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魏宮廷 第8章:按部就班【二合一】

《大魏宮廷》 第8章:按部就班【二合一】

『PS:好吧,我是忘了有個功能做“自訂閱”,在這裏向那些正版書友道個歉啦。話說回來,上個月的月票排名最後我是第幾來著?玩笑玩笑,這個月會有加更活的。另外,鑒於這幾天雙倍月票,希書友們將手頭的月票投給我。至於國慶休息?別擔心,悉我的書友都知道,雖然我很額外加更,但也稱得上是全年無休的良心寫手,哪怕是生病請假隨後都會補上的,看在這份上,趕投上月票吧~』

————以下正文————

『張啟功……』

次日,在垂拱殿,當朝的諸位大臣看到張啟功時,神不覺變得有些怪異。

就連這幾日因為某項政策的爭論而僵持不下的原中書左丞虞子啟與原戶部尚書李粱,在看到張啟功的時候,也默契地停止了爭論,與其他幾位同僚一樣,一邊批閱著奏章,一邊暗自打量著張啟功。

也難怪,別看張啟功是個手無縛之力的書生,但了解此人的都知道,這家夥狠,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在最近一年餘來舊太子趙譽推行的許多策令,幾乎每一條都有這個張啟功的影子。

比如架空李鉦,整合兵衛、衛、郎衛,合編浚水軍、皋軍、汾陘軍,甚至於將百裏跋、徐殷、朱亥等大將軍踢出軍方與廟堂等等,總而言之,張啟功這個人,無論是在廟堂還是在軍方,名聲以及人際關係都非常差,差到哪怕知道他被李鉦下令關押,也沒有人願意為他求

而這樣一頭孤狼、這樣一名酷吏,今日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垂拱殿,這讓藺玉、虞子啟、馮玉、徐貫、李粱等大臣不免暗中多看了幾眼——這幾人,都曾因為張啟功的關係,被舊太子趙譽罷免職,要不是太子趙潤上位,他們決然難以回到朝廷。

Advertisement

也正因為這樣,哪怕清楚看到張啟功此刻就站在殿,藺玉、虞子啟、馮玉、徐貫、李粱幾人也假裝沒看到,別說殿的小太監給張啟功搬一張凳子,他們甚至連與張啟功搭話打招呼的意思都沒有。

最終,還是介子鴟覺得,似這般冷淡對待這位日後的同僚不合適,於是上前與張啟功寒暄了幾句:“張先生是在等候太子殿下麽?”

論年紀,張啟功比介子鴟年長幾歲,但考慮到介子鴟乃是太子趙潤邊的首席幕僚,故而張啟功也給予介子鴟足夠的尊重:“是的,介子大人,太子殿下委用在下,故而在下來此等候差遣。”

當然,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既然張啟功已決定轉投太子趙潤,那麽,他也不介意競爭一下「核心班底」的位置,別看藺玉、虞子啟等人瞧不起他,事實上他也瞧不起這些弱的大臣,雙方保持默契井水不犯河水即可。至於眼前這個介子鴟嘛,張啟功倒是沒想過去取代後者,一來是介子鴟的才華毫不遜於他,且在太子趙潤心中的地位又遠遠超過他,得罪此人孰為不智,二來嘛,就算是將介子鴟比下去了,還有溫崎,還有此時尚在河東郡擔任汾令的寇準,意義不大。

總而言之,在還沒有融到太子趙潤的班底前,張啟功覺得自己還是收斂一點為好,別像當初在舊太子趙譽邊時的那樣鋒芒畢,以至於就算是在雍王黨這邊,亦有許多人看他不順眼。

聽了張啟功的話,介子鴟微微點了點頭,由於兩人關係並不親近,因此這會兒後者也不知該說些什麽,打了個哈哈隨口扯了幾句,介子鴟便吩咐在殿伺候的一名小太監為張啟功搬來了一把凳子。

Advertisement

禮數他是盡足了,至於張啟功坐不坐,接不接,那就是後者自己的事了。

不過張啟功在猶豫了一下後,倒也沒有無視介子鴟的善意,搬著那把小凳子在殿口坐了下來。

這一等,足足等了有將近一個時辰,等得張啟功頗有些迷與茫然:為太子,不應該在辰時正刻趕到垂拱殿理政務麽?這會兒都過了辰時二刻了,那位太子殿下人呢?

就在張啟功暗自嘀咕的時候,終於見到太子趙潤打著哈欠,姍姍來遲。

『哎……』

一時間,垂拱殿諸位朝大臣,頗有默契地暗自歎了口氣。

為何,因為自太子趙潤監國執政以來,隻有前三天是踩著點準時到垂拱殿,然後嘛,就是一日比一日遲,比如今日,居然遲到了多半個時辰,這簡直是……哎!

“太子殿下,因何誤時?”

作為宮廷禮之首,禮部尚書杜宥認為自己有必要規勸這位太子殿下,遂板著臉問道。

太子趙潤似乎早有預料,咳嗽一聲說道:“是這樣的,來時,我瞧見一隻正在破繭的飛蝶,被其不懈的掙紮與努力所震驚,心中嗟歎,我大魏眼下,不正是向此一樣,即將破繭重生麽?心中激,故而誤了時,還請杜宥大人見諒。”

『眼下仍隻是兩月末,你告訴我你看到了破繭之蝶?』

“……”禮部尚書杜宥聞言搐了幾下,心中又好氣又好笑,忍不住問道:“當真?”

聽聞此言,太子趙潤眼睛一睜,憤然說道:“杜宥大人竟信不過本王麽?既然諸位不信,本王現在就去將那隻蝶捕回來……”

話音未落,就聽藺玉連忙說道:“太子殿下,我信了,我信了。”

隨即,虞子啟與馮玉二人,亦紛紛附和:“既然殿下說看到了,那想必確有「二月化蝶」的蟲豸。”

Advertisement

開什麽玩笑,這會兒要是放走了這位太子殿下,天曉得這位殿下啥時候回來?

這不,就連李粱亦頻頻給杜宥使著眼

『忍耐、忍耐……』

深深吸了口氣,杜宥悶悶地坐回了位置。

看著詭異的一幕,縱使是張啟功,亦忍不住嗤笑了一聲。

“唔?”

聽到笑聲,趙弘潤轉頭一瞧,就看到張啟功正立在一旁。

見此,張啟功連忙拱手行禮道:“張啟功,拜見太子殿下。”

“這麽早就來了?”趙弘潤微微有些驚訝。

張啟功拱了拱手,正說道:“承蒙太子殿下委用,在下不敢輕怠。”

“雍王府那邊……知會過了麽?”趙弘潤問道。

“回稟太子殿下,在下已親自向雍王妃敘說此事。”在說這番話的時候,張啟功眼中閃過一黯然。

因為在他向雍王妃崔氏敘說此事的時候,崔氏倒沒有怪他另投明主,但是那種仿佛看待喪門星的眼神,卻讓張啟功到很是失落。

包括以宗衛長周悅為首的雍王趙譽的宗衛們,以及雍王府的家仆們,這些人仿佛恨不得張啟功盡快滾蛋。

可能是在這些人眼裏,雍王趙譽之所以會落到那般下場,全怪他張啟功。

對此,張啟功著實到冤枉。

可能是看出張啟功的表有些怪異,趙弘潤也就沒有追問,岔開話題笑著說道:“本王對你另有安排,不過既然你已經來了,不如索也幫著做點事。”說罷,他吩咐後的小太監高力道:“高力,人再搬一張案幾,備上筆墨紙硯。”

聽聞此言,張啟功與殿的諸大臣都有些意外。

當然,意外歸意外,對於這件事,藺玉、李粱等人倒也不是不能接——畢竟他們厭惡的隻是張啟功的人品與功利心,對於此人的才華,他們還是極為認可的。

Advertisement

更何況張啟功當初在取代他們後,也把政務理地不錯,至挑不出什麽大病來。

隻是看著張啟功那欣然雀躍的樣子,他們還是忍不住在心中埋汰了一句:你高興什麽?隻不過是被太子殿下抓了壯丁罷了。

片刻後,垂拱殿逐漸安靜下來,唯有偶爾能聽到幾聲輕微的議論。

眼瞅著堆積在殿中央的奏章越來越,趙弘潤心中暗暗竊喜:在他下詔增加了朝廷六部的權限後,送到垂拱殿的奏章,逐漸是越來越

假以時日,這班員,終於能夠做些真正符合他們決策者的事來,比如說改革現有製度、製定魏國發展戰略等等,而不是事必躬親般批閱明明六部尚書就能解決的奏章。

當然,等到那時候嘛,他這位太子殿下,也能逐漸擺繁重的政務,去做他想做的事。

不知過了多久,殿外有一名衛軍士卒前來稟報:“太子殿下,百裏跋、徐殷、朱亥三位將軍求見,說是太子殿下您派人召他們前來。”

“對。”趙弘潤點點頭說道:“請他們到偏殿等候,我隨後就過去。”

“是!”

待等那名衛軍士卒離開之後,趙弘潤與殿諸人打了聲招呼。

雖然有心懷疑這位太子殿下借故擺繁重的奏章,但這回,似杜宥、李粱、藺玉等人,倒也不敢阻攔,畢竟他們也猜得到,既然涉及到百裏跋、徐殷、朱亥三人,那麽肯定是事關浚水軍、汾陘軍、皋軍這三支軍隊的事。

他們隻是在心底祈禱,希這位太子殿下在解決了這件事後,能盡快回到垂拱殿繼續理政務,而不是借機懶。

片刻之後,趙弘潤在垂拱殿的偏殿,接見了百裏跋、徐殷、朱亥三位大將軍。

召見這三位大將軍,趙弘潤主要是為了兩件事。

首先,即是重新規劃浚水軍、皋軍、汾陘軍這三支軍隊。

雖然趙弘潤可以理解舊太子趙譽當初將這三支軍隊整合編衛軍的原因,但他並不認同這種做法。

原因就在於這樣做簡直就是白白浪費銳軍隊的戰鬥力。

要知道,皋軍與汾陘軍都屬於「邊軍」——皋軍最初是用來防三川戎的軍隊,正因為這支軍隊鎮守在皋關,因此,當初凶蠻的羯族人在無法突破皋關的況下,隻能轉道伊山,以至於禍害「翟」一帶;而汾陘軍,則是用來防楚西、黔的軍隊,是魏國抵抗楚西軍隊進犯的重要要塞軍隊,單從暘城君熊拓攻打汾陘塞十年都沒能攻克這座要塞,就足以證明這支軍隊的戰鬥力。

至於浚水軍,其實它並非是一支純粹的京畿衛戎軍隊,這支軍隊最初的創立目的,是為了更快地從中央支援地方縣,可以理解為,在當初軍隊數量並不多的魏國,這支軍隊承擔著「救火」的任務。

正因為這樣,浚水軍一直以來都是「駐軍六營」之首,而且士卒的裝備,也始終保持著魏國頂尖的水準。

然而這樣三支銳的軍隊,舊太子趙譽卻將其並衛軍,純粹為兵衛、衛這種主要負責維持治安的軍隊,這在趙弘潤看來,實在是太可惜了。

所謂好剛要用在刀刃上,最銳的軍隊,當然得部署在國家最需要彰顯武力的地方,比如說宋郡,再比如說河套地區。

其次,即是百裏跋、徐殷、朱亥這三位大將軍本

平心而論,在魏國如今的將領層中,刨除趙弘潤本人以及南梁侯趙元佐與禹王趙元佲外,趙弘潤最看好的將領,即是司馬安、魏忌、韶虎、薑鄙、龐煥、羿孤等幾人——之所以注意到羿孤,那是因為羿孤曾在「魏楚雍丘之戰」期間,以數兵力擾地楚壽陵君景舍煩不勝煩。

這些位將軍,在趙弘潤看來,屬於上將之才,統領十萬軍隊總攝「郡級戰爭(局部戰爭)」完全沒有問題。

若是其中幾人聯手的話,相信小規模的國戰也能勝任。

而次一層次的將領,魏國有燕侯趙疆、龍季、李岌、曹玠、蔡擒虎、白方鳴、聞續等等,還包括趙弘潤麾下直係將領中的屈塍、晏墨、翟璜、孫叔軻等人,這個層次的將領,讓他們單獨指揮「縣級戰爭」是沒有問題的——說白了就是偏師主將的檔次。

而原駐軍六營大將軍當中的百裏跋、徐殷、朱亥三人,就介乎於這兩個層次之間,雖然他們的才能並不足以取得郡級戰爭的勝利,但是多年來統領兵馬的經驗,使得他們也足以勉強勝任——至駐守一塊區域是毫沒有問題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