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往宮裏打秋風的日子 第124章 中興之兆 臣願為陛下驅策

《往宮裏打秋風的日子》 第124章 中興之兆 臣願為陛下驅策

第124章 中興之兆 臣願為陛下驅策

124章

姜氏到福寧宮的時候, 崔晟在廚房也忙活好了。

這邊才擺上膳,錢和伴著崔謖也趕了來。

齊安笑道,“我說錢領侍咋還不見人, 原來是等著咱們崔同知。”

崔謖咧笑得歡實, “我鼻子靈著,都別想背著我吃好的。”

陳老太後招手喊他過去,“自己姐姐家還不是想來就來,了就過來,你姐姐那裏沒合口的,你就往我這裏來。”

兵營裏混著,崔謖的臉皮現練得比城牆還厚,“我不會同老太後客套, 到時您就照著四碟八碗給我上, 我知道您稀罕我呢。”

陳老太後偏就喜歡他這樣,“可不是,除了皇後, 我第二個稀罕你。”

崔謖往崔蘭愔那裏瞄了一眼, 一本正經道:“我有數著,待娘娘生了, 我們哪個都要靠後了。”

陳老太後哈哈大笑, “你個促狹的,擱這兒等著我呢。”

崔謖同陳老太後回過話後, 就過來給徐憲見禮,“久仰將軍威名,今日得見,榮幸之至。”一反才的科打諢,很是恭敬有度。

崔謖進來時, 徐憲就注意到他一的武將朝服,崔晟雖有些特立獨行,卻不出文士的儒雅,崔冕更是武不文不就,崔家于弓馬上早荒疏了,兒又做了皇後,家裏子弟實不必走軍途了。

待崔謖走近了,見他寬背蜂腰,手臂上筋骨蘊著力道,那樣高大的一個小子,走路卻是無聲無息的,竟也是個練家子,雖和皇帝差得遠,卻也是見的。

徐家也是有弓馬傳承的,雖于功夫上涉獵的,卻會看門道,近後,通過氣息吐納的韻律,徐憲判斷出崔謖的功夫和皇帝是一脈相承。

他大為驚訝,皇帝竟是這樣盡心在培養自己的小舅子,想到宣寧帝對徐家的打和狠絕,這對比何其紮心。

Advertisement

分席時沒有按男來,陳太後為首一桌,皇帝、崔蘭愔、崔晟、姜氏、崔謖、淑太妃、婉太嬪相陪。

徐太後為首一桌,徐家六口人相陪。

然後是錢和、齊安、樂平、高姑姑、夏姑姑等按男分了兩桌。

座後,徐憲百集,就算是二十年前,徐家最顯赫風時,家裏也不敢想會同徐太後這樣一家團聚著用頓膳。

那會兒只有大嫂何氏可以進宮探徐太後,偶爾才會被徐太後留下用膳,徐家經過何氏才得以和徐太後互通有無。

陳老太後那一桌,皇帝雖不說話,可陳太後給他夾的菜,他一口沒落都吃了。

皇帝在崔晟和姜氏面前就如尋常人家的婿一樣,崔謖來延華殿,他會起相迎,這會兒一桌用膳,他也會讓著兩人先夾菜,做足了婿的禮數。

皇後擱陳老太後面前也是無拘無束的,福寧宮的一切都由當家做主,陳老太後吃幾塊兒點心都要皇後管著,不知的,誰都要以為兩人是嫡親的祖母和孫

淑太妃和婉太嬪雖對皇帝有些發怵,可也沒耽擱吃喝說笑,婉太嬪一點沒誇張,照那吃法,呆會兒確實要來幾顆消食克化的藥丸子。

做菜的國丈,了就順著味兒往宮裏找飯吃的國舅爺,

主子用膳,服侍的也另開席一同用膳。

宮裏一家子竟是比外頭相和睦的家族還要親無間。

徐憲看得出來,其中穿針引線的是皇後,皇後雖是玲瓏心肝,卻待人至誠,上至陳老太後,中至自家姐姐、淑太妃、婉太嬪,下至錢和、齊安、樂平這些,都是發自心地信任和維護

可這一切沒有皇帝的放任和默許,又怎能持續至今。

能容著人在他臥榻所在擰勢力,卻沒有猜疑防範,這樣的皇帝僅此一例了吧,以小見大,于朝臣國事上他該也有不一般的襟。

Advertisement

家和萬事興,皇帝的家裏,帝後一心,尊老,這是中興之兆。

徐憲早年也是好吃的,燕城和山西邊地出名的食鋪子和酒樓他差不多都顧過,這會兒嘗了崔晟的菜,無一能出其右。

見別的桌都是風卷殘雲一樣下菜,徐家這桌也放下矜持橫掃起來,那樣大的菜碼,到最後湯兒都被徐固和徐毅拌到米裏吃了。

崔晟還怕他們沒吃飽,“可要我再添幾個菜?”

徐固和徐毅指著嚨,“已經到這兒了,再多一口都不了,崔伯爺的菜真是一絕。”

“不好這樣見外,論起來你們該喊我爹一聲‘伯父’。”崔謖過來,自來地將手搭在兩人肩上,“待饞了,就往我家裏去,還可以同我爹點菜。”

徐固和徐毅開始有些僵,崔謖不但是國舅,還是四品的指揮同知,豈是他們這樣北地野小子可以結的。

崔謖力邀道:“我瞧著你們都是練過的,找一日,我帶你們往傾雲山圍獵去。”

徐太後對徐固和徐毅道:“立言待人赤誠,有他帶著去哪兒我都放心。”

兩人也是好友的豪爽子,忙痛快應下來。

崔晟同徐憲都是三十八歲,崔晟的生辰早兩個月,崔謖在這裏論上了輩分,崔晟就同徐憲笑道,“那我就拿大了。”

徐憲回之一笑,拱手喊了聲:“崔兄。”

姜氏也同梁氏說好了,“別總在家裏悶著,你沒事就帶著寧姐兒和真姐兒往我家裏挑裳樣子,我家裏點心也好吃。”

梁氏也大方地應了。

用了膳,又圍著說話,很快過了歇晌的時候。

皇帝認命地起,對崔蘭愔道:“我得去幹活了。”

崔蘭愔擺手打發他道:“去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窮盡也。”皇帝還在對著念。

Advertisement

“耕牛不都這樣麽?”崔蘭愔打趣道,掃見皇帝上的袍皺了,將人拽過來,給皇帝的襟和下擺都理平服了。

“一會兒還不是又那樣。”皇帝很不以為然。

“在我眼前就不行。”崔蘭愔推他轉過來,又給他後也整理好了,才放過了。

難得見到皇帝被管束到還不了口,陳老太後等都憋笑看著,很是樂見。

皇帝也不介意,負著手帶著錢和三人往外走。

沒有恭送,就由著皇帝這樣走了?

徐憲愕然後,兩步趕過去,喊住人:“陛下。”

皇帝不大有神地轉回,“徐卿有事?”

徐憲恭拜下去,“陛下所說之事,臣願為陛下驅策。”

皇帝擡手一托一收,一罡氣阻著,徐憲只拜了一半就拜不下去了,他心裏驚駭,皇帝的功夫比想的還要深不可測。

皇帝目視著他,承諾道:“徐卿不負朕,朕必以誠相待。”

徐憲鄭重應道:“臣信陛下。”

皇帝扔下一句,“明兒來見。”轉出了福寧宮。

傍晚皇帝回到後殿,崔蘭愔盯著他換了便袍,才許他坐了。

皇帝朝張臂,崔蘭愔笑著投他懷中,拿手勾著他的襟,“我配合得那樣好,表叔有什麽好予我?”

“我上上下下哪裏不是你的,想如何還不是由著你?”

崔蘭愔著他的口,“正經些。”

皇帝在隆起的肚子上描摹著,“你都看出什麽了?”

“我還不知道你,既召了人回來,就沒想著放人走。”崔蘭愔撇看他,“上還要假大方,說來去都由人,還要讓人自己開口留下,真是什麽好都你占了,信你就被你攥手裏了。”

皇帝悶笑承認道:“皇後知我。”他抓著手在自己臉上蹭著,“那你怎就配合我了?不怕對不起徐太後?”

Advertisement

崔蘭愔反手捧著他的臉,認真道:“雖然你心機深重,卻不屑做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事,只要臣下盡責,你就會為他們托底。”

皇帝將在懷裏,“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第二日,皇帝于延華殿西閣召見了各部司重臣,讓先來一步的徐憲和諸臣見過。

由不言宣告了,就此改五軍都督府為大都督府,任命徐憲為左都督,右都督暫空,統領大郢各級指揮使司,品級同尚書、左右都史一樣,同為正二品。

統兵權、考核將、提請升調、軍戶和屯田、邊關換防這些職權都歸大都督府。

兵部則負責武銓選、軍令發布、軍需糧餉、武舉考功。

結束了宣寧帝時開始的,軍權全歸兵部的局面。

李首輔還沒卸下兵部尚書之職,因著他一直抱病不出,這段日子都是兵部左右侍郎主掌兵部之事。

兵部主不在,皇帝又是這樣強勢下令,韓楊兩位閣老和萬山的前車之鑒擺在那裏,兵部兩位侍郎對後,誰都沒站出來反駁。

見識過徐憲驍勇的老臣們都是心澎湃,如今悍將回歸,北地憂患可解了。

皇帝重整了大都督府,大都督府又有了和兵部平分秋的權力,崔冕歡喜得直發暈,以為自己終于熬出來了。

他在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僉事的位置上多年,沒有辛勞也有苦勞,他怎也是皇後的堂伯,他以為皇帝該留用他。

卻沒高興過一刻鐘,皇帝發話,大都督府裏關鍵差職上必得真刀真槍的武將擔任,無人寧可空著。

更進一步要求,領虛職的要麽回家,要麽降品級安排到合適的差職上,二選一,沒有第三條路給你走。

還是徐憲詳細考核了,得知這些年五軍都督府裏核對軍戶黃冊這些都是崔冕管著的,打理得還算井井有條,徐憲就問他願不願留下任經歷一職。

經歷一職是正五品,都督僉事可是正三品,落差實在太大,不過崔冕也不想就此回家,一橫心還是接了經歷之職。

他灰心喪氣地回家,不想崔晟和崔昘聽說後,卻一起來賀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