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現代言情 度今宵 第64章 覆背紙 低眉瞬間

《度今宵》 第64章 覆背紙 低眉瞬間

第64章 覆背紙 低眉瞬間

-

今宵與沈修齊姑姑見面是個頗為意外的場景。

元旦假期的最後一天, 今宵從療養院回來,聽關老師說起章晉寧士。

關老師說天賦異稟,在找到關老師之前, 從未接過系統化的學習和訓練, 所有早期畫作均是而為。

說起這背後的緣由, 便是家中父母認為畫畫乃是不務正業,不僅不讓學, 費心費力畫出來的作品還會被毀掉,可依然熱繪畫,也只有繪畫才能讓尋到心的安寧。

說起這些, 今宵便想起了章晉寧士的名號“槐安客”, 問關老師,章晉寧士是否向解釋過“槐安客”一名的由來, 關老師提起了納蘭德的那厥詞,倒是與當初所想一致。

“準擬乘風歸去, 錯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青鞋約,但向畫圖尋。”

生在富貴之家,難免不由己, 肩上亦有許多責任無法放下, 心之所向, 能向畫中尋已是幸運。

也難怪沈修齊會說,章晉寧士每次去家裏都會很開心。

當人于一個自由放松的環境, 沒有管束, 無人施,也不必戴著面與人虛與委蛇時,哪怕什麽都不做, 只是端一杯茶坐在畫室裏沐著日發一下午呆,那也是開心的。

便在這時候想起了那四幅小畫。

那天在沈修齊書房陪他時,看到當初那個牛皮紙袋就放在他的書架上,一回到槐安居,便上樓去取。

早就答應過要幫他修複這四幅絹畫,沒想到一拖再拖,直到今天才重新將畫拿起。

這兩日沈修齊忙于應酬,在外調任的長輩接連回京休假,他這個做晚輩的自是要主去拜訪。昨夜便是喝得微醺才回,今夜也不知何時歸家,便沒知會沈修齊,只讓雷伯去小溪山取來修複的工,自己關在畫室裏做起了修複工作。

Advertisement

絹畫在修複過程中極易變形,清潔完表面的污漬之後,要將背後的覆背紙揭去,要想順利完這一步,就得先將正面固定住。

正在給絹畫正面刷水油紙固定的時候,沈修齊的姑姑敲響了畫室的門。

以為是珍姨,道了聲請進,一照面,今宵便愣住了。

那夜老宅門前燈影昏沉,沈修齊不許沈泊真出門見今宵,便只好遂了這個逆子的願,躲在門後著門往外看,人沒瞧見,就瞧著這逆子一把將人抱住,護得那一個,有言在先,也不好出爾反爾,便沒走出去。

今夜就要趕回基地,再回來就是過年,說什麽都要來瞧一瞧。

沒聯系沈修齊,也沒問雷伯今宵在不在,就想運氣,若是見到了,便是這姑娘與有緣。

門打開,那姑娘穿一條米白長袖站在臨窗的柚木桌後,一點薄薄的日過折枝窗格落上,長發隨意綰低馬尾,手上拿著一把排刷,正俯整理桌面的水油紙。

進門,眼波輕晃,瓣翕,像是想開口招呼,卻又不知該如何稱呼。

走進去關上門,笑著作了自我介紹:“我是湛兮的姑姑。”

今宵心中一,趕放下手中的排刷繞到桌前問候:“姑姑好,”問候完又有點不知所措,又磕磕說,“我,我讓珍姨給您沏茶。”

“不用不用。”

張,沈泊真一把將攔住,握著肩膀迎著畫室燈細細端詳。

的確是讓人眼前一亮的,像今日經過湖心亭忍不住要駐足觀賞的那株紅梅,是清的,也是豔的,清的是如霜似雪的氣質,豔的是悅人心神的貌。

難怪外面人都傳,沈三爺被這位今宵小姐迷得暈頭轉向。

Advertisement

囅然一笑,說:“珍姨知道我來,你忙你的。我只是聽說湛兮將家裏重新裝潢了一番,我順道來看看。”

“嗯,是,”今宵笑著應,“以前的裝潢太白太空了,沒什麽人氣,他......他心就換了。”

“心?”沈泊真笑著看

但凡了解沈修齊的人都知道他不是心

今宵一時臉熱,又不知該說什麽好,只好愣愣點頭微笑,多笑一笑總是沒錯的。

沈泊真輕輕笑出聲,緩步行至窗邊往外看,冬日蕭條,再是山青松翠也不如庭前一枝紅梅。

回過頭來盯著燈下張兮兮的小姑娘,笑著問:“你知不知道外頭人都說,沈修齊請了個小祖宗在家供著,不僅他供著,還要邊人都供著?”

今宵一時反應不過來,不知道沈泊真這話究竟是何意。

若是發自心不同意與沈修齊在一起,也不必在年夜特地躲在門後看,若是高興與沈修齊在一起,又怎會這般發問?

想不明白,可這話還等著應。

雙手疊放在前,無意識掐了掐指腹,再擡眼,沈泊真還笑語盈盈地看著便鼓起勇氣說:“倘若外界真有這般傳言,定是湛兮刻意為之。”

“是嗎?”沈泊真追問,“怎麽個刻意法?”

今宵抿抿,說:“我年紀小,既沒背景,也無閱歷,他肯定是怕我與人打道吃虧,這才特地擡我幾分。有人願意看在湛兮的面上給我幾分薄面,那肯定也有人曲意逢迎面從後言,但只要面上和和氣氣的,我也不至于在社場合怯失了湛兮的面子,那被人家說幾句也無所謂的。”

左右這禍國殃民一詞總是扣在人頭上,沈修齊混跡商兩界多年,言行有度,從無差錯,這傳言影響不了他分毫。

Advertisement

得了沈修齊的寵與衆人的吹捧,被人說兩句......那就被人說兩句吧,長在別人上,管不了,也不想管。

況且就像沈修齊說的,趨炎附勢之人最是欺,日後若是有人想要向發難,也得掂量掂量這“惡名”的分量。

這麽一想,當個惡人也沒什麽不好,人善被人欺,更遑論是這弱強食的圈子。

沈泊真聞言,將眉棱輕輕一挑,又笑:“那你不怕這些傳言影響到湛兮,影響到沈家嗎?”

“會嗎?”

今宵并不這樣覺得。

話說到這裏,大概知道沈泊真為什麽要問這些問題,沈修齊若是真找了個縱蠻橫的傻白甜,他們做長輩的自然是要憂心,問這些,不過是想探探的底,圖個安心。

察覺了意圖,也放松了幾分,便盈盈笑道:“那姑姑是不是太小瞧湛兮了?”

沈修齊如今對,的確有點令智昏,但也沒昏聵到那種地步。

沈泊真聽了這話才爽朗地笑起來:“湛兮老在我面前說你是個頂厲害的姑娘,他果真沒騙我。”

說完,走上前握住今宵的手溫聲解釋:“姑姑方才那些話沒別的意思,你若了驚,姑姑給你道歉。”

“沒有沒有,”今宵連忙搖頭,“聊聊天而已,哪會什麽驚呀,姑姑多心了。”

沈泊真拍拍手背,視線一低,瞧見桌上的幾幅絹畫,松開拿起其中一幅細細端詳,問:“是晉寧畫的?”

今宵頷首應聲:“是,之前聽周教授說,湛兮媽媽沒給他留下多念想,我略會一點絹畫修複技巧,便想著為他修複好。”

沈泊真埋頭盯著手中的畫作不出聲,沉寂良久,才說:“你有心了元元。”

聽語氣,有幾分悵惘,再回眸看時,沈泊真眸中聚著薄薄霧氣,今宵心一慌,急急去找紙巾。

Advertisement

“姑姑......”

沈泊真從手中接過紙巾,不好意思笑笑:“失態了失態了。”

長長一嘆:“好久沒有看的畫了,這一看,就很想。”

今宵從關老師那裏聽說,章晉寧士走的時候只有四十出頭,也就是父親這個年紀,正當壯年。

方才紙多了幾張,此時這薄的紙巾攥在手裏,也突然有想哭的沖。再看沈泊真,已恢複剛進門時的平靜,只眼眶微紅。

平整了心緒,斟酌幾分,試探著問:“姑姑,我能問問這些畫為什麽都是破損的嗎?”

沈泊真擡眼,聽問便知,沈修齊并未在面前說起章晉寧的事。這個侄子向來是不善傾訴的,以往是邊無人可訴,如今有人陪伴,倒希今宵能多陪他聊一聊,也好過常年自責疚,又始終緘默不語。

靜了一瞬便說:“晉寧有很嚴重的抑郁癥,發病的時候,就把自己畫的那些畫全給剪了,有好多都是碎片,這幾幅,還算是保存得比較好的。”

一瞬凜然來襲,今宵瞠著一雙眼不知該作何回應。

沈泊真按著桌上的絹畫,往日的彩已淡褪,畫作蒙塵,再不見作畫人風姿,回憶裏緬懷故人,指腹過畫上的一筆一,像是重走作畫人的心路,越走越哽塞。

再擡眸,沖今宵笑,只是笑意泛苦,一開口連聲音都在抖。

“外人只當晉寧是病故,只有我們一家人清楚,晉寧......”

......”

幾番猶豫,才說出後半句話。

“是尋了短見。”

今宵怔在原地,耳邊像是有嗡聲長鳴。

從未想過沈修齊的母親竟會是尋短見走的,明明在筆下繪就的世界那樣自由暢快,春日的青山,夏日的花,中秋的碩果累累與凜冬的靜謐寂寥,眼前的絹布的心境,得是心自由豁達之人才能在畫作中呈現如此安樂景象。

不願相信。

更不願相信沈修齊跟有同樣的創傷。

從前他偶爾提起自己的母親,只向了一種緒,是低沉的、斂的思念,便從未懷疑過章晉寧士的離開會是別的原因。

現在想來,空的房子是因為母親不在,堆在舊書房的舊是那裏裝著與母親的回憶,泛黃的相冊、沒被毀掉的“證據”,都是他懷緬母親的方式。

甚至于可能......他一開始對表現出的執著與癡迷,都是因為上儲存了一小段有關他母親的記憶,很難得的、快樂的記憶。

不確定。

沈泊真用紙巾摁去了眼角的淚,平複了緒說:“晉寧生下凝和湛兮後,損傷很大,剛開始那兩年,都沒辦法親自帶孩子。湛兮和凝是養在老宅的,後來漸漸大了一點,帶起來不那麽麻煩了,兩個孩子才回到槐安居和晉寧一起生活。”

“也可能是因為從小不在媽媽邊的緣故,湛兮很黏晉寧,”笑著看向今宵,眼神流幾分欣,“你別看湛兮是個男孩子,可他心思很細,知道媽媽的不容易和不開心,陪在晉寧邊的時間也是最多的。”

今宵垂眸,心裏也跟著多幾分安,至章晉寧士在的時候,沈修齊陪伴了很多時間。

“後來晉寧的每況愈下,家庭和事業不過氣,那段時間湛兮覺察了晉寧的不對,他怕晉寧生病,便像個小哨兵一樣,恨不得時時刻刻都盯著晉寧,沒想到......”

“時至今日,湛兮還在後悔,如果那天他沒有聽媽媽的話,沒有外出為媽媽買吃的豌豆黃,興許媽媽就不會走。”

沈泊真苦笑:“可他哪裏知道,真正想死的人,是攔不住的。”

今宵刷一下紅了眼,淚水直直往下墜,滴在手心攥的紙巾上,慢慢洇一團。

現在也知道,真正想死的人,是攔不住的。

哪怕深究細想千百次,也想不到父親舍得拋下的原因,可忘了,父親在為父親之前,是他自己。

他有無法排解的憂郁與力,也有決定自己生死的權利,是被寵被了太多年,習慣了被人保護的日子,這才總以父綁架他,認為他狠心,認為他絕,就這麽拋下他唯一的兒。

也為此後悔,懊惱,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裏做得不夠好,可沒有哪裏不好,父親也沒有錯。

生死與就是兩個獨立的課題,人的一生都在被這兩個課題圍繞。

許多時候,人總覺得自己對命運無能為力,便是因這生死與從來就是無解的課題,沒有誰能說得出真正標準統一的答案,生死不控制,無法衡量,也許互為羈絆,也許分離獨立,萬種形態便有萬種答案。

寶殿之上,菩薩低眉,願聽衆生疾苦,是為慈悲。

可往往求神拜佛并不能解心中之苦難之海,菩薩低眉見衆生,也觀自心,解之道從來不在寶殿之上,只在心的覺照。

低眉瞬間,便有了答案。

問神問佛,不如問心。

纏繞在心中的結就這樣緩緩打開,今宵想,會理解父親,也會放過自己。

他們只是進行了相同的課題,卻找到不一樣的答案。

送走了沈泊真,今宵回到桌案前拿起鑷子揭除絹畫的覆背紙,一條一條泛黃的紙條被揭起,也翻開塵封的祈願。

被揭起的覆背紙上寫了一句話,字跡娟秀,墨痕淡褪。

今宵定神瞬間,忽然淚如雨下。

上頭寫的是:湛兮,要自由。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