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魏宮廷 第4章:裁決叛亂【二合一】

《大魏宮廷》 第4章:裁決叛亂【二合一】

『PS:至今還是曆史類月票第二,看來下個月的加更活逃不掉了……好吧,是我低估了諸位書友。』

————以下正文————

“嘻嘻——”

隨著一陣銀鈴般的笑聲,兩名頗為年輕的宮,相互推攘、嬉戲著出來。

忽然,其中一名宮抓住了伴的手,低聲音說道:“別鬧了,有人。”

“有人?”

另外一名宮亦當即收起了打鬧與嬉戲,有些不安地四下張,果然瞧見在遠池邊,有一位年紀比他們大上幾歲的貴人,正用雙手枕頭,躺在池邊一塊巨石上。

依稀可見,這位貴人頭戴墨玉玉冠,穿著墨且用金線繡有蟒龍的服飾,盡管不曾看到模樣,卻也知道這位貴人貴不可言。

『……是太子。』

『……是那位肅王殿下。』

兩名宮立刻變得規規矩矩,打量那位太子殿下,麵帶春、目中微瀾。

憾的是,那位姿勢不雅躺在巨石上的太子殿下,仿佛不知們從旁經過,瞧也沒有瞧們一眼,這讓到很是失

懷著「或有可能被這位太子殿下看上」的小心思,二心中倒是想鼓起勇氣,上前與那位殿下太子搭個話,隻可惜,在那塊巨石旁,兩名看服飾像是侍監的太監,惡狠狠地瞪著們。

最終,們還是被嚇走了。

“太沒規矩了!”

目視著那兩名小宮離開,太監高力這才放鬆了繃的麵容,小聲地嘀咕了一句。

雖然他年紀並不算大,甚至還要比趙弘潤小一兩歲,但因為從小就跟著大太監憲,因此,他對宮某些事亦是清清楚楚。

,方才那兩名小宮的心思他是猜得一清二楚——被送的宮,有幾人不是抱著攀龍附的心思呢?

Advertisement

在暗自咒罵了幾句那兩名不懂規矩的小宮後,高力回頭瞧了一眼依舊枕著雙手躺在巨石上的那位太子殿下,幾次言又止。

因為眼下,隻是臨近二月底的初春,雖然天氣已徐徐轉暖,但似這位太子這般,躺在冰冷的巨石上,那也是很容易沾染寒氣的。

但是回想起方才這位太子殿下那句「我在這裏呆會、莫打攪我」的叮囑,高力此刻也不敢開口。

畢竟高力已逐漸了解,這位太子殿下雖然乍一看好似是蠻好說話的樣子,但實際上,這位太子殿下卻是一個相當我行我素的人。

不過話說回來,基於這位太子殿下已躺在這塊巨石上看了好一會的天空,高力亦是到有些驚疑,因為他猜到,這位此刻沉著臉一言不發的太子殿下,似乎正在思索著什麽重大的問題。

高力還真猜中了,此時此刻的趙弘潤,確實正在思考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即對以慶王趙信為首的‘叛之臣’的置——既然他這位新太子上位了,那麽,這件事就不能再拖了。

在魏國,朝廷的律法是無法治罪於姬趙氏子弟的,但宗府的宗法可以。

祖法明確規定,但凡姬趙氏子孫涉及謀國叛,不赦。

所謂王敗寇,倘若慶王趙弘信像他們父皇魏天子趙元偲當年那樣,功奪權上位,那當然是屁事沒有,但很可惜,慶王趙弘信失敗了,既然失敗,那就要到嚴厲的置。

按照祖法,慶王趙弘信這次重則死,最輕,那也是「削爵」、「圈」的命運。

「削爵」,顧名思義即是剝奪「慶王」的王位,使其從王族變平民,這個罰還包括「剝奪皇子份」、「在宗譜中抹去名字」、「沒收封邑、皇俸」等一連串的懲罰,甚至於到最嚴厲的地步,連「姬趙」這個姓氏都要剝奪——從此以後,趙弘信這一支,將無法再自稱姬趙氏子弟。

Advertisement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比死更苛刻。

而圈,則又一項比死還要殘酷的刑法,通俗地說,就是人犯在指定的一個小區域生活,這個小區域,寬則是一座府邸,但倘若嚴格,恐怕就隻有一間屋子——讓一個人,一輩子就呆在一間屋子裏不允許外出,且一天十二個時辰到關押士卒的監視,時時刻刻都生活在監視人員的眼皮底下,這是何等殘酷的刑法!

或許慶王弘信會覺得:與其如此,還不如死了痛快。

『……橫豎趙五都隻有死路一條麽。』

躺在巨石上,趙弘潤不皺了皺眉頭。

別看他當初與趙弘信關係不好,但彼此好歹也是兄弟,如果可以的話,趙弘潤也想留他一條命,而不是以「叛謀逆」的罪名將趙弘信死。

更關鍵的一點是,若是將慶王弘信這個「主犯」死了,就好比說製定了置這件事的標準,其餘的從犯,就得從「死」這一項懲罰往下推。

而問題就在於,這次叛事件,趙弘潤的四哥燕王趙弘疆,以及他的至親弟弟桓王趙弘宣,皆牽扯其中——無論這兩位兄弟是出於什麽目的才協助慶王弘信攻打大梁,從本質上來說,他們二人也算是參與了叛

死慶王弘信,那麽,燕王弘疆與桓王弘宣,就得遭次一等的懲,也就是圈,以此類推。

想到慶王弘信這個可憐蟲這次亦是被人利用,其實趙弘潤也想過將板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給個「圈若幹年」的懲也就算了。

其實關鍵,主要還是在於如何定義這次叛——倘若將慶王弘信的行為定義為叛,那麽,這個趙五必死無疑;但倘若作為太子的趙弘潤將慶王弘信的行為定義為「被人挑唆」,以及「與舊太子弘譽的私怨」,那麽,慶王弘信就能僥幸逃過一劫,最多就是圈個十年、二十年什麽的。

Advertisement

再不濟圈終生,隻要人還活著,就有機會減免時限。

打個比方說,待等日後趙弘潤以太子的份登基為王,到時候大赦天下,趙弘信就可以減免個若幹年;再比如皇孫趙衛冊立為太子,甚至是繼位,趙弘信還有機會得到減刑。

畢竟宗法的本質,並不是在於將姬趙氏的子孫活生生死,而是在於約束宗族子弟、維護王權統治,說難聽點就是殺儆猴而已,隻要趙弘信誠懇認錯,十幾年以後,宗府還是會網開一麵的。

隻是這樣一來,「舊太子趙譽之死」,這口黑鍋就沒人背了。

“呼……”

長長吐了口氣,趙弘潤覺很是頭疼。

覺自己好似是進了一個惡循環:因為舊太子趙譽死於這場,因此,慶王弘信必須以叛的罪名死,但死了後者,燕王趙疆與桓王趙宣也得以從犯的罪名到次一等的懲罰;而反過來說,倘若趙弘潤想要保住燕王趙疆與桓王趙宣,那麽,慶王弘信的行為必定不能定義為「叛」,那就隻能犧牲舊太子趙譽,給後者一個「反兄弟」的罪名。

可太子趙譽都已經死了,再給他添上一個汙名,哪怕不從「死者為大」的角度來說,趙弘潤也不能這麽做。

否則勢必嚴重得罪了王皇後——縱使舊太子趙譽生前不肯認為母親,但兩者怎麽說也是親生母子,王皇後會允許趙弘潤‘汙蔑’已死去的兒子?

想了足足一個時辰,趙弘潤翻從巨石上跳了下來,徑直前往甘殿。

大概一炷香工夫後,魏天子便從拱衛司左指揮使燕順的口中,聽說了「太子求見」的通稟。

“那劣子此時來見朕,這倒新鮮……”

與大太監憲玩笑般說了一句,魏天子示意燕順將趙弘潤請殿

Advertisement

當看到趙弘潤的時候,魏天子起初想與這個兒子開開玩笑,但看到後者麵沉似水、好似有什麽心事,他皺皺眉,遂收起了玩笑之心。

“父皇,請令左右退避。”趙弘潤也沒跟魏天子客套,開門見山地說道。

聽聞此言,大太監憲便知這位太子殿下此番前來多半是因為什麽要的事,不用魏天子示意,便令燕順、信以及他後的兩名小太監都退下去了。

而此時,趙弘潤這才將心事:“兒臣此來,是為趙五叛一事……”

“哦。”魏天子了然地點點頭,他當然也想得到這件事的利害關係。

無論如何,舊太子弘譽與慶王趙弘信之間,肯定要犧牲一個為這件事負責,但無論犧牲哪邊,麻煩都不小。

不過,魏天子注意到了趙弘潤的目,見後者目並不迷茫,他遂饒有興致地說道:“看來你並非是來請教朕,而是自己已有了主意……說來聽聽。”

聽聞此言,趙弘潤拱手說道:“兒臣以為,此次,錯不在已故的雍王,亦不在趙五,而在於蕭氏餘孽從中挑唆……”

魏天子聞言眼睛微微一亮:把全部的過錯推到蕭氏餘孽上,這倒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隻不過……』

看了幾眼趙弘潤,魏天子眼眸中閃過幾顧慮。

原因很簡單,倘若要蕭氏餘孽來背負此番魏國的責任,那麽,朝廷勢必得解釋一下,為何這個「蕭氏餘孽」擁有如此強大的能力,竟能挑唆舊太子趙譽與慶王趙信的爭——難道隨隨便便什麽阿貓阿狗,就能令兩位皇子戰?這本不足以取信於天下人。

而在解釋「蕭氏餘孽」的同時,朝廷難免就要提到蕭氏餘孽的首領「蕭鸞」——單單一個名字就能解釋蕭氏餘孽為何擁有這麽大的能量麽?

遠遠不夠,所以,朝廷還必須解釋「蕭鸞」的出,即「南燕侯蕭博遠之子」。

「南燕」,這可是一個很容易就會讓魏人聯想到某些事的名詞,比如洪德二年,南燕侯蕭博遠“莫名其妙”謀反叛,而後魏將司馬安率軍屠南燕軍的那場變故。

這可是魏天子這些年來好不容易下去、不願意再為人所提起的忌諱。

在足足思忖了好一會後,魏天子長吐一口氣,徐徐說道:“弘潤,你已是監國太子了,不必事事都與朕商量……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

聽聞此言,大太監言又止。

見父皇臉上表有些落寞,趙弘潤聳聳肩,一臉無所謂地說道:“父皇,兒臣可不是跟你商量,隻是知會你一聲……既然知會過了,兒臣就告辭了。”

『這個混賬!』

聽聞此言,魏天子恨地牙,心中那點落寞,頓時被無可奈何的鬱悶所取代。

不過出乎魏天子意料的是,在離開殿的時候,趙弘潤忽然停下了腳步,回顧他父皇說道:“事實上,父皇曾經那些惡事,兒臣知道的並不,但這並不影響在兒臣心中,父皇仍是一位……明君!”

說罷,趙弘潤轉離開了甘殿。

“……”頗有些目瞪口呆地看著趙弘潤最後停留的地方,半響後,魏天子一臉驚異回頭問大太監憲道:“憲,那劣子方才說什麽?”

大太監憲布滿褶皺的臉上堆滿了笑容:“太子殿下說,陛下在他心中是一位明君!”

“哈、嗬嗬嗬……”

魏天子哭笑不得地搖了搖頭,隨即輕哼一聲,淡然說道:“哼!朕在位二十餘年,勤勤勉勉,當然是明君,還用得著那劣子來評價?”

瞅著眼前這位陛下臉上那濃濃的喜悅,大太監憲會心一笑,很識趣地沒有多說什麽。

片刻之後,趙弘潤返回了垂拱殿。

因為得到了父皇的首肯,趙弘潤的心也是好了不

此時,藺玉、虞子啟、馮玉、徐貫、李粱、杜宥、介子鴟、溫崎等幾人正坐在垂拱殿的殿,代替趙弘潤批閱著奏章——雖然趙弘潤已下詔增強了朝廷六部的職能,但短時間,朝廷恐怕還無法適應這種新製度,因此,這些垂拱殿員目前的任務,就是代替趙弘潤批閱這些奏章。若是其中有什麽要的事,再請示趙弘潤這位太子殿下。

至於日後,待朝廷六部尚書逐漸適應的新的製度,漸漸分擔了垂拱殿這邊的負擔後,垂拱殿這邊的幾位員,就要逐漸轉型為至高的決策者,比如說平衡某些既定國策的利弊,就落後的製度采取革新,製定魏國的戰略方針等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