事稟告於在「汾」的臨洮君魏忌。

此時,臨洮君魏忌剛剛前後收到兩撥青眾的傳訊,前者傳達給他「韓國已對本國宣戰且已派兵攻打淇縣」的消息,而後者,則帶來了王都大梁的最新決定:本國對韓國宣戰!

Advertisement

因此,當臨洮君魏忌得到部將博派人送來的急軍後,心中毫沒有吃驚。

『既然此時大梁已對韓國宣戰,那麽我也該有所行了……』

想到這裏,臨洮君魏忌召來一名親兵,吩咐他道:“速速前往平,知會桓王殿下,就說魏忌準備揮軍攻打西河,請他坐鎮河東郡,務必謹防韓國太原軍的兵馬!”

“是!”親兵應聲而去。

兩日後,駐軍在「平」的桓王趙弘宣,便收到了臨洮君魏忌的傳訊,或者說將令。

雖然桓王趙宣乃皇子出,又是太子趙潤最親的弟弟,論地位比臨洮君魏忌高得多,但奈何為太子的兄長趙潤任命臨洮君魏忌為「西邊戰區」的統帥,因此,桓王趙宣也隻能乖乖聽命。

此時得到臨洮君魏忌的將令,桓王趙宣忍不住抱怨道:“西河那邊要開打了,憑什麽我就得留守在平啊?”

聽聞此言,軍師參將周昪笑著勸道:“殿下不必著急,韓國的太原軍,肯定是要涉足此地的,我北一軍,有的是建功的機會,無需急在一時。”

說到這裏,他眨了眨眼睛說道:“在我看來,西河那邊人多粥,有韶虎、司馬安、龍季等諸位將軍,雖說我北一軍實力並不弱,可論搶功,卻未見得能搶得過那些位將軍,還是老老實實呆在平,好歹還能獨得「韓太原守樂」這一個強敵。”

桓王趙宣想了想,深以為然。

他也覺得「西河」那邊實在是太恐怖了,他魏國的猛將皆駐紮西河,搞不好日後還有秦國的援軍介,韶虎、司馬安、魏忌、龍季等人,若再加上秦國的武信侯公孫起、長信侯王戩、泉君贏镹等等,這已經不是「西河戰區能否打贏」的問題了,而是在這個戰區的軍隊,能分到多功勞。

Advertisement

雖然桓王趙宣對自己以及麾下的北一軍信心滿滿,但若是跟韶虎、司馬安、公孫起、王戩等人安排在一個戰區,搞不好他北一軍啥也沒做這場仗就打完了,這多尷尬?

『……還是老老實實留在平吧。』

桓王趙弘宣暗自想到。

而與此同時,臨洮君魏忌傾盡除北屈城外的河東郡,向河西郡借道,準備繞過北邊的壺口山,攻打西河。

同期,河西守司馬安得到了臨洮君魏忌的將令,亦出河西軍四萬,揮軍往北。

而另外一邊,坐鎮在離石的雁門守李睦,亦得到了族弟李任派人送來的信,得知魏國在北屈、平兩地皆部署了重兵,致使襲暫時難以得逞,心下不覺皺了皺眉。

在李睦看來,雖然魏韓兩國在過去的近一年裏維持著對峙的局麵,因此雙方各自在邊境部署重兵,這也不是什麽出奇的事,但是魏軍的防守態度,這明顯不對勁啊。

要知道,對峙僵持是對峙僵持,曾經在中原,好幾次當兩個國家出於戰略考慮而擺出對峙的架勢時,事實上前線的兵將們,並沒有那種戰爭來臨的張。

甚至於,隨著對峙的時間逐漸拉長,兩國的兵將還會逐漸鬆懈,甚至於到最後,兩國的巡邏士卒在荒野相遇,由於時常麵混了,彼此打個招呼,甚至換一下各自的幹糧,這也不是沒有從未發生過的。

而對麵的魏**隊,卻始終保持高度戒備,就仿佛,韓國的將軍們早已得知這場仗將在最近發。

這確實不太對勁。

不過事到如今,再考慮這些已沒有什麽意義,畢竟韓魏兩國已經彼此宣戰,除非打到彼此都傷痕累累、無力再繼續下去,否則,那就是「兩虎相爭必有一死」的死局——韓國勝則魏亡、魏國勝則韓亡。

兩日後,副將嚴奉等人率領五萬步卒,終於由雁門郡抵達離石一帶。

鑒於南下的通道已經被魏軍封鎖,雁門守李睦隻能選擇向西渡過大河(即「幾」字右邊“豎彎鉤”的“豎”部分,不包括“彎鉤”部分),借道河西郡,從這裏打開通往河東郡的局麵。

至於經「平周」強攻「平」,則不被李睦所考慮,因為平乃是他韓國太原守樂的進兵目標之一,若他與樂的軍隊都在平,那隻會被魏軍四麵包夾一鍋端。

一日後,李睦率領麾下步騎兵馬,搭建浮橋渡過了大河,在河對岸的「闕地」,令步卒搭建營壘,同時派出騎兵搜索境,看看這邊是否埋伏有魏軍。

就連他自己,亦親自率領一千騎兵,前往打量此地的大概。

而就在次日,李睦親自率軍巡邏的時候,到撞見西北方向有一支軍隊徐徐而來,一看旗號,駭然就是魏國的魏武軍。

再看將旗,李睦方才得知這支魏軍的領兵將領,乃是魏國的上將「韶虎」。

『喂喂喂……』

縱使是雁門守李睦,此刻亦有些呆懵:這魏軍的反應已不足以用神速來形容了,簡直就是料敵於先、若觀火,早早地就準備好了一切。

以至於搶先出手的他們一方,如今還未在西河的西岸駐紮營壘、站穩腳跟,魏國的軍隊就抵達了河岸一帶。

“報!前麵發現敵軍蹤跡,應是韓國雁門郡的騎兵,人數約有一千左右。”

魏武軍的哨騎,亦急忙將李睦親率的這支騎兵的蹤跡,稟報大將韶虎。

聽聞此言,魏將韶虎一邊下令全軍原地歇息,一邊出陣觀瞧李睦那一千名騎兵。

在刨除了駐守河套地區的軍卒後,此次韶虎帶來的軍隊並不多,約兩萬餘人左右,但即便這兩萬餘人,也讓他無需擔憂對麵區區千餘雁門騎兵——雖然魏武軍以步卒為主,到采取擾戰的輕騎兵確實是很煩,但要是魏軍提高戒備,想來損失也大不到哪裏去。

畢竟隻有區區千名騎兵嘛。

他之所以出陣觀瞧,是因為他發現那支韓國的輕騎兵並未對他們采取擾攻勢,而是佇馬在遠,不出意外的話,可能是統率這支騎兵的韓將,正在窺視他們魏武軍。

『……這大概是出來執行巡查任務的騎兵。』

暗暗嘀咕一句,韶虎亦遠遠打量著對麵的騎兵,見對方甲齊備、隊列整齊且全軍無人喧嘩,心中便暗暗稱讚了一句:好一支訓練有素的騎兵!

而對麵,韓將李睦亦聚會神地打量著魏武軍,見這支魏軍近半數是手持盾牌的重步兵,心下不由地皺了皺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