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閣臣夫人日常 第76頁

《閣臣夫人日常》 第76頁

長宜很喜歡聽徐衍說這些事,追問道:“你什麼時候開的竅?”

徐衍凝眉想了一會:“……大概十二歲那年吧,我那時候剛過了試。”

長宜默了片刻,果然人與人之間是有差距的,十二歲那年才剛讀《四書》,徐衍就已經是生了,不過那時候的針黹紅也得過繡娘的稱贊,也不算很笨了吧。

從祠堂出來,兩人又坐著馬車去了清心堂,從儀門過來,長宜踩著腳凳下了馬車,看到徐大太太帶著人已經在影壁前候著了。

先頭的徐大太太早逝,這位大太太是后嫁進來的,外家是陜西的一個小門戶,與先徐大太太是表姊妹,姓汪,嫁進來的時候,徐二太太已經掌中饋多年,府上諸事打理的井井有條,又出名門,這位大太太一頭。

汪氏進門的時候徐太夫人也曾想過把中饋還給長房,但汪氏不堪重用,連賬簿都看不太明白,后來府上的對牌鑰匙還是到了徐二太太手中。

汪氏嫁進徐府多年,也未誕下一子半,卻整日里和二太太、三太太打擂臺,徐太夫人雖不甚喜,但到底是徐家的宗婦,這認親的事宜還是得由出面。

徐衍開簾子,也下了馬車,汪氏笑著打趣他:“四叔,你不去前院陪客,怎麼來了這里,這清心堂可都是眷,你再舍不得妻,也得耐著子等一會。”

徐衍拱手道:“大嫂說笑了,我這就去前院,長宜就給你了。”

汪氏笑道:“哪能用得著四叔行這麼大的禮。”說著擺了擺手,“去吧,去吧,我們又不會吃了你媳婦。”

Advertisement

等馬車走后,汪氏才拉著長宜的手,一面往清心堂走,一面道:“沒想到四叔讀書好,也慣會疼人的,四弟妹,你可是個有福氣的。”

長宜這些日子不知聽多人說有福氣,赧然的道:“可能是四爺覺得我沒見過世面,怕丟了人罷了。”

汪氏就拍了拍的手:“你也別怕,這徐家也沒這麼嚇人,不過是親戚多了些,他們不會為難你的,況且有大嫂護著你呢,若以后有什麼不懂的,來問我就行。”

汪氏雖是繼室,嫁進來的時候也已經二十有余,比徐二太太還要年長一歲,先頭徐大太太留下一,是在膝下養大的,這位徐家的長比長宜還要大一截,汪氏看長宜就像看兒一般。

兩人走到清心堂堂屋,見地上兩溜十二個黃花梨木圈椅上已經坐滿了彩錦繡的婦人,徐二太太和鄭蘭齋都在,徠大太太趙氏、榮縣主,還有和徐家沾親帶故的一些太太夫人。

除了徐太夫人和二太夫人,倒要數二房嫁出去的兩位姑母輩分最長,長宜敬了茶,收了改口禮,又端茶給徐家的幾位太太的,他們雖是平輩,也是做兄嫂的,長宜端了一圈的茶,青竺和木槿懷中抱滿了大大小小的盒子。

嫁進定國公府的徐元璟在徐府住了一晚,還沒有走,長宜給了一對金鑲玉的草頭簪,徐元璟比長宜還要年長兩歲,不過這對來說倒也沒什麼,四叔本來就沒比大幾歲,笑盈盈地了一聲‘四嬸嬸’。

的徐元蓁和榮縣主的嫡子徐玨,庶出的徐元寧、徐元瀾一人一個荷包,都是頃刻的各式各樣的金銀錁子。

Advertisement

徐元姝從來都沒想過傅長宜竟然會嫁給四叔父,‘四嬸嬸’到底是沒出口來,長宜也給了一個荷包。

過了一會,與徐家好的工部侍郎黃夫人和太常寺卿石夫人也來串門,徐二太太人在彩堂搭了戲臺子,眾人挪去那里聽戲。

徐太夫人特地了長宜過去和坐一桌,坐在一旁的黃夫人夸贊道:“太夫人,您這位兒媳可是生的漂亮,我瞧著子也好。”

石夫人也打量著長宜,膝下有兩個嫡出的兒,早些年就有意和徐家結親,暗藏話音,徐太夫人卻幾次推辭,這幾年下來瞧著徐四爺一直沒有親,還以為他上有疾,誰料卻轉頭娶了傅家的姑娘。

長宜覺到石夫人投來的目有些不善,找了個空閑讓青竺去打聽:“那位石夫人可和咱們徐府有什麼來往?”

吃了午飯,徐太夫人親自送二太夫人走了,徠大太太和榮縣主也跟著一起回了榆錢胡同,鄭蘭齋這才找著空和長宜說話。

穿了一件湖藍妝花緞褙子,氣卻還是不太好,和長宜道:“昨日還要多謝四弟妹,讓丫頭把蓁姐兒送了過來,不然真是要作一團了。”

昨兒發現蓁姐兒不在,出了一的冷汗,連忙吩咐嬤嬤丫頭去找,差點鬧到徐太夫人那里。

“三嫂客氣了。”長宜笑道:“蓁姐兒年紀還小,是要人盯一些,也是可,我喜歡的。”

鄭蘭齋素日不覺得傅家的這位三姑娘生的好看,今日穿上這一紅,襯得白膩瑩潤,眉目如畫一般,不覺有些失神,心中倒是說不出來的酸楚。

Advertisement

笑了笑道:“蓁兒回去也說,也喜歡你呢。”

回到清心堂,徐太夫人人在清心堂抬了方桌過來打馬吊,一抬頭看到鄭蘭齋眼底的青痕,便招了三兒媳上前來,問道:“我聽說房里的荷心有了孕,這是多早晚的事了?”

鄭蘭齋調理了多年的子,還是沒有有孕,不得不停了姨娘們的湯藥,這才剛停了一月有余,荷心就有了孕。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yanqing/b/bjKX5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