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魏宮廷 第29章:林中戰役(二)【二合一】

《大魏宮廷》 第29章:林中戰役(二)【二合一】

『PS:推薦朋友的新書《浮雲紀》,輕武架空曆史的恩怨仇,漸佳境,有興趣的書友不妨前去看看。』

————以下正文————

林胡所居住的林中,魏國朝廷如今已將其用「郡」來稱代,由此不難看出,魏國朝廷對於掌握這片土地的熱切。

林中郡,其地貌構,幾乎有近七屬於平原,地於大河(黃河)的「幾」字狀地形中央,故而也可稱為“河間”。『注:跟某漢的“河間國(郡)”不要攪渾,這是兩塊地方。』

河套平原,按照地理劃分以及大河的流向,大致可分為三塊平原,即位於大河「幾」字形左上邊角的“臨河”;以及地於大河「幾」字形右上邊角的“九原”;以及「幾」字形左側的“銀川”。『注:九原,在曆史上的漢朝時,改郡府為五原,呂布即是九原郡五原縣人士。』

林胡,就常年生活在這三片平原,以及這三片平原之間的一些森林當中。

數日前,魏軍在攻陷「上郡」之後,一邊在「榆林」築造城邦,一邊繼續率軍向北進,繼而在榆林與河套三大平原的匯之地,與林胡展開了迄今為止最浩大的一場戰役,在曆時半月之後,終於擊敗了林胡,占領了這片遍布森林的矮丘。

在深思之後,魏國東宮太子趙弘潤準備在這裏建造一座新的城邦,因為此地位於「榆林」、「臨河」、「銀川」、「九原」的腹地,無論是為了接下來進攻三大平原,還是為了日後更好地掌控整個河套地區,這塊地方都屬於是魏國必須占據掌握的戰略之地。

因此,在趙弘潤的命令下,諸路魏軍將那些戰敗的林胡與其他當地異族的敗卒收攏起來,奴役他們在這裏興建一座要塞級的城邦,趙弘潤對其命名為「原中要塞」。

Advertisement

在趙弘潤的構想中,以魏國的力量來說,想要完全掌控整個河套地區,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倒不是說魏軍無法戰勝居住在這裏的林胡等遊牧民族,主要是打贏之後,短時間無法將這塊遼闊的天然牧場充分利用起來,除非魏國將最起碼幾萬戶的國民遷移至此。

可就算是這樣,魏國想要充分利用河套地區的資源,恐怕也得四五年的景。

更別說,居住在魏國地的魏人,有幾個願意遷移到河套地區呢?

因此,趙弘潤決定放慢節奏,先遷移一部分人到原中要塞,這些人多半會以囚犯、奴隸為主,朝廷可以用赦免其罪行、賜予其魏人份作為,讓這些人在這裏居住下來,慢慢地擴大魏國在這一帶的影響。

與此之外,趙弘潤也想過讓三川郡目前的「羯部落」,遷移至此,讓這支目前臣服於魏國的異族,在林中郡充當一個類似看門犬的角,畢竟河套地區雖然是林胡最為強盛,但在河套地區的西邊,在稱之為「河西走廊(其實就是後來的西涼)」的那邊,卻仍有許多強盛的遊牧民族,趙弘潤可不希剛剛趕走了林胡,卻又引來了新一波的敵人,因此,將羯部落以及其轄下的羯角騎兵,留在河套地區,這也不失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當然,這隻是暫定的考量。

“人口啊……”

在後軍的小帳,趙弘潤在凝視著擺在案幾上的行軍地圖半響後,惆悵地歎了口氣。

他越來越發現,人口資源是一項實在是太關鍵了,倘若他魏國也擁有像楚國那樣號稱幾千萬的平民人口,開發河套地區算得了什麽?隨隨便便遷個百萬人口到河套,不夠?再遷百萬,幾次下來,林中郡不久徹底納魏國版圖了麽?

Advertisement

憾的是,魏國在這方麵遠遠不如楚國,如今滿打滿算,魏國恐怕也隻有百餘萬戶,也就是近千萬的國民人口,雖然這個數字並不包括奴隸,但話說回來,以這個人口基數想要充分開發河套地區的沃土地,說實話確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打下地盤卻無力開發,趙弘潤忽然發現,他魏國如今也遇到了跟秦國相似的尷尬,好在魏國並不倚重「軍功爵製」,否則,似秦國那般為了滿足國民眾對戰爭的需求而一次次發戰爭,這可真了無謂的戰爭了。

“看樣子,接下來要鼓勵生育了……”

趙弘潤小聲的嘀咕,讓在帳的秦君與趙雀都微微有些臉紅。

“報!”

帳外,忽然響起了一名士卒的通報聲。

在經過趙弘潤的允許後,那名負責傳遞消息的斥候大步走,在用熱切的目看了幾眼趙弘潤後,叩地稟報道:“啟稟太子殿下,河西守司馬安將軍,已率軍向「銀川」進發!”

“我知道了。”

趙弘潤點了點頭,揮揮手示意那名斥候退下,隨即,他將目投向案幾上的那份行軍地圖。

從目前魏軍的部署況來說,趙弘潤坐鎮這座剛剛開始工的「林中要塞」,確切地說已屬於後方,因為朝廷那邊竭力反對他親自參與征戰。

原因就在於趙弘潤領兵作戰時,有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喜歡親臨戰場、觀察敵軍的虛實,尋找可以敵軍中可以利用的

雖然作為一名將帥而言,這是盡職的表現,但如今他作為魏國的東宮太子,這個舉卻足以將朝廷裏的那些大臣們嚇得半死,尤其經過前兩年那場「寧邑戰役」後,趙弘潤所在的本陣,可是險些就遭到韓將、北原十豪李睦的襲擊,若非當時魏秦聯軍的兵將們勇作戰,搞不好,趙弘潤就會被韓將李睦麾下的雁門騎兵俘虜。

Advertisement

因此,為防止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朝廷雖然允許趙弘潤這位太子殿下繼續呆在前線戰場,但是,以禮部尚書杜宥為首的朝臣們,卻早已三令五申地警告過諸路魏軍的將領們,決不能坐視趙弘潤這位東宮太子親臨戰場。

於是乎,似河西守司馬安、河東守魏忌、還有韶虎、龐煥等魏國將領,包括趙弘潤的兄弟燕侯趙疆與桓侯趙宣,沒一個人敢帶著趙弘潤這位東宮太子到前線玩耍,頂多就是將己方的行告知這位太子殿下,或者在戰後將戰報送上,讓這位殿下在後方解解饞。

而繼河西守司馬安送來發兵銀川的匯報之後,臨洮君魏忌與魏將龐煥,亦相繼有所行,前者率河東軍與商水軍向「臨河」進,而後者,則率領鎮反軍發兵九原,唯獨這次軍事行的主帥、上將軍韶虎,率領魏武軍鎮守「原中要塞」一帶。

而其餘似燕侯趙疆、桓侯趙宣,以及陵王趙燊、安平侯趙郯等人的軍隊,亦相繼進「林中郡」,使得整個「林中戰役」,呈現出多戰場戰爭的局麵。

尤其是為了奪取「林中郡」的荒野控製,魏方博西勒率領的羯角軍,與林胡方的遊牧騎兵,幾乎每日都會發生遭遇戰,但是因為魏軍那仿佛推土機般的平行推進戰略,羯角騎兵能夠得到魏軍強有力的支持,故而,林胡騎兵被羯角騎兵打地節節敗退,逐步失去對這片草原的掌控力。

兩日後,趙弘潤收到了河西守司馬安的戰報,後者匯報其麾下的河西軍(原碭山軍),已正式與銀川的林胡發戰爭——其實就是河西軍在發兵銀川的途中,遭到了銀川林胡的阻擊而已。

收到這個消息,趙弘潤按耐不住,準備趕到銀川觀這場戰爭。

Advertisement

但很可惜,由於「原中」駐紮著五萬魏武軍,以至於趙弘潤連他軍營都還沒出去,這件事就被魏武軍的主將韶虎得知了。

隻不過,兩人的份已今非昔比,當初在北疆戰役時期,韶虎是主帥,而趙弘潤則是韶虎的副將,可如今嘛,趙弘潤已貴為東宮太子,韶虎哪裏還管得了這位太子殿下。

更何況,趙弘潤還“策反”了禹王趙元佲的次子「趙嶽」,後者非但沒有攔著趙弘潤,反而在趙弘潤的蠱下,率領麾下曲部的五千名魏武軍,帶著趙弘潤前往銀川了。

在得知此事後,韶虎亦無可奈何,畢竟那兩位爺,一位是如今的東宮太子,一位是他們王爺的小公子,難道還真能派兵將他們抓回來不

思前想後,韶虎隻能派人知會目前在銀川的河西守司馬安,讓後者代為照看一二。

待趙弘潤與堂兄趙嶽率軍趕到銀川時,魏將司馬安率領的河西軍與鄢陵軍,正與當地的林胡開戰。

林中的林胡,從著打扮來看,與三川郡的羱、羯、羝等民族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隻不過,雙方的文化有著明顯不同。

比如說,三川郡的羱羯羝民族將「羊首人」的羱羊視為信仰,而胡人,則大多信仰狼,但也有幾支亦歸屬於林胡的部落,將「鹿」視為圖騰,就比如九原那一帶的林胡。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將熊、虎等猛視為圖騰的異族,雖然這些部落都被魏人統稱為「林胡」,但事實上,林胡隻是這些部落民族的統稱,其實這些部落的人對自己另有稱呼,比三川郡羱、羯、羝三族的構還要複雜。

而據趙弘潤這些日子的了解,林胡的主要構即是「胡」與「羺」,「胡」即是指胡人,在林胡這整個民族中相當於公民,有權利擁有牲畜與帳篷、人以及財富;而「羺」,則是指投奔胡人的古羱族遊牧民族的後裔,這些人,與三川郡的羱、羯兩族,都屬於是一個民族,皆屬於當年從遙遠的北方高原上南遷的古羱族後裔,隻不過,羱、羯兩族並沒有胡人雜居,他們再次南遷來到了如今的三川郡,而羺族,則是當年選擇與胡人雜居的古羱族後裔。

當然,這個所謂的「羺人」,隻是博西勒等三川羯族人對對方的蔑稱,雖然羯族人如今已淪為魏國的鷹犬,但在遊牧民族的生存地位鏈中,羯族人仍舊自視甚高,尤其是對他們蔑稱為「羺」的這些胡人與羱人混的後裔,這些人在羯族人眼中的地位,比羝(氐)族還要低。

畢竟,羝族的祖上雖然是胡人,但他們怎麽說也是接了羱族的文化,雖然羱羯兩族會到不爽,但還是可以忍將後者視為己民族的近支;而羺人,雖然是他們羱羯兩族一樣都是古羱人的後裔,可前者卻接了胡人的文化,因此,自然不會被羱羯兩族所接

就這一點來說,與中原民族的價值觀頗為相近。

總而言之,在河西守司馬安與銀川的林胡戰時,羯角騎兵亦給予了莫大的支持。

這些來自三川草原的騎士們,揮舞著骨製以及鐵質的彎刀,呼嘯著經過一片片森林,掃了銀川一個又一個的林胡部落。

到的林胡部落是柿子,這群羯角騎兵便仿佛化為窮凶極惡的狼群,殺那些林胡部落,屠、搶掠,論凶狠絕不亞於當初搶掠魏韓兩國的林胡;而若是到的林胡是茬,這些羯角騎兵便利用火矢、狼煙給出標記,以便於後方的魏將司馬安,率領魏軍銳將這座林胡部落推平。

記得在前往銀川的途中,趙弘潤與堂兄趙嶽,不止一次看到被羯角騎兵燒殺搶掠的林胡部落廢墟。

在趙嶽看來,論凶狠,羯族人跟林胡比起來簡直就是半斤八兩,兩者的區別僅在於,羯族人已臣服於魏國,算是已經馴服的狼,也算得上是友軍,而林胡嘛,則是未被馴服的狼,愚蠢地選擇了與魏國為敵。

不過,他還是晦地提醒趙弘潤,需要約束羯族騎兵在林中郡的屠殺,畢竟再怎麽說,如今這些羯族騎兵也是打著他們魏國的旗號,若屠殺過多的異族,雖然不至於會在中原造多大的惡劣影響,但並不利於魏國日後掌控河套地區。

趙弘潤深以為然,便派人給羯族人的騎兵——「羯角軍」,給這支騎兵的首領博西勒送了一封手書,也沒說別的,隻是在信中告訴博西勒,他有意讓羯族部落搬遷到河套地區,替魏國守衛這片天然牧場。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