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溯到數日前,即齊國正式對外表態,認可複辟於滕城的宋國,並揚言要派「北海軍」與「琅琊軍」進駐宋郡東部、確保宋國的安全之後,魏國也通過派駐在楚、齊邊界的青眾,及時得知了這個消息。
對此,無論是東宮太子趙潤,還是朝廷員,皆不到意外。
誰讓太子趙弘潤攜怒死了齊使田鵠呢?
雖說齊國已大不如從前,但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好歹還是頂著「中原強國」甚至是「中原霸主」的名號,能忍氣吞聲咽下這口惡氣就怪了。
事實上到了這種地步,齊國與魏國的外關係,已經可以視為對立宣戰狀態,之所以兩國目前還未正是宣戰,一方麵是魏國目前並不打算真正對齊國用兵,不想過分刺激齊國,使得齊國與韓國站邊,而另一方麵,想來也是魏公子趙昭在這件事上起到了幫助。
不可否認,倘若齊國拉下「中原霸主」的麵子,一心要報複魏國而暗中與韓國達了什麽協議,事實上魏國也會到頭疼。
這不,禮部左侍郎朱瑾就提出了相關的猜測,勸諫趙弘潤需小心提防。
不過對於這種猜測,趙弘潤並不擔心。
在他看來,以齊人的自大,怎麽可能聯手韓國?
要知道,與齊國結盟的先決條件,那就是奉齊國為盟主,看看齊國的那些盟友,無論是魯國、越國還是舊日的宋國,包括當初的魏國,無一不是如此,倘若要促「齊韓聯盟」,那麽,韓國首先要認可齊國的霸主地位與盟主地位——這對於目前正與魏國爭奪「中原新霸主」地位的韓國而言,那是幾乎不可能同意的。
至於像禮部左侍郎朱瑾所言,齊國很有可能放寬尺度與韓國結盟,趙弘潤認為這個猜測也不太可能。
畢竟他魏國眼下還未將那些自大的齊人打怕,在這種況下,齊人怎麽可能自毀聲譽與韓國結盟?——一旦他與韓國結盟,豈不意味著變相承認,他齊國無法憑借一己之力戰勝韓國?這讓那些仍然自詡為中原霸主的齊人如何能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禮部左侍郎朱瑾亦提出了一個建議:鑒於齊國很有可能聯合韓國鉗製他魏國,他魏國也應當結納盟友。
當時,趙弘潤一下子就猜到朱瑾口中的盟友,指的便是楚國。
在中原,隻有楚國的地與國力,能協助魏國鉗製齊國。
「與楚結盟」,這個由禮部左侍郎朱瑾提出的建議,很快就傳遍了朝野,甚至於,傳到了東宮太子妃羋薑的耳中。
自嫁魏國以來,羋薑從未幹涉過魏國的事,仿佛對此漫不經心,但這次,就連羋薑也抱著兒子趙衛,難得地詢問趙弘潤的意見:“與楚國結盟不好嗎?”
趙弘潤當然明白,羋薑口中的「楚國」,實際上指的就是楚暘城君熊拓,或者幹脆點稱之為楚國如今的王儲——趙潤是的丈夫,熊拓是親如親生兄長般的堂兄,哪怕是對世俗之事不太關心的羋薑,亦由衷希這兩個所關心的男人能夠攜手合作。
出於對羋薑的信任,趙弘潤並未掩藏什麽,直接了當地反問道:“齊國,不過是一頭老邁的猛虎,自齊王呂僖過世之後,這頭猛虎的爪牙就不再鋒利,然而楚國,自熊拓主楚東執掌大權以來,便推出了嶽父大人(楚汝南君熊灝)生前提出的主張,提高平民生活條件與國地位,如今的熊拓,在楚國威極高,在我看來,隻要熊拓耐得住寂寞,穩固發展國,二十年之後,倘若中原並無太大的變故,那麽,楚國的實力必將淩駕於諸國之上……這是一頭非常有威脅的虎,如果是你,你會為了戰勝一頭老邁的猛虎,而選擇與一頭更威脅潛力的虎結盟,放任它繼續長麽?”
聽聞此言,羋薑默然地歎了口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魏楚兩國的關係上,羋薑的境也很尷尬,並不亞於夾在齊、魏兩國當中的魏公子趙昭,隻不過是東宮太子妃,又生下了未來的儲君趙衛,因此並沒有人敢刁難罷了——當然,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魏楚兩國的關係目前並不張,並且,相信有很長一段時間,忙著致力於發展自的楚國,暫時也顧不上給魏國造什麽威脅。
到了羋薑心中的黯然與失落,趙弘潤又連忙勸說道:“先別急著失,我隻是想說,楚國的潛在威脅比齊國大得多,並沒有說,眼下我大魏就一定不能與楚國結盟。”頓了頓,他微皺著眉頭補充道:“這次,大概有七可能會跟楚國結盟。”
“當真麽?”羋薑聞言罕見地出欣喜之,那一閃而逝的笑靨,絢麗地讓趙弘潤都有些失神。
要知道眼前這位太子妃,終日麵無表,一年到頭都難得出一次發自真心的笑容,以至於有時瞧見羋薑無意識地出笑容時,無論是沈淑妃、趙弘潤,亦或是伺候羋薑的宮們,都有種仿佛賺到了似的覺。
見趙弘潤微笑著點點頭,羋薑暗自鬆了口氣,又問道:“若與楚國結盟,這份盟約能夠維持多久?”
如今的,已不再像當年那樣天真,當然知道對於中原各國而言,盟約有時候就是一張隨時可以撕毀的紙,說到底,兩個國家的盟約是否牢固,主要還是看這兩個國家是否存在本矛盾衝突。
就像齊魏兩國,一個是不肯退位的舊日霸主,一個是扶搖而上的今日霸主,似這種無法調和的本矛盾,哪怕是魏公子趙昭在齊國擔任左相,都無法挽救兩國自齊王呂僖時代起延續了九年的盟約。
“二十年吧……”
趙弘潤想了想,說了一個讓羋薑到幾分心安的期限。
這「二十年」,是趙弘潤的初步估計,指的是暘城君熊拓發展楚國部所需要的時間,畢竟楚國雖然地廣人多,但國的基礎太差,比趙弘潤的父親趙元偲當年接魏國時還要落後,就算是人多力量大,趙弘潤覺得楚國最起碼也需要二十年的景——第一個十年,先解決楚國平民溫飽問題,第二個十年,楚國才有餘力考慮趕超齊、魏、韓等國。
當然,這終究是初步估計,至於到時候如何,還要結合當時中原的變局。
“二十年麽?”
在聽到此番魏國與楚國若是結盟,大概可以維持長達二十年後,羋薑心中頗為雀躍。
可能對於整個中原的曆史而言,二十年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的事,但對於平均壽命可能隻有三十歲左右的世人而言,二十年,已經是相當相當漫長了。
待二十年後,無論是他們夫婦還是堂兄暘城君熊拓,怕是也都走了遲暮,到時候,羋薑自然也無需過於擔心趙潤與熊拓這兩個最在意的男人會變敵人。
至於在此之後,魏楚兩國會變怎樣,那就要看懷中的子趙衛了。
也不知想到了什麽,羋薑著沉睡中的兒子趙衛的腦袋,破天荒地又展一笑,看得趙弘潤睜大了眼睛:片刻之間,這個麵癱的人居然笑了兩次,真是賺到了!
次日,趙弘潤來到他父皇趙元偲所在的甘殿,將「或與楚國結盟」的想法跟父親提了一遍。
對此,魏天子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他隻是詢問趙弘潤:“你擔心齊國麽?”
趙弘潤點點頭,說道:“自傲的齊人,這次注定會因為他們的輕敵與自大而敗北,但齊人戰敗之後,痛定思痛,未嚐沒有可能放下架子與韓國結盟……在我大魏與韓國爭雄之時,需要一個盟友鉗製齊國,牽製後者的軍隊。”
雖然趙弘潤堅信,在目前的狀況下,自大的齊人是絕無可能放下架子與韓國結盟,可一旦過些時日,待他魏國的軍隊將齊人打怕了,那況就大為不同了。
到時候,難保齊國不會出於怨憤而與韓國結盟,阻止魏國戰勝韓國、取代他齊國為新的中原霸主。
而在這種況下,若有楚國幫忙牽製齊國,這有利於魏國專心應付與韓國的戰事。
當然,魏國也可以考慮秦國這個盟友,可問題是,秦國距離齊國實在是太遙遠了,等秦軍打到齊國,黃花菜都涼了,隻有楚國這個與齊國接壤的國家,才能對後者起到最大的威脅。
在聽了趙弘潤的話後,魏天子微皺著眉頭說道:“弘潤,你應該知道,楚國的潛在威脅,遠比齊國大得多……”
“這個兒臣當然明白。”趙弘潤點了點頭。
的確,號稱擁有四千萬國民總人口的楚國,它的發展潛力實在是太可怕了,再加上如今楚國的儲君暘城君熊拓——倘若這個男人還是趙弘潤印象中那個狠辣、黷武的家夥,趙弘潤還不至於如此擔心,可出乎意料的是,暘城君熊拓在住楚東之後,並未像趙弘潤曾經猜測的那樣報複楚東的貴族,反而致力於維持楚東、楚西兩者的平衡,鼓兩者皆將力放在發展楚國自這方麵,這讓趙弘潤大跌眼鏡。
在他印象中,暘城君熊拓可不是為了顧全大局而委曲求全的人啊!
“……最關鍵的,還是在於熊拓上。當初兒臣真沒想到,似那種好鬥好狠的家夥,在主楚東、為楚國的王儲之後,居然逐漸改變了暴戾……”趙弘潤慨地補充道。
“因為他有了擔當。”
魏天子笑眯眯地看著眼前這個兒子,心下暗暗竊笑:你說別人,你自己與當年相比,不也是判若兩人麽?
曾幾何時在魏天子眼中,眼前這個兒子豈止是「頑劣不堪」足以形容?可如今呢?這個劣子也已經變得如此可靠。——卻不知,此子是否還記得他曾經那「願當紈絝閑王」的誌向。
似乎是覺到了什麽,趙弘潤微皺著眉頭說道:“父皇,覺你這會兒心中在想什麽很惡意的事啊。”
『……這都能猜到?』
“怎麽可能?”魏天子麵一板,咳嗽一聲後正說道:“總而言之,接下來就看熊拓是否能耐得住寂寞。”
“兒臣明白。”趙弘潤點了點頭。
魏天子趙元偲耐住寂寞,埋頭沉浸於發展魏國長達二十年,這才給接班的趙弘潤打了堅實的基礎,而倘若楚暘城君熊拓也能耐得住寂寞,那麽,二十年之後,楚國很有可能會逐漸令中原到驚懼,就如眼下的魏國一樣。
最終,當趙弘潤詢問他父皇,是否要跟楚國結盟時,魏天子趙元偲目不轉睛地看著兒子,半響後這才沒好氣地說道:“你方才不就是在權衡利弊麽?這話都讓你給說完了,朕還有什麽好說的?日後這種事,你自己拿主意就行了。”
不可否認,魏天子確實有些於兒子在大事上還記得與他商量,可尷尬的是,這個兒子的決定每每都很明智,他實在是說不出什麽有建設的提議——說實話,作為老子,他覺很沒麵子。
『喜怒無常,看樣子是進更年期了……』
懷揣著對他父皇的惡意揣測,趙弘潤一臉莫名其妙地離開了。
看著兒子離去時的背影,魏天子忍不住又長歎一聲:“朕……真的是老了。”
大太監憲從始至終在旁觀瞧,此時笑著勸說道:“老奴以為,陛下如今為太子殿下到驕傲……這就足夠了。”
看了眼憲,魏天子惆悵地點了點頭:有這樣出的兒子,確實是足平生。
或許這就是天下許多父親的通病:當他們發現兒子逐漸超越自己時,一方麵為兒子到自豪,而另一方麵,心中也有些不是滋味。
當日,從甘殿返回東宮後,趙弘潤便將禮部尚書杜宥請到了東宮。
聽聞召見,禮部尚書杜宥急匆匆地趕到了長青殿的側殿。
王朝林立,異族繁多,殺伐不斷,兵戈未停,秦易帶著名將系統穿越到這個亂世,成為一個即將被除退的策士,而后一步步崛起,斬蠻族、拓疆土、斗逆臣、辟新朝,成為這個世界上所向無敵的戰神!…
大豐朝,崇皇三十六年。 姜辰重生在江南巨賈之家,成為了人人嫌棄的爛泥紈绔。 攝取牛痘治天花,妙筆生花交大儒,鴛鴦陣法降倭寇…… 爛泥上墻,雞變鳳凰。 雖身在江湖,卻聲名赫赫,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此刻,崇皇以老,朝堂之上,暗流涌動,眾皇子對著帝位垂涎欲滴。卻不知江南道有匹夫鷹視狼顧,視皇位如探囊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