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枕邊姝色(重生) 第237頁

《枕邊姝色(重生)》 第237頁

蘇姝很明顯看到了蘇嫻的變化,招手讓上前來,“我們嫻姐兒也長高了。”

蘇嫻靦腆的笑了,親昵的和蘇姝說話,“長姐,我也想你了。”

一想到蘇嫻以前的模樣,蘇姝對就多了幾分憐惜。

在小碟子里抓了果脯遞給蘇嫻和蘇嫵,說道:“長姐也想嫻姐兒了。”

宋梅茹稱贊蘇嫻,“嫻姐兒如今的紅很是了得,已經能繡大件的屏風了。”

教蘇嫵和蘇嫻紅的師傅可不止一次和說起蘇嫻,說什麼天分高、又肯吃苦努力,繡的花朵又快又好看。相比較蘇嫻,蘇嫵就顯得有些笨拙了。

“咱們嫻姐兒這麼厲害呀。”蘇姝笑盈盈的看著蘇嫻,“長姐真為嫻姐兒驕傲。”

蘇嫻被母親和長姐這樣夸獎,小臉都紅了。但是心里又實在是高興。

以前跟著姨娘生活時,大家好像都不把看在眼里似的,就只有長姐對最好,現如今跟著教養嬤嬤學規矩,又跟著師傅學紅……連母親和父親都對日益看重起來。

蘇嫵卻低下頭,紅很不好,繡個帕子還能被針扎到手呢。

師傅教導的時間甚至比嫻姐兒還要長,但是就是學不好。也不是沒有努力過,好像是真的不行……

蘇姝注意到蘇嫵的緒,很快換了話題,和母親說道:“阮家的三小姐寧姐兒,也是個吃糖葫蘆的,和咱們家的嫵姐兒、嫻姐兒一樣。”

宋梅茹笑了笑,“小孩子嘛,都吃那種小零。酸酸的,也開口。不過我可是吃不了的,那山楂也太酸了,我若真是吃下去,胃里會難的。”

Advertisement

的腸胃很不好,吃不了山楂,胃里會冒酸水的。

蘇嫵年紀小,又想的,果然被蘇姝的話給轉移了注意力。

好奇的問道:“阮家也有一位和我、嫻姐兒差不多大的孩嗎?”

蘇姝應“是”,回答蘇嫵的問話,“是阮家這一輩的孩里,年紀最小的。就比孫系輩的庶長孫溪姐兒年長了兩歲。寧姐兒的子也是活潑開朗的,和你很像。”

想了想,又補充道:“也是吃甜甜的糕點和果子,這一點也和你很像。等有機會的,你一定要見一見寧姐兒。”

蘇姝覺得,依照寧姐兒和嫵姐兒的脾,倆人怕是一見面就玩到了一起。

“好的。”蘇嫵的興致被蘇姝給提了起來,說道:“聽長姐這樣一說,我倒是很想見到這位阮三小姐了。”

蘇姝笑了笑,“會有機會的。”

雨還在綿綿的下,一點兒也不肯停歇,看起來霧氣蒙蒙的。天地之間像是籠罩在一張織就的網子里。

蘇琪與一下午都在跟著府里的護衛學扎馬步,雖然很累,但是他心很高興,覺得自己就應該要這樣做。

蘇琪與回去了松軒,要了熱水要洗個澡。他一的汗,衫穿在上也是黏膩的很。

芙兒應“是”,隨后又安排小丫鬟過去小廚房,讓小廚房的人趕燒了熱水抬進去凈房。

看到蘇琪與坐在了圈椅上歇息,說道:“二爺,大小姐回來府里了,現如今在夫人的院子里陪說話呢。”

“長姐回來了?”蘇琪與卻是毫不知道的。他吃罷中午飯就過去了護衛的院子里,本沒有注意到別的事

Advertisement

“奴婢也是聽府里的丫鬟們說起的。”芙兒說道:“姑爺也陪著大小姐一起過來了。”

“姐夫也來了?”蘇琪與清秀的小臉上帶了笑意,隨后又自說自話,“姐夫看重長姐,自然是要一起回來的。”

他一早就知道姐夫對待長姐的心意,倒也不到稀奇。

蘇琪與洗了澡,又換了一干凈的直綴。

他帶著伺候他的小廝明遠就往琉璃院走去。

明遠撐了大大的油紙傘,努力讓蘇琪與一點都不被小雨稍到,啰哩啰嗦地:“爺,您洗了頭發怎麼不用火籠烘烤一下呢,去去氣也好的,要不然您生病了可如何是好。等到了夫人那里,夫人又要埋怨是奴才照顧不周了。”

爺真是的,每一次洗澡一定要洗頭發。頭發洗那麼勤干什麼呢,爺又不敢農活家務,頭發一點都不臟。像他都是一周才洗一次頭發的。

“已經用烘烤過了。”蘇琪與說道:“頭皮和上端的頭發都是干的,就是發尾還有些,沒關系的。”

明遠“嗯”了一聲,又抬眼去看蘇琪與的頭發,不再吭聲了。他和蘇琪與是差不多大的年紀,但比蘇琪與高了一個頭,材卻比蘇琪與強壯多了,看著五大三的。他穿了件灰的夾襖,發髻是梳的雙包半髻,分別在兩只耳朵的上方,用灰布條纏著,長得也是虎頭虎腦的。

蘇琪與剛走到琉璃院的大門口,就聽到正房里傳來的歡聲笑語。三姐姐蘇嫵笑的聲音最響亮,還說了一句什麼話,但是離得太遠了,他并沒有聽清楚。

Advertisement

蘇琪與順著抄手游廊走到了正房門前,讓守門的小丫鬟往里面稟報,等到母親傳他進去的聲音傳出來。

蘇琪與掀起遮擋風雨的靛藍布簾子,抬腳走了進去。

蘇姝正和蘇嫵說話,看到蘇琪與進來時,笑著問他:“外面冷不冷?”

“不冷。”

蘇琪與先給母親行了禮,然后又給蘇姝行禮。

宋梅茹也讓丫鬟給兒子搬了牡丹凳過來。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yanqing/b/bjKM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