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魏宮廷 第12章:風起宋郡【二合一】

《大魏宮廷》 第12章:風起宋郡【二合一】

『PS:謝“這個夏天上王者丶”、“劃落的星辰”兩位書友的萬幣打賞,目前加更【0/21】。』

————以下正文————

在向昌邑縣的名門族「昌氏一族」傳達了朝廷對於「宋郡自治」的條件後,崔詠、張啟功、高括三人,便從昌邑返回了乘氏。

一日之後,浚水軍、皋軍、汾陘軍這三支軍隊,同時抵達乘氏,且立刻接管了在乘氏縣的城防。

在部署完畢之後,作為浚水軍、皋軍、汾陘軍這三支軍隊的新任主將,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便前往城的縣衙,拜見了崔詠、張啟功、高括這三位此番的使節。

這次針對宋郡的行,諸人分工明確:崔詠作為朝廷特派的主使,主要負責外方麵的事務,而張啟功則負責設法離間宋郡與北亳軍的牢固關係,至於宗衛高括,則統率一批青眾與黑眾,負責輔助張啟功展開針對北亳軍的種種算計。

至於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位手握兵權的將軍,則負責在必要時,對北亳軍甚至是宋郡,展開軍事打擊。

在正因為這樣,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在率軍抵達乘氏時,便第一時間求見崔詠、張啟功、高括三人,詢問「涉」的進展。

乘氏的縣令做「餘溫」,曾經乃是慶王黨提拔的縣令,有自知之明的他,妥當安排到了崔詠、張啟功、高括三人的住所,並且在李岌、周奎、蔡擒虎來到縣衙時,很識趣地退避了。

隨後,在縣衙的一間班房,崔詠、張啟功、高括三人準備了一些酒菜,權當為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位將軍接風。

在喝酒閑聊之際,諸人當中最年長的李岌,便問起了與宋郡涉的進展。

Advertisement

而當他問到這個問題時,周奎與蔡擒虎亦默契地放下了筷子,不得不說,這三位新上任的將軍,對於與北亳軍的戰爭頗為熱忱——他們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讓那些不相信他們才能的人閉

尤其是蔡擒虎,此人在朝廷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莽夫」的形象,以至於當太子趙弘任命蔡擒虎擔任皋軍的主將時,兵部有不員暗地裏抱持著輕視見。

見此,崔詠便將他們初次與昌歑涉的過程告訴了李岌等三位將軍。

不過由於是初次涉,目前崔詠與張啟功都吃不準,宋郡是否會接朝廷給出的條件。

期間,蔡擒虎咧著說道:“不接才好……老子早瞧這幫宋人不順眼了。”

不可否認,別看宋郡人對魏人的印象不好,事實上,魏人對宋郡人的印象也很差,尤其是那些背地裏支持北亳軍的宋人。

聽聞此言,崔詠的眼皮子跳了跳,咳嗽一聲連忙說道:“能不打,當然還是不打的好。……這也是東宮的意思。”

一聽說是太子趙潤的意思,蔡擒虎嘿嘿一笑,也就不再多說什麽了。

可在旁,張啟功卻淡淡說道:“隻怕宋郡不會乖乖就範……”說罷,他轉頭看向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囑咐道:“總而言之,三位將軍還是要做好隨時與北亳軍戰的準備。”

聽了這話,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對視一眼,臉上皆出一種躍躍試的興

原因在於,此番他們出征,太子趙潤下令給他們配置了不厲害的戰爭兵,比如說可攻防兩用的重型連弩——除了鄢陵軍與商水軍外,魏國國的軍隊,還是首次在出征時配備這等殺傷力極大的戰爭兵

甚至於,一旦發戰爭,他們三人還能隨時向後方的冶造局,討要最新式的戰爭兵,比如冶造局而不宣的弩炮。

Advertisement

除鄢陵軍與商水軍外,魏國其餘軍隊何時過如此待遇?

就好像是得到了新奇玩的孩那樣,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十分一場戰爭來炫耀一下軍中那些可怕的戰爭兵——主要是想借機耍耍。

在乘氏又住了一日後,留下崔詠繼續呆在城,張啟功與高括則又向西回到了定陶。

因為此時,大將羿孤、趙豹二人,已率領一萬魏武軍駐了這座城市,並在城了朝廷的布告,即那則「遷民令」的布告。

張啟功與高括作為這次宋郡戰略實際上的籌劃者,需要前往定陶了解況。

所謂的「遷民令」,說白了即是「化宋為魏」,讓宋郡民眾放棄自己的宋民份,投奔魏國,真正為魏國子民的詔令。

這則詔令並非強製,是否聽從全看宋郡民眾自己的意思,但從魏國朝廷首次發布這樣的詔令,不難看出,這次魏國對宋郡絕非是小打小鬧。

也正因為這樣,定陶縣目前的氛圍十分凝重,城那些宋地的巨商、名門族,都在徘徊猶豫,到底是改頭換麵融魏人,還是繼續守著「宋人」這個份——要知道,在這道詔令下達之後,宋人就徹底淪為了魏國二等國民。

三月初五的傍晚,張啟功與高括回到了定陶,求見了定陶縣目前駐軍大將羿孤、趙豹二人,向這兩位將軍詢問城的反應。

不出張啟功的意料,定陶縣的宋人反應頗為激烈,不當地的名門族,雖然不敢公然對朝廷的詔令發表反對,但私底下卻紛紛表示:對朝廷的這則詔令十分失

除此之外,還有一名做「陶洪」的巨商,聯合了一幫宋地的商賈,呼籲「魏國與宋地實不該如此」,幾次想求見羿孤與趙豹,煩得這兩位上將軍索閉門謝客,不接見任何宋人。

Advertisement

羿孤與趙豹也覺頗為無語:詔令,那是垂拱殿下達的,有本事你到垂拱殿去抗議啊,跟我們說什麽?我倆不過是按令行事而已。

“……陶洪?”

在聽罷羿孤的抱怨後,高括著下說道:“我記得這個人,當初太子殿下初設「雒市」時,此人是第一批往返雒城行商的商人,幾年下來,積蓄了不財富。……此人在定陶很有威信麽?”

趙豹嘿嘿笑道:“有沒有威信我倒不知,不過這家夥很有錢,城的主街,有半條街的買賣都是此人的,故而人稱「陶半街」,手底下胡人、人奴隸就有幾百人,很了不得。”

張啟功聞言皺了皺眉,要知道胡人、人奴隸,隻要給其一副武甲胄,那可是能當士卒用的,論悍勇,恐怕魏國的士卒都不見得是對手。

“這個人……對朝廷是何態度?”

張啟功的眼眸中閃過一狠之

在他看來,倘若那個陶洪膽敢公然抵製朝廷的詔令,那麽,他並不排斥用一些不可告人的手段讓這個人消失。

由於對殺意頗為敏,羿孤、趙豹頓時就捕捉到了張啟功那狠的模樣,在心中暗暗嘀咕了一句後,就事論事說道:“這個陶洪,算是「中間派」,相比之下,定陶另有幾個頑固的家族,這幾日一直在私底下詆毀朝廷,仿佛是挑起城民眾對朝廷的不滿。”

說到這裏,趙豹攤了攤手,說道:“因為抓不到證據,我跟老羿不好抓人。”

“證據?”

張啟功聞言輕笑一聲,與高括互換了一個眼神,後者微笑著說道:“兩位將軍,能否將那幾個人的住告知卑職?”

羿孤、趙豹當然明白高括準備做什麽,很爽快地便將那幾人的名字、住說了出來。

Advertisement

沒過兩日,那幾個暗中詆毀朝廷的當地家族,不慎宅邸起火,有好幾人不幸死於火災,而僥幸活下來的人,則立刻來到縣衙登記,以舍棄宋人份作為代價,得到了魏國子民的份。

幾日之後,定陶縣那些對朝廷詔令不滿的聲音,逐漸消失,這讓「中間派」的當地巨商陶洪,亦覺到了危機,不敢再說什麽。

不過說實話,定陶縣從十幾年前起,就是宋郡境為數不多朝廷直轄的稅收重城,因此,城的宋民早就適應了被魏人朝廷統治,因此對於那則「遷民令」的反應,其實還算能夠接,隻要除掉其中一些頑固者,這個縣城其實還是不難管製的。

相比之下,像昌邑、任城這種宋郡中部、東部城縣,相信對「遷民令」的反應就要激烈地多了。

當然,因為「遷民令」是朝廷針對宋郡、針對北亳軍計策中雙管齊下的另外一招棋,張啟功對於這件事的進展倒也不是很心急。

然而在心底,他多還是覺有點憾,畢竟太子趙潤最終並沒有采用他那招「以傾銷摧毀宋地經濟」的策略,否則,何須讓崔詠去接昌歑等宋郡的貴族?隻有宋人低聲下氣向朝廷乞求寬恕的份!

『……罷了,事到如今,還是想想如何漂亮理好宋郡這邊的事吧。』

張啟功暗自吐了口氣,忽然想到了臨行前那位太子殿下對他的承諾,隨即心中就不由地變得火熱起來。

又過了兩日,張啟功與高括得到消息,稱大將龐煥,已率領鎮反軍路經襄邑,不久即可抵達寧陵。

得知此事後,張啟功對高括說道:“宗衛大人,南梁侯麾下的鎮反軍,即將對睢的桓虎用兵,我等亦要抓時間了。”

高括點點頭,深以為然。

朝廷此次針對宋郡的部署,太子趙潤采取了介子鴟所建議的「剿鎮三者並舉」的策略,分別對應桓虎、北亳軍、宋郡三方。

大盜桓虎麾下的睢軍,不備北亳軍那種隨時都能混藏在宋民的能力,因此,即便睢軍的實力不弱,但朝廷仍然有足夠的自信能夠將其剿滅。

而在大將龐煥——實際上是南梁侯趙元佐親自督戰——圍剿桓虎的期間,由浚水軍、皋軍、汾陘軍這三支軍隊鎮北亳軍,給後者製造力,讓後者難以援護桓虎。

至於「」,則對應的是宋郡的貴族臣民,盡可能地將其拉攏到魏國這邊,畢竟朝廷也不希將宋郡的民眾全部推到對立方,故而丟出「允許宋郡自治」這個餌,想盡可能地穩住宋郡,並借此設法離間宋郡人與北亳軍的關係。

而與此同時,北亳軍的首領宋雲,也已馬不停蹄地來到了昌邑縣,在北亳軍渠將陳汜的陪同下,拜訪了昌氏一族的家主昌歑。

在進府後,昌歑的長子昌滿將宋雲、陳汜二人領到了府室。

“昌公。”

,宋雲見到了昌歑這位一直以來暗中支持著他北亳軍的宋地大貴族。

“宋將軍。”

昌歑笑嗬嗬地還禮,隨即招呼著宋雲席就坐,帶著幾許歉意說道:“勞煩宋將軍連日趕來,老夫實在過意不去。”

“昌公言重了。”宋雲擺了擺手,隨即正說道:“昌公,事態急,宋某就不多做客套了……那名魏使,到底是什麽意思?”

於是,昌歑便將前幾日與魏使崔詠見麵的過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宋雲。

宋雲聽完後默然不語。

魏國朝廷允許宋郡自治,按理來說宋雲應該到高興才對,但說實話,此刻宋雲毫不覺歡喜,因為他知道,這其中藏著一個莫大的陷阱。

想了想,宋雲問昌歑道:“昌公,依您看來,魏人朝廷這次有幾分誠意?”

昌歑回憶著魏使崔詠當日的話,沉聲說道:“應該有**分誠意。”

聽聞此言,宋雲思忖了一下,堅定說道:“倘若魏人朝廷信守承諾,北亳軍可以做出犧牲,包括我宋雲。”

“宋帥?!”陳汜吃驚地說道。

深深看了一眼目堅定的宋雲,昌歑讚許地點點頭,隨即歎了口氣,說道:“宋將軍的忠義,老夫欽佩。……隻是老夫覺得,縱使義軍做出了犧牲,恐怕也無濟於事。”說著,他捋了捋胡須,沉聲說道:“如今中原都在傳聞,齊國自齊王僖故之後,由此一蹶不振,逐漸失去霸主地位,反觀魏國,近十年來,魏國的實力突飛猛進,尤其是前幾年以一敵五挫敗韓、楚、秦等國的圍攻,如今的中原,幾乎無人能阻止魏國的步伐。……已然如此強盛的魏國,豈會容忍治下有一塊不服管教的土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