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枕邊姝色(重生) 第279頁

《枕邊姝色(重生)》 第279頁

阮老夫人原本是堅持不讓寧姐兒跟著進宮去的,被江氏一勸,又加上寧姐兒一直偎在邊撒也就同意了。

可誰知正是阮老夫人的這一搖,就差點毀了寧姐兒的一生。卻也改變了寧姐兒原先的命運軌跡。

作者有話說:

祝大家人節快樂(更新至24小時之的評論都有紅包)

謝在2022-02-13 20::42~2022-02-14 22:10:1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的小天使哦~

謝灌溉營養的小天使:半晌貪歡 10瓶;

非常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54章

從青崖院出來后,蘇姝和溫氏邊走邊說話。

“二嫂嫂,我瞅著你那麼大的肚子,都替你辛苦的慌。”溫氏回想起自己懷兒子那會兒。

說道:“……月份一大,我想彎腰拿個東西都難,腳腫的老高,晚上躺下睡覺時都躺不直。只能側著睡。”

“我的腳也腫了,一按一個窩,半天都起不來。”蘇姝嘆氣,“子懷孕真是不容易。”

溫氏也跟著附和,“誰說不是呢。”

江氏就走在溫氏和蘇姝的邊,看們倆親親熱熱的談,竟然像是沒看到一樣。

的臉就有些不好看了。

江氏也不知道想起了什麼,扭臉先打量了一眼蘇姝的肚子,語氣不大好:“二弟妹,你這胎懷的有七個月沒有?”

Advertisement

蘇姝搖搖頭,“剛六個月。”

“才六個月嗎?”江氏一臉的疑,貌似還不相信蘇姝的說辭,“我看著可不止,要說是七個多月也是有的。”

停頓了一下,又說道:“孩子太大了,會不好生的。你平常可要注意一些,不能吃的太多了。”

蘇姝應“是”。

知道自己懷的是雙胎,但是別人卻不知道。

面對江氏話里的別有用意,也懶得搭理。到時候孩子一生下來,到底是個什麼況,自然也就揭分曉了。

倒是溫氏接上了江氏的話,“大嫂子莫不是在開玩笑?二嫂嫂懷著孩子呢,若是吃的不好,孩子在肚子里還怎麼長個。孩子大一些就大一些唄,又有什麼關系,那證明孩子長得好。生下來定然也是又白又胖的。”

自從江氏非要喂樺哥兒吃他不能吃的酸辣蝦球后,對江氏的好印象就再也沒有了。

“實話不好聽。”江氏對著溫氏,總有一莫名的優越

撇了撇,意有所指:“我也不過是好心,你又何必多想呢?”

溫氏不是個惹事的人,卻也不怕事。

好歹還是武安侯府的庶長,即使江氏在阮家主管著中匱,也是不怕江氏的。尤其是江氏還三番五次的拿著孩子說事。

溫氏針鋒相對,“要讓別人不多想,大嫂子說話也要計較些。”

“你……”

江氏氣的說不出話來。

沒有想到一向看著安分守己的溫氏竟然也有膽子和自己對上……必定是蘇氏搞的鬼。

Advertisement

剛才就覺得溫氏和蘇氏的關系太好了些,難不還起了抱團對付的心思?

江氏惡狠狠的看了一眼溫氏和蘇姝,什麼話也沒有說,領著干跟在后的香織轉走了。

溫氏看著江氏離去,倒沒有再說別的。

反而安起蘇姝,“二嫂嫂,你別聽別人瞎說,孩子在你的肚子里。別的都無所謂,他好才是最重要的。”

蘇姝微微笑了,“三弟妹放心,我知道的。”

“那就好。”溫氏看著和寧姐兒差不多年紀的蘇姝,寧姐兒還沒有定親,而蘇姝卻馬上就當娘了。

難免唏噓:“你能吃就吃,能喝就喝,不必顧忌別的。”

蘇姝笑著應下了。

蘇姝和溫氏相伴走了一段路,倆人分別后,各自回去。

溫氏穿過花園中間的籬笆路,走近路回去了慧華院。一進去堂屋,就看到阮三爺正坐在主位上喝茶水。

溫氏喚了聲“三爺”。

坐在阮三爺右下首的圈椅上,問道:“你怎麼這時候回來了?”

自今年立春后,丈夫就跟著阮大爺學習做生意,偶爾也去回事查一下賬本。基本上都是早出晚歸的,白天是不會在家里看到他的。

“我今兒一直頭疼,和大哥說了一聲,就回來了。”阮三爺的嗓音有些啞。

“好好的怎麼頭疼起來了?”溫氏神微頓,“我打發丫鬟去請元大夫過來給你瞧一瞧。”

剛才沒有注意到,這會兒才發現丈夫的臉實在是不好,很蒼白。

Advertisement

“沒事,不必要去請元大夫了。”阮三爺擺擺手,說道:“興許是熱著了,我睡一覺就好起來了。”

溫氏卻不放心,一定要請元大夫過來。

攙扶著丈夫往室的方向走,小聲嘟囔道:“天氣突然的熱起來,人就是會不適應的。宮里的二姐姐也和你一樣,好端端的就病了。宮里還來了人報信,說二姐姐想見母親一面……”

阮三爺一愣,扭臉去看妻子,“二姐姐病了?”

溫氏應“是”,擔憂的很:“聽母親話里話外的意思,二姐姐應該病的還嚴重。”

“別胡說。”阮三爺俊眉一皺,卻也沒有再吭聲。

他和阮清川到底是親兄弟,繃著臉不笑的時候,倆人看起來竟然也有五分像。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yanqing/b/bjKM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