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姜云冉意料之中,去壽康宮拜見太后,太后也很慈地讓一起議論,務必把此番差事都布置順暢。
一起置采買宮事的,除了幾位貴人,還有三位尚宮及小柳公公,另外還有宗人府和戶部兩名員。
這兩名員姜云冉都曾見過。
一位是白鶴書院的得意門生江清鳴,另一位則是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鴻輕。
不過數月未見,兩人皆已高升。
鴻輕任戶部郎中,升為正五品,而江清鳴則任戶部員外郎,是為從五品。
兩人都是景華琰新提拔上來的青年才俊,之前主要負責歲銀改稅之事,恰逢宮中改制采買,兩人臨時調任,協助仁慧太后等一起擬定新法。
因都見過,姜云冉倒是并不顯得局促生疏,一到壽康宮便開始忙碌,接連提出好幾點需要改進之。
仁慧太后同皇貴太妃對視一眼,兩人相視一笑。
仁慧太后頗為滿意:“你這孩子別看非世家大族出,卻通得很,有時候能別出心裁,跳出囹圄。”
“倒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姜云冉靦腆一笑:“多謝太后娘娘夸獎。”
皇貴太妃也跟著笑了,顯得有些疲憊,說話自然邊有些隨意。
“你這樣子,可真像我們以前認識的一個故人……”
說到這里,貴太妃了一下的手,皇貴太妃才回過神來,笑道:“聰明的人,總是一般無二。”
還有一日就是小年,仁慧太后倒是恤,只讓姜云冉忙了一個上午,就放回去了。
“如今你倒是了大忙人。”
另一邊,臨芳宮中,大公主正在園子里跑。
生于元徽四年六月,至今已有一歲半,生得雕玉琢,尤其像景華琰。
生得好,養得也好,從小健健康康,有病痛。
只一歲多的年紀,卻已經很是強健,這會兒在院子里瘋跑,小宮們都追不上。
姚貴妃坐在庭院中,邊放著暖爐,手里有一搭沒一搭做著針線。
從小就沒怎麼學過紅。
姚家人一門心思讓宮,所教皆是經史子集,詩詞歌賦,以后務必要為姑母那般能匡扶國祚的賢后。
姚貴妃就一直學,一直努力,終于宮為妃。
宮之后,日子真是無趣。
便尋了兩個織繡宮,讓們教自己做針線,如今雖然依舊不會刺繡,卻能給兒做個簡單的小肚兜,閑來無事,多是這樣打發時間。
讀書習字,早就厭倦了。
忽然間,紅著臉頰笑呵呵的小公主腳下一絆,啪嘰一下摔倒在地。
臨芳宮安靜一瞬,秋意姑姑滿臉驚慌,嬤嬤也手足無措,立即就要跑過去攙扶起小公主。
但姚貴妃卻開口:“讓自己起來。”
嬤嬤和小宮急得臉都紅了,卻還是不敢上前。
倒是小公主自己在地上趴了一會兒,然后才撐著小手爬起來。
上穿著厚厚的紅棉襖,手上戴著姚貴妃給做的棉手套,雖然忽然摔倒,卻跟跌在棉花上也沒什麼區別。
小家伙兒撐著手坐起來,坐在那發了會兒,搖頭晃腦,好不可。
自顧自坐了一會兒,抬頭就看到母親正在盯著看。
下一刻,就咧著笑起來。
“嘿嘿,母妃,好玩!”
這孩子,心真大。
滿宮宮人都松了口氣。
姚貴妃面容和下來,對嬤嬤招手,讓查看一下小公主的,然后才對孩子開口。
“明舒,你要記得,以后跌倒了,要學會自己爬起來。”
小公主坐在地上不肯起來,只讓嬤嬤檢查。
傻笑著點點頭,本沒聽明白,卻還是很聽話:“是是是。”
“母妃說得,都對!”
真是個小棉襖。
秋意姑姑松了口氣,也跟著笑起來。
“咱們這小公主,子真好。”
景明舒并不是過分聰明早慧的孩子,同尋常的孩子們一般無二,十一個月的時候,才開口喊娘,一歲左右才學會走路。
但子特別好,摔跤生病,從來不哭喊,總是笑嘻嘻的,那笑臉比蘋果還要惹人喜歡。
每次對自己笑,姚貴妃的心都會快活起來。
是姚貴妃的珍寶。
“子好就好,”姚貴妃溫地說,“能自己跌倒爬起來,就是個堅強的好孩子。”
正說著話,外面忽然傳來嘈雜聲,姚貴妃一愣,立即蹙眉問:“誰來了?”
其實已經被“足”,非有宣召不得隨意進出,不知是為了避嫌還是不想景華琰霉頭,仁慧太后都沒有來臨芳宮過問此事。
此刻會來臨芳宮的,又是誰呢?
姚貴妃放下針線,起就要讓嬤嬤帶走景明舒。
就在此刻,一道玄的影大步流星踏月亮門。
景華琰那張嚴肅的面容,在同景明舒視線匯的一剎那,立即春暖花開。
“明舒。”
景華琰的聲音難得帶著溫。
景明舒愣了一下,隨即眼睛一亮,咧大笑:“父皇!”
小姑娘聲音清脆,在臨芳宮回。
邁著小短,啪嗒嗒跑到景華琰面前,仰著頭看他。
“父皇,你長高了!”
景華琰笑了一聲,他彎下腰把景明舒抱起來,在懷里掂了掂:“明舒,你長胖了。”
“小胖墩。”
景明舒咯咯笑了起來。
父慈子孝的畫面沒有讓姚貴妃放松,扶著秋意的手起,淡然來到景華琰面前。
“見過陛下。”
景華琰這才看向,直接開門見山。
“貴妃,朕來問你一個答案。”
————
小年宮宴,宮中依舊張燈結彩,繁華鼎盛。
所有的喪事和瑣事,都沖淡不了新歲的喜慶,尤其在長信宮這樣的地方,歡慶新年、祭祀天地格外重要。
除姚貴妃及徐德妃,其余諸妃皆到場歡慶。
南音館一年四季都有排曲,姜云冉看了看曲目單,特地選了一折節奏歡快的喜劇,安排在宮宴上唱奏。
今日的宮宴也多是熱湯鍋和最近玉京頗為流行的紅糖麻醬火燒,四四方方擺在盤子里,瞧著還漂亮。
以往宮宴都是冷食,便是熱菜端上來,從膳房至太極殿,餐食多已經冷了。
尤其是葷菜,上面厚厚飄一層油,更是油膩膩的倒人胃口。
夏日還好,冬日吃起來真是折磨。
姜云冉直接把單子改了熱鍋子,不僅膳房備菜方便,也不用大廚一宿不歇,灶火不停,做出各菜品,兩個熱鍋配幾個冷盤,再加點心和果酒,看似并不盛,可若吃起來卻是相當宜人。
最起碼都是熱乎而新鮮的菜肴。
這位姜貴嬪辦事,還真是以實惠得用為主。
梅賢妃這幾日似乎真的不太舒適,此刻面還有些蒼白,看著眼前的酸菜鍋子,難得多吃了幾口菜。
邊的澄江姑姑不由激地紅了眼眶,忙同姜云冉道謝。
“這幾日賢妃娘娘茶飯不思,害喜嚴重,多虧貴嬪娘娘細心,難得賢妃娘娘用進去了。”
說到這里,其余幾位宮妃也跟著奉承。
韓才人忙端起酒杯,同姜云冉敬酒。
“還得是貴嬪娘娘,辦事周到,今日宮宴當真是難得。”
不僅省了宮宴的花銷,朝臣們吃得都還很舒心,甚至有人對仁慧太后夸獎。
仁慧太后也不藏私,直接說是姜云冉辦的小年宮宴,這一下,往姜云冉上投來的目更多了。
恩寵和權柄都握在手中,這名民出的寵妃當真是不簡單。
最重要的是辦事老道利落,同景華琰幾乎如出一轍,這又讓朝臣們多了幾分思量。
姜云冉倒是不在乎那些目,自顧自吃著熱氣騰騰的菜肴,淺淺笑了一下。
“宮宴總是要給人吃的,以往都是面菜,我吃過許多次,味道其實很好,無論是菜品還是廚,都是盡心盡力,然而奈何不了路途遙遠,這是無法改變的由。”
韓才人愣了一下,才忙到:“是,貴嬪娘娘說的是。”
以前的宮宴都是貴妃賢妃等辦,難道要說們不夠仔細,事不?
姜云冉淺笑一下,也端起酒杯,回敬韓才人。
“我出貧寒,年時最貪冬日里的一鍋熱湯,才有了這等心思,也全賴太后娘娘不棄,愿我以此行事,如今要謝的,是太后娘娘的慈之心。”
仁慧太后也愣了一下,隨即便端起酒盞,同眾人一起推杯換盞。
“同樂,同樂。”
小年宮宴就在熱氣騰騰的熱鍋子里落下帷幕。
一晃神,就到了年關。
景華琰提前正旦三日,要至齋宮齋戒,沐天恩。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09_b/bjZL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