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東宮福妾(清穿) 第32章 生産

《東宮福妾(清穿)》 第32章 生産

說完便讓金嬤嬤好好收起來。

等真熬過了年,程婉蘊才好好松口氣。

是頭一回在宮裏過年,才知道規矩多得很,也極累人,幸好如今只是個格格,既不用宮拜年,也不用參加宮宴,太子就不同了,自打進了臘月,他就了康熙的部掛件似的,每日都有不同的事忙。

從初一到十五,又各有各的活,比如要接神,康熙會領著太子到佛堂拈香行禮,出時還要放鞭炮;所謂“擡頭請神,低頭踩歲”,選好吉日,要從戶庭到大門的路上灑滿芝麻稭,人們在上面走以祈福,這“踩歲”。

太子帶著兄弟們在乾清宮踩了一遍、到寧壽宮又踩了一遍,收了兩回歲錢。

回了毓慶宮,他笑意盈盈給程婉蘊手裏放了只沉甸甸的金緞繡福魚的荷包,還拉著程婉蘊在廊下再踩了一遍芝麻稭,芝麻稭在腳下碎裂,劈啪作響,外頭亦響起竹聲聲,他握著的手,眼眸溫明亮,誠心誠意地祝禱:“願我的阿婉來歲芝麻開花節節高,歲歲平安。”

程婉蘊聽得眼眶一熱,扭像只小熊似的抱住了他,埋頭聽他膛裏發出的悶笑。

這家夥小小年紀就很會了怎麽辦。

冷靜!冷靜啊!

進了臘月,除了祭竈神、大掃除、做棗糕,預備年禮送給李氏和王唐兩位格格,程婉蘊便是剪剪窗花,翻一翻庫房裏有沒有不違制的普通料子,當做“優秀員工”獎品賞給院子裏伺候的人,又按照全年當差的況,給發了年終獎。

添金樂得日日都笑得合不攏,對于他們這些太監來說,什麽都是虛的,只有銀子最實在。紅櫻、青杏、碧桃也是,們也盼著多攢些己,到時出宮以後家人還能給謀個好親。

Advertisement

添銀倒是平靜,他收了銀子磕完頭,還分了大半給外頭做活的小太監。過年前後下了兩場大雪,那小太監就負責掃門前的雪,沒兩天臉上手上都凍得紅腫,他們一不敢耽擱差事,二沒那些銀子調理,都是咬咬牙就過去了。

添銀以前也曾當過多年使太監,心知不易,便將自己得的賞分了出去。

程婉蘊知道以後,提了使宮和太監的月例,至于添銀……他是個沉默冷言的子,領著庫房的差事就只做好庫存的差事,平日裏也不到面前來鑽營,就是來回差事,也是一板一眼拿著庫房冊子認認真真回事。

多一句都不說,什麽吉祥話、拍馬屁更是一概不會。

所以他平日裏除了自己的月錢,也沒別的進項,添金這樣油機靈的人,就天都有不同的人孝敬他,本不用人心。

程婉蘊就來青杏商量,要不要悄悄地再給他賞點銀子。

青杏子沉靜,又是個細心的,平日裏還能和添銀說上幾句話,便搖頭道:“添銀家裏沒人了,他自己又沒了,攢再多銀子也是白費,他又是那樣酸書生似的一個人,讀書讀傻了的,一味只想在您邊安心做事,什麽也不求的,想來他自己也不會要的。您放心,平日裏我多顧著些,總不會肚子。”

也是,程婉蘊心想,賞銀子畢竟打眼,再怎麽悄悄的,也容易人知道,別惹得其他人眼紅,這才是害了他。他若只想安安靜靜有個地方了此殘生,又何必擾人清靜?

自己院子裏料理完了,便開始選年禮。

給李氏準備了一只紫檀炕屏,這東西其他都普通,唯雕工分外巧,金嬤嬤來回說側福晉格外喜歡,給回了一只青玉做的足香爐。

Advertisement

給唐格格準備的是一把金算盤,足金打的;王格格那邊是托太子拿到佛堂供奉過的百子納福被,蘇繡的,繡工絕了,要不是實在不知道送什麽,程婉蘊都不舍得拿出來。

王格格子重了,越發深居簡出,程婉蘊還是過年的時候才見了一面,見了不由結結實實地唬了一跳,王格格真如那等發面過頭的饅頭,白胖白胖的,都快認不出來了。

不僅肚子大得驚人,便是自個也胖許多。

程婉蘊上輩子自己沒有孩子,但邊有早婚的朋友,也是吃得多孩子大,後來檢查八斤多,這麽大實在是順不下來,只好剖腹産了,于是好心勸了句:“如今子重了,也得盡可能節制些,不然孩子太大了,到時候生的時候遭罪呢……”

王格格也有些不好意思,又無奈,捧著肚子嘆道:“我也知道這個道理,只是熬過頭三個月,我這胃口是一日比一日好,白日不吃多些,夜裏容易醒不說,這孩子在肚子裏也是拳打腳踢地厲害,更鬧得睡不著了……”

“太醫怎麽說呢?”程婉蘊沒經驗。

“太醫說孩子很強健,著胎位也正,個頭其實不算很大,是我個子小,瞧著分外大些,應當是沒事的,”王格格低下頭,眼裏都是溫,“看來這孩子是個古靈,敢都長在我上了。”

既然太醫都說沒事,想來應該問題不大,程婉蘊再閑聊了兩句便告辭了。

回去的路上還瞧見唐格格去李氏那邊送賬冊回來,之前孝懿皇後喪禮期間,唐格格幫著管了一陣子家,接著又遇到過年,李氏也要隨太子進宮,又騰不出手來,于是唐格格便接著管到了今日。

這會兒年也過了,便主冊子,誰知李氏卻不接。

Advertisement

金嬤嬤笑意盈盈地出來送:“這段日子側福晉忙得子骨實在熬不住了,神不濟,勞格格再管些時日吧。”

剛才一瞧,李氏的確面蒼白,又瘦了一圈,見狀也不敢推辭了。

何況,心裏是願意管的。

不管事不知管事的好,下頭的人全都捧著你,再也不敢向之前那般怠慢了。

唐格格春風得意,見了程婉蘊也笑意不變,兩人相互蹲了個半福見禮,便寒暄了起來。

“程妹妹是去瞧了王姐姐回來的?王姐姐可好?我這陣子事多,都還沒去瞧。”唐格格將左手的賬冊騰到右手,生怕程婉蘊看不見似的,“承蒙李姐姐看得起我,竟還讓我繼續管著後院裏大小事,我這淺薄之人,哪裏擔得起這重任?可李姐姐再三代,又要養病,我也只得應承下來,哎……日後有什麽事,程妹妹也多照應姐姐些。”

“哪兒的話,”程婉蘊聽出語氣裏炫耀的意味,但一點也不放心上,笑道,“唐姐姐是能者多勞,我年輕不懂事,托您多照應才是。”

誰願意幹活誰幹,反正不幹——程婉蘊頭上的鹹魚BUFF閃閃發亮。

這話聽得唐格格舒坦得很,又誇了兩句程婉蘊的裳和簪子才離去。

東偏殿裏,李氏在春澗的伺候下喝完了藥,正漱口呢,見金嬤嬤拿著個荷包進來,便問:“唐格格打發了?”

金嬤嬤點頭道:“奴婢瞧高興得都快找不著北了。”其實金嬤嬤很是不解,這不是給唐格格機會出頭麽?分出去的權,到時候再要回來就難了。

李氏笑了:“願意管那些雜事,我還得了清閑。”

頓了頓,等春澗出去倒水,李氏從架子上拿了本書,才搖搖頭道:“何況,王格格快生了,我拿著燙手山芋躲還來不及,竟然還有個往上撞的。”

Advertisement

刻意縱著王格格把胎養得那麽大,既要讓王格格卸下心防自個願意吃,還不能太子爺和太醫瞧出端倪來,也是費了不心思的。

在毓慶宮那麽些年,膳房裏怎麽會沒有得用的人呢?何況,也只是隔三差五加些開胃健脾的食材在烏湯中,如此好心好意,誰又能說的不是?

太醫雖說胎兒強健不算很大,那是對尋常婦人而言,他們這些做男人的,豈會曉得孕的生母個子、骨架的大小才真正地決定了生産時是否順利……

李氏的母親生過七八個孩子,邊有個老經驗的接生嬤嬤,當初有孕的時候還特意宮來陪住了些時日,因此對這些事了如指掌。之前查看過王格格在針線局的裳尺寸,個子矮小,尤其盆骨十分窄小,到時候生産之日,一定不會順利……這也是李氏願意將管家權利分出去的原因。

前院是淩嬤嬤管,後院是唐格格經手,子不好臥病靜養,出了事……與何幹?

康熙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三,王格格在寅時三刻發了。

這信兒同時報到李氏和太子那兒,李氏立刻便披起來了,一起過去。

唐格格還算沉穩,已經安排好了穩婆、燒好熱水,産房是上個月就預備好的,就安置在空著大半年的西配殿,如今王格格人已經挪過去了。

隨後淩嬤嬤又幫著約束各下人,不許到竄,不當值的都不許出門。

隨後,太子也到了,他本來已經出門去讀書,誰知突然接到消息,便兩個太監,一個去乾清宮、一個到上書房同時告假,自己回來坐在前頭堂屋裏侯著。

沉沉的,往常這時候,程婉蘊肯定還躲在暖烘烘的被窩裏不敢出來,但今天也不知怎麽了,竟也跟著不安了起來,坐在暖炕上做針線,繡了沒兩針就擡頭看了看窗外。

王格格羊水已經破了,陣痛規律,穩婆一邊替著肚子往外順,一邊跟著使勁兒,等孩子的頭好不容易出來了一半,但肩頭卻卡住了。

這孩子還是大了點,穩婆滿頭都是豆大的汗珠,偏偏王格格又疼暈了過去。

從早晨一直生到晚上,就是生不下來。

穩婆雙手都是,出來向李氏跪下道:“這樣下去不,只怕要剪子了。”

李氏眸閃爍,直道不敢做主,又連忙出去報太子。

乾清宮也派了老嬤嬤來盯著,太子便讓那嬤嬤進去幫著看看。

李氏安靜地站在太子後,眼睛一瞬不瞬地看著那老嬤嬤走進了産房,連自己都沒發現,藏在袖子裏的手正攥著。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